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炮姜温中功效物质及归经研究

    作者:王桁杰;杨晶晶;崔瑛;赵华伟;马开;王红丽

    目的:研究炮姜温中药效的物质基础,观察其指标成分在脾胃虚寒组大鼠体内的代谢分布,探讨炮姜的归经.方法: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通过造模期间观察行为变化、进食量等指标,造模结束后测定大鼠脏器系数、小肠推进率等指标,评价炮姜对脾胃虚寒大鼠的温中作用;高剂量组和正常给药组大鼠于给药后5-360 min之间的10个时间点摘眼球取血,处死取各组织并检测有效物质分布,进而得出相关药动学参数,比较炮姜指标成分在正常给药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各脏器中维持时间、AUC0-t探讨炮姜在正常和脾胃虚寒情况下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情况.结果:高剂量炮姜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大鼠的状态,提高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值,提高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肝脏系数、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以及血清和胃组织液中胃泌素、胃动素测定值.通过分析,确定炮姜入血的有效物质为6-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并广泛地分布于各脏腑组织中.并且在各脏腑组织中的分布与作用时间有较大差异.结论:炮姜具有显著温中作用;6-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为炮姜所含温中功效物质.3种成分在各脏器组织中的代谢分布与炮姜归胃、脾、肺、肝经的传统认识基本吻合.

  • 去甲乌药碱与6-姜酚对心肌细胞的正性肌力作用

    作者:石晓路;喻晓春;崔海峰;武乾;孙明杰;黄颖

    目的:研究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与6-姜酚(6-gingerol)单体及其配伍在正常心肌细胞的正性肌力作用.方法:急性分离成年SD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分别使用不同单体和单体间不同浓度的相互配伍作用于心肌细胞,使用Ion Optix单细胞收缩与离子测量系统检测细胞的大收缩舒张速率(±dp/dt)、收缩幅度(ph/bl)、50%收缩舒张时间常数(T50S,T50D)的变化.结果:0.03 ~1 μmol·L-1去甲乌药碱能够浓度依赖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大收缩舒张速率,起效浓度为0.1μmol·L-1,1 μmol·L-1能到大效应,其使收缩幅度增加为234%,大收缩速率增加为219%,大舒张速率增加为272%,其对50%收缩舒张常数无影响,EC50约为0.205 μmol·L-,>1 μmol·L-1即产生心肌毒性作用.3~30μmol· L-16-姜酚对心肌细胞收缩功能无显著影响,大于30 μmol·L-使心肌细胞产生不节律收缩.相互配伍不能增强去甲乌药碱的强心作用.结论:去甲乌药碱具有强心作用,与6-姜酚配伍不能显著增强去甲乌药碱的强心作用.

  • 干姜经不同炮制法对6-姜酚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航宇;李国玉;张珂;赵文彬;王金辉

    目的:研究干姜经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6-姜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炒黄、炒炭(清炒、闷煅)、麸炒、砂炒等不同炮制工艺后干姜中6-姜酚含量的变化.结果:传统炮制中6-姜酚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炒黄>麸炒>干姜>砂炒>炒炭>闷煅.结论:炮制火候和条件是影响干姜中6-姜酚含量的主要因素,炒黄的温度条件相对低,其6-姜酚含量高为8.57 mg·g-1,麸炒温度条件比炒黄稍高一些,其6-姜酚含量为8.14 mg·g-1,说明一定受热程度有利于提高干姜中6-姜酚含量.

  • HPLC测定复方止呕颗粒剂中6-姜酚的含量

    作者:冯果;刘文;张永萍;马雯雯;冯泳

    目的:建立复方止呕颗粒剂中6-姜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止呕颗粒剂中6-姜酚含量.色谱柱Agilenttc-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0.8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80 nm.结果:6-姜酚在0.113 5~2.27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 =540 646 X-1 188 (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 1.14%.结论: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止呕颗粒剂中6-姜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 6-姜酚对Caco-2细胞PepT1转运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文峰;杨伟鹏;王怡薇;王彦礼;胡灿;温鹏;高小玲;陈蔚文

