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扩散加权成像评估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能显著提高对未出现体积增大的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本研究旨在评估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DWI表现是否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资料与方法4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DWI检查后均行手术治疗,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区域转移性(DWI阳性)和非转移性(DWI阴性)淋巴结。比较DWI阳性和阴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评估患者各相关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相关因素包括有无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DWI阳性淋巴结)、DWI阳性大淋巴结的短轴直径和长轴直径、DWI阳性淋巴结的数量。结果47例患者中,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21%),DWI阳性表现为淋巴结受侵犯,呈高信号。DWI阴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DWI阳性患者(P<0.05)。大转移淋巴结的短轴直径与发生远处转移有相关性(AUC=0.77,P<0.05),高准确率为76%时的短轴直径为9 mm。大转移淋巴结的短轴直径、长轴直径与整体生存率有相关性(AUC=0.84、0.75,P<0.05),高准确率为85%时的短轴直径为9 mm,高准确率为76%时的长轴直径为11 mm。DWI阳性大淋巴结短轴直径≤9 mm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高于短轴直径>9 mm患者(P<0.05);长轴直径≤11 mm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高于长轴直径>11 mm患者(P<0.05)。全部DWI阳性淋巴结均被切除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DWI阳性淋巴结未被完全切除的患者(P<0.05)。结论 DWI阴性的患者预后更好;在DWI阳性患者中,转移淋巴结较小的患者预后更好。
-
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ADC和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PVTT)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MRI诊断为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31例患者,共43个肝癌癌灶、63个门静脉主干支癌栓.31例均行常规MRI、DWI和ADC成像,观察肝癌癌灶和PVTT的MRI、ADC和DWI表现,分析癌灶和PVTT 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43个肝癌癌灶中,D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1个、4个和38个;其ADC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36个、5个和2个.63支PVTT中,D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4支、7支和52支,其ADC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54支、6支和3支.2名观察者观察癌灶ADC表现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34, P<0.05),观察PVTT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15,P<0.05).同个体癌灶和PVTT的ADC均值分别为(1.127±0.268)×10-3 mm2/s和(1.021±0.363)×10-3 mm2/s,癌灶和PVTT的ADC值呈正相关(r=0.246,P<0.05).结论 PVTT的ADC低信号、低ADC值和DWI高信号表现,对其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局灶病变检出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局灶性病变(FLL)检出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5例FLL患者共310个病灶,均行T2WI、动态增强(DCE)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100 s/mm2及600 s/mm2,2名评估者阅读每个病例所有序列图像,并对各序列对病灶的检出进行评分。分析2名评估者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各序列对病变检出的信心评分以及各序列对各类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对于T2WI、高b值DWI、低b值DWI、DCE序列的检出信心评分,2名评估者的一致性为一般或好(Kappa=0.71、0.85、0.82、0.64,P<0.05)。对FLL检出信心的平均评分,高b值DWI及低b值DWI均明显高于T2WI(P<0.01),但都低于DCE(P<0.01)。DWI对FLL的检出评分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2WI(86.5%比70.3%,P<0.01),但低于DCE (91.6%,P<0.05);对直径≤2 cm的恶性小病灶,DW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2WI(P<0.01),而与DCE相似(P>0.05),DWI+DC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或DCE(P<0.01)。结论 DW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T2WI,并可提高DCE对恶性小病灶的检出,应作为肝脏MRI检查的常规序列。
-
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解放军第302医院经病理确诊的60例肝脏含脂质肿瘤,包括25例肝细胞癌(HCC)、20例肝腺瘤(HA)、15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分别测量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肿瘤/ADC肝脏(rADC),并分析常规MRI表现.结果 3种常见肝脏含脂质肿瘤的MRI表现各有特征,HCC、HA、HAML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25±0.221)×10-3 mm2/s、(1.318±0.212) ×103mm2/s、(1.317±0.297) ×10-3 mm2/s (b=800 s/mm2),rADC分别为1.004±0.151、0.984±0.146、1.027±0.223,三者间ADC、r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及rADC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中无鉴别诊断价值,常规MRI及增强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体重指数和解剖部位对成年男性正常胰腺ADC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解剖部位对成年男性正常胰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进一步提高ADC值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将60例胰腺正常的成年男性志愿者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超重组(BMI≥24.0~27.9 kg/m2)和肥胖组(BMI≥28.0 kg/m2),每组20例.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每例受检者胰头、胰体、胰尾处的ADC值,并比较各组间及不同部位ADC值的差异.结果 正常体重组胰头、胰体、胰尾ADC值均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01).超重组胰头、胰体、胰尾ADC值均高于肥胖组(P<0.001).成年男性正常胰腺不同解剖部位的ADC值均与BMI呈负相关(r=-0.885、-0.925、-0.915,P<0.001).结论 成年男性正常胰腺ADC值会受BMI和解剖部位的影响,且随着BMI增加,胰腺ADC值呈下降趋势,在对胰腺疾病进行诊断时要考虑到BMI和解剖部位的影响.
