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姜经不同炮制法对6-姜酚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航宇;李国玉;张珂;赵文彬;王金辉

    目的:研究干姜经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6-姜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炒黄、炒炭(清炒、闷煅)、麸炒、砂炒等不同炮制工艺后干姜中6-姜酚含量的变化.结果:传统炮制中6-姜酚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炒黄>麸炒>干姜>砂炒>炒炭>闷煅.结论:炮制火候和条件是影响干姜中6-姜酚含量的主要因素,炒黄的温度条件相对低,其6-姜酚含量高为8.57 mg·g-1,麸炒温度条件比炒黄稍高一些,其6-姜酚含量为8.14 mg·g-1,说明一定受热程度有利于提高干姜中6-姜酚含量.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干姜中4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孟江;卢国勇;程轩轩;廖华卫;梁慧超

    目的:建立于姜药材中4种姜酚类成分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6-姜辣素为指标,建立药材中该成分与6-姜酚、8-姜辣素及10-姜辣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计算4种酚类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4种酚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28批干姜中4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以6-姜辣素、6-姜酚、8-姜辣素及10-姜辣素同步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控制干姜的药材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 3种中药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的经皮渗透作用

    作者:汉会勋;马云淑;崔利利;康绍建

    目的:考察荜澄茄、干姜、辛夷挥发油对模型药磷酸川芎嗪的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氮酮为对照,考察质量分数分别为1%,3%,5%,7%的荜澄茄、干姜、辛夷挥发油对模型药磷酸川芎嗪经小鼠皮肤的促渗效果,采用HPLC测定磷酸川芎嗪的含量.结果:5%氮酮,1%荜澄茄油,3%干姜油及5%辛夷油对磷酸川芎嗪的促透效果好,对20 g·L-1磷酸川芎嗪12 h平均累计渗透量(Q12)分别为0.841 2,0.915 9,0.740 3,0.932 8 mg·cm-2·h-1;4 h时增渗倍数分别为1.357,1.279,1.054,1.156.经t检验,加入1%荜澄茄油的磷酸川芎嗪的Q1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1%荜澄茄油、3%干姜油及5%辛夷油均能增加磷酸川芎嗪的经皮渗透量.

  • 干姜、生姜及其炮制辅料姜汁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平平;钟凌云

    系统分析了历年来国内外对干姜、生姜及二者辅料姜汁的研究文献,主要总结出二者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历年来在于姜及生姜的来源与产地、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还有辅料姜汁方面的研究,比较干姜和生姜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干姜和生姜不论在采收、来源、化学成分还是药理作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在使用上需区别对待.生姜和干姜作为炮制辅料,多以姜汁形式对药物进行炮制,二者炮制药物对药效的影响不同,另外作为辅料的姜汁其炮制品种不同,作用效果也有不同,在炮制药物时是要注意选择使用.建议以差异性为突破点,研究姜和姜汁的自差异性和作用差异,为姜的实际使用及临床实验提供选择依据.

  • 基于“扶阳补虚”理论探讨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的减毒存效机制

    作者:张月婵;王建春;潘金火;张婧;杜佳;王雯意

    目的:研究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对大鼠利尿作用、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对体外肾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选取不同比例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通过HPLC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4%冰乙酸水溶液(42∶58),检测波长318 nm;通过大鼠水负荷动物模型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的利尿作用变化;通过大鼠急性肾损伤试验比较配伍前后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炮附子-千姜-关木通(3∶2∶1)配伍使用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显著降低,降低率达19.18%,而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没有影响,对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明显低于关木通生品,细胞活力优于关木通生品.结论: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毒存效作用,对解决含马兜铃酸A的中药饮片现有临床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岭南炮天雄的炮制工艺优选

    作者:蒋丽芸;黄玉梅;吴志坚;麦敏芯;高明;温锦青;叶志龙;马恩耀

    目的:优化并规范岭南炮天雄的炮制工艺,为提高该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炮天雄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浸漂时间、高压蒸制时间和砂炒温度对岭南炮天雄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佳炮制工艺条件为浸漂时间5d,高压蒸制时间1.5h,砂炒温度210~230℃,姜汁比例8%.炮天雄的单、双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120 5,0.031 1 mg·g-1.结论:优选的岭南炮天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进一步规范相关指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该药材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 不同姜汁制黄连抑制胃黏膜损伤方面的机制分析

    作者:王婷婷;钟凌云

    目的:探讨生姜汁和干姜汁炮制黄连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生姜汁组、干姜汁组、生黄连组、生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采用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观察不同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并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取胃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姜汁组、干姜汁组、生黄连组、生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与生黄连组比较,生姜制黄连组和干姜制黄连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生姜制黄连组损伤指数较干姜制黄连组更低.血浆中IL-8和TNF-α的含量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6-keto-PGF1α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IL-8和TNF-α含量均下降,6-keto-PGF1α的含量则有所上升,且姜制后作用更强.结论:黄连经过姜汁炮制后可增强其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抑制IL-8,TNF-α的产生和促进6-keto-PGF1α的产生有关,生姜汁的炮制效果较干姜汁好.

