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芒硝冰袋用于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艳玲

    目的 探讨10%芒硝冰袋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10%芒硝冰袋降温,对照组使用清水冰袋降温.结果 两组冰敷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降较显著;观察组降温后意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本组降温前及对照组降温后(均P<0.05);2种冰袋于同等室温条件下在空气中放置,普通清水冰袋于第3个小时呈水状,温度为3℃,10%芒硝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结论 芒硝冰袋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好,并具有低温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 中枢性高热患者静滴低温液体降温疗效观察

    作者:姚梅琪;高雅文;刘蒙娜

    为了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方法,对30例在接受物理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液温0~10℃,40~60gtt/min进行降温.结果:降温有效率达100%,降温前后体温差经统计学检验,P<0.05.提示静脉输注低温液体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护理要点:掌握适应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确定液温、液量,适时对症护理.

  • 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作者:孙瑞菊;吴秀云;曹静静

    脑出血是一种起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需要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我科近两年收治的3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大85岁,小36岁.中枢性高热并神智障碍的6例,行气管切开的5例.

  • 针对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田文静;张玮

    目的:了解老年人脑干出血后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的方法.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院干三科(干部病房三科主要收治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收治的17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30-60)d,总治愈率90%,其中10%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做好老年人脑干出血后并发中枢性高热病情的观察,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康复后的指导至关重要.

  • 白虎汤加减治疗中枢性高热1例临证体会

    作者:谭凯文

    白虎汤为<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被称为"寒剂之祖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外感性疾病出现阳明气分热盛者,药专力宏,后世白虎汤类方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热性疾病也有同样的良好效果.本方有四大主症:大热、大渴、汗多、脉洪大,而以热厥、神昏、谵语等为次症.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阳明热郁反而见无汗,甚至反有恶寒等症出现.故白虎汤的临床应用时,四大主症不必全见,只要认准阳明热症,辨证准确,用之无不效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白虎汤加减治疗中枢性高热,屡收奇效.现将其中1例应用白虎汤加减治疗本病的临床体会,介绍与同道分享,以供参考.

    关键词: 白虎汤 中枢性高热
  • 精细化护理在冰毯治疗中枢性高热中的应用

    作者:胡冰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冰毯治疗中枢性高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中枢性高热冰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精细化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间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精细化护理组较基础护理组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和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意外事件、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基础护理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提高中枢性高热使用冰毯治疗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降温仪联合亚冬眠疗法控制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作者:郑玉玲;陈梅萍;李庆瑜;郭秋兰

    目的 探讨电子降温仪在颅脑外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过程中维持体温正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152例颅脑外伤致中枢性高热患者分别采用亚冬眠疗法加冰敷降温(A组)与亚冬眠疗法加电子降温仪降温(B组),并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细心的护理.结果 B组患者降温效果显著,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降温仪对控制中枢性高热迅速、有效,对维持颅脑外伤患者的体温恒定,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有一定作用.

  • 麻杏石甘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枢性高热临床观察

    作者:陈佳杰;李辉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枢性高热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中枢性高热肺热壅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吸氧、冰帽、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治疗,并给予脱水、营养保护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2组疗程均为10天,监测记录2组患者的日高体温、日体温平均值,并记录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反弹例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天开始至第10天,2组日高体温及日平均体温均逐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高体温及日平均体温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体温反弹,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了体温反弹,2组体温反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中枢性高热效果显著,退热快,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 早期头部降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

    作者:黄松;黄彩云;李文强;许志琴

    目的 探讨早期头部降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高热时实施常规药物和物理降温,治疗6h后高热不退时给予头部降温,直至体温<37.5℃时停止降温;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6h内对患者实施头部降温,当患者体温≤37℃,无反复发热持续72 h后终止头部降温.比较两组患者的降温效果及意识状态好转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意识状态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头部降温,能有效降低体温,尽快恢复患者的意识,对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不同启始时间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比较

    作者:刘金枝;王霞;杨燕;陈勤

    目的观察不同启始时间头部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LCI)合并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154例中枢性高热LCI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4组,A组34例,为高热后≤3 h行头部低温降温;B组35例,为高热后4~6 h行头部低温降温;C组45例,为7~9 h行头部低温降温;D组40例,为10~12 h行头部低温降温.结果4组比较,头部低温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3 d体温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体温再发率以A、B两组低(均P<0.05),生存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以A、B两组效果佳(均P<0.05),肺部感染以C、D发生率为高(均P<0.05).结论LCI中枢高热者6 h内应用头部低温治疗可达到治疗及降温双重作用.

  • 针药联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中枢性高热60例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赵坤;李传勇;周井铎

    目的 通过对60例脑出血急性期中枢性高热患者的观察研究,探究针药联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中枢性高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60例脑出血急性期中枢性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降温治疗,即在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并进行酒精擦浴;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腑泄热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0.0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体温正常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试验组患者持续高温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药联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中枢性高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预后.

