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穿心莲内酯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2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覃林花;郑智武;孔玲;吕礁;施云星;李永平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2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巯基乙酸腹腔注射小鼠,取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穿心莲内酯预先作用于巨噬细胞,随后添加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以RT-PCR检测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a和白介素-12b mRNA水平,以ELISA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2蛋白水平.结果 穿心莲内酯能抑制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和蛋白水平,并能抑制白介素-12a mRNA、白介素-12b mRNA和白介素-12蛋白水平,且抑制作用随穿心莲内酯浓度增加而增强.12 μg/ml穿心莲内酯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P<0.05),25 μg/ml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水平(P<0.01),1 μg/ml穿心莲内酯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蛋白(P<0.05),12 μg/ml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蛋白水平(P<0.01).1 μg/ml穿心莲内酯抑制白介素-12b mRNA水平(P<0.01),12 μg/ml穿心莲内酯抑制白介素-12a mRNA水平(P<0.01),1 μg/ml穿心莲内酯抑制白介素-12蛋白水平(P<0.01).结论 穿心莲内酯能抑制活化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2.

  • 人IL-12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的检测

    作者:刘彦君;王华菁;刘小萍;周倩;卢洋;王皓;卫立辛;吴孟超;郭亚军

    目的:建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人IL-12 的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方法:将p40和p35 cDNA一起构建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UW42,然后与杆状病毒AcUW1.lacZ DNA共同转染昆虫细胞Sf9,使两者产生同源重组;随后利用病毒空斑实验筛选重组的杆状病毒,再由ELISA筛选及鉴定表达IL-12的重组病毒,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体外生物活性的检测.结果:经病毒空斑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逐步阳性选择的IL-12重组杆状病毒,其感染Sf9细胞的上清与IL-12标准品一样具备刺激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生的生物活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能表达具有体外生物活性的人重组IL-12的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

  • 人IL-12 cDNA的克隆

    作者:刘彦君;王华菁;刘小萍;周倩;卢洋;王皓;卫立辛;郭亚军

    目的: 克隆人IL-12的cDNA.方法:利用RT-PCR从人NC 37淋巴母细胞中克隆出IL-12中两个亚基p35和p40的cDNA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NC 37细胞中克隆的p35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F 101062)与先前登录在GenBank上的M65271 (NC 37细胞来源)和M 65291(RPMI 8866细胞来源,美国专利号:5648467)的p35 cDNA序列分别有2处和1处碱基不同:编码第44位氨基酸残基密码子的第3个碱基M 65291是C,而M 65271和本研究AF 101062的相应序列2是G;编码第244氨基酸残基密码子的第3个碱基,M 65271序列是C,而M 65291和AF 101062的相应序列是T;编码第247氨基酸残基密码子的第2个碱基M 65271序列是C,而M 65291和AF 101062的相应序列是T.此外,本研究克隆的p40 cDNA序列与登录在GenBank的p40 cDNA (M 38444)序列完全相同.结论:尽管本研究克隆的p35 cDNA序列与已知的两种p35 cDNA序列分别有2处和1处碱基不同,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却与专利登记的p35 cDNA(M 6529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表明克隆的IL-12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在理论上是符合目前药用标准的.

  • 白介素12在γδT细胞表达L-选择素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武文娟;耿英华;石玉荣;李柏青

    目的 观察白介素12(IL-12)对γδT细胞表面L-选择素(CD62L)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人外周血活化γδT细胞经诱导及扩增后,采用Mtb-Ag首次刺激和再次刺激,在细胞分孔培养时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IFN-γ、IL-12+抗IFN-γ、IL-12+抗IL-12、IL-12+IFN-γ)和不同浓度(0、0.1 ng/mL、1 ng/mL) IL-12.收集各组培养第0、3、5、7天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结果 Mtb-Ag首次刺激和再次刺激后,IL-12组、IL-12+抗IFN-γ组和IL-12+ IFN-γ组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组、IL-12+抗IL-12组的CD62L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L-12浓度的增加,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量增加,其中Mtb-Ag首次刺激后第3和5天时,0.1 ng/mL和1.0 ng/mL IL-12组CD62L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1.0 ng/mL IL-12组明显高于0.1 ng/mL IL-12组(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Mtb-Ag再刺激后CD62L的表达量下调,但在加入IL-12后CD62L表达的下调速度减缓,且1.0 ng/mL IL-12比0.1 ng/mL IL-12更能使CD62L表达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P<0.05).结论 IL-12在γδT细胞活化时调控CD62L的表达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C FABP)核酸疫苗诱导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任建功;司进;许永良;沈林南;何伟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分子(SjC FABP)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根据SjC21.7分子基因序列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P1和P2,并使其5′端分别带有BamH1、Xho1的酶切位点序列,采用PCR方法从重组质粒SjC FABP-pUC19中扩增出特异性目的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在其翻译起始密码子处引入Kozark序列.限制性酶切后的基因片段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质粒SjC FABP- pcDNA3.1,大量制备纯化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48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加强组.对照组每只小鼠的股四头肌注射接种100 μg质粒pcDNA3.1 DNA,实验组以同样的方式注射100 μg重组质粒SjC FABP-pcDNA3.1 DNA,加强组除注射100 μg重组质粒SjC FABP-pcDNA3.1 DNA外,同时注射P35-pcDNA3.1,P40-pcDNA重组质粒各100 μg.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的第30天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45±1)条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各组小鼠肝虫卵数及成虫数.于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2周分别经尾静脉采血,测定抗体水平.在第2次免疫后第10天各组取2只小鼠处死,取股四头肌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实验组及加强组小鼠局部组织有特异性抗原蛋白表达.ELISA分析,免疫后实验组13只小鼠有8只出现特异性IgG抗体,而加强组14只小鼠有6只出现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获得33.80%的减虫率,10.87%减卵率;加强组获得了31.76%的减虫率,29.97%的减卵率.加强组的减卵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jC FABP核酸疫苗能诱导BLAB/c小鼠产生一定水平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作用.