    目的:观察6-姜酚对Caco-2细胞肽转运载体PepT1转运二肽的能力及其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Caco-2细胞融合后连续培养28 d后给予6-姜酚处理,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及cAMP抑制剂对照组,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Caco-2细胞转运二肽化合物Glycyl-Sarcosine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Caco-2细胞膜上PepT1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PepT1 mRNA(SLC15A1)的表达水平.结果:6-姜酚处理组Caco-细胞60,120 min时点Glycyl-Sarcosine吸收转运累计量分别为(6.84±0.46),(8.61±0.54)μmol/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后者分别为(5.62±0.20)、(6.54±0.54)μmol/孔;6-姜酚与Rp-8-Br-cAMP合用组120 min时点为(6.92±0.67)μmol/孔,明显低于相应时点单用6-姜酚组(P<0.05);6-姜酚处理后Caco-2细胞膜PepT1蛋白表达增加,PepT1表达与内参GAPDH表达灰度比值6-姜酚组为(0.317±0.022),高于空白对照组(0.220±0.019)(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6-姜酚能上调Caco-2细胞SLC15A1 mRNA表达,但与cAMP抑制剂合用后该抑制作用被阻断.结论:6-姜酚具有促进正常培养Caco-2细胞转运二肽化合物Glycyl-Sarcosine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上调PepT1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该过程调控与胞内第二信使cAMP有一定的关系.

  • 去甲乌药碱与6-姜酚配伍对心衰大鼠强心机制研究

    作者:石晓路;武乾;崔海峰;黄颖;喻晓春;孙明杰

    目的:研究去甲乌药碱与6-姜酚单体及其配伍对心衰大鼠的强心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脉左前旋降支制作心衰模型,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巴酚丁胺组,去甲乌药碱组,6-姜酚组,配伍组进行不同干预,应用动物超声检测心脏射血分数,使用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心脏HR、LVSP、LVDEP及±dp/dt变化,并应用Westen blot技术检测钙转运及收缩相关蛋白变化以阐述药物作用机制.结果:模型组动物较假手术组射血分数和心室肌收缩±dp/dt明显降低(P<0.01).单独应用去甲乌药碱或6-姜酚不能改善心肌收缩能力,但两者配伍能够增加射血分数和左心室收缩±dp/dt,从而改善心功能.Western blot的研究结果显示,各组雷诺丁受体(RyR2)蛋白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Troponin C(cTnC)、肌浆网钙ATP酶(SERCA2a)较假手术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但各给药组cTnC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巴酚丁胺、去甲乌药碱和6-姜酚各自单独用药后SERCA2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而配伍组能够增加心脏SE RC A2a表达(P<0.05).结论:去甲乌药碱与6-姜酚配伍能够增强心衰大鼠心肌收缩力,其机制为增加心脏SEACA2a蛋白表达,改善收缩和舒张功能.

  • 生姜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醇提物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欣蔚;邓红;林华庆;卜水;谢岳庭

    目的:探讨生姜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4种方法制备生姜的提取物,采用HPLC测定提取物中6-姜酚的含量.并考察光照,加热,酸碱以及氧化条件对提取物中成分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法,渗漉法和回流法4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提取得到成分的相对含量有变化,微波辅助提取物各个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且提取时间短,提取物不耐热、酸碱并易氧化.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为较佳的提取方法.

  • 生姜硫磺熏蒸前后HPLC特征色谱图研究

    作者:李平;蒋俊;汤坚;汪华君;顾丽亚;李昊天;贾晓斌

    目的:对比硫磺熏蒸前后生姜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构差异,探讨硫磺熏蒸对生姜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 HPLC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建立硫磺熏蒸前后生姜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对硫磺熏蒸前后的HPLC图谱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外标法对活性成分6-姜酚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经过比较3批生姜硫熏品与3批生姜非硫熏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了17个共有色谱峰,3号色谱峰的峰面积下降了50.68%,10号峰下降了64.41%,11号峰下降了67.68%,17号下降了21.23%。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生姜经过硫磺熏蒸后,其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均发生改变,其安全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 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质量控制的研究

    作者:孟青;冯毅凡;郭晓玲;陈耕夫;蔡健聪

    目的:建立干姜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有效部位质量控制的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冰醋酸(8:3:0.2)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对本品进行鉴别;并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进行总酚及有效成分6-姜酚的含量测定.结果:总酚在9.668~38.67 μg·m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 1.96%;6-姜酚在0.20~2.0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 0.33%.结论: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原料的全面质量控制标准.

