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多发性创伤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才旦多杰;耿智华贞

    目的 评估多发性创伤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创伤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32例在我院ICU治疗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在患者进入ICU治疗的第1、2、3、7天,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并比较患者的甲状腺刺激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皮质醇(COR)和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创伤严重程度与患者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16.3±5.1)分,所有患者基线期TSH、T4、FT4正常,但43例(32.6%)患者FT3降低,26例(19.7%)患者T3降低.从进入ICU第1~7天,TSH、FT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7,P=0.265),FT3显著降低(P=0.036);患者APACHEⅡ评分(P< 0.001)、乳酸显著降低(P=0.007),CRP (P=0.005)、PCT(P=0.001)、GH(P=0.01)、PRL(P=0.04)显著提高,COR变化不显著(P=0.877).16例死亡患者的FT3、FT4显著低于116例存活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T3与ISS评分负相关(r=-0.583,P=0.005),FT4与ISS评分正相关(r=0.433,P=0.03).FT3与APACHEⅡ评分负相关(r=-0.475,P=0.05),COR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r=0.579,P=0.002).结论 多发性创伤重症患者在受伤后的早期阶段其甲状腺轴依据创伤的严重程度产生相应的改变,对激素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效果更好.

  • 多发性创伤后血清TNF-α、IL-1β、IL-6及IL-10变化的连续观察

    作者:张永和;赵宁;宋祖军

    探讨创伤患者TNF-α、IL-1β、IL-6及IL-10血清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分别在受伤后第2、3、5、10及15天测定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及IL-10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血清TNF-α浓度采用放免法测定,IL-1β、IL-6、IL-10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 TNF-α、IL-1β、IL-6及IL-10血清浓度在多发性创伤后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IL-1β及TNF-α于2周后恢复正常,而IL-6、IL-10增高持续至2周后.结论 TNF-α、IL-1β、IL-6及IL-10参与了多发性创伤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可能和病情程度有关.

  •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旭升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2014-01 ~2017-06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气管切口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气管切口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1个月内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5%;对照组在1个月内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0%.观察组在1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ICU平均监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多发性复合伤合并肺挫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有利于改善其通气情况,防止其发生肺不张,帮助其排出小气道内的分泌物,进而预防其发生呼吸道感染,促进其病情好转.

  • 不同年龄组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病情特点与转归分析

    作者:徐善祥;张茂;干建新;江观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提供经验.方法回顾近3 a急诊ICU收治的年龄>18周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ICU住院时间>24h的1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60岁)、中年(40~59岁)和青年(18~39岁)三组,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损伤严重度、急诊手术、继发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终预后;比较各组治愈出院者的上述指标.结果各组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急诊手术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但老年组的APACHEⅢ评分明显高于另两组;老年组入院24h的心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另两组;各组继发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年龄越轻,预后越好;治愈出院者中以青年组损伤和病情为严重.结论创伤对机体的影响随年龄增加而加重,预后明显变差,要特别重视老年创伤的救治,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创伤救治体系.

  • 多发性创伤早期SIRS与CARS

    作者:李世蒙;霍正禄

    随着社会的发展,致伤因素不断增加,现代创伤呈现的伤情重而复杂,其救治成功率尚不容乐观.众多研究表明,如何减少或避免多发性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是有效提高创伤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因素.现代观念认为,创伤、感染等重症疾患虽然可能源于不同诱因,但终都会引起自身的免疫失控,导致过激的炎症反应及免疫障碍.因此,深刻认识多发伤早期SIRS与CAR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有助于临床救治.

  • 多发伤Ⅰ期治疗--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突破点

    作者:马岳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的"死因顺位"中,创伤已从1957年的第九位上升至1995年的第四位.创伤已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多发性创伤,已成为急诊医学研究的一个迫切课题.我院急诊科借鉴了国内外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于1995年2月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多发伤Ⅰ期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急诊医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作者:于学忠

    经过30年的发展历程,急诊医学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心肺复苏(CPR)、心脏聚停后综合征、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发性创伤、急性中毒等已渐渐成为急诊医学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 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作者:谭宝玲

    目的 探讨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的措施.方法 对近半年来10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积极、合理的护理,有效提高了抢救的成功机率.100例报告中有48例经急诊抢救后转病房治疗,42例经抢救在急诊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8例在急诊室留观,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有效的护理及配合对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 浅谈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

    作者:许广瑜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病人开辟的急救快速通路.我院自1998年以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急诊绿色通道,全天24h开放.现就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急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了急诊病人452例,多发性创伤215例,急性脑出血83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其他26例.年龄21 ~77岁,平均41岁.2 根据不同病人开通绿色通道2.1 急性心肌梗死:凡是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入院后10 min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给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采集血液标本.

