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薛双桃;程添栋;黄玉生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前、后路疗效评价.方法对4例单纯的齿状突骨折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1例齿状突粉碎性骨折行后路APOFIX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椎骨折行后路枕颈CCD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术中无1例颈脊髓神经损伤及硬膜破裂发生.2例枕颈融合内固定者均骨性愈合,但颈椎活动度严重丧失;4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者,颈椎活动度良好,几乎达到正常颈椎活动度,而且枕颈部疼痛症状缓解;1例Apofix内固定者颈椎活动度介于二者之间.结论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伴有移位、复位情况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 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詹玉林;范家伦;曲延标;周忠诚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对其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数)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的JOA评分(均数)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提高,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α水准为0.05),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患者的JOA评分(均数)呈逐渐上升之势,但各组间评分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术前需仔细的研究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体检特点来进行手术部位的选择.

  •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贺瑞;尚希福;张文志;胡业丰;许翔;姚刚;李旭;段丽群;葛畅

    目的 探讨零切迹颈前路椎问融合固定系统(Zero-p ACIF)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12-2010-10,对24例(26节段)颈椎疾病患者行前路椎问零切迹椎问融合固定系统内固定,其中颈椎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不稳7例,颈椎问盘疾患17例,其中双节段2例.结果 24例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上升到末次随访时15.2分,术后X线片与末次X线片提示椎间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Zero-p ACIF有较优异的材料和力学性能,能有效维持融合椎间高度,对椎前组织无影响,是一种新的颈前路融合手段.

  • 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杨友刚;权正学

    目的为临床行前路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21例(42侧)C1和C2成人骨标本,计算出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小、大外偏角和大后倾角.结果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的小外偏角为14°±1.6°,大外偏角为30°±2.3°,大后倾角为29°±2.9°,左、右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 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诊治分析

    作者: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姬亚峰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ASD)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随访时间≥3年的451例行颈前路融合术患者(1节段189例,2节段176例,3节段71例,>3节段15例)根据是否再发与影像学一致的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分为ASD组与非ASD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内固定与否、JOA评分、D值、融合节段分布、融合节段数的差异.同时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ASD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采用JOA评分和D值对ASD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年,共有46例出现ASD.ASD组与非ASD组在年龄、性别、JOA评分、融合节段分布、融合节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钢板内固定与否、D值改变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1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ASD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5~8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顽固性并发症,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24分±2.17分,比术前的9.14分±1.22分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D值为5.33 mm±3.61 mm,比术前的1.78 mm±1.49 mm增加(P<0.05).结论 ASD的发生与颈椎前路手术中钢板使用和颈椎曲度恢复不良有关,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ASD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 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

    作者:许永涛;佘远举;鲁厚庚;马亮;熊建

    目的 探讨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方法 对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单侧小关节交锁10例,双侧小关交锁16例)行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损伤.26例均获随访,时间5~6个月.患者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滑脱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术中只要掌握好复位技巧,能解决脱位和交锁的问题.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沈惠良;曹立;张庆明;宋红星

    目的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和脊柱后凸角度变化.结果随访时间8~45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4.5~8个月.后凸矫正度数为7°~18°.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骨结构重建可靠,治疗过程相对简化,效果肯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前路 内固定
  • 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作者:兰家平;汤逊;徐永清;周田华;李阳;石健;张智;郑佳状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前方入路、2枚适宜大小的自体髂骨块移植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前方内固定治疗9例腰骶段结核患者,术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待ESR控制在35mm/1h以下、体温恢复正常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恢复正常。腰骶角:术后24.3°~35.1°,末次随访时23.7°~34.0°。患者均获得Ⅰ级骨融合,未发生植骨块移位及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4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安全、有效,骨融合良好,重建腰骶段稳定性,畸形矫正维持良好。

  • L5、S1前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徐卫星;徐荣明;丁伟国;卢笛;黄恺;刘亦扬;王健;吴震;祝卫民

    目的 探讨L5、S1前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7具完整新鲜尸体腰骶段(L5、S1)脊柱标本,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后排除严重骨质疏松者,分解成两个独立完整椎体(L5、S1).每个椎体植入前路椎弓根螺钉(ATPS)、后路椎弓根螺钉(PTPS)和椎体螺钉(TVS),对置入的3种螺钉进行旋入扭矩和抗拔出力试验,比较3种螺钉固定方式的大扭矩和轴向拔出力.结果 L5、S1的平均大扭矩:ATPS为(1.25±0.01)N·m,PTPS为(1.35±0.01)N·m,TVS为(0.40±0.01) N·m;ATPS和PTP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S、PTPS与TV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5、S1 的平均大拔出力:ATPS为(1 630±65)N,PTPS为(1 730±60)N,TVS为(680±50)N;ATPS和PTP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S、PTPS与TV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旋入大扭矩与螺钉拔出力呈正相关性.结论 L5、S1 ATPS和L5、S1 PTPS两种固定的平均大扭矩和平均大拔出强度差异并不明显,但均大于TVS固定.L5、S1 ATPS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优势.