  • 作炮制辅料用姜汁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

    作者:张丽;王智民;王维皓;高慧敏

    目的:对3种不同制法所得炮制辅料用姜汁进行RP-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方法:Alltech C18色谱柱(4.6 mm×250 mill,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流速0.8 mL·min-1.结果:相同品种不同批次姜汁间的化学成分差别小,榨汁与煮汁间的成分差异显著.3种制法所得姜汁及生姜、干姜中共有成分为色氨酸和6-姜辣素,其中煎煮的姜汁(生姜煎汁、干姜煎汁)中又有6-姜酚出现.结论:利用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较全面的反映不同制法的姜汁间的差异;生姜榨汁较全面的保留了生姜的指纹特征且各成分含量较高.

  • HPLC同时测定四逆汤中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刘晓;范林乾;蔡皓;蔡宝昌

    目的:建立四逆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和6-姜酚4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BDS色谱柱(4.6mm×250mm,5μm),梯度洗脱,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235 nm.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酚均达到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0.12(r =0.999 9),0.021~0.42(r=0.9997),0.012~0.24(r =0.999 4),0.018~0.36 g·L-1(r =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 RSD 1.5%),96.9%( RSD0.60%),100%( RSD 1.3%),100% (RSD 2.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实用性强,可用于四逆汤中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6-姜酚对毛发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苗勇;孙亚彬;王雯珺;张志丹;姜金豆;李泽华;胡志奇

    目的 探讨生姜提取物6-姜酚对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C57 BL/6小鼠触须毛囊分别与浓度为0、10、20 μg/ml的6-姜酚共培养,5d后测量各组毛干的延长长度;将第4代小鼠触须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DPCs)与浓度为0、5、10 μg/ml的6-姜酚共培养,3d后采用MTT法测量各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量;在体内实验中,分别采用浓度为0、0.1、1 mg/ml的6-姜酚局部涂抹小鼠背部脱毛区皮肤,连续给药10 d,大体观察受试区毛发生长情况和计数毛发长度,取材后行HE染色观察毛囊生长密度.结果 20μg/ml组的毛干延长长度(0.50±0.08) mm,短于0μg/ml组和10 μg/ml组的毛干长度(0.66±0.19) mm和(0.64±0.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μg/ml和5μg/ml 2组相比,6-姜酚在10 μg/ml时可明显抑制DPCs的增殖(P<0.05),同时,该组DPCs内Bax/Bcl-2的比值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实验中,1 mg/ml组中C57BL/6小鼠背部毛发生长密度和生长长度明显小于0 mg/ml和0.1 mg/ml 2组.结论 6-姜酚可抑制毛发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DPCs中Bax/Bcl-2蛋白的比值促进DPCs凋亡而实现.

  • 生姜中6-姜酚的提取方法比较及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宣伟东;卞俊;王朝武;袁兵;陈海飞;龙凤

    目的 建立生姜中6-姜酚的提取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4种溶剂回流提取,考察溶剂对6-姜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提取物及生姜中6-姜酚的含量.结果 以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为溶剂,6-姜酚提取率分别为43.1%、59.2%、83.1%、85.6%.鲜姜中6-姜酚的平均含量为0.549mg · g-1,RSD为0.23%.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生姜中抗晕活性成分的提取和质量控制方法.

  • 姜油和6-姜酚对小鼠肝脏主要Ⅱ相代谢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永辉;奇锦峰;林梅;雷慧敏

    目的 研究姜油和6-姜酚对小鼠肝脏UGT、SULTIA1和GST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姜油和溶媒对照液,每天2次,连续3天.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上述代谢酶活性;以RT - PCR法,检测UGTlAl/SULTl Al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 姜油(15 mg· kg-1)对小鼠UGT和GST活性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或P<0.01);以2-萘酚和4-硝基酚为底物测定SULTlAl活性时,姜油(15,3 mg·kg-1)对SULTlAl均有明显的诱导作用(P<0.05或P<0.01);RT-PCR结果显示,仅有10 mg·kg-1的6-姜酚能够提高UGTlAl/SULTlAl mRNA的表达.结论 临床用药期间,应注意食用姜类产品对Ⅱ相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 双姜止痛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冯毅凡;郭晓玲;孟青

    目的:建立双姜止痛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双姜止痛软胶囊中干姜及高良姜;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6-姜酚和高良姜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姜酚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2%(n=9);高良姜素平均回收率为98.8%,RSD=0.78%(n=9).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双姜软胶囊的质量.

