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Ⅰ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张景山;柯文坤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9例.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效果和治愈率.结果 平均随访1年,内同定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结核病灶的修复,提高治愈率.

  • 髋臼骨折手术前路入路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世伟;李经堂;邱鹏;丁凌华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能量的创伤如髋臼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各种类型髋臼骨折病例的出现要求临床医生在应对不同的病例时设计出不同的手术方案.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决定了髋关节功能复位的质量和预后[1],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重点是如何对骨折和相邻结构进行良好的暴露.虽然广泛的显露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视线,但同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对操作视野满意的前提下,应采取创伤小的入路[2]. 对于简单的髋臼骨折,治疗方案相对简单,对于复杂性髋臼骨折,采取得当的手术入路有助于减轻手术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帮助骨折复位. 有学者研究表明,手术入路影响骨折复位质量,进而影响临床疗效[3,7]. 本文旨在分析髋臼骨折手术前方入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以便给临床医生在选择手术入路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时提供参考依据.

  • 胸腰椎结核的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杨万成;曹盛俊;张杨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1999年2月~2004年10月,对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Z-plate内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诊2.5年,67例患者均愈合,无一例复发,植骨均获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结论 一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内固定 前路
  • 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经前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9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周皓光

    对9例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行经前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神经功能评估,术后给予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引流管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前路与后路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比较

    作者:徐用亿;季峰;王守国;孙进;岳海涛;唐洪辉

    [目的]分析比较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4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前路组18例,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组22例,行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用腰痛VAS、JOA评分、节段后凸Cobb角和其他临床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与后路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0±40.95) minvs (181.14±46.88) min,P>0.05],在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83±261.87) mlvs (570.52±250.09) ml,P>0.05].40例均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与术前相比,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节段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路组的后凸矫正丢失角度显著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2.40)°vs (1.91±1.60)°,P<0.05].此外,前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 (8/18) vs 13.64% (3/22),P<0.05].[结论]在标准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与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可取得同样的满意疗效,但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并发症更少,后凸矫正丢失更少.

  • 前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比较

    作者:赵晨;黄兴舟;梁利川;蒲小兵;罗磊;侯天勇;罗飞;许建中;周强

    [目的]通过对比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治愈率、神经功能改善、畸形矫正以及腰椎平衡重建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9例腰椎结核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路组共36例,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3.6岁,接受前路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共43例,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2岁,接受后路经椎间孔、椎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结核愈合、神经功能改善、局部后凸畸形矫正以及腰椎前凸重建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9±11.2)个月(12~61个月),除后路组2例患者结核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一期治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ASIA分级E级.前路组后凸畸形平均(24.73±10.05)°,术后下降至(3.58±6.54)°,末次随访时(6.63±7.64)°;后路组后凸畸形平均(34.38±23.46)°,术后下降至(-0.78±10.01)°,末次随访时(1.16±11.09)°.两组畸形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路组矫正角度更大,与前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有后凸畸形病例平均腰椎前凸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无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后路手术在矫正畸形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上更具有优势.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作者:胡明;王聪;李大伟;于龙;黄凤山;罗展鹏;马远征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41例接受一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脊柱结核病例资料.其中,15例采用经胸入路(经胸组),16例采用胸腰椎侧前方入路(经胸腰组),10例采用腰椎前外侧入路(经腰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血沉、C-反应蛋白、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ASIA分级、记录融合时间及Macnab优良率.[结果]经胸组、经胸腰组、经腰组三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220.5、255、210.5 min;出血量分别为530、690、750 ml;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4、16.3、17.1 d.经胸腰组有4例出现术中胸膜破裂,1例腹膜破裂,修补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3例经胸入路、2例胸腰段侧前方入路、1例腰椎前外侧入路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经局部换药等对症治疗,3周后切口愈合.三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ESR、CRP、ODI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三组病例MacNab满意度分别为86.7%、87.5%、90%;植骨愈合时间分别为5.4、6.9和6.3个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悉解剖并充分的术前准备,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

