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许春梅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治经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63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与病理诊断相符,确诊率92.1%,均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隆起病变定位准确,诊断符合率高,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操作简便,安全性好.

  •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王艳;张海燕;鹿博;吴明波;周甜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行超声内镜的50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EUS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根据超声内镜声像图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结果 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505例,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229例,间质瘤67例,异位胰腺50例,外压性病变95例,囊肿24例,脂肪瘤24例,静脉瘤13例,纤维瘤3例,其中397例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准确率为90.9%(361/397).其中10例行鼠齿钳咬合术,64例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248例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39例行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36例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4例术中出现出血,3例术中给予钛夹止血,术后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6例术中发生微小穿孔,未出现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内镜能够准确的判断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性质及起源层次,对内镜下微创治疗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 超声内镜下食管隆起性病变切除术的护理分析

    作者:祝洋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下食管隆起性病变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2013年6月-2017年12月,于泰州人民医院食管粘膜局灶隆起性病变患者中选取170例,对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如果超声图像显示患者的病变来源于食管粘膜下层或者食管粘膜层,则采用内镜下病变组织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且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结果:本研究中170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及粘膜下肿块切除术治疗,均完整切除所有病灶,没有穿孔、出血现象出现.结论:为了确保超声内镜下食管隆起性病变切除术顺利开展,需要确保术前准备完善、术中操作配合熟练、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给予其科学合理的生活指导.

  • 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分析

    作者:田庆丰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内镜予以诊断及治疗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患者采用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粘膜层食管息肉导致病变的患者2例、黏膜肌层食管平滑肌瘤导致病变的患者33例、黏膜下层致病的患者3例,其中2例患者为脂肪瘤、1例患者为食管囊肿.病变直径小为4mm,大为26mm,中位病变直径为(14.6±5.7)mm.28例患者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予以治疗;7例患者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3例患者因病灶区域位于粘膜下层,未予内镜下治疗.全部患者均为出现术后出血及手术致穿孔问题,35例肿瘤切除患者均将病变组织予以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基底累及或恶性病变.经6个月随访,全体患者创面恢复状态良好.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瘤采用超声内镜予以诊断及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且手术过程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应予以临床推广.

  • 护理干预对超声内镜检查者恐惧心理的影响

    作者:段晖;柴玉琼

    超声内镜检查是内镜与超声完美结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影像设备,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1].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干预正渗入各项日常护理工作中,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护理干预
  •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成坤

    目的:探索分析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 ~2017年3月收治8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84例进行超声内镜诊断,有78例与病理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为92.86%,有6例与病理结果不符合,不符合率7.14%.有3例超声内镜检查为第四层回声,不均匀病变,术后病里证实为异位胰腺2例,间质瘤1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接受回访,内镜检查无肿瘤残留、无消化道狭窄,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内镜的应用有助于明确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层次和浸润情况且诊断的符合率高,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

  • 超声内镜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春兰

    目的:判断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中运用超声内镜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科进行胰腺内分泌肿瘤治疗的86例病人,86例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43例病人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试验组43例病人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记录两组病人进行检查时检查出的病灶大小,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病人的患病类型、病灶直径在2~3 cm之间、3~4 cm之间、>4cm中的例数无明显差别(P>0.05),病人的病灶总数、病灶直径在<1 cm、1~2cm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超声内镜检查胰腺内分泌肿瘤能够明确的检查出病人的病灶以及病灶大小,更能检查出细微的病灶,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对临床治疗制定的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病变诊治中应用

    作者:何倩;刘霞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内镜检查,部分患者在确诊后进行超声内镜治疗,分析超声内镜诊断消化道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同时观察超声内镜表现。结果:70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共检出72处病灶,病灶部位:食管11处(15.28%),胃57处(79.16%),十二指肠4处(5.56%);以病理结果为准,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灵敏度为81.67%,特异度为70.00%,准确度为93.33%。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用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介入性内镜超声学及发展前景

