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咪替丁联合西瓜霜喷剂联合治疗病毒性上呼吸感染156例临床体会

    作者:徐鸣浩;李宜航;葛太岭;温丽娜;张艳丽;郭红雨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门诊上呼吸道感染312例,全部患儿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血常规计数方面经统计学检验 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156例给西咪替丁静脉注射联合使用西瓜霜喷剂外喷口腔治疗.对照组156例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注射联合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治疗.2组均不使用抗生素,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鼓励多饮清水、使用解热类药物退热,咳嗽咳痰患儿酌情给予镇咳化痰类药物等.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儿临床有效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确切、方便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特点,特别适合广大基层医院的大力推广.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西咪替丁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作者:刘育林

    目的 研究分析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运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以及西咪替丁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6月—2017年10月,病例数为132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抗感染、博利康尼、氨茶碱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是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中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4.24%,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5),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两组患儿均存在腹泻、呕吐、腹痛、恶心等情况,但观察组患儿总不良反应率(12.12%)显著低于对照组(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7,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运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且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0例临床观察

    作者:关志东;张初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英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确诊为腹泻的患儿常规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同时给予西咪替丁和双嘧达英(观察组)口服,并与上年同期102例患儿采用利巴韦林(对照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7%,并且观察组患儿退热和止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英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好,症状改善快,无不良反应.

  • 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腹泻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谷雨

    目的 观察与分析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78例腹泻患者为研究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给予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B组给予思密达与乳酶生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与用药时间、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87%,B组是82.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与用药时间明显短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6%,B组是10.26%;停药后,A组的复发率是5.13%,B组是25.6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泻患者,采用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具有确切疗效,且症状缓解快、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较少,值得推广.

  • 西咪替丁辅治及预防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桂春;娄宏伟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辅治及预防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 给予患者西咪替丁(0.25%)滴眼,每次1滴,1日8次,西咪替丁400mL加入注射用盐水100mL静滴,1日1次,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每日6次.治愈后西咪替丁(0.25%)眼药水滴眼,每日4次,每周连用3d.结果 治疗HSK病人38例38眼1周后总有效率为94%,无效2例,占5%,复发2例,占5%.所有病人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西咪替丁辅治及预防HS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3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若舒;李宗峰;厉心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给以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药物.

  • 西米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146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华青

    目的 评价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疔效.方法 急性胃肠炎146例.治疗组采用西米替丁0.4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左氧氛沙星0.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3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卒68.5%.结论 西米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确切.

  • 利巴韦林配伍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临床观察

    作者:常燕燕

    目的 研究利巴韦林配伍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巴韦林配伍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小剂量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武;王芾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124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奥曲有肽0.1mg,加入10%葡萄糖100mL中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654-2治疗.结果 治疗组58倒治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治愈,14例无效,总有效率7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小剂量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且具有缓解症状快,恢复进行时间早,较少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缩短住院天数等优点.

  • 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旭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耍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414例耍幼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采用三氮唑核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95.77%,69.15%,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中呕吐的疗效评估

    作者:于飞

    目的 评估西咪替丁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中呕吐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12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组,即A、B治疗组及对照组C组.3组均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A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10~15mg/kg·d), B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茛菪碱(0.2~0.3μg/(kg·d).结果 A、B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平均止吐时间上差异显著,A、B两治疗组间疗效差异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A、B治疗组差异显著.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中呕吐症状的疗效较山茛菪碱更有效、安全.

  • 静滴普鲁卡因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分析

    作者:胡剑白

    目的:探讨分析静滴普鲁卡因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将3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用西咪替丁(CMD)0.4 g静滴,1次/d,治疗组204例用普鲁卡因4~6 mg/kg加维生素C 300~500 mg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32%,对照组为5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发病频率、瘙痒程度、自觉病情程度、皮肤皮疹、继发皮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面积、瘙痒减轻快慢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滴普鲁卡因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确切.

  • 利多卡因、西咪替丁合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江涛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观察利多卡因、西咪替丁合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80例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抗感染、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与西咪替丁合剂涂于口腔溃疡处.结果:治疗组口腔溃疡愈合和进食改善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P<0.05).结论:利多卡因与西咪替丁合剂在治疗小儿口腔溃疡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 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吕景兰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肠黏膜保护剂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腹泻、呕吐及脱水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维生素E与西咪替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学艳

    目的:比较维生素E和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传统治疗方法,探索二者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1例,分别进行联合治疗和传统治疗,平均疗程1年.结果:维生素E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E与西咪替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有明显的疗效,虽然作用不同,但是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 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观察

    作者:卢俊波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在降颅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奥美拉唑4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每日2次,静点,对照组用西米替丁0.4 g,加入5%葡萄糖250 ml,每日2次,静点.以治疗第7天胃液或便潜血试验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西咪替丁,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

  •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分析

    作者:王有智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诊断出消化性溃疡的84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西咪替丁组和奥美拉唑组,分别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进行临床治疗,根据使用药物后的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西咪替丁组42例患者中,显效23例(54.8%),好转10例(23.8%),无效9例(21.4%),总有效率为78.6%;奥美拉唑组42例患者中,显效32例(76.2%),好转6例(14.3%),无效4例(9.5%),总有效率为90.5%;奥美拉唑组疗效优于西咪替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奥美拉唑能较好地从根本上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对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较H2受体抑制剂好.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元学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进行治疗,20 mg口服,2次/d,对照组采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进行治疗,400 mg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治疗3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同等治疗条件下,雷贝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西咪替丁,可明显抑制再出血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西咪替丁与肝素钠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牛美真;李继玲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与肝素钠联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确诊过敏性紫癜(HSP)的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口服复方芦丁、双嘧达莫,合并有关节及消化道受累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10~15 mg/(kg·d)和肝素钠100 U/(kg·d)治疗,疗程10 d.观察两组病例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退时间及肾损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副作用少.

  •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延平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ADR)的临床发生率,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600例急性细菌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静滴阿奇霉素的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0例患者应用阿奇霉素后68例出现ADR,其发生率为11.33%;17~59岁39例,占57.35%;以胃肠损害为主,占79.41%.结论: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有效的药物,但是ADR的发生也较为突出,临床应慎用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1224 条记录 11/62 页 « 12...891011121314...61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