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性疾病患者蛋白质Z含量的研究

    作者:孙杨;孔岳南;文芳

    目的 探讨蛋白质Z含量变化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13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和50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蛋白质Z的含量.结果 血栓性疾病组蛋白质Z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血栓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同患两种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蛋白质Z水平明显低于单一血栓疾病患者;非血栓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蛋白质Z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水平蛋白质Z可能是血栓性疾病新的危险因素之一,蛋白质Z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浆中蛋白质Z的含量将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蛋白质Z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学谊;丁彩屏;钟亮伊;黄旭明;周万兴;郭煜;尹金柱;蔡小燕;关则兵;张柔玲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血液凝固因子X(FX)的关系.方法PZ及FX:Ag用ELISA法检测,血浆FX:C采用一期法测定.对1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60名健康者的PZ、FX:C、FX:Ag进行测定及相关性比较,同时对初发与再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PZ、FX:C、FX:A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IS组和AMI组的PZ水平分别为(940.02±229.82)μg/L与(1071.44±180.52)μg/L,与对照组[(2257.97±479.76)μg/L]相比明显下降(P值均<0.001).AIS组的FX:C、FX:Ag水平分别为(136.73±34.93)%、(135.54±54.39)%,AMI组分别为(139.53±29.18)%、(129.75±21.91)%,与对照组[分别为(94.33±20.00)%和(77.22±13.19)%]相比显著升高(P值均<0.001).AIS、AMI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X:C、FX:Ag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值均<0.001),同时再发AIS、AMI组PZ、FX:C、FX:Ag分别与初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显示PZ水平的下降程度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PZ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5),而FX:C、FX:Ag水平与年龄因素无关(P>0.05),PZ、FX:C、FX:Ag水平与性别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PZ水平在AIS、AMI患者中明显减低,PZ与FX:C、FX:Ag存在明显负相关,FX水平升高的机制可能部分与PZ水平下降有关.PZ水平与疾病初发与再发有关,并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提示PZ缺乏可能是心脑动脉血栓性疾病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

  • 血浆蛋白质Z及凝血4项检测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高春艳;董卫军;赵丹威;葛存兴;纪书婷

    目的 研究血浆蛋白质Z(PZ)及凝血4项(PT、APTT、TT、Fg)在2型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分为有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PZ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法国Stago公司提供,在Moded680酶标仪上扫描测定.用美国Coulter公司ACL Futura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凝血4项,血糖采用Beckman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PZ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01),在糖尿病组中有血管并发症组的PZ水平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值<0.01),PT、APTT、Fg在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别(P值<0.05),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有差别(P<0.01),TT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别(P值>0.05),PZ与血糖水平在健康人和患者中均有明显负相关(P均<0.001).结论 血栓形成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Z水平及凝血4项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进而加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蛋白质Z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胡仁平;汪南田;薛红霞;陈奕农;储照虎

    目的 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血浆PZ的检测在AC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另采用头颅CT或MRI测量与症状和体征相对应的大低密度影面积,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发病3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天所测的PZ、DD明显高于入院即时所测水平;在诊断ACI的过程中PZ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凝血因素,ACI患者血浆PZ浓度与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作出判断.

  • 蛋白Z检测在重症肝病和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汤荣华;胡微

    目的 探讨蛋白质Z(PZ)在重症肝病与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 INR)单位的关系.方法 血浆PZ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凝血因子活性(FX∶C)和PTINR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对17例重症肝病、30例口服华法林和23名健康者的血浆PZ、FX∶C和PT INR水平进行检测,并作相关性比较.结果口服华法林组和重症肝病组的PZ水平分别为(240.1±192.7)μg/L、(609.9±267.2)μg/L,与对照组(1 812.6±347.2)μg/L比较明显下降(P<0.05);重症肝病组的FX∶C与PTINR分别为(71.4±30.1)%、2.22±0.79;口服华法林组分别为(85.0±19.5)%、2.45±0.63,与对照组比较FX∶C(110.6±17.0)%明显下降;而PT INR(0.93±0.04)明显增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症肝病组PZ与PTINR存在明显负相关(P<0.001),反映了肝病的病理过程,口服华法林组无明显相关,可能与患者肝细胞未受损伤有关.结论 同时检测PZ与PT INR有助于肝病患者治疗的预后监控,对口服华法林患者可能发生的出血危险性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 蛋白质Z、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物与卒中

