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路与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对比研究

    作者:孔维清;徐建广;朱海波;张长青;曾炳芳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以前路腰椎体间融合术(ALIF组,11例)及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28例)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腰痛疾患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并发症、椎间高度及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 PLIF组的手术时间为(238±28)min,显著长于ALIF组的(154±24)min(P<0.05).PLIF组的出血量为(860±34)mL,显著多于ALIF组的(590±29)mL(P<0.05).PLIF组无神经根损伤,ALIF组无输尿管及大血管损伤,所有男性患者均未发生因交感神经损伤所致的逆行射精等并发症.PLIF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3.2±2.5)和(22.9±3.1)分,ALIF组为(15.9±4.0)和(23.8±2.7)分,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5).PLIF组、ALIF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分别提高65%和53%.PLIF组术后L4~L5、L5~S1椎间高度分别为(13.6±3.1)和(14.7±4.2)mm,ALIF组分别为(15.0±2.9)和(15.9±4.6)mm,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LIF组术后植骨融合率为96%,ALIF组为10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达到理想效果,但应根据滑脱类型、程度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选择.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观察

    作者:张征乾

    目的 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疗效、治疗前后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4.6±75.9)min]长于对照组[(245.6±51.6)min],术中出血量[(869.9±142.5)mL]多于对照组[(678.9±125.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82.8%),治疗1周及随访12个月时Cobb角均更小(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更优,临床应用安全,但应重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增加等问题.

  • 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多点与单点注射的比较

    作者:韩彬;赵俊莺;王武涛;何爱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多点注射与单点注射技术的差异.方法 选择行足踝部手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8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多点注射组(M组)和单点注射组(S组),每组45例.超声引导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分别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坐骨神经宽度、厚度、深度及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10、20和30 min时运动阻滞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感觉阻滞情况;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图像上两组坐骨神经宽度、厚度、深度差异无统计意义.M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腓浅神经在注药后10、20和30 min、腓肠神经在注药后20和30 min、胫神经在注药后30 min的感觉阻滞完善率M组明显高于S组(P<0.05),注药后30 min时M组足跖屈、背伸运动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经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多点注射局麻药较单点注射需要更多操作时间,但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斌;邱勇;钱邦平;朱泽章;马薇薇;黄爱兵;曹兴兵

    目的 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本组13例胸腰椎结核,男6例,女7例,年龄23~75岁.2节段11例;3及多节段2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结果 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6度,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8.6度,未次随访后凸Cobb角平均9.8度,纠正丢失平均1.3度.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发症发生率低、融合率高,可获得并维持后凸畸形的纠正;单一入路即可完成于术,保留了更多的运动节段.

  • 前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孔芳芳;全仁夫;李伟

    总结25例前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呼吸训练及唤醒试验训练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护理、胃肠道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2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

  • CT横突孔测量在颈前路手术中预防椎动脉损伤的应用

    作者:方斌;路磊

    目的 了解国人横突孔变异的发生率,测量CT上横突孔各径线数据,为颈椎前路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横突孔内缘与椎体外缘的关系分为椎体外型、椎体内型、中间型三种类型,测量C3~C6横突孔内缘与椎体中线距离等6个参数,比较横突孔两侧及各椎体之间有无区别.结果 横突孔椎体外型、中间型及椎体内型分别占83.34%、16.37%、0.29%.左侧横突孔内缘与椎体中线距离为(1.30±0.28) cm、右侧为(1.28±0.30) cm.各椎体双侧横突孔至中线距离均为C3<C5<C6、C4<C5<C6.结论 约0.29%横突孔内缘可能越过椎体外缘至椎体内;除C3、C4椎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外,C3~C6椎体横突孔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术者应仔细做好术前检查,以避免术中的椎动脉损伤.

  • 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作者:方志祥;刘国强;许海波;赵建峰;俞国成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人工椎体治疗伴有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人工椎体治疗伴有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55~72岁,平均62.9岁;其中T122例,L14例,L22例,L41例.AO分型:均为A3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4±29)分钟,术中出血量(746±328)ml.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2.3月.末次随访时后突Cobb角0°~12°,平均3.6°.VAS评分0~5分,平均3.6分,脊柱功能Frankel分级1例C级改善为D级,2例D级改善为E级,无术后神经功能加重病例.所有患者CT检查示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人工椎体治疗伴有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具有对神经干扰少、减压直接彻底、固定节段少、融合率高、矫正角度大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颈前路镙钉固定骨折端错位分离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陈雪荣;曾青东;金以军;范良

    目的 探讨颈前路螺钉固定治疗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术中骨折端错位与分离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7例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结果 17例复位满意后打入导针或拧入中空镙钉时 4例骨折端再次出现错位分离,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 X 线透视次数.结论 术前颅骨牵引复位,术中透视确认复位,确保导针正位 X 线片上居中,侧位 X 线片上呈15°~20°后倾经骨折线到达尖端;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特别是螺纹长度的中空螺钉,才能有效防止齿状突骨折端的错位与分离,保证骨折的愈合和功能顺利恢复.

