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腔内注射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

    作者:周跃;宋愈;朱妍;蔡骐;张慧丽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行前房穿刺组(B组),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同时行前房穿刺,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应用AccuPen手持式回弹眼压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30、60min,1d,1wk测量眼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眼压比较,A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2min眼压骤升至42.4±9.3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时降至17.4±5.0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能够有效控制注射后的早期眼压升高.

  • 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并发症

    作者:王萍;陈松;何广辉;郭婧;李翠萍

    目的:评价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PDR患者7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联合方式不同,分为A组28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30眼,Ⅰ期行玻璃体切割术,Ⅱ期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3组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mo.A组、B组、C组的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007±0.455、1.000±0.482、1.033±0.531,3组较术前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6、5.113、5.496,P<0.05).A组、B组和C组的术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P=0.195).术后并发症:A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6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黄斑水肿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B组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眼,玻璃体再出血1眼.C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1眼,一过性高眼压10眼,玻璃体再出血3眼.3组间前房渗出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P=0.008),A组与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16);A组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3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种联合方式均可较早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同期联合方式与二期联合方式相比,术中观察眼底清晰,便于后节操作;同期联合方式前房渗出性反应较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减轻同期联合方式的前房渗出性反应.

  • 康柏西普联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王丽萍;李捍民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均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平均随防6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术后1wk,1、3、6mo眼压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mo,2眼(18%)矫正视力提高,8眼(73%)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9%)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玻璃体积血等.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严重PDR

    作者:周用谋;陆颖丽;黄继化

    目的:对比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单纯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10/2016-08在我院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的严重PDR患者35例42眼,其中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18例22眼为A组;仅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患者17例20眼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 mo时玻璃体再积血(RVH)发生率、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术后6 mo时BCVA(LogMAR)、CFT.结果:术中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8.23±8.18和72.41±10.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P=0.002).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和术中撕膜时较大量出血,A组分别为2眼、1眼,B组为7眼、6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7).RVH发生率:术后3 mo时A组为2眼、B组为8眼,两组R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BCVA(LogMAR):术后6mo时A组为0.92±0.35,B组为1.04±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P=0.212),但均较术前(A组为1.86±0.64,B组为1.73±0.8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4、7.355,均P<0.01).CFT:术后3 mo时,A组为273.42±25.21μm、B组为284.58±27.44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P=0.179),但均较术前(A组为351.6±34.4μm、B组为358.2±37.1μm)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2、4.933,均P<0.01);术后6mo时A组为238.16±16.35μm,B组为247.04±17.43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P=0.133),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4.802,均P<0.01).结论:严重PDR患者行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相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术后3 mo的RVH发生率.

  • 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昆;彭娟;高丹宇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1/2017-01我院眼科收治的渗出性ARMD患者21例21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前、术后1wk,1、3mo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mo患者BCVA分别为0.9±1.4、0.7±1.2、0.5±1.1、0.4±0.9.手术前后患者BCVA具有时间差异性(F=49.12,P<0.001).术后1wk,1mo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改善19眼,视力不变2眼.术前、术后1wk,1、3 mo患者CMT分别为404.25±68.76、354.25±43.12、271.75±32.30、218.30±24.70μm.手术前后患者CMT具有时间差异性(F=2487.45,P<0.001).术后1wk,1、3 mo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ARMD疗效显著.

  • 超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刘修铎;徐惠娣;孙钰;王倩;陆璐;陈志斌;赵婕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5-01/12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CRVO)继发性青光眼16例16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0mg,再联合E-PRP.观察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末次随访16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治疗前眼压42 ~ 65(平均50.85±6.97)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在各观察节点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眼压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视力与术前相比不变者12眼,提高2行以上者2眼,下降2行以上者2眼,末次随访时视力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可靠.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梁婧;张黎;佘兮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12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wk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mo,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mo后,患者视力提高10眼,无变化1眼,视力下降1眼.平均眼压由术前41.22±8.29mmHg降至术后3mo的16.08±4.9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植入术后1眼患者发生了浅前房,1wk后完全恢复.1眼患者术后出现了少量前房积血,3d后完全吸收.1眼激光光凝术后1 mo发生了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后视力部分恢复,眼压控制良好.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植入Ahmed青光眼阀和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何海燕;陈子林

    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AMD患者的逐年增加,这也成为眼科防盲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其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其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抗VEGF药物的研发与应用,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应用于该病,本文主要介绍康柏西普在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 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作者:赵宏锟;吴敏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1+PRN和3+PRN方案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继发ME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BRVO继发ME患者共40例40眼,随机分入1+PRN组18眼和3+PRN组22眼,对比两组患者BCVA和CMT变化及平均注药次数,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6mo,3+PRN组BCVA(LogMAR)由0.86±0.22提高到0.41±0.12,CMT由517.4±75.1μm降低到280.1±41.8μm,1+PRN组BCVA由0.79±0.20提高到0.42±0.14,CMT由472.7±80.7μm降低到271.6±39.6μm,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组间BCVA和CMT比较无差异(P>0.05).3+PRN、1+PRN组平均注药次数分别为3.64±0.66、2.78±0.94次(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年龄、病程、基线BCVA、椭圆体带完整性表现出和良好的视力预后有关.结论:康柏西普1+PRN和3+PRN方案治疗BRVO继发ME在短期内可以取得类似的疗效.

