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肩胛骨Y位的摄影技巧及临床价值

    作者:张志强;刘健;李雁冰;王敏;毛文吉

    目的 探讨肩胛骨Y位摄影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 110例肩关节外伤或者肩部疼痛患者,拍摄肩胛骨Y位.摄影方法:患者面向探测器前站立,被检侧肩关节贴近探测器,双手自然下垂,手心旋前并紧贴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呈55°~65°,患侧肱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球管向足侧倾斜15°,中心线对准肱骨头.结果 110例患者中,82例一次性拍摄成功;28例由于身体倾斜角度不合适,拍摄不成功,改变身体倾斜角度拍摄成功.显示肩峰骨折5例,弯曲型及钩型肩峰20例,肩峰 -肱骨头距离<1 cm 35例,喙突骨折2例.结论 肩胛骨Y位能够清晰显示肩袖出口骨性解剖结构,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肩胛骨Y位 X线摄影
  • 静脉输液港使用并发症的X线造影表现及问题处理

    作者:杨光;张静;李丽;郝晓光;苌英利;张丽娜;冯蕾;宫管仲;谢宝杰;李博

    目的 通过X线造影发现并明确静脉输液港使用中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其对应的临床问题并指导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静脉输液港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病例65例,经外接管注入欧乃派克约20 mL并同时连续采集图片,分析X线造影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中38例X线造影表现异常.纤维蛋白鞘形成27例,其中导管头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覆盖侧孔21例,血管内导管弥漫纤维蛋白鞘形成6例;导管打折4例;导管断裂2例;静脉港注射座周围对比剂外溢1例;导管内血栓形成1例;管头位置异常3例,包括大血管变异1例,管头进入乳内静脉2例.结论 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X线造影检查是发现和明确使用中并发症的原因并指导正确处理的可靠方法.

  • 儿童胸部DR摄片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白艳;郭辉;周晓珊;张鹏;曾群力;努尔·艾合买提

    目的 探索数字DR系统对儿童胸部摄片过程中摄影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600例儿童胸部影像进行质量分析,并参照"三甲"医院评定甲、乙、丙片的质量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定.结果 照片中甲级片达531张(88.5%),乙级片有62张(10.3%),丙级片7张(1.2%).其中非甲级片原因中以曝光参数、剪裁区域选择不当所占比例高.结论 为提高数字影像质量,需准确调节胸部数字化摄影各技术参数.

  • 数字化X线摄影曝光条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曲良勇;苑翠红;赵洪波;钮建武;徐亮;钱爱君;蒋笑欢;唐伶奇;高林峰

    目的 研究数字X线摄影曝光条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确认数字X线摄影处于良好状态,用CDRAD2.0体模,测试kV、mAs、过滤等曝光条件对影像质量及剂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影像质量存在随管电压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70 kV和90 kV时影像质量好,IQFinv分别为6.27和6.10,而在110 kV时影像质量差,IQFinv为4.27.从60~80 kV,图像的像素值下降13%;而80~130 kV,图像的像素值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变化率仅在2%左右.随着kV数的增加,图像噪声呈逐渐增高趋势,与60 kV时相比,90 kV、120 kV时的噪声值分别上升了9.6%和16.9%.在70 kV、90 kV和110 kV条件下,分别在32 mAs、6.4 mAs 和3.2 mAs时影像质量佳.图像的像素值随mAs增加而升高,而图像的噪声总体上随mAs的增加而降低.IQFinv与剂量与面积之积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kV呈负相关,而与mAs呈正相关,但这种相关性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结论 对于数字化X线摄影,合适的管电压和mAs为曝光参数可以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并有效控制受检者辐射剂量.

  • 阅片室环境照度和观片灯照度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杨立娟;张涛;齐乃新;刘波;姚晓新;王俊明

    目的 参照有关标准,对影响影像诊断质量因素的阅片室环境照度(IRR)和观片灯照度(IVB)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 采用深圳产SAMPO lx1330B 数字化照度计对西安市三级医院中38个影像科阅片室及98个观片灯进行IRR、IVB检测,并同时对147个影像诊断医师进行IRR及IVB知识调查.结果 (1)各医院均存在IRR过高(不合格率31.6%)、IVB过低(不合格率24.5%)的情况,两者差值<1900 lx的占被测试总数的42.1%.(2)诊断医师普遍认同应该有合适的阅片室环境照度及观片灯照度,90.3%被调查者认为IRR应低于100 lx,IVB应高于2000 lx.结论 西安市各医院阅片室环境照度及观片灯照度不合格率偏高.低IRR及高IVB符合现代医学影像识读的要求.

  • 腹腔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禹昌;李冠武

    目的 探讨腹腔四重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临床肛肠外科严格筛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共25例(男8例,女17例),男性为三重造影(膀胱、盆腔、直肠),女性再加做阴道造影为四重造影,除直肠造影用钡剂外,其余脏器用含碘溶液(优维显、泛影葡胺等).结果 在25例中见直肠前突9例,直肠黏膜脱垂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例,子宫后倾3例,盆底疝5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3例.结论 腹腔四重造影对于临床症状隐匿、物理检查难以发现的盆底疝及子宫后倾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确诊意义.