  • 白介素12与特应性皮炎

    作者:黄红铃;封维阳;阎明

    白介素12及其受体都是由两条不同的多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动物研究显示:白介素12可能是炎症性皮肤病关键的细胞因子,而其受体则可能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有一定疗效.白介素12在特应性皮炎中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干扰素γ,调节Th1/Th2的平衡及抑制IgE等的产生来实现的.

  • 白介素12在抗系统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刘道凡;李家文

    白介素12及其受体都是由两条不同的多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它具有多功能.白介素12在多个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生γ干扰素,调节Th1/Th2平衡及诱导α肿瘤坏死因子、O2-的产生而实现的.

  •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2、23及27水平变化

    作者:刘霞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本病常因过敏原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多个系统.HSP发病主要与体液免疫异常有关,表现为B细胞活化后产生免疫球蛋白(Ig),引起变态反应.而B细胞活化及增殖过程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Th1/Th2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APC分泌的白介素(IL)-12家族(IL-12、IL-23和IL-27)被认为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始动因子.因此,推测HSP中IL-12家族可能在Th2活化和Treg受抑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HSP患者血清IL-12、IL-23、IL-27及Th 1/Th2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和12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傅琳玲;丁琦;方晶;蔡恒骥;杨圣菊;符梅;曹双林

    梅毒是由梅素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在出国、婚检、献血及手术等情况下意外发现,具体感染日期不明,且无临床表现,在排除神经梅毒后,称之为潜伏梅毒;另外部分患者经积极正规治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在早期梅毒半年、晚期梅毒1年以上不能下降或阴转,称之为血清固定;而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RPR能够下降直至阴转.上述3类患者均无临床症状,但处于不同的感染状况.本研究对此3类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问卷回顾分析,并检测了患者血清中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IL)-2,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0及促进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水平,以了解不同感染状态下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8及-12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熊芬;眭维耻;唐燕琼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12的水平与AD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常规方法作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BEC)绝对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D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IL-18和IL-12的水平.结果:①A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8水平和PBEC计数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AD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PBEC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A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PBE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12水平与PBE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其血清IL-18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IL-18的水平升高和PBEC计数增加可能是AD患者病情恶化的指征之一.

  • 嗜肺军团菌感染后血清白介素12水平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王剑;诸葛洪祥;黄利红

    目的 观察嗜肺军团菌感染BALB/C小鼠后血清白介素12(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嗜肺军团菌感染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注射嗜肺军团菌菌液0.2 ml,菌液浓度为1×106/ml,利用标准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检验(ELISA)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血清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 嗜肺军团菌感染前小鼠血清IL-12为(19.61±3.57) μg/ml,感染1周后为(15.35±2.87) μg/ml(P<0.01);感染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为58.63±9.37,感染1周后为32.51±6.96(P<0.01);感染4周后,血清IL-12水平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感染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嗜肺军团菌感染1周后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4周后免疫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 miR-21与IL-12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中的含量及意义

    作者:程诗亮;江春燕;倪美良

    目的:检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miR-21与白介素12(IL-12)的水平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儿童60例,并选取同时期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miR-21与IL-12的含量,并对哮喘患儿血清中miR-21、IL-12和肺功能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miR-21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IL-12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与FEV1%和PEF%均呈负相关,而血清中IL-12的含量与FEV1%和PEF%均呈正相关。结论 miR-21与IL-12可作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疾病严重性的标志物,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 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泳群;冯华松;黄友章;段蕴铀

    [目的]观察氩氦冻融的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氩氦冻融的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混合培养,设一个空白对照组,培养过程中隔天加入IL-2 10U,分别在第3、7、14d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含量及NK细胞、CTL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NCI-H446与PBMC混合培养后,第3、7d时,培养上清液中IL-12含量分别为71.8±19.1pg/ml,106.2±13.6pg/ml,对照组IL-12含量为38.5±8.4pg/ml,40.8±8.3pg/ml,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第14d时试验组与对照组IL-12表达相当.IL-10的表达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始终未发现明显差异.试验组NK细胞、CTL细胞的杀伤活性在14d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氩氦冻融的肺癌细胞可以上调PBMC对IL-12的表达,而对IL-10的表达无影响,同时可明显增强NK细胞和CTL活性.