-
3.0T MRI在小肝细胞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平扫、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细胞癌(SHCC)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SHCC和21例FNH患者的MRI资料,分析MRI鉴别SHCC与FNH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T1WI:12个FNH病灶(54.5%)表现为等信号,43个SHCC病灶(82.7%)表现为低信号;动态增强门静脉期TlWI:15个FNH病灶(68.2%)表现为等信号,32个SHCC病灶(61.5%)表现为低信号,两者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18、-5.517,P<0.05),T2WI和DWI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1WI鉴别诊断SHCC与FNH的AUC为0.7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1%和82.7%;动态增强门静脉期T1WI鉴别诊断SHCC与FNH的AUC为0.8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61.5%.结论 3.0T MRI平扫T1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SHCC与FNH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DWI和T2WI对鉴别诊断起有益的补充.
-
扩散加权成像对非透明细胞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透明细胞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术前行DWI检查(b=0、800 s/mm2)测定病变ADC值,比较不同亚型非透明细胞肾癌ADC值的差异.结果 48例共48个病灶,直径(3.8±2.3) cm,其中肾嫌色细胞癌(CRCC) 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28例(Ⅰ型18例,Ⅱ型10例).CRCC的ADC值为(0.994±0.184)×10-3 nnm2/s,PRCC的ADC值为(0.860±0.11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RCC Ⅰ型ADC值为(0.908±0.085)×10-3 mm2/s,Ⅱ型ADC值为(0.775±0.11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RCC和PRCCⅡ型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C和PRCC Ⅰ型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b=800 s/mm2时,ADC值可以鉴别CRCC和PRCCⅡ型,但不能鉴别PRCC Ⅰ型和CRCC.ADC值对鉴别非透明细胞肾癌亚型有一定帮助,但鉴别诊断效能不高.
-
b值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 s/mm2的ADC图像.分别在左、右肝选取3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各选3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平均ADC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结果 b值相同时,左肝ADC值大于右肝(P<0.001).b=0、100 s/mm2时ADC值大;b=0、100、500、800 s/mm2时ADC值小.Bland-Altman分析显示,b=0、100、500、800 s/mm2时可重复性好(右肝:LOA=10.5%;左肝:LOA=13.9%).结论 b值越小,ADC值越大;使用多个b值计算的ADC值可重复性高,在临床中测量肝脏DWI的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
-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监测子宫肌瘤高能聚焦超声术后消融灶灌注信息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方法监测子宫肌瘤高能聚焦超声(HIFU)术后微循环灌注的情况,旨在为判断消融疗效提供新的安全途径.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6例(32枚肌瘤),治疗前、后均行常规MRI、DCE-MRI及IVIM成像检查.比较术后消融灶与术前肌瘤、残留未消融灶的D值、D*值、f值;评定消融灶的各参数伪彩图与DCE-MRI的吻合度.结果 术后消融灶D*值和f值较术前及残留未消融灶明显降低(P<0.01);而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值鉴别消融灶与残留未消融灶间诊断效能较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952,佳诊断界值为19.50%,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93.6%.消融灶的D*值及f值伪彩图与DCE-MRI的NPV有较的高视觉吻合.结论 IVIMDWI成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子宫肌瘤HIFU后微循环灌注改变情况,从而提供一种无需对比剂的成像方法.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评估胰腺癌的分化程度
目的 胰腺癌早期诊断缺乏有效的筛查工具,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病理级别胰腺癌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表现,探讨IVIM-DWI定量参数在胰腺癌病理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16例(高-中分化10例,低分化6例),采用3.0T MR扫描仪行胰腺多b值DWI.应用IVIM双指数模型分析多b值DWI测量参数,测量并比较高-中分化胰腺癌和低分化胰腺癌的慢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和灌注分数(f).结果 高-中分化胰腺癌的ADCslow值低于低分化胰腺癌的ADCslow值[(0.546±0.041)×10-3 mm2/s比(0.677±0.120) ×10-3 mm2/s,P<0.05].高-中分化胰腺癌的f值高于低分化胰腺癌的f值[(59.3±8.8)%比(41.7±22.4)%,P<0.05].鉴别高-中分化胰腺癌和低分化胰腺癌时,ADCslow的曲线下面积大于f的曲线下面积(0.850>0.750).当ADCslow值≤0.599×10-3 mm2/s,鉴别高-中分化胰腺癌和低分化胰腺癌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3.33%.当f值>44.7%时,鉴别高-中分化胰腺癌和低分化胰腺癌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66.67%.结论 IVIM-DWI定量参数ADCslow值和f值能够鉴别高-中分化胰腺癌和低分化胰腺癌,能够术前预测胰腺癌病理分级.鉴别高-中分化胰腺癌和低分化胰腺癌时,ADCslow值和f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乙肝肝硬化背景下T2WI结合DWI对LI-RADS分类诊断效能的研究