  •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作者:范奔;池永龙

    目的 评价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手术器械,对30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行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并分析其临床效果.其中男18例,女12例;寰枢关节脱位12例,陈旧齿状突骨折伴寰齿关节脱位5例,Jefferson骨折7例,单纯前弓骨折5例,寰椎结核1例;7例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SIA分级为C级2例、D级5例,ASIA评分为55~87(77.1±11.7)分;27例有颈痛症状患者术前VAS评分3.9~7.2(5.6±0.9).结果 所有患者的寰枢椎运动均得到有效控制,关节复位及骨质愈合满意,颈痛和神经症状改善,VAS评分减至1.8~4.8(2.9±0.8),ASIA评分上升至80~100(95.3±7.5),统计检验提示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对寰枢椎不稳的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Ⅰ期行侧块关节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有一定风险,要求术者合理使用配套器械,并熟悉局部解剖特点,严格掌握适应征.

  • 寰枢椎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范奔;周乐平;方欣;池永龙

    目的 比较寰枢椎前路侧块螺钉和前路钛网、前路钢板内固定后颈椎标本的稳定性,分析不同前路内固定方法对寰枢椎各个方向运动的控制作用,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5 具新鲜冷冻保存的尸体标本,快速分离出C0~T1 节段,去除表面肌肉组织,放射测定,排除骨溶解、骨折及有其他病变的标本,以自凝型牙托粉包埋C2~7 节段.包埋好的标本以特殊夹具固定于三思牌测力机上进行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刚度的测试.旋转刚度在自制的测力机上测定.结果 与正常组和损伤组相比,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寰枢椎各向活动的刚度,统计检验P<0.05;术式间的比较前路螺钉组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钢板(各个方向P<0.05)和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前路钢板的活动刚度明显高于前路钛网(各个方向P<0.05).结论 体外颈椎标本的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无论与正常组或损伤组相比前路双侧块螺钉、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内固定均能提高寰枢椎的稳定性,其中前路双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的稳定性强,与简单外固定配合使用可满足临床需要,当必须行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前路钢板和前路钛网单独使用稳定性较差,虽与后路内固定术式联用或改进设计可提高稳定性,但提高了并发症风险和经济负担.

  • 颈胸段前路内固定器械的相关MRI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作喜;黄义星;黄皆和;张军;黄其杉

    目的:通过MRI测量脊柱颈胸段(C7 ~T4)相关影像解剖学数据,为颈胸段前路内固定器械的设计、研发及前路手术的术前计划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间,在医院图像存贮及传输系统(PACS)影像工作站中随机抽取100例包含颈胸段的正常颈椎MRI图像,测量正中矢状面上C7 ~ T4各椎体的相关影像学数据,包括椎体上矢状径、中矢状径、下矢状径,椎体前高、中高、后高,各节段的节段长度及Cobb角度,各椎体螺钉的长度.结果:脊柱颈胸段椎体矢状径逐渐增大,且同一椎体下矢状径大于上矢状径.各椎体后高均大于椎体前高,从而维持了颈胸段的生理性后凸,满足了负重递增的要求.正中矢状位上,头端螺钉长度为14.22 ~ 23.52 mm,尾端螺钉长度为15.29 ~ 26.13 mm.结论:在行颈胸段前路内固定时,需依据术前MRI影像测量结果,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并根据相应角度预弯,达到佳固定效果.