  • IL-12和IL-17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血表达水平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立;王丽;李建平;杨晓;王蒙蒙;蔡国旗;徐彬;徐胜前;刘萍

    目的 检测强直性脊柱炎( AS )患者白细胞介素-12 (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外周血的分子水平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的作用. 方法 采用ELISA、RT-qPCR法,分别检测45例AS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2、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病例组血清IL-12、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病例组IL-12 mRNA、IL-17 mR-NA相对表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 );IL-12血清水平和IL-12 mRNA分别与IL-17血清水平和IL-17 mRNA呈正相关性. 结论 IL-12 和IL-17 在AS患者中是相关联的分子,可能在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白介素12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婷;曾臻

    白介素12(IL-12)在机体的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IL-12作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就IL-12的生物学意义、参与AS发病的证据及其在A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 脑心肌炎病毒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介导白介素-12基因在B16F1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金辉;Glenn Larsen

    目的研究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鼠白介素12(mIL-12)的p40和p35双亚基基因在同一启动子的调控下能否得以有效地表达并形成异二聚体p70.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经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p40和p35的质粒 mIL-12/AD1-1转染B16F1细胞,连续3d收集并换细胞培养液,并检测其中的mIL-12(p70)量.结果 ELISA结果显示,mIL12(p70)的表达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由第1天的15.5 ng/ml逐步下降到第3天的9.3ng/ml.表明mIL-12 p40和p35双亚基基因得到有效的表达并加工形成了异二聚体p70.结论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双基因p40和p35在同一启动子的调控下得以同时表达.但其上游和下游的基因蛋白质翻译机制是不同的.

  • 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白介素2、4、10和12的水平检测

    作者:应作霖;党宏;李晓杰;徐晓寅;程斌;王丰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2、IL-4、IL-10和IL-12的水平,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显示,IL-2和IL-1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血清中IL-2和IL-12的水平明显低于梅毒血清转阴组,IL-4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梅毒血清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Th1/Th2比例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可能在梅毒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肠球菌属益生菌提取物 LFK对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 IL-12的影响

    作者:张清照;嶋田貴志;程雷

    目的: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小鼠模型经口途径给予经热处理及酶裂解的肠球菌faecalis FK-23菌株(lysed Enterococcus faecalis FK-23,LFK),观察对血清IL-12水平的影响,探讨LFK对实验性AR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 BALB/c小鼠75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LFK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OVA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建立小鼠AR模型,阴性对照组小鼠采用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及滴鼻。用益生菌提取物LFK 0.5 mL(60 mg)对AR小鼠模型进行灌胃,共计21 d;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0.5 mL代替LFK灌胃处理。第22天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2水平。结果血清IL-12水平阳性对照组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LFK干预组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仍明显降低(P<0.001)。结论肠球菌属益生菌提取物LFK对细胞因子IL-12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推测其与抗变态反应作用有关。

  •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白介素12变化与预后

    作者:杜娟;吴庆建;李伟;宋大庆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PQP)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的变化.方法:将2014-01-2015-01我院急诊内科住院的PQP患者100例和非PQP患者160例纳入研究,取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IL-12的浓度.结果:PQP患者入院时测得血清中的IL-12浓度中值为1900(7~2310) pg/ml,160例非PQP患者IL-12浓度中值为<7(<7~41) 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QP患者IL-12浓度急速下降,但13例PQP死亡患者均发生IL-12下降延迟,且治疗后3~4 d的IL-12中值依然在217 pg/ml以上,再度上升时患者死亡.结论:IL-12浓度变化可作为PQP患者死亡的预后指标.

  • 脾内转染白细胞介素-2和/或12基因增强接种肝癌大鼠T细胞功能研究

    作者:尤天庚;杨家和;沈达明;陈小云;周颍奇;王宏顺;范瑞芳;钱其军;吴孟超

    目的探讨脾内直接注射白细胞介素IL-2、12基因对血IL-2和IL-12,以及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IL-2和或IL-1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含IL-2和或IL-12基因的包装细胞于不同时间进行脾内注射转染脾细胞.比较大鼠血IL-2和IL-12浓度、T细胞活性和毒性反应.结果 IL单基因治疗后血清IL-2或IL-12明显增高.IL-2/IL-12联合基因组中血清IL-2和IL-12增加较单基因组显著.病理示肝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IL治疗组治疗后7 d,T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联合基因组治疗后7 d,T细胞功能较IL单基因组增强(P<0.05).结论脾内直接注射IL-2和或IL-12基因可增强T细胞活性,IL联合基因治疗优于IL单基因.

7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