  • 作炮制辅料用的不同姜汁对胃肠作用的差异比较

    作者:钟凌云;吕沐;何平平

    目的:明确炮制辅料的生姜榨汁、生姜煮汁和干姜煮汁在胃肠作用方面的不同,探讨不同姜汁存在的差异.方法:设空白组、干姜煮汁组、生姜煮汁组和生姜榨汁组,以动物小肠推进率和抗腹泻指数为指标,给药剂量均为0.2 mL/只,考察不同姜汁对小鼠胃肠动力作用的影响;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及3个姜汁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按10 mL·kg-1灌胃给药,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分别按剂量5 mg·kg-1腹腔注射顺铂,以动物高岭土异嗜行为考察不同姜汁的止呕作用.结果:生姜榨汁、生姜煮汁和干姜煮汁均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其中以生姜煮汁作用强,但3种姜汁均无抗腹泻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生姜榨汁组、生姜煮汁组和干姜煮汁组异嗜高岭土量均有所减少,其中生姜煮汁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姜汁中,生姜煮汁具有佳的胃肠推动和止呕作用.通过明确3种姜汁在胃肠作用的差异,为后续选用适宜的姜汁炮制药物以发挥更好的药效提供依据.

  • HPLC法测定哈日嘎日迪-5胶囊胡椒碱含量

    作者:白音夫;陈广荣;阿拉坦其其格

    哈日嗄日迪-5胶囊(光明盐四味胶囊)具有温胃,消食,解毒作用,是蒙医治疗消化不良药物、食物中毒的良药.主要由荜茇、诃子、干姜、光明盐等药材组成[1].荜茇、诃子、干姜经提取;光明盐未经提取,粉碎后直接加入到其它药材提取物中.荜茇对多种原因导致的胃肠粘膜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特别是荜茇有效成分之一胡椒碱同样具有较强的抗胃粘膜损伤作用[2].本文对哈日嗄日迪-5胶囊胡椒碱含量进行测定,以期制定与药品相适应的质量标准.

  • 四逆汤缓释片毒理试验研究

    作者:吴伟康;刘筱蔼;赵明奇;罗汉川

    四逆汤是张仲景所创名方,由附子、干姜和甘草组成.方中附子为有毒之品,实验探讨了附子提取物和四逆汤缓释片的急性毒性以及四逆汤缓释片的亚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急性和亚急性染毒时心肌和脑组织Na+-K+-ATP酶的活性.

  • 正交法优选干姜挥发油提取工艺

    作者:孔维军;赵艳玲;山丽梅;肖小河;郭伟英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干姜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考察干姜药材的浸泡时间(A)、粉碎粒度(B)、加水量(C)、提取时间(D)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果:因素相关性为RC>RD>RA>RB,药材的加水量(C)为主要因素,煎煮时间(D)为次要因素.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3 h,粉碎粒度30目,加12倍量水,提取时间为10 h.结论:优选得到的干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 基于文献挖掘的相恶药对“干姜与黄芩”配伍特点分析

    作者:吴嘉瑞;张宇晶;张晓朦;张丹;张冰;杨冰;金燕萍;俸润彬;盛晓光

    目的:探讨相恶药对干姜与黄芩临床配伍应用规律.方法:系统检索干姜与黄芩配伍文献,应用Office 2007中Excel进行数据贮存和分析,对处方中干姜与黄芩配伍治疗的疾病、用药剂量、配伍比例、剂型等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干姜与黄芩配伍处方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878例,90%),其次是外科疾病(52例,5%),妇科疾病(17例,2%)等;内科疾病中脾胃系病证705例(占内科疾病总数的80%),肺系病证63例(占内科疾病总数的7%),肝胆疾病46例(占内科疾病总数的5%);黄芩用量以10,9,6,15 g居多,82%处方中的黄芩剂量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内;干姜用量以10,6 g居多,95%处方中的干姜剂量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内.干姜与黄芩配伍用量比例以1:1多(36%).结论:相恶药对“干姜与黄芩”广泛应用于内、外、妇科等多种病证,两者寒热并举,相制而相成,适用于寒热错杂等病证.

    关键词: 相恶 黄芩 干姜 配伍
  • 正交试验优选干姜的制备工艺

    作者:吕沐;钟凌云

    目的:优选干姜的制备工艺,为后续干姜煮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以6-姜辣素和挥发油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L.(34)正交试验考察切片规格、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于姜制备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6-姜辣素的含量,流动相乙腈-甲醇-水(40∶5∶5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佳制备工艺为切片规格0.3cm,置烘箱中55℃烘干,干燥时间18h.6-姜辣素和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914%,1.273%.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切实可行,可作为干姜煮汁的原料药制备工艺.