  •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0例观察

    作者:颜少峰;范顺武;方向前;陈剑;赵兴

    目的 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前路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者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2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良JOA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13.8分,平均改善率59.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基本恢复至正常的曲度,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椎间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 前路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Ⅱa、Ⅱ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钰铖;欧云生;刘渤;朱勇;赵增辉

    目的 探讨前路颈2-3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Ⅱa、Ⅱ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17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1例、Ⅱ型12例、Ⅱa型4例.术前脊髓损伤ASIA分级D级3例,其余为E级.5例患者术前行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n-HA/PA66椎间融合器植骨、uniplate钛钉板内固定术手术治疗.根据VAS评分标准、ASIA标准分级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颈2-3椎间骨性融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由D级恢复到E级.15例患者颈部疼痛消失,2例患者残留慢性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平均分别为(3.90±0.62)、(1.32±0.80)、(0.57±0.94),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2、3成角大小及颈2椎体前移距离平均分别为(5.41±4.47)°、(3.17±1.50)mm;(2.05±1.95)°、(1.00±0.79)mm;(2.05±2.19)°、(1.05±0.74) mm,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颈2、3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Ⅱa、Ⅱ型Hangman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

  • 前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书军;陈志刚;周广鑑;李立东;史少华

    目的 探讨前路两种不同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9年6月治疗的6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A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融合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B组),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椎间高度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自体植骨或钛网融合器+锁定钢板固定牢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靳宪辉;房根强;李华

    目的 回顾分析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顺随访2003~2006年病例46例,采用经胸腔、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清除病灶,取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融合,同期采用z-plate系统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常规卧床3-4周,佩戴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动.抗结核治疗1.0~1.5年.结果 随访46例,长45个月,短12个月,平均随访2.3年,疗效满意,伤口一期愈合,无植骨块松动脱落,无内固定器械断裂,无窦道形成.46例患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为95.65%(44/46).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内固定,术后正规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化疗,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由此证明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 颈前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

    作者:申才良;张建湘;桂斌捷;杨庆国;江曙

    目的 介绍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方法.方法 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C臂机透视下,采用枢法模UCSS中空加压螺钉固定齿状突.结果 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提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手术时间55~120 min,术中出血约30ml,随访5~20 月,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螺钉松动及咽部异物感,颈椎旋转及屈伸、侧屈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同时大限度保留了寰枢椎关节的生理功能.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螺钉 前路
  • 27例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分段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钟继平;刘诗滦;程仁洪;张伟;李毅鸣;黄家才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分段前路减压手术和稳定重建的方法,以便缓解症状和治愈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总结了2001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27例多节段颈椎病经颈前路分段减压和植骨融合稳定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3~67岁,平均57.8岁.临床上诊断为颈椎病,3个以上节段受累,具有脊髓受压表现.结果 术后对27例患者(随访11~61个月,平均18.5月)的疗效进行评估:优,改善率为75%及以上,15例;良,改善率为74~50%,10例;可,改善率为49~25%,2例,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植骨部位已融合.结论 多节段颈椎病,如果致压物来自前方,可以通过经前路分段减压、椎体间融合重建颈椎的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 非连续节段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作者:梁裕;曹鹏;吴文坚;张兴凯;郑涛;龚耀成

    目的 通过对25例前路手术治疗非连续节段颈椎病的临床资料回顾,探讨非连续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5例非连续节段颈椎病人进行前路减压和重建.应用Cage加Cage重建14例;Cage加前路钢板固定7例;Cage加钛网和前路钢板重建4例.并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神经学检查随访20例病人的治疗结果.结果 随访时间18个月-6年3个月.平均37个月.应用JOA评分(17分法)评价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术前平均评分6.2分(3-8分),术后平均评分11.4分(4-15分).有19例见到影象学融合.6例临床融合.未有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间融合器下沉等.结论 对于非连续节段颈椎病,如果交界节段无退变不稳的表现,保留交界节段分别对受累节段进行减压和固定融合,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 手术
  • 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

    作者:董大明;姚猛;姜永庆;王岩松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术式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病人5例,采用一期经颈胸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同时行钛板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上胸椎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在结核病灶局部植骨及植入钛质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和有效的.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周之平;王春;何晓宇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1月-2004年2月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前路Z-Plate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3例,包括切口愈合率、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随访时间8个月至3年,平均26个月.结果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切口均一期愈合.11例合并截瘫的患者,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8个月至1年所有植骨均显示骨性融合,未见植骨块脱落、吸收及死骨形成.术前后凸Cobb角<30°者,均基本矫正至正常,30°~60°者,矫正至10°~20°,>60°者,矫正至20°~30°,近期随访后凸角与术后相比较丢失2°~4.3°,平均丢失2.4°.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使脊柱获得即刻稳定,促进骨融合和截瘫恢复,矫正后凸畸形.

301 条记录 7/16 页 « 12...45678910...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