    作者:陈奕农;储照虎

    蛋白质Z(proteinz,PZ)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作为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物(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的辅助因子,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能抑制凝血因子Ⅹa,使ZPI活性提高近1 000倍,从而在m栓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ZPI可单独抑制凝血因子Ⅺa.ZPI的活性也在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Ⅺa的过程中被消耗.文章对Pz、ZPI的生物特性及与卒中的关联做了综述.

  • 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浆蛋白质Z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微;汤荣华

    目的:观察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浆蛋白质Z(protein Z,PZ)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华法林口服量的监测作用.方法:30例口服华法林患者为一组,23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PZ、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 INR)测定. PZ用ELISA法检测,PT和PT: INR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口服华法林组PZ为(240.87±192.7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 812.6±347.16)ng/ml(P<0.001).口服华法林组PT为(24.18±4.52)s,明显高于对照组(12.67±0.42)s(P<0.001).口服华法林组PT: INR值(2.448±0.63)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943±0.04)(P<0.001).结论:口服华法林患者PZ水平明显减低,提示口服华法林可能导致蛋白质Z的缺乏,血浆蛋白质Z水平可作为华法林口服量的一项监测指标.

  • 血清PZ水平及FG79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刘景祎;李富慧;张保朝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质Z(PZ)水平及FG79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Z、FIB、PT和APTT水平,以及PZ内含子F中G79A基因多态性.结果 观察组PZ为(1541.44±354.5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IB为(3.01±0.80)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患者PZ为(1321.54±257.84)ng/ml,明显低于轻型和中型患者(P<0.05),而FIB为(328±0.40)g/L,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患者(P<0.05);血清PZ与FIB呈负相关(r=-0.871,P<0.05);观察组GG型患者血清PZ水平为(1890.16±311.07)ng/ml,明显高于AG型和AA型(P<0.05).结论 血清PZ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明显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同时PZ基因G79A基因多态性与血清PZ水平有一定关系.

  • 血浆蛋白质 Z 联合 ABCD2评分对 TIA患者短期脑梗死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许红;孙杨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Z( PZ)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85例( ABCD2评分高危10例、中危41例、低危34例),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PZ,观察2、7 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浆PZ (1291.34±339.42) ng/mL,对照组为(2231.68±439.55) ng/mL,P<0.01。观察组高危、中危、低危患者血浆PZ分别为(995.13±159.42)、(1391.34±244.31)、(1891.34±345.74) ng/mL,三者两两比较,P均<0.01。患者ABCD2评分与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呈正相关(r=0.63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BCD2评分与血浆PZ水平呈负相关(r=-0.573,P<0.05)。结论 TIA患者血浆PZ水平越低,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二者联合应用,更有助于TIA后短期内脑梗死事件的风险评估。

  • 蛋白质Z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

    作者:高春艳;董卫军;陈英利;刘英姿;曲辉;高虹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Z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浆凝血因子FⅦ:C,FⅧ: C,FX:C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蛋白质Z,血浆凝血因子FⅧ:C,FⅧ: C,FX:C水平.结果:血管并发症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FⅦ;C,FⅧ: C,FX:C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FⅧ:C,FⅧ:C,FX :C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蛋白质Z与FⅦ:C,FⅦ:C,FX:C水平在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栓形成在2型耱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蛋白质Z水平下降所致的FⅦ: C,FⅧ;C,FX:C活性和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个新机制,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蛋白质Z、FⅦ: C,FⅧ:C,FX:C水平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及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蛋白质Z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徐芝龙;潘学谊;迟作华;郭煜;关则兵;曾文彬;李铭杰