  • 胸腔横径和高径的X线测量及临床应用

    作者:龚志刚

    目的 探讨胸部平片胸腔横径和高径的x线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58例无心肺异常x线征象及30例肺气肿病人的胸部平片进行胸宽、胸高的测量和统计学分析,使用直线相关和回归的方法,研究正常人群胸宽、胸高、身高、体重的关系.结果 测得158例正常人群中男性平均胸宽26.59 cm,胸高23.84 cm;女性平均胸宽24.8 cm,胸高21.6 cm.肺气肿组测得男性胸宽>27 cm,胸高>26 cm;女性胸宽>25 cm,胸高>24 cm.由身高推导正常人群胸宽、胸高的公式为:男性胸宽=10.9403+0.0951×身高,胸高=-0.6381+0.1462×身高;女性胸宽=11.0605+0.0864×身高,胸高=-8.6428+0.1907×身高.实测胸宽大于推导公式推导出的本人非肺气肿状态时1 cm以上或实测胸高大于推导结果3 cm以上可提示肺气肿诊断.结论 根据推导公式所获得的胸宽和胸高数据,对肺气肿的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胸部 X线摄影 测量
  • 预先放置定位标尺在X线下行金属食管支架置入术的定位价值

    作者:程鹏;郭红丽;李鸿远;曹玮

    目的 通过透视下预先放置定位标尺或放置体表标志物,明确不同定位方法在X线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定位价值.方法 45例在小C型臂X线机下行食管支架植入患者(透视下放置标志物15例,预先放置标尺30例,其中栅格型标尺15例,自制数字标尺15例),分别记录每个病例用于定位在X射线下曝光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不同定位方法的平均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透视下放置标志物定位,造影及多方位观察平均用时(29±0.8) s;预先放置栅格型定位标尺者,造影定位平均用时(12±0.5)s(P<0.05);预先放置自制数字定位标尺者,造影定位平均用时(8±0.3) s(P<0.05).结论 在放置金属食管支架术中,预先放置自制数字定位标尺,可以明显减少术中用于定位暴露在X线下照射的时间,减轻了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作为基层医院定位的一种好的、实用的参考方法.

  • 放疗结合介入法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作者:胡丽彩;李明众;刘璋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组为单纯放疗组和放射治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组并随访3~24个月,观察临床及放射学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指标及X线片表现明显改善,综合治疗组X线Ⅰ级片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放射治疗结合经导管直接向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能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和药物效应,减轻全身毒性反应,有效缩小局部肿块.因此,采用放射治疗结合超选择性食管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方法.

  • 青海省西宁市青少年腕部骨龄评价

    作者:何晓芬;唐桂波;李国峰;张明

    目的 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海拔2 000 m以上)青少年骨发育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在西宁出生、生活、体检健康的973例7~16岁青少年(男498例,女475例)为研究对象,按CHN法进行手腕部骨龄评价.结果 西宁地区青少年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关,男:r=0.948,女:r=0.923.依据CHN法测定骨龄,西宁市青少年骨龄和生活年龄比较,男性青少年骨龄7~10岁组明显低于生活年龄(P<0.01),11岁后虽然低于 生活年龄,但与生活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 义(P>0.05),而女性青少年骨龄7岁、8岁组低于生活年龄(P<0.05),10岁后接近生活年龄.结论 西宁市青少年骨发育具有地区性特点,10岁前青少年骨发育落后于低海拔地区.

    关键词: 青少年 骨龄 X线摄影
  • van der Heijde 影像学评分在类风湿关节炎量化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志谦;许建荣;刘晓晟;华佳;张科蓓;李磊

    目的 探索van der Heijde影像学评分在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94例经临床证实的RA患者的临床及双手X线正位平片资料,选用DAS28临床评分和van der Heijde评分来对治疗前后的RA病情活动性进行量化评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28评分与van der Heijde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 关性(r=0.29,P<0.000 1),说明van der Heijde评分高则临床症状严重.治疗前后DAS28评分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但治疗前后van der Heijde评分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3),说明影像学上改善不明显.且患者治疗6月后DAS28评分差值与van der Heijde评分差值间无显著相关性(P=0.38).结论 van der Heijde评分值与DAS28值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van der Heijde评分在判断患者治疗后病情是否好转上存在一定困难.

  • 动态静脉尿路造影在尿路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志兵;陈敏;周洲

    目的 探讨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对尿路病变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行DIVU检查的110例及同期行传统静脉尿路造影(CIVU)检查的100例疑尿路病变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种方法对尿路的显影能力和对尿路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DIVU和CIVU对尿路的显影优良率分别为91.8%(101/110)和81.0%(81/100);DIVU和CIVU对尿路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105/110)和82.0%(82/100).DIVU对尿路的显影能力和对尿路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IVU,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DIVU组的造影检查时间比CIVU组的明显缩短.结论 DIVU能动态观察全尿路,提高尿路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如疑有尿路畸形、梗阻等病变,可首选DIVU检查.