    作者:孙思予

    随着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的发展,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注射技术已成为内镜医生诊治疾病的有力武器.实践证明,内镜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能准确地将针刺入病变中,而且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进行引流已成为介入内镜的重要手段,对于胰腺囊肿,穿刺和引流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造影和引流有可能成为治疗胆道梗阻的一种替代方法,尤其是针对胃全切或毕Ⅱ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内镜超声引导下注射是一种微创、安全的给药方式.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注射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可能效缓解胰腺癌的疼痛.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注射给抗癌剂对局部进展期肿瘤提供了崭新的治疗方法.我们坚信,介入性内镜超声的应用前景必将是无限光明的.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介入性
  • 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彭贵勇;房殿春

    超声内镜是将内镜检查和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新型检查方法,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取管壁层次的组织学声像特征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 超声内镜 消化道
  • ALK阴性的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魏建国;许春伟;孙爱静

    患者男,1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有头晕,无呕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感觉上腹饥饿不适,当时未引起重视,此后黑色烂便1~2次/天,每次约100~200 g,伴头晕、黑蒙、乏力。患者再次感头晕、恶心、上腹饱胀,呕血1次,暗红色,含血块、量多,约300 g,伴全身出汗,于2014年7月22日就诊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实验室检测:血常规:白细胞8.06×109/L,血红蛋白120 g/L,红细胞比容0.38,血小板161×109/L;腹部B超无特殊;粪常规:OB +++。临床考虑消化道出血,给予潘托拉唑针制酸及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再无呕血。7月28日患者主诉黑色烂便一次,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治,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治。胃镜示胃大弯近胃底见一直径约40 mm隆起,其中间见一直径约20 mm的溃疡,表面覆白苔;超声内镜示病灶呈不均质回声团块,呈不规则形,向腔内外突出,边界欠清,起源于固有肌层。腹部CT示胃体部大弯侧见一结节状软组织影,直径27 mm,表面有凹陷,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的肿块影及异常高密度钙化影,盆腔内脏正常,腹腔内无积液,腹主动脉旁、腹膜后及盆壁内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影像学考虑胃肠道间质瘤伴溃疡。8月4日在全麻下行胃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大弯近胃底处,大小约3.0 cm ×4.0 cm,胃周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 微探头超声内镜诊断直肠类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卫国;童强;王强;李胜保;金曙;郜元军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PS)诊断直肠类癌的价值.方法 21直肠隆起的患者行MPS检查,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例为直肠类癌,MPS表现为低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18例为直肠息肉,MPS表现为强回声改变,起源于黏膜层.结论 MPS下直肠类癌与常见的直肠息肉表现明显不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9例临床总结与分析

    作者:周艳华;董宁宁;吴咏冬;张澍田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例 AIP 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 AIP 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1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5.3:1,中位发病年龄58岁(35~60岁)。常见症状为黄疸14例(73.7%)、腹痛14例(73.7%)。合并糖尿病7例(36.8%),合并其它自身免疫病7例(36.8%)。检测 CA199升高>74 U/ ml 占12.5%,IgG4阳性率72.2%,抗核抗体阳性率66.7%。B 超/ CT/ MRI/ MRCP 提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21.1%),局限性肿大14例(73.7%),胰腺萎缩1例(5.3%)。14例(73.9%)行超声内镜(EUS),其中6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 - FNA)。12例(63.2%)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成像(ERCP)并置入鼻胆引流管或胆管支架。误诊为胰腺癌3例(15.8%),其中1例行手术治疗(5.3%)。12例(63.2%)使用激素治疗,其中1例因激素不耐受停药,1例因出现股骨头坏死停药,其余10例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AIP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应通过临床症状并结合 CA199、自身抗体、影像学检查、逐步普及 IgG4检测、扩大 EUS 及 EUS

  • 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联合使用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嵇贝纳;熊文坚;杨湘怡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联合使用在诊断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怀疑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2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基础上加用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癌69例,癌检出率为32.55%;对照组检出癌72例,癌检出率为33.96%。两组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02%、82.84%、84.91%,对照组分别为82.86%、75.71%、76.89%。观察组检测方法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用于筛查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但对可疑病变患者可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染色法联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以提高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和预后分析