    目的:分析蛋白质Z(PZ)基因多态性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合基因测序技术,对502例AIS和482例健康老人的PZ基因启动子A-13G位点基因型及其内含子F中G79A位点基因型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首次发现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Z启动子A-13G和PZ内含子F中G79A两种基因多态性.PZ启动子A-13G基因型中AA型、AG型、GG型分别为15.9%、52.7%和31.4%;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4%和57.6%.PZ内含子F中G79A位点基因型AA型、AG型、GG型分别为31.5%、52.0%、16.5% ;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5%和42.5%.AIS组PZ基因内含子F中G79A位点A、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61.1%,45.9%:38.9%,均P<0.05),且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Z基因内含子F中G79A位点G→A突变,即A等位基因对中国珠三角地区汉族人群AIS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蛋白Z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明刚;郝艳华;刘香萍;秦惠琳;姚吉龙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蛋白质Z(PZ)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30例妊娠期高血压、33例子痈前期(19例轻度、14例重度)和6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以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的第5百分位数值作为PZ缺乏的标准(≤1.21 mg/L).采用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PZ在各组之间中位数水平和缺乏率的差异.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之间血浆PZ的中位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 mg/L vs 1.80 mg/L,P>0.05),子痫前期组血浆Pz的中位数水平(1.57 mg/L)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P<0.001);正常妊娠组PZ水平的第5百分位数值为1.21 mg/L;血浆PZ缺乏率妊娠期高血压组(23.3%)和子痫前期组(45.5%)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3.3%)[让步比(OR)8.83,95%CI1.71-45.7,P=0.006;OR 24.2,95%CI 5.0-115.8,P=0.000],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PZ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2.7,95%CI 0.9-8.1,P=0.057).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Z中位数水平明显减低,而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PZ缺乏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患者.提示PZ缺乏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

  • 蛋白质Z及凝血因子在恶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变化

    作者:关则兵;潘学谊;蔡小燕

    目的 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Z、FⅦ:C、FⅧ:C、FX:C、FⅪ:C进行测定.PZ用ELISA法,血浆FⅦ:C、FⅧ:C、FⅩ:C、FⅪ:C用一期法与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测定.4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对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作分析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组的PZ水平(1210.89 ng/ml±251.13 ng/ml)明显下降(对照组为2 378.83 ng/ml±429.51 ng/ml),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62.42%±36.57%、201.95%±77.54%、120.27%±77.54%、145.88%±56.48%(对照组分别为116.70%±28.80%、70.15%±21.28%、76.13%±19.26%、77.23%±16.22%),P值均<0.01.相关研究中,发现恶性肿瘤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Ⅶ:C、FⅧ:C、FⅩ:C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值均<0.001),而PZ与FⅪ:C无相关性(P>0.05).对肿瘤的病情研究发现,复发转移组PZ、FⅦ:C、FⅧ:C、FⅩ:C、FⅪ:C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转移组的PZ更低,FⅦ:C、FVⅧ:C、FⅩ:C、FⅪ:C水平更高(P<0.01).结论 PZ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减低,且与病情有关.PZ与FⅦ:C、FⅧ:C、FⅩ:C存在明显负相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获得性易栓症的一个新的发病因素.