  •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

    作者:覃海飚;钟远鸣;张家立;李智斐;韦家鼎;陈勇喜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 2014年6月,对36例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的患者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胸椎(T8~10) 17例,胸腰椎(T11~L2)15例,腰椎(L3~4)4例.病变累及单节段16例,双节段19例,3个节段1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C级4例,D级8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为(49.98±6.67)°.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75.43%±3.42%,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为(7.61±0.55)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 72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窦道形成.末次随访时X线片和CT片均示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等相关并发症.术后7d、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ODI、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的后凸Cobb角、ODI、VAS评分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功能:2例由C级恢复为D级,其余10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经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减压彻底,骨水泥取出彻底、安全,脊柱稳定性更高,并能满意矫正病变节段的后凸畸形;相较于传统后路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伴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特点与治疗

    作者:雷涛;高显达;苗德超;王峰;马清华;张迪;申勇

    [目的]探讨伴有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78例,其中19例伴有CDH,比较伴有与不伴有CDH患者的资料.14例CDH位于骨化韧带节段范围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5例CDH位于骨化韧带的相邻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并椎间隙减压的“混合式”手术.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椎管狭窄率、脊髓扁平率、颈椎曲度等变化.[结果]与普通OPLL患者相比,伴有CDH者病程较短,多在诱因下起病或加重,突出的椎间盘是重要压迫因素.19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1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1.55%.颈椎曲度由术前的9.34°提高至随访时的15.19°,椎管狭窄率从术前的38.95%下降至术后的8.47%,脊髓扁平率从术前的0.26恢复至随访时的0.49,术前术后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可造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突然出现或加重,根据椎间盘突出与骨化物的位置关系,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一期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栋;赵波;李锋涛;秦杰;贺西京

    [目的]了解L5S1节段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为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手术的腰骶段结核患者29例,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4岁(24 ~ 56岁),均合并腰及臀部疼痛症状.其中L5结核6例、S1结核3例,L5S1结核20例.病史平均4.3个月(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患者症状改善程度(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20±20) min,手术出血量(260±50) ml.术后3个月复查局部骨性融合者6例,6个月复查骨性融合者29例,随访1~4年[平均(1.8±0.3)年]未见局部骨不连、结核病灶复发、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观察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骶段脊柱结核病例,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及稳定性重建手术,可以达到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及稳妥的固定,手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以作为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选择.

  • 比较分析三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

    作者:徐用亿;王守国;孙进;谢跃;费昊东;季峰;葛运如

    [目的]比较分析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选择多节段颈椎病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颈前路不同减压术式治疗的8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A组25例,多平面椎间隙减压B组30例,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C组30例,比较分析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颈椎曲度Cobb角、融合率及并发症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8.80±28.55) min,(164.67 ±24.24) min,(142.5 ±26.51) min]C组与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4.86±84.80) ml,(203.33±83.34) ml,(211.67±76.21) ml]A组与B、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和并发症率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3组分别为60%,83.33%,90%),A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颈椎Cobb角增加值[分别为(5.48±2.63)°,(9.43±3.85)°,(8.76±2.71)°]A组与B、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椎前路三种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上没有明显区别,但是混合式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融合率高,多椎间隙减压和混合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颈椎曲度恢复优于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 低位和高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及吞咽困难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作者:马骏雄;项良碧;于海龙;陈语;王琪;刘军

    [目的]比较分析低位和高位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发生率.[方法]研究共纳入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123例,其中低位组(C5以下)51例,高位组72例(C5以上,包括C4、5),根据侧位X线测量计算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比较分析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发生率.同时,根据手术节段长短将样本分为单节段融合组(n=50)和双节段融合组(n=48),再进行组内低位和高位组间的比较分析,以消除手术节段长短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低位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8.63±4.44) 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1.2%,均低于高位组的(12.10±4.77) mm和63.9% (P <0.05).对于单节段融合手术,低位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8.37±4.22) 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6.1%,均低于高位组的(9.63±3.44) mm和50.0% (P<0.05).对于双节段融合手术,低位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宽度为(9.27±4.96) mm,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3.3%,均低于高位组的(13.24±4.75) mm和75.8% (P< 0.05).[结论]高位颈椎手术可能是颈椎前路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和吞咽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针对相关患者进行宣教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急性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祁文;刘汝专;潘汉升;唐晓菊;刘建航;刘锐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颈椎骨折脱位伴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以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获得随访,时间13~37个月,平均20.4个月.62例患者均损伤节段稳定,植骨愈合良好,无内置物并发症,脊髓功能JOA评分平均提高7.56分,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急性脊髓损伤,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 前路颌下血管神经间隙入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Hangman骨折