  • 低浓度造影剂膀胱造影对诊断膀胱小肿瘤的价值

    作者:蒿崑;韩广秀;王玉芹;王志军;张洪胜

    目的评价低浓度造影剂膀胱造影对诊断膀胱小肿瘤的价值.方法 1992~2001年对187例膀胱疾病患者,在电视的监视下经导管向膀胱内注入6%~8%泛影葡胺约100~120 ml,摄取膀胱前后位及双斜位片,必要时摄头低足高位片.结果 187例中,检出膀胱肿瘤106例,其中瘤体≤1.0 cm者8例,漏诊3例,检出率为73.0%,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例中,1例为腺癌,5例为移行上皮癌,2例为乳头状瘤.X线表现为乳头状或菜花样充盈缺损.乳头状瘤及移行上皮癌病灶可有窄基底的蒂,当病人变化其体位时,肿瘤可有一定的动度.结论低浓度造影剂膀胱造影是一种经济实用、无创伤的诊断膀胱小肿瘤比较理想的方法.

  • 项韧带钙化的X线平片分析

    作者:赵新燕;胡院飞;宇文卫

    目的 探讨项韧带钙化的X线平片表现对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阅读2 896份颈椎X线平片,其中694份表现有项韧带钙化.观察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项韧带钙化的形状、数量、长度、厚度以及伴有的颈椎其他X线平片改变.结果 项韧带钙化的部位从C1~C7平面均可发生,形态多种多样,数目从1个到数个不等,长度大2.17 cm,厚度大1.11 cm.可伴有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改变、斜颈、椎间孔缩小等1种或多种X线平片表现.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项韧带钙化者的X线平片表现,有助于评价项韧带钙化的特性.

  • 下颈椎单关节脱位损伤的X线及CT诊断

    作者:王立功;张桂欣;陈先;刘兰泽;卢占斌;孙来卿;张军军;安毅

    目的 探讨下颈椎单关节脱位损伤的X线及CT诊断特点.方法 15例下颈椎单关节脱位损伤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进行观察.结果 X线侧位片示:脱位椎体向前移位的距离<25% 15例;脱位椎下位椎体关节侧块后缘到椎板线的距离突然改变13例;脱位椎体的双侧上关节突"领结"征12例.正位片示:脱位颈椎的棘突脱位侧偏移15例.斜位片示:小关节脱位或交锁5例.CT示:异常的"汉堡包"征7例;合并单侧关节突的骨折8例;脱位椎及上方的椎体旋转13例;脱位椎体和下位椎体的"双环征"12例.结论 结合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和X线、CT的特征性征象,能对下颈椎单关节脱位损伤做出正确诊断.

  • 螺旋CT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韩华;姜永宏;马晓文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4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和X线平片比较. 结果 124例寰枢椎病变中,骨折42例,旋转性脱位7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先天性畸形5例.其中X线诊断89例,常规CT诊断109例,MIP诊断121例,SSD诊断122例,MPR及VR诊断124例.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佳方法;寰枢椎骨折的3D和MPR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与常规CT和X线平片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临床及X线表现(附14例报告)

    作者:强永乾;孙兴旺;李妙龄;王秋萍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非何金淋巴瘤临床及X线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1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发生于骨的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及X线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35岁,病程平均11个月.结果 14例中,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3例,病变多发于扁骨及长骨的骨端,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同时伴有部分边缘轻度硬化,可侵及关节面,破坏关节,可出现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分为溶骨型(n=8)、成骨型(n=2)、囊状扩张型(n=3)及混合型(n=1)四大类.结论骨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其相对特征性的X线表现,再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可望提高该病的准确诊断率.

  • 健康人胸片的X线定量分析(附462例报告)

    作者:范力军;杨常运;贾存玮;张华强;唐化勇;蒋高民;崔卓

    目的为了提高对健康人胸片的认识和积累资料.方法对462例6~102岁健康人的胸片28项指标进行了X线定量分析.结果代表心脏、大血管、胸廓及肺体积改变的各项观测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各项观测指标符合健康人生理发展规律.

    关键词: 胸廓 X线摄影
  • 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柯祺;许灼新;周守国;夏成德;潘献伟;赵晓梅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骨挫伤和3例隐匿性骨折病例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3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34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3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而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在SE序列上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异常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区别骨挫伤和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 少见纵隔肿瘤的X线、CT诊断(附9例报告)

    作者:施明;申全谋;何丽馥;姚晓新

    目的:探讨X线、CT诊断少见纵隔肿瘤的价值。方法:9例病例均行普通X线正侧位或斜位照片,CT扫描均为平扫,层厚为10 mm。结果:9例都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脂肪肉瘤2例,多发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胸腺类癌1例,内胚窦瘤2例)。结论:X线、CT可做出纵隔肿瘤的定位诊断,CT对纵隔肿瘤的内部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的进一步判断更具意义。但X线、CT对一些肿瘤的定性诊断仍存在一定的限度。

866 条记录 36/44 页 « 12...33343536373839...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