    作者:吴慧华;吴子刚;郭海;杨安

    目的: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常见;内镜超声(EUS)检查发现病变大部分≤2 cm,呈黏膜下低回声占位,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清晰。治疗方法主要是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33例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采用 EUS 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并及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内镜切除和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具体方式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选择。

  • 超声内镜、腹部CT及MRCP对壶腹部病变检出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牛应林;王拥军;李鹏;冀明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EUS)、腹部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三种方法在胆总管扩张患者中对壶腹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因壶腹部及周围肿瘤手术的病人,入选标准: 有病理结果,同时术前进行超声内镜、腹部CT和MRCP检查的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对三种检查方法对壶腹部病变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53例,其中无症状胆总管扩张患者4例,伴有梗阻性黄疸或腹痛患者49例.获得病理结果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9例,内镜下局部切除2例 ,细针穿刺活检阳性5例,内镜下乳头活检4例,细胞刷3例.病理结果:乳头癌19例(其中早癌1例),乳头绒毛管状腺瘤伴高度异性增生3例,乳头内管状腺瘤1例,乳头内炎性肿物1例,胆管癌16例,胰头癌10例,慢性胰腺炎3例(后确诊免疫性胰腺炎2例).肿瘤标记物:血清CEA增高8例(15.09%);血清CA199增高32例(60.38%),其中15例患者(46.87%)血清CA199>100 kU /L.53例超声内镜、腹部CT和MRCP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90%,58.0%和5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能较清楚地显示壶腹周围的结构,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并能够活检取得病理结果.对于无黄疸胆总管扩张的患者,有利于早期发现壶腹部肿瘤.

  • 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护理

    作者:叶红芳

    目的 探讨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胰腺假性囊肿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符合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胰腺囊肿治疗适应症的8例患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3例囊肿完全消失,术后随访3~6个月,5例囊肿较术前缩小50%,6个月无复发.8例穿刺者未发生任何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由此总结得到佳的护理方法.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对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有较大价值,并发症少,安全性好.而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超声内镜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牛燕陵;许国铭;李兆申;金震东;邹晓平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行EUS检查并与B超及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0例中,EUS诊断9例,B超诊断4例;8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比较,EUS诊断正确率为87.5%(7/8),B超为37.5%(3/8).EUS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均高于B超.结论:EUS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 超声内镜对胃肌原性肿瘤良恶性的量化鉴别

    作者:孙心平;平田健一郎;名邓博;刘明瑜

    目的:对胃肌原性肿瘤(gastruc myogenic tumor,GMT),以量化积分法鉴别其良、恶性.方法:应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48例胃肌原性肿瘤患者作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边缘、内部回声及有无液化计算积分,判断其良、恶性,后与病理对照,验证其准确性.结果:43例与病理结果相符(89.6%);5例不符(10.4%).积分范围在2.0~3.0之间时,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相差大.结论:积分<1.0的肿瘤可定期随访;积分1.0~2.0的肿瘤应密切随访;积分2.0~3.0的肿瘤可结合活检,明确诊断;对于积分>3.0的肿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 超声内镜下胃间质瘤的影像特征及随访研究

    作者:薛倩;文娟;王晶桐

    目的 了解超声内镜下<2 cm、符合间质瘤影像学特点病变的随访情况,以选择合理随访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下诊断<2 cm胃间质瘤患者,记录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并经超声内镜随访至少1次,比较病变大小及内部回声等变化情况.结果 共66例病例纳入研究,根据随访时间记录,随访半年20例,随访1年29例,随访2年26例,随访3年18例,随访4年9例,随访5年4例,其中24例患者随访>1次.观察超声内镜下病变大小,2年随访患者内镜下病变面积40 mm2,初始内镜下病变面积38 mm2,病变面积有增大趋势,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4<0.05).病变位于胃底占78.8% (52/66),来源于固有肌层占95.5% (63/66),所有病例未见回声异常改变及恶变表现.结论 <2 cm胃间质瘤好发于胃底,主要来源于固有肌层,超声内镜对<2 cm胃间质瘤定期随访安全,有效,对于<1.5cm的胃间质瘤,建议可每2年复查一次.

1075 条记录 2/54 页 « 12345678...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