  • 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余洋;蔡贤华;张美超

    采集1例健康成年男性枕骨髁-枢椎的断层CT图像,利用Mimics10.0、Freeform5.0、Ansys10.0软件建立枕骨髁-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通过单元结构的删减建立枕颈部不稳定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植入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行枕颈固定.结果显示,建立了具有较高仿真度的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有91 134个节点和58 037个单元.表明建立的前路经枕-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相关试验研究.

  • 多节段颈椎压迫前路和后路术式临床比较

    作者:赵辉;邓哲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手术及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压迫(3个节段以上包括3个节段)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统计2组患者术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出现的比例,分析影像学改善(椎管椎体比值、脑脊液通畅)情况。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 P<0.01)。后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组(P<0.01)。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出现颈项部、肩背部肌肉酸痛、无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有压痛点和肌肉痉挛者3例,前路组2例。后路组患者颈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比值优于前路组(P<0.01)。后路组术后颈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1)。结论: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前路手术。

  • 前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比较

    作者:李军;王洁艳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下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前路22例(治疗组),后路6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疗效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椎间融合率100.0%;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ODI和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间高度和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但2组治疗后ODI、VAS、椎间高度和角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前路较后路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少.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姬向兵;李靖;贾文博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5例胸腰椎患者,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41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前路组),54例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后路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伤椎前缘压缩、后凸Cobb' s角及椎管受堵指数.结果 后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前路组,但前路组在伤椎前缘压缩方面优于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效果满意.

  • 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邵伟伟;龙亨国;王庆丰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舟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颈椎伤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29例,采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植骨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0.12±5.13) min,手术出血量为(61.45±3.75) 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2.254,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40,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88.95±10.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1±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92,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6.55%(28/29),对照组93.10%(27/29),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2,P=0.090).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伤病的疗效较好,具有创伤小、骨性融合率高的优点.

  •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下颈椎损伤24例

    作者:庄颖峰;张旭鸣;许玮;邱美光;卢峰;施爱平

    目的 探讨严重下颈椎损伤的机制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4例严重颈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类型,采取前-后或后-前两种不同的联合入路术式治疗.以ASIA分类标准进行分级,观察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例死亡.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59个月,平均29个月.23例全部获椎间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严格掌握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急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适应证,减压彻底,可获得良好的颈椎稳定性,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10例

    作者:李辉龙;许文生;郭文川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对10例腰椎结核施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钉板系统内固定.本组年龄22~73岁,平均54岁;男7例,女3例;其中2例伴不全瘫.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脊柱畸形平均Cobb角为19.5°.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4周,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12~18月.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年,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融合,术后Cobb角平均为5.3°,平均矫正14.2°.未见植骨块移位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2例不全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重建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提高腰椎结核的治愈率.

  • 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25例

    作者:庄颖峰;张旭鸣;徐杰;施爱平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患者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例患者出现颈前血肿;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败血症.25例术后获随访12~45个月,全部获椎间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能够获得脊柱稳定性,有助于脊髓功能恢复.

  • X线监视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植入螺钉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熊绪;刘家明;龙新华;姜建;吴志华;陈炤;周荣平;刘志礼

    目的:探讨X线监视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植入螺钉的安全性。方法取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经10%中性甲醛浸泡的新鲜尸体标本10具,以标本下颈椎C3-7为研究对象,CT扫描、重建并测量双侧椎弓根大宽度及高度,并在X线透视定位下经前路植入椎弓根螺钉,CT 扫描、三维重建分析螺钉位置,同时根据Tomasino 法评价植入螺钉的安全性。结果10具尸体标本中共测量100个椎弓根的高度及宽度,其中有6个椎弓根宽度<4.0 mm和2个椎弓根高度<4.0 mm而不能植入螺钉。经前路椎弓根植入螺钉92枚,其中横断位:Grade 178枚,Grade 213枚,Grade31枚;矢状位:Grade 187枚,Grade 23枚,Grade 32枚。结论在术前个体化的CT扫描、重建分析颈椎椎弓根形态的前提下,X线监视下经前路植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安全的。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马震;洪晓苹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指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720.2±119.4ml、手术时间160.2±37.1min、住院时间12.4±5.1d,显著低于对照组835.5±130.2ml、199.6±52.9min、21.9±5.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一年后,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楔变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

  • 经前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康照利;邹三明;黄笃;喻亮

    目的:探讨经前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经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及强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减压,恢复解剖复位和维持椎管重塑,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301 条记录 8/16 页 « 12...567891011...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