目的 乙肝肝硬化背景下,探讨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2014版)定义的2个辅助征象(T2WI轻-中度高信号与扩散受限)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1月69例HCC患者共77个分类到LI-RADS 3~5的病灶,大小1.1 cm×0.7 cm~12.7 cm×9.1 cm.图像包括MRI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影像科医师分析图像,如有分歧结合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达成共识.比较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噪声比(CNR)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差异,以及两种征象的识别是否一致.结果 乙肝肝硬化背景下,T2WI轻-中度高信号与扩散受限对识别分类到LI-RADS 3~5的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600 s/mm2较b=0的DWI识别率更高(70.1%比61.0%,P<0.05).CNR在DWI (b=0、600 s/mm2)序列上均较T2WI序列上高(P<0.01).病灶大径≥>2 cm较大径<2 cm病灶的ADC值更低[(1.37±0.51) ×l0-mm2/s比(1.57±0.37)×10-mm2/s,P<0.05].结论 T2WI轻-中度高信号和扩散受限检出病灶的敏感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由于CNR不同,b=600 s/mm2的DWI对病灶显示更加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优先观察.
-
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病理分化程度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胃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胃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血管生成的生物学行为及恶性程度判定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由2名病理医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8例胃癌组织切片的VEGF表达,并对胃癌分化程度进行分级,分别分析胃癌ADC值与VEGF表达和ADC值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VEGF分级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VEGF分级呈负相关(r=-0.87,P<0.05),ADC值与胃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5,P<0.05).结论 DWI ADC值与胃癌VEGF表达及病理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DWI可以反映胃癌VEGF表达水平及病理分化程度.
-
两种1.5T MRI仪对肝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及可重复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1.5T MRI仪对肝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使用两台不同的1.5T MRI仪(Siemens Espree和Philips Achieva),设置相同的序列和参数分别对两组正常志愿者(各33例)进行两次肝DWI扫描(b=0、800 s/mm2)。选取左、右肝中间连续3层ADC图测量ADC值,分别在左、右肝放置2个大小一致的感兴趣区测量ADC值,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两种机器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 Siemens MRI仪测得的左、右肝ADC值均高于Philips MRI仪测得值(t=2.045~2.713, P<0.05);每种机器所测得左肝ADC值大于右肝(t=-10.561~-7.263, P<0.001);Bland-Altman结果显示,两种机型测得左、右肝ADC值的可重复性相似,且右肝的可重复性均较左肝好,其中Siemens MRI仪测得左、右肝ADC值的一致性分别为16.65%、7.55%,Philips MRI仪测得左、右肝的一致性分别为16.30%、7.85%。结论不同MRI仪对ADC值的测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可重复性相似。临床比较ADC值时应该充分考虑机型的影响。
-
磁共振T2W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小肾癌(肿块直径≤3cm)亚型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2WI序列的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2例小肾癌中,透明细胞癌61例(84.7%),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6.9%),嫌色细胞癌4例(5.6%),囊性肾细胞癌2例(2.8%).61例透明细胞癌中56例(91.8%)T2WI表现为混杂高信号,54例(88.5%) DWI序列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5例(8.2%)表现为等信号,2例(3.3%) DWI及T2WI均表现为稍低信号;5例乳头状癌中4例T2WI表现为低信号,DWI表现为高或明显高信号;1例DWI与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4例嫌色细胞癌中T2WI均呈低信号,DWI均呈高或明显高信号.结论 小肾癌亚型中肾透明细胞癌T2WI一般为混杂高信号,DWI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而非透明细胞癌则多为T2WI低信号,DWI为高或明显高信号,有助于提高小肾癌亚型的术前诊断率.