  • 全国主要产区生姜中6-姜酚、6-姜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科卫;宋珅;崔小兵;徐智勇

    目的 建立同时对全国主要产区生姜中6-姜酚、6-姜醇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 .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_(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mL·min~(-1),λ=280nm,柱温30℃.结果 生姜中的6-姜酚与6-姜醇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3.92~125.32 mg·L~(-1)(r=0.999 9),4.04~36.40 mg·L~(-1)(r=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5%(RSD=1.44%),100.79%(RSD=1.35%):方法 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 可靠、重现性好、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作为控制生姜质量的方法 .

  • 干姜中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敏娟;张廷;马开;崔瑛;汪晶;杨晶晶;王君明;冯志毅

    目的 研究干姜成分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探讨干姜的归经.方法 采用“病证-药效-药动学”方法,给脾胃虚寒模型大鼠ig干姜水提液,分别在10、20、40、60、90、120、360 min时取血、以及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脑、胃、大肠、小肠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干姜成分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在脾胃虚寒给药组大鼠和正常给药组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的相关参数.结果 在脾胃虚寒给药组中,3种成分的量以胃、小肠、肝、肺中浓度高;在正常给药组中,以胃、肾、小肠、大肠、肺中浓度高.在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脾胃虚寒给药组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给药组.结论 干姜主要成分分布以归脾、胃、肺、肝等脏腑为主经,与传统干姜归经理论基本相符.

  • 炮姜超临界CO2萃取6-姜酚的工艺研究

    作者:郑伟然;陶永华;苗宏伟;景娇;赵宾江;宋娟;萧伟

    目的 通过HPLC法测定6-姜酚量的变化,比较炮姜超临界CO2萃取(SFE-CO2)与醇回流提取工艺的区别.方法 炮姜药材分别经SFE-CO2及醇回流提取,SFE-CO2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50℃、时间2 h;醇回流法为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HPLC法测定提取前后炮姜药材中6-姜酚的量.结果 经SFE-CO2萃取后萃取物中6-姜酚达9.53%,转移率73.4%,较醇回流法高32%.结论 SFE-CO2萃取法较醇回流法适合炮姜中6-姜酚成分的提取.

  • 基于多元功效成分的干姜干燥方法研究

    作者:李鹏辉;吴啟南;严辉;包胜;朱邵晴;郭盛;黄胜良;汪国强

    目的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干姜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的影响,探讨干燥过程中干姜成分的动态变化和水分动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干姜中的多元功效成分,以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α-姜黄烯、(E)-β-金合欢烯为指标,对不同干燥方法所得干姜进行综合评价;利用Weibull函数模拟干姜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动态变化结合成分动态变化,探讨干姜干燥过程的原理.结果 12种干燥方法对干姜中多元功效成分有一定影响,干燥过程各成分呈波动变化,Weibull函数模拟干姜干燥过程的r2均大于0.990.以控温鼓风60℃干燥所得干姜较优;含水量范围6%~15%为干姜加工的适宜水分;干姜干燥过程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与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较好的模拟干姜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对干姜干燥过程的预测、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使用现代干燥技术干燥干姜药材提供了技术依据.

  • HPLC法测定小半夏汤中6-姜酚和6-姜醇

    作者:张科卫;吴皓;崔小兵

    目的 研究以HPLC法同时测定小半夏汤中6-姜酚、6-姜醇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体积流量:0.8 mL/min.结果 6-姜酚在1.273~11.457 μg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6-姜醇在0.444~3.996μg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n=5):6-姜酚为99.82%;6-姜醇为100.30%.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半夏汤质量控制的方法.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