  • 降温毯在中枢性高热病人中的应用和观察

    作者:李海涛

    目的 应用降温毯为中枢性高热病人降温,观察不同方式的降温效果和不同水温所致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78例病人随机分组;A组单用毯,B组毯帽联用,观察两组病人降温效果;C组水温设定为4℃~10℃,D组为10℃~15℃,观察两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降温效果优于A组;D组较C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中枢性高热病人应用降温毯降温,在合理的水温、体温设定下毯帽联用,降温效果良好并较为安全实用.

    关键词: 降温毯 中枢性高热
  •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缪月红

    目的 探讨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冰枕、冰袋、温水擦浴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患者30例.结果 有10例患者体温降至37.5摄氏度以下,其中20例加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后体温降至37.5摄氏度.结论 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经局部及全身物理降温,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中枢性高热 护理
  • 冰毯机在中枢性高热病人的降温应用及护理

    作者:赵煌

    目的探讨冰毯机的降温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降温法和冰毯机降温法对182例中枢性高热病人随机分组(传统组62例,冰毯机组120例)行降温治疗,并注意降温过程的护理技巧.结果冰毯机降温效果明显优胜于传统的降温法,均能按设定的温度值平稳降温.结论冰毯机治疗中枢性高热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传统物理降温无可比拟的优点,该机设有自动控温系统,作用持久而恒定,有利于对病人的保护,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解决了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病人护理的难题.

  • 探讨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戚振红;陈家鑫;杨延斌;马明远;潘永;徐杰;张云海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日至2011年4月20日入院的87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分别采用CRRT治疗或药物降温方法在降温效果、改善GCS评分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结果:CRRT组平均体温达标时间为(110.3±27.3) min,对照组为(165.7±58.8)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CRRT组及对照组在24 h内体温复燃率分别为71.0%、7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RRT组与对照组两组的28 d死亡率分别为38.7%、51.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GC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RT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利用CRRT技术来降低过高体温以达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欠佳.

  • 心脏停搏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技术

    作者:张冰

    在临床中使用低温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希波克拉底就曾经建议用冰雪包裹患者受伤部位以减少局部伤口出血。低温临床试验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大多采用深度低温(30℃或更低),但由于其优势尚不明确且副作用多,人们很快就终止了临床试验。在80年代进行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轻度低温(32~35℃)可以带来一些益处,这使得人们重新对低温技术有了兴趣。现在人们公认,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后会继发严重的脑功能损伤。这些损伤不仅发生在心脏停搏阶段,同样发生在再灌注期间。大脑是耗氧量极高的器官之一,低温可以减慢代谢率,从而减少大脑对氧的消耗。大多数研究[1]表明,心脏停搏患者在复苏后应用目标温度管理技术是一项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目标温度管理的作用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高热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人们提出如下几点机制,包含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使机体产热增加、血管收缩时散热减少或体内热量重新分布等。中风患者高热是由于下丘脑前部损害造成体温调节机制失调而造成的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继发感染是产生高热的另一原因,而感染多继发于心肺复苏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吸入性肺炎或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另一作用机制是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的产生,高热阶段氧自由基增加4~5倍。高热通过消耗皮层及皮层下ATP和改变腺苷能量来改变大脑新陈代谢。再灌注后应用目标温度管理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低体温可以降低脑氧代谢率(CMRO2),脑部温度>28℃时,体温每降低1℃,脑氧代谢降低6%,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益处[2-3]。因此目标温度管理能够削弱继发性级联事件以及防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的影响[4],是可以改善病死率和神经预后的较好的治疗选择[5]。2015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所有在心脏停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成年昏迷患者都应采取目标温度管理[6],因此目标温度管理也成为重症监护室针对恢复自主循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7]。

  • 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廖永凤;邓伟虹;梁统婵

    目的 分析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患者予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并配合相应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传统冰枕、冰帽等降温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降温效果、体温回升反复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降温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回升反复率(2.94%)低于对照组(4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仪给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干预效果

    作者:白玉华;凌志安;曾光;卢瑞红

    目的:观察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32~35 ℃)处理,对照组采用降温毯常温(36.5~37.5 ℃)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降温毯后1,2,4,8 h各时间点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降温过程平稳,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温毯亚低温可以明显、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婴儿纸尿裤用于小儿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观察

    作者:马小花

    [目的]探讨婴儿纸尿裤用于小儿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将96例中枢性高热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冰帽头部降温,观察组使用婴儿纸尿裤制作的冰帽头部降温.[结果]两组冰敷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降较显著.[结论]纸尿裤冰帽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好,并具有低温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 亚低温治疗仪对颅脑外伤高热的降温效果及护理观察

    作者:蒙健华;赵羽

    [目的]观察脑外伤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效果,并进行护理总结.[方法]将40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降温疗法,比较两组降温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5.0%;治疗组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颅脑外伤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降温治疗,疗效肯定.

196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