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直肠癌性穿孔42例诊治分析

    作者:刘钢;袁又能;史火喜;郭浚

    癌性穿孔是结直肠恶性肿瘤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起病隐匿,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伴随疾病多,术前诊断率低,病死率高,预后较差,是结直肠癌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

  •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肠间置法胃肠道重建

    作者:肖仕明;姜淮芜;陈进;孙宏

    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的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食欲减退、摄食不足、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贫血等无胃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应寻找一种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郝希山等[1]创用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f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sition,FJI,1999年),我们认为更符合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良,报告如下.

  • 全胃切除围领式连续性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峰

    我科2001~2004年对19例胃底贲门癌和胃体癌施行了全胃切除围领式连续性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拖出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研究

    作者:何朝升;陈新国;古立暖;刘桂海;刘润玑;郭宗远

    目的: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 TREP))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 HD)后的排便功能.方法:我院行TREP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HD 89例,来院复查42例.填写调查问卷,对来院复查患儿术后控便能力、发育状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评价.18例无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大便控制优30例,良5例,差7例.2例患儿有持续性便秘,6例存在经常性污粪,4例曾出现肠炎,2例患儿经常性腹泻.肛门直肠测压检查仅1例存在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术后"差"组肛门静息压(35.8±10.1)mmHg,与对照组肛门静息压(61.4±19.0)mmH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REP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HD,术后多数患儿排便控制功能良好,应重视近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肛肠测压检查可作为HD术后排便功能评价指标.

  • 胃癌综合治疗进展

    作者:陈杰;白明;王平

    手术被认为是可以彻底治愈胃癌的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仍有很多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此只能采用姑息性的治疗方法.放疗和化疗虽然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但放化疗的价值以及模式仍存争论.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清IL-6、TNF-α及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守根;周岩冰;陈栋;牛兆健;王东升;吕亮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手术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 46例胃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3, 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和常规治疗组(n=23,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动态监测围手术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IL-6、TNF-α及CRP水平,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其与TNF-α、IL-6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均无低糖血症发生,TNF-α、IL-6与HOMA-IR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3~0.480,P<0.05);强化治疗组术后1、3 d血清lnHOMA-IR、IL-6、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2.069~3.098,P<0.05),术后1、3、7 d 的CRP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2.482~3.131,P<0.05).结论 TNF-α、IL-6与外科胰岛素抵抗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拮抗术后机体的高炎状态,抗炎效应可能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 三种吻合技术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李曙光;邢立强;刘学英;赵自刚;刘军超;薄爱华;张静

    杂种犬18只,分别于每只犬的小肠近端、中段及远端血循环相似部位进行Albert单层吻合、Albert-Lembert双层吻合及国产吻合器吻合.术后3、5、7 d各取6只行二次开腹手术,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检测微血管密度.发现单层吻合和国产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愈合情况、吻合口区域微血管再生情况均优于双层吻合术.

  • 胃癌根治术术中出血量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彭菁;陈钢;陈力;陶思丰

    胃癌根治术是胃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的创伤可加重病人的生理负担,特别是术中失血引起血容量减少,更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和病人的预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术中出血量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3L脑科专用粘贴手术巾在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余景华

    以往施行肠梗阻、肠切除、肠造瘘手术,即使手术野周围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严重地影响切口的1期愈合,且手术间空气、手术床及其周围地面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2001年我们将3 L脑科专用粘贴巾应用于上述手术中,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 保留脾脏胰腺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朱世凯;毛明刚;吴汉清;吴河水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因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而施行保留脾脏胰腺远端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本组75例均成功行保留脾脏胰腺体尾切除术,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8例、黏液性囊腺瘤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慢性胰腺炎9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8例(其中2例有恶变倾向),胰岛素瘤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神经内分泌瘤3例和转移瘤1例.所有病人术后经B型超声证实脾脏血运完全正常,血小板均在参考值范嗣内.术后并发胰瘘9例(12%),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本组术后均未发生凶险性感染.术后随访期间,全都病人血糖都在参考值范围内,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迹象.结论 保留脾脏胰腺体尾切除术是治疗胰腺体尾良性和交界性肿瘤佳的术式,可减少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对儿童病人意义更大.

