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案(17)分析
1定位诊断根据眩晕、呕吐伴眼震(水平、垂直伴旋转),Romberg征睁眼(+)、闭眼(+),定位于前庭系统受损累及前庭神经核,病变部位在脑干;根据双侧眼球向左注视不能、向右注视时右眼外展正常、可见水平眼震,左眼不能内收,双眼向上、向下注视不受限,即一个半综合征,定位于左侧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受损;根据右侧半身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脊髓丘脑侧束受损.综上考虑定位于左侧脑桥.
-
电刺激痛觉相关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孙世龙[1]所报道的电刺激痛觉相关印发诱发电位(electricalpainrelatedevokedpotenlials,EPREPs)是一种实用、客观的脊髓丘脑侧束功能的检查方法,本文研究其在脑血管病的定位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应用价值.
-
1例Wallenberg综合征的护理
瓦仑伯格(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变累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及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患者多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交叉型感觉障碍、同侧的霍纳征阳性(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伴同侧面部少汗)、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1].
-
一例表现为 Av ellis 综合征的延髓梗死
Av ellis 综合征于1891年由德国喉科医师Av ellis率先报道,其受累病灶主要位于疑核上部和脊髓丘脑侧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喉和会厌麻痹,声音嘶哑,言语不清,病灶对侧肢体分离性感觉障碍,以及病灶对侧面部痛温觉减退等[1-3]。 Av ellis 综合征的相关病例报道主要集中于延髓梗死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椎基底动脉和延髓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急性脑缺血密切相关[4],但国外也有报道头部外伤、鼻翼神经营养性溃疡、Borrelia疏螺旋体感染、全身性血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引起该综合征的病例[5-8]。疑核上部受损可引起严重的咽喉麻痹,其严重程度可能与延髓外侧缺血性病变范围有关[9]。当病灶位于疑核上部时,Avellis综合征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更为明显;脊髓丘脑侧束受损时,可出现对侧手臂、躯干和腿浅感觉减退;腹侧三叉神经丘脑束(包括腹侧三叉神经核上行纤维)受损则出现病灶对侧面部浅感觉减退[10]。由于腹侧三叉神经核上行纤维临近延髓外侧的脊髓丘脑侧束,若同时损伤上述2个部位则会出现相应叠加的临床表现[11]。 Avellis 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在国内鲜有报道,现报道1例。
-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1例报告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临床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68岁.因眩晕、口角歪斜6小时于1999年11月27日入院.入院前18 小时活动中出现头晕伴恶心,无视物旋转,约2小时缓解.6小时前晨起出现视物旋转、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右面部麻木、右外耳道针刺样疼痛、耳鸣、耳聋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史.查体:意识清楚,构音障碍,颜面无汗.双眼可见水平及旋转眼震,右面部针刺觉减退,右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右眼裂大,右眼闭合困难,示齿口角左偏,右耳音叉试验为骨导>气导.软腭运动差.四肢肌力Ⅴ级.右侧肢体共济运动差,左侧半身痛觉减退.双侧腱反射基本对称正常,右侧Babinski征(+).头颅CT:右小脑半球梗死.头颅MRI:右小脑半球前下动脉供应区呈长T1、T2改变.予活血化瘀及脱水等治疗 1个月症状缓解出院.2 讨论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主要表现:(1)眩晕伴恶心呕吐、眼震、耳鸣及耳聋(前庭及耳蜗诸核受累);(2)同侧共济失调(小脑中下脚受累);(3)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受累);(4)同侧颜面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受累);(5)同侧面肌麻痹(面神经核或神经受累);(6)Horner综合征(脑桥网状结构受累).该患者临床符合上述表现,如合并小脑后下或/和小脑上动脉梗死则表现更为复杂,往往容易误诊,但一般认为小脑前下动脉梗死以头晕、呕吐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病灶侧周围性面瘫、耳聋、Horner征, 对侧肢体及躯干痛觉障碍、肢体无力及构音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而单侧听力障碍则为小脑前下动脉梗死为特征、重要的体征.小脑前下动脉梗死也有表现为眩晕、头痛、步态性共济失调等Wallenberg综合征,容易与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相混淆,但Wallenberg综合征罕见严重面瘫、耳聋.所以临床要加以区别,本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MRI检查我们认为符合小脑前下动脉梗死.小脑前下动脉是小脑后下、小脑上动脉三支动脉中梗死机会少的一支动脉,故临床上非常罕见,其原因可能为小脑前下动脉可与脑桥外侧动脉共同供应后脑桥被盖的外侧等.此两动脉床的吻合极为丰富,因而仅小脑前下动脉梗死临床症状可很少,要更清楚地显示小脑前下动脉梗死往往需作MRA或DSA.
-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对侧下肢痛15例原因分析及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一般是因为椎间盘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同侧下肢出现症状和体征.对于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同侧肢体症状多见,但也有很少一部分可引起对侧坐骨神经的临床症状.自199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该类患者15例,施行双侧椎板间开窗探查,髓核摘除减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致对侧下肢痛的原因及治疗
目的 探讨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即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对侧下肢出现症状和体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通过双侧椎板开窗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治疗的15例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而症状出现在对侧下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 手术探查显示,症状侧均无明显椎间盘突出,11例无神经根水肿,4例神经根水肿、侧隐窝相对狭窄,而无症状侧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结论 对于发病初期即为对侧下肢放射痛者,只需行突出侧开窗即可;而发病初期为同侧下肢放射痛者,则需双侧开窗探查.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对称性下肢放射痛的原因及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非对称性下肢放射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53 例病人,其中全椎板切除39 例,扩大半椎板切除14 例.结果:对侧侧隐窝狭窄23 例,游离髓核组织压迫对侧神经根24 例,脊髓丘脑侧束内存在不交叉纤维6 例.结论:对侧侧隐窝狭窄和游离髓核组织压迫对侧神经根是导致非对称性下肢放射痛的主要原因,手术时要注意对对侧侧隐窝减压,摘除游离的髓核组织.只有确定无导致对侧下肢放射痛的原因后,才能确定为脊髓丘脑侧束内存在不交叉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