  •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体会

    作者:王庚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辆普及,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物的涌现,使得高能量创伤增多,各类创伤患者的伤情发生了巨大变化,组织、器官损伤的严重性大大增高,单纯伤比例下降,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比例显著增加,事故现场死亡率增高[1].多发性创伤是指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的.

  • 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体会

    作者:沈秀玲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2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6 例,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救处理,其中对照组死亡率16.3%,观察组死亡率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程序护理能够为严重多发性创伤提供宝贵的时间,极大的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救护多发性创伤措施分析

    作者:孙艳辉;李玉勤

    目的:探讨救护多发性创伤措施,为临床总结相对应的救护方法和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31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案进行分析,寻找佳治疗方案.结果:31例多发性创伤患者,25 例完全康复;2 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1 例四肢骨盆损伤留下残疾;3 例胸腹伤者好转.结论: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护,只要及时就诊,采用佳救护方案,患者会尽早转危为安,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骨科急诊手术治疗49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凯春

    目的:分析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2017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收并治疗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平均每组49例,保守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保守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骨科损伤为主多发性创伤效果显著,减少再次出血,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可推广应用.

  • 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付位成;叶亲润;李金莲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受治疗的5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骨科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以及再出血量。结果:试验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消化道、颅内、伤口再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治疗后期发生再出血量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性创伤并发MODS的疗效分析

    作者:郭锻强;张远新;黄敏坚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多发性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性创伤合并MODS患者32例,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 h平均动脉压(MAP)、生化指标、血气分析及血清TNF-α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ODS患者行CBP治疗24 h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缓解;MAP升高,肌酐(Cr)、BUN、K+、血气分析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对创伤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采用CBP可显著改善MODS患者的病情,纠正受损脏器的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 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

    作者:詹美娟

    目的 总结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 对10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2例中抢救成功82例,成功率80%.结论 及时准确判断是降低多发性创伤死亡率的首要条件,合理掌握优先处理的顺序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及时处理止血控制休克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 多发性创伤患者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

    作者:童叶华;苏良生

    目的 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了3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伤后24 h内及伤后第3天和30名健康人血液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Ag).根据创伤严重程度分为脏器功能不全组16例与脏器功能正常组18例,将24 h内的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12例与非死亡组22例的24 h内各检测指标与第3 d的结果比较.结果 多发性创伤各组FIB、DD、t-PA:A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G: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脏器功能不全组变化更大,除PAI-1:Ag外其他各指标与脏器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死亡组第3天FIB、PLG:A、PAI-1:Ag均明显低于24 h内测定的值,DD含量则明显升高(P均<0.01),而非死亡组第3天PLG:A、PAI-1:Ag均明显升高,FIB、t-PA:Ag、DD含量下降(P<0.01或P<0.05).结论 多发性创伤导致机体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是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纤溶功能指标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的判断,并为纠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提供实验室依据.

  • 厂矿事故致多发伤急诊手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阿美;杨士霞;李阿丽

    多发伤是常见的创伤科急症.多发伤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出血量大、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等特点,多需进行急诊手术,以及时改善呼吸功能,维持循环稳定,挽救生命.我科在2005年对3例厂矿事故致多发伤患者实施了急诊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创伤性多器官衰竭临床诊断及防治--附26例临床报告

    作者:程远峰

    目的:探讨创伤引起多器官衰竭(MOF)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多发性创伤引起的26例MOF患者.在去除病因并积极支持各主要器官功能基础上,联合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40 mg/8 h)、654-2(20 mg/8 h)连续5d.并对不同组别及不同预后的患者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并进行对比.结果:26例患者各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肺53.9%.心血管30.8%,肾19.2%,肝16.7%,消化道11.5%,中枢神经7.7%;器官衰竭数与病死率的关系为:2个器官衰竭病死率2/8:3个.63.6%;≥4个,6/7;总病死率57.7%.非MOF病死率14.3%.MOF组TNF水平明显高于非MOF组(P<0.01);而MOF者中死亡组的TNF水平也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1)在多发性创伤中,TNF水平升高与MOF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衰竭器官的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3)联合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654-2对防治MOF有重要作用.

  • 多发性创伤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变化与意义

    作者:黄豪;孙志扬;沈中华

    目的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按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值(ISS)分组,A组14例,ISS≥16分;B组21例,ISS<16分.所有患者均于人院当时及第2、3、5、7天,用ELISA法测定血浆TM水平.结果A组患者血浆中TM水平为(55 45±13.14)ng/ml,明显高于B组的(41.81±16.31)ng/ml(P<0.05).17例预后不良者与18例预后良好者相比,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动态检测血浆TM水平对判断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266 条记录 7/14 页 « 12...45678910...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