  • 蛋白质Z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凯莹

    蛋白质Z(protein Z,PZ)是一种维生素K依性的血浆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员.它作为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的辅助因子,能提高ZPI抑制凝血因子FXa的活性,增强抗凝血作用.由于PZ的结构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其他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所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热点对象.近年,随着人们对PZ进行深入的研究,PZ在肿瘤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由此,本文将近期研究PZ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探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蛋白质Z 肿瘤 血栓
  • 蛋白质Z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方

    蛋白质Z( protein Z,PZ)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作为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的辅因子,能提高ZPI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在出血及血栓性疾病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出血、血栓性疾病的热点.PZ与其基因多态性在血栓性疾病、肿瘤、妇产科疾病等疾病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对其近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新近发现的一种天然抗凝蛋白: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物

    作者:熊石龙;文志斌;贺石林

    蛋白质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物(ZPI)是近从血浆中分离出的一个分子量约为72 kD的糖蛋白,反应中心含有一酪氨酸,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ZPI可抑制FⅩ a,但速率较慢;在氨基磷脂及Ca2+存在的条件下,ZPI与蛋白质Z(PZ)形成复合物,其抑制作用可提高1 000倍以上.PZ的生物学意义长期未明,至目前为止认为它的基本功能是作为ZPI的辅因子而抑制FⅩa.ZPI在没有PZ、磷脂及Ca2+存在条件下对FⅪa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与FⅩ a、FⅪa作用过程中,ZPI的活性逐渐消耗.在FⅤ Leiden的小鼠模型中,如同时伴有PZ缺乏则显现明显的高凝状态.目前认为PZ/ZPI或ZPI在体内不但调节凝血过程,而且可能参与纤溶或炎症反应的调控.ZPI和/或PZ缺乏症对人类血栓形成的影响值得重视.

  •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检测蛋白质Z的临床意义

    作者:商谊;潘学谊;丁彩屏;杨新梅;蔡小燕;丁颖;张柔玲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高凝状态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蛋白质Z(protein Z,PZ)是一种新发现的抗凝因子,是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的血浆蛋白,其结构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FⅦ、FⅨ、FⅩ及蛋白质C分子十分相似,但其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明确.临床研究发现PZ水平变化与出、凝血异常导致的疾病危险程度相关.但对实体肿瘤患者PZ水平变化报道很少.本研究重点在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Z与凝血因子FⅦ:C、FⅨ:C、FⅩ:C、FⅩ:Ag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PZ、FⅦ:C、FⅨ:C、FⅩ:C、FⅩ:Ag进行测定分析,并作相关性分析;以80名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结果:肿瘤患者的PZ值(1210.89±251.13)μ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 378.83±429.51)μg/L(P<0.01),但恶性肿瘤组的FⅦ:C、FⅩ:C、FⅩ:Ag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分别为(162.42±36.57)%、(120.27±33.96)%、(133.66±35.51)%和(114.78±28.96)%、(79.23±19.46)%、(93.00±17.73)%(P<0.01),肿瘤患者FⅨ:C水平(119.86±56.39)%与健康对照者(109.21±36.46)%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恶性肿瘤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Ⅶ:C、FⅩ:C、FⅩ:Ag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PZ与FⅨ:C无显著性相关(P>0.05).分析肿瘤病程与上述凝血因子的关系发现,Ⅲ~Ⅳ期患者(局部晚期和晚期)PZ水平较Ⅱ期患者降低更明显,分别为(998.32±117.72)ng/ml与(1 326.29±245.7)ng/ml(P<0.01);而其FⅦ:C、FⅩ:C、FⅩ:Ag水平比Ⅱ期患者更高[(206.76±28.63)%、(162.53±32.92)%、(168.03±25.97)%vs.(136.09±26.80)%、(101.89±23.44)%、(105.41±13.86)%,P<0.01].结论:PZ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降低,PZ与FⅦ:C、FⅩ:C、FⅩ:Ag存在明显负相关;PZ水平随着肿瘤病程进展而下降更明显,可能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 尿毒症中蛋白质Z检测的意义

    作者:潘学谊;蔡小燕;桓文穆;郭煜;尹金柱;关则兵;张柔玲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凝血因子X(factor X coagulant,FX)的关系.[方法]PZ及凝血因子X抗原(factor X coagulant antigen,FX:Ag)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factor X