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后部结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腰椎是脊柱的主要承载部分,是脊柱的枢纽,具有支持、运动、容纳神经结构和控制的功能.腰椎根据解剖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部结构主要由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关节和所属韧带构成.腰椎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Asano等[1]研究结果表明,椎体后部结构承受了24%~30%的压力、21%~26%的张力和42%~54%的旋转应力.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也发现逐渐切除腰椎后部结构,腰椎的前屈、后伸及轴向旋转活动将明显增加[2].
-
后部结构对腰椎前屈/后伸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尾寒羊L5/6后部结构分级切除对腰椎前屈/后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定位移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L5/L6后部结构依次分级切除:Ⅰ正常→Ⅱ全椎板减压→Ⅲ左侧关节突切除1/2→Ⅳ左侧关节突全部切除→Ⅴ右侧关节突切除1/2→Ⅵ右侧关节突全部切除,Instron8874试验机依次测试标本前屈/后伸椎间运动的变化.结果:全椎板减压和左侧关节突的全部切除对于前屈/后伸的稳定性影响不大(P>0.05);当再切除右侧关节突1/2时, 稳定性影响明显(P<0.05).结论:在保证手术视野的情况下,腰椎后路手术力求做到微创,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的完整性.
-
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过多切除腰椎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并使腰痛加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各种内镜技术应运而生,但其学习曲线长,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高.我科近年来开展了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通过对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髓核摘除术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探讨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
后部结构对腰椎扭转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小尾寒羊L5/L6后部结构分级切除对腰椎扭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定位移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小尾寒羊L5/L6后部结构依次分级切除:I正常→Ⅱ全椎板减压→Ⅲ左侧关节突切除1/2→Ⅳ左侧关节突全部切除→Ⅴ右侧关节突切除1/2→Ⅵ右侧关节突全部切除,Instron8874试验机依次测试标本左/右扭转椎间运动的变化,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后部韧带及其骨性结构切除即出现左/右扭转失稳(P<0.05);关节突关节与扭转的稳定性特别是对对侧扭转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保证手术视野的情况下,腰椎后路手术力求做到微创,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的完整性.
-
经椎板小关节突固定椎板后复合体回植治疗腰椎滑脱
腰椎峡部不连伴腰椎滑脱手术,传统的方法通常采用后路棘突椎板切除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虽然近斯效果满意,但远期由于术后瘢痕粘连易造成医源性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受累引起腰腿痛等并发症[1],因而疗效常不满意.2002年开始作者对腰椎滑脱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行椎板后复合体原位回植经椎板、小关节突内固定,重建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分析
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和下肢间歇性跛行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广大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LSS患者,恢复其正常的劳动能力和生活状态,减轻患者疼痛,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旨在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仍需进行手术[3]。传统的腰椎后部结构广泛切除术尽管能充分减压,近期疗效好,但是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再狭窄,远期疗效不理想。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对48例LSS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TE)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多节段潜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椎管狭窄症36例
腰椎间盘脱出伴椎管狭窄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以往常采用大切口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由于过多切除腰椎后部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大.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应用多节段潜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脱出伴椎管狭窄症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纯软组织窗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传统术式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板关节突部分切除开窗,均对腰椎后部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能引致腰椎不稳,或疤痕粘连压迫形成医源性软组织性椎管狭窄[1].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我院对16例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纯软组织窗口手术治疗,经3月至2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双侧开窗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无论是门诊量或住院手术治疗量均占骨科工作重要比例.目前CT及MRI等先进辅助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其诊断已较容易.临床工作中依据症状和体征及CT等还能识别椎间盘突出位置,为手术设计提供方案.以往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全椎板切除方法.目前认为腰椎后部结构在维持腰椎稳定和保护硬脊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 .我院近5年来采用双侧开窗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常见病.传统的减压方法为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而广泛地切除腰椎后结构可能导致腰椎失稳.近年来,倾向避免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而行有限减压、尽量保留脊柱后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