-
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前列腺癌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快速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和多序列DWI成像,分别测量各DWI序列扫描图像的信噪比(SNR)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另将5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整体前列腺病理标本与DWI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和数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单次激发EPI相比,多次激发EPI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 (P<0.05),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减少了扫描时间分辨率(P<0.05).单次激发、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DWI序列采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与健康志愿者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DWI技术可以提高前列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
MRI三维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与分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AVA)动态增强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MR资料,评估LAVA增强检查分期各期(2009年FIGO分期标准)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各病理级别肿瘤间ADC值的差异.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标准,LAVA增强检查判断内膜癌Ⅰa、Ⅰb、Ⅱ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2%、77.8%、100.0%,83.3%、93.6%、100.0%,91.1%、91.1%、100.0%.G1、G2、G3级内膜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78±0.14)× 10-3mm2/s、(0.64±0.06)×10-3mm2/s、(0.40±0.09)×10-3mm2/s,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3.0TMR 3DLAVA动态增强检查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有较高的价值;测量ADC值对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有潜在价值,级别越高,ADC值趋于越低.
-
MRI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评价
目的 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新辅助化疗(NCT)的早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75mg/m2静脉推注,第1天给药,3周方案)进行NCT治疗.每21d为1个周期,至肿瘤缩小到可手术或保乳手术可行时停止化疗.于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和手术前行DWI扫描,分析肿瘤体积、ADC值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20例(62.5%,95% CI 45.7%~79.3%)患者行2个周期化疗后出现整体有效(OR),临床完全缓解(cCR)率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156% (5/32)和9.4% (3/32):疾病稳定(cSD)率为34.4% (11/32),疾病进展(cPD)率为3.1% (1/32);第1个NCT后,cCR+部分缓解(cPR)组AD)C值显著增加[化疗前ADC值为(0.98±0.16)×103mm2/s,化疗后为( 1.22±026)×103mm2/s] (P< 0.001).化疗前cCR+cPR组初始ADC值显著低于cSD+cPD组[(1.13±0.06)×10-3mm2/s](P<0.001).初始ADC值与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呈负相关(r=-0.58,P=0.02);化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r=096,P<0.001).结论 乳腺癌病灶初始ADC值及NCT后早期ADC值变化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对NCT敏感性和化疗早期评价乳腺癌敏感性的指标.
-
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对照标准.资料与方法 2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结果 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双侧肾脏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63~240.324,P=0.000),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肝、脾及胰腺ADC值.双侧肾脏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20.281,P=0.000).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t=2.023,P=0.048;其余P=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98;t=0.704,P=0.490;t=-0.314,P=0.757).结论 正常成人肾脏ADC值在不同b值下有差异,双侧肾脏平均ADC值亦存在差异.
-
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多回波合并成像(3D-MEDIC)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及11名腰骶丛神经病变患者行常规序列、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 BS)序列及3D-MEDIC序列扫描,DW BS及3D-MEDIC序列所得图像均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结合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腰骶丛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 DW BS和3D-MEDIC两种序列都能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形态和走行,但3D-MEDIC序列在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细节及病变方面优于DW BS序列,并能对图像进行不同角度旋转观察.结论 3D-MEDIC序列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走行,并能提供较为可靠的局部解剖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进展
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我国现有约2000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慢性HBV的炎症和纤维化准确分期一直是评估严重程度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3].由于扩散加权成像(DWI)无创、安全、快捷,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因此有望部分替代肝脏穿刺活检用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评估[4-6].本文就DWI成像在CHB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