  •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环状内痔142例体会

    作者:王辉;程勇

    目的 探讨利用经肛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环状内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PPH治疗142例环状内痔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134例术后环状内痔完全回缩,另8例因严重纤维化未能完全回缩,术后再次行内痔外剥内扎手术.手术时间10~15 min,平均12 rain.本组术后发生尿潴留32例,出血5例,无肛门疼痛、狭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随访3个月~3年,无大小便失禁.结论 PPH治疗环状内痔.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近期疗效肯定的特点.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处理创伤性肝右叶损伤

    作者:曹钧;卢绮萍;张智勇;曹廷加;刘安重;冯毓灵

    目的 探讨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手术治疗严重肝右叶创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治疗创伤性肝右叶损伤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救治成功77例(78.57 %),死亡21例(21.43 %).其中,因伤势严重术中死亡5例(Ⅵ级3例,Ⅴ级2例),术后因严重多发伤和各种并发症死亡16例.结论 根据肝脏损伤的情况采取适宜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有利于严重肝损伤的救治.

  • 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在30例腹部术后病人中的早期应用观察

    作者:张光军;杨治;李先玮;张平;瞿军;张学利

    目的 探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在腹部术后病人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术后6 h始予以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分别为(27.7±9.4) h与(39.3±13.4) h、(48.4±9.3) h与(64.2±9.0) h、(53.4±4.3) h与(79.2±9.0) h、(0.3±0.1) kPa与(0.6±0.2) kPa、(10.2±5.7)分与(19.5±9.0)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能有效促进病人胃肠动力的恢复.

  • 移动盲肠症327例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杨维良;张东伟;张好刚;迟强;王夫景

    目的 总结移动盲肠症(mobile cecum,M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MC 3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4例根据病变情况及盲肠移动度,择期选用不同术式行盲肠固定术,治愈285例(88.0%),术后症状未缓解并加重者39例.其中,再次行回盲部切除术16例,行右半结肠及过长结肠切除23例,均治愈.盲肠扭转并肠坏死的3例,行急诊右半结肠切除术治愈.结论 凡诊断明确并有明显临床症状的MC病人,应行盲肠固定术.如效果不佳,应根据病人病情施行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术,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0例报告

    作者:江群刚;程真平;朱求实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0例SM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行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9例,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均痊愈;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4例,均好转;单纯胃空肠吻合术2例,术后症状均仅有所改善,1例改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痊愈,另1例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治愈.结论 SMAS的手术治疗效果以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为佳.

  • 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卫红;李玉梅;冯运章;刘奇;杨志勇;李书芹

    目的 探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对慢性混合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采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9例慢性混合性便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便秘症状缓解,无肛门失禁,近期内无便秘复发.部分病人术后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尚能耐受.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是治疗慢性混合性便秘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 调控中心静脉压减少大肝癌切除术中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伟晖;元云飞;黎志钦

    目的 探讨在肝癌切除术中,利用控制中心静脉压(CVP),配合阻断第一肝门的方法(Pringle阻断法),控制手术中的出血.方法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行手术切除大肝癌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中分别使用调控CVP+Pringle阻断法与Pringle阻断法控制手术中出血,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结果 调控CVP+Pringle阻断法组,平均出血量约为400~600 ml,降低中心静脉压的时间平均为35 min,分次阻断第一肝门时间共30~50 min.Pringle阻断法组出血量约为600~2500 ml,分次阻断第一肝门时间共40~75 min.两组均无出现低血压引起的心脏功能、肾功能和大脑功能的损害.结论 在大肝癌切除手术中,使用扩张静脉血管的药物,把中心静脉压控制在3~4 cm H2O,减少手术创面中肝静脉的返流出血,再配合阻断第一肝门,能更有效地控制手术中出血,同时也较单纯阻断第一肝门缩短了肝脏缺血的时间.

  •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黄国民;房学东;刘林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痛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对66例原发性胆囊癌行外科手术冶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8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的生存期分别为37.8、10和2.7个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治性切除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7.4%和26.3%,优于姑息性切除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Ⅳ、Ⅴ期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的中位生存时间平均为2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是影响原发性胆囊癌疗效的主要因素,对中、晚期胆囊癌积极行扩大根治术,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在严重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吴彪;任骏;王春友

    目的 探讨一种实用、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16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89%.死亡原因为十二指肠瘘、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十二指肠瘘、腹腔脓肿和肠梗阻是其主要的并发症.结论 此简化的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是一种较实用、安全的手术方法.

  • 术前直肠超声检查在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中应用的评价

    作者:汪晓东;吕东昊;时莹瑜;崔贝贝;何帆;李立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术前评估对直肠癌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采用TRUS术前分期(A组)与采用Clinical Stage System(CS分期)行术前评估(B组)对手术方案选择影响的差别,并比较TRUS术前分期和CS分期对应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差别.结果 本研究纳入研究病例99例,A组49例,B组50例,两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行TRUS术前评估得到uT分期准确度为91.8%,B组行CS分期的准确度为4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前预测手术方案的准确度为93.9%,B组为7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US行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S分期,运用TRUS进行术前评估可以使术前预估直肠癌手术方案的准确性明显提高.TRUS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94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