  • 干姜温中功效的分子机制

    作者:于华芸;吴智春;季旭明;王世军

    目的:应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探讨干姜温中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干姜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干姜水煎剂10mL/kg和等量生理盐水.20d后,提取肝脏总RNA,应用Illumina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大鼠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干姜组与对照组比较有1 189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催化活性、脂代谢过程、应激应答为较显著性基因功能.催化活性基因功能,涉及267条差异基因,其中62条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脂代谢过程基因功能,涉及59条差异基因,其中20条与脂肪酸代谢相关;应激应答基因功能,包括74条差异基因,其中18条与氧化应激相关.结论:干姜下调超氧阴离子生成催化酶基因水平,上调抗氧化酶基因、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挥抗自由基损伤、抗溃疡作用;下调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发挥抗炎镇痛作用.这可能是干姜温中效应发挥的重要分子机制.

  • 作为炮制辅料用的不同姜汁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钟凌云;何平平;龚千锋

    目的:优选生姜榨汁、生姜煮汁和干姜煮汁3种炮制辅料的制备工艺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3种姜汁里面主要成分6-姜辣素和8-姜酚含量,选择6-姜辣索、8-姜酚含量作综合评价指标,并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优选.结果:生姜榨汁工艺参数为:加水来回压榨4次,每次加入15%的水,滤去残渣,低温旋转蒸发,使其变成1g/mL的溶液;生姜煮汁工艺参数为:加水煎煮3次,一次加入5倍量水,煎煮30min,每次得到的液体都滤去残渣.将3次得到的液体加在一起,旋转蒸发至浓度约为1g/mL;干姜煮汁工艺参数为:用12倍量的水煮沸1h后,过滤,残渣再用10倍量的水煮沸1h,再过滤,残渣再用8倍量的水煮沸1h,过滤,把3次得到的滤液体加在一起,旋转蒸发至浓度约为0.33g/mL.结论:优选的3种姜汁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为探究不同姜汁炮制药物产生的差异影响,更好地采用针对性姜汁炮制药物使姜制饮片发挥其佳效果奠定基础.

  • 黄芪治疗水肿功效发微

    作者:刘立昌;李莉芳;张磊

    黄芪作为十分常用而又重要的中药,其功效、主治范围、作用特点等虽经历代医家长期探讨,但仍有一些问题未能解决.如何以<伤寒论>中不用黄芪,而<金匮要略>中用之,岳美中先生不满意邹澍"闭门逐贼"之说,而认为黄芪适用于慢性虚弱病症,必须久服多服才能收效,而不似附子、干姜下咽即效.

  • 温病运用苦辛方药探析

    作者:宋乃光

    苦辛方药即具有辛开苦降作用的方药,它的使用始于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纯苦寒除外)、黄连汤等方.苦,指苦寒性味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等;辛,指辛温性味的药物,如干姜(或生姜)、半夏等.在作用上,苦味清降,辛味宣开;寒能清热,温能通阳.

  •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

    作者:任传云

    乌梅丸为汉代医家张仲景首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以治疗蛔厥、久利.乌梅丸方共由十味药组成.从药性上讲,既有寒性的黄连、黄柏,又有热性的附子、干姜、细辛、桂枝,可谓寒热并用;从药性上看,既有辛味之细辛、蜀椒、干姜,又有苦味之黄连、黄柏,还有甘味之人参、当归、白蜜,更重用酸味之乌梅,可称辛甘酸苦合用;从药效上论,苦寒、辛热之品同用,又与甘缓、酸收之剂共煎,诸药合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清温并举、气血同调.

  • 针药并用治疗足跟痛症

    作者:周淑春

    方法:针刺配合药物治疗.(1)针刺:主穴为阿是穴,配合承山、昆仑、跗阳、阳陵泉、环跳、委中等穴,行针5分钟,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患者局部有酸感出针.可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2)药物治疗:干姜20 g、独活20 g、肉桂10g、桂枝16g、麻黄10g杜仲20 g、巴戟天15 g、川芎15 g、牛膝15 g、秦艽15 g、红花15 g,水煎1剂,早晚分服.

  • 细辛、干姜配伍对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海燕;陈福忠

    目的:观察细辛、干姜配伍对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体温、肺功能、IL-2、IL-8、TNF-a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PD寒饮蕴肺证模型组、细辛组、干姜组、细辛干姜配伍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联合冷冻等因素复制COPD寒饮蕴肺证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体温、肺功能及血清IL-2、IL-8、TNF-a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体温(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肺功能(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a、IL-8含量明显升高、IL-2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TNF-a、IL-8含量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P<0.05).结论:细辛、干姜配伍能降低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TNF-a、IL-8,升高IL-2含量,改善肺功能,减轻COPD气道炎症,延缓或打断COPD的发展.

389 条记录 2/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