    作者:贺瑞;张文志;尚希福;胡业丰;许翔;姚刚;段丽群;葛畅

    [目的]探讨经前路颌下血管神经间隙入路治疗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 2009年7月,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9~67岁,骨折类型依Levine-Edwards标准,Ⅰ型6例,Ⅱ型11例,ⅡA型8例,合并寰椎后弓骨折2例,合并下颈椎椎间盘突出1例.入院后13例先行颅骨牵引,然后择期行C2、3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50 ml,术前有C2、3滑脱19例术中均完全复位.2例患者术后出现饮水呛咳,术后5d内恢复正常.术后无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椎间植骨均融合.[结论]前路颌下血管神经间隙入路治疗Hangman骨折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关键词: 颈椎 前路 Hangman骨折
  • 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欣;刘建华;陈华;王明远;韩岗;刘伟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植骨Z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对22例胸腰椎双节段爆裂骨折的患者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 ~42岁,均1周后手术.对结果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5 ~4.2 h,平均3h;术中出血量650 ~1 500 ml,平均850ml;随诊12 ~ 36月,平均24个月,以上随诊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年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价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能准确地把握适应证,对于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Z板内固定术,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 前路分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作者:李井山;钟雪平;饶放萍;张万泉;刘辉;欧阳少明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摘除分段减压结合钛网植骨及椎间植骨融合加长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16例患者全部采用单个或相邻两个椎体次全切加单纯椎间盘摘除分段减压钛网植骨及椎间植骨融合加长钛板固定术.[结果]16例6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JOA评分优10例,良4例,好转2例,由术前平均9.5分上升至15.5分.[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摘除分段减压结合钛网植骨及椎间植骨融合长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可靠,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周元安;张恩忠;周纪平;陈俊清;程雷;侯勇;段修武

    [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36例,随访12~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kh分级平均提高1.3级.[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脊柱良好复位、牢固固定,脊髓减压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附32例病例报告)

    作者:邵珠同;倪义涛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2例2001年3月~2003年12月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的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获随访患者在3~6个月内均获得牢固融合,无骨不连发生,无内植物并发症发生.神经压迫症状恢复或好转.[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现状

    作者:吴晓宇

    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螺钉(cervical 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技术是下颈椎重建领域的重要发现,尤其是在多节段减压重建时优势明显.本文综述该技术的基础研究、专用固定器械及临床应用新进展,并指出了目前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颈前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章庆峻;胡玉华;钱金用;徐长明;殷磊;凌峰

    [目的]设计颈前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式并探讨其可行性,为来自颈髓前方严重压迫物的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①将自制起重式拉勾固定于颈椎撑开器横杆上,缓慢悬吊椎体后壁骨皮质并根据需要进行固定;②模拟手术操作:用3具经福尔马林浸泡成人尸体颈椎标本,模拟手术操作,完成后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eneation 10 CT进行螺旋扫描;③临床应用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2 ~ 69岁,平均57岁,行颈椎前路单开门扩大减压术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①尸体标本模拟手术操作进行顺利,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示颈椎管前路单开门形态良好,椎管矢状径得到有效扩大;②临床随访时间16 ~ 42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结束时JOA评分10~16分,平均15.6分,较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提高;疗效结果显示:优20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8.57%(31/35).23例行CT(18例)或MR(5例)检查,结果显示前方致压物切除完全,脊髓和硬膜囊形态恢复良好.[结论]起重式拉钩应用降低了颈椎管前路单开门扩大减压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301 条记录 9/16 页 « 12...6789101112...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