  • 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对RVO继发ME的疗效

    作者:陈婷;朱登峰;杨玲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分别联合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黄斑中心厚度、视力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诊的384例384眼RVO-ME患者分为A组(205例)和B组(179例),A组接受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组接受视网膜光凝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不良事件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mo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MT均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IOP均无显著升高(P>0.05).B组3mo内注药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vs 4.5%,P>0.05).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均能控制RVO-ME患者病情,促进ME吸收,降低CMT,改善患者视力,两种药物单次给药作用时间有效,在给药次数方面,康柏西普优于雷珠单抗.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

    作者:骆贵军;姚莎莎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 例56 眼PDR患者分为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组和PPV组,各28例,康柏西普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PV组仅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视力等情况.结果: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 PPV 组( P<0. 05) ;康柏西普联合 PPV 组术后视力、黄斑厚度均显著优于PPV组( P<0. 05) ;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术后视网膜出血评分、视网膜增殖评分、玻璃体再次出血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PPV组( P<0. 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视网膜出血和术后再出血,减轻视网膜增殖,还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作者:史秀贞;张丽;李清林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 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 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疗效对比

    作者:郭洋;侯立亭;胡红霞;任艳竹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6-01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110例11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5例55眼予以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55例55眼予以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两组患者均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随访6mo.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两组间视力、黄斑厚度变化,以及术后患者舒适度、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mo两组患者视力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6、64.02,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mo,康柏西普组视力明显较雷珠单抗组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mo,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区厚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mo,康柏西普组较雷珠单抗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时间推移舒适度好转,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单抗组(87.3%、1.8%)和康柏西普组(85.5%、3.6%)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早期视力改善明显,黄斑厚度下降明显,且治疗后3、6mo康柏西普效果较好,疗效更持久.

  •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作者:白石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方法: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BRVO继发ME患者120例120眼分为3组,各40例40眼,A组:单纯行MLG;B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C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三组治疗后1mo根据复查FFA、OCT结果对效果不佳患者可重复注射药物.随访6mo,对比B组和C组重复注射率.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3、6mo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结果,统计各组并发症.结果:B组患者连续注射雷珠单抗2次者4眼,连续注射3次者7眼,重复注射率27.5%,C组均注射1次,B组重复注射率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均得到提高,CMT均较治疗前变薄,但B组和C组治疗后BCVA均高于A组,且CMT低于A组.另外,治疗后C组BCVA高于B组,CMT低于B组,但B组和C组BCVA和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随访结束,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B组与C组患者均未复发,A组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ME疗效均佳,但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注射次数相对较少.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作者:宋蔚;赵帅;郅瑛;程丽娜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12例11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56眼,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且治疗后6mo 提高明显。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减低,且治疗后6mo 减低明显。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提高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作者:何旭亭;王大龙;张宏;贺海宁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6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注射康柏西普0.05mL,对照组注射曲安奈德0.1m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d,1、3mo采用标准视力表对患者进行佳矫正视力( BCVA)检查;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并观察患者治疗后1d,1、3 mo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前房炎性反应、角膜水肿、高眼压等。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d,1、3mo视力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d,1、3mo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d,1、3mo均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以提高疗效。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的抗VEGF研究

    作者:孙梅;李明新

    目的:对比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PDR患者84例84眼,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为28例28眼。A组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C组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观察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术后6 mo佳矫正视力。
      结果:治疗后,B组、C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A组。三组患者术后6 mo佳矫正视力比较,A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后视力改善有效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佳矫正视力。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作者:秦书艳;沈磊;力强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6-01/03间收治的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22例22眼,3 mo内给予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检查,眼底荧光造影( FFA)及眼底出血吸收情况。结果:所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1wk,1、2、3mo后平均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CT图像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mo检查FFA显示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眼底出血明显吸收。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注射药物的频率尚需进一步观察与探讨。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作者:李迎春;樊映川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Conbercept)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wAMD患者16例16眼,确诊为PCV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常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根据需要补充治疗。定期行佳矫正视力和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测量。结果:6mo时平均注射次数为2.93±0.27。基线及6mo时平均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7±0.52和0.74±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mo时视网膜中央厚度从352.24±131.82降至251.73±69.41μm(P<0.01),脉络膜厚度从331.93±115.35降至304.72±104.59μm(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MD及PCV可稳定视力,降低患眼视网膜厚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两种抗 VEGF 药物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疗效

    作者:蔡锡安;彭惠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30例30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0.5 mg每月1次,连续3次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和28例30眼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0.5 mg每月1次,连续3次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比较两组分别在玻璃体腔注药1 mo后的佳矫正视力及OCT变化情况。结果: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药,每次治疗后1 mo与治疗前相比,A 组 BCVA 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BCVA 平均值提高, CMT平均值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BCVA 变化、CMT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改善视力,治疗3 mo内两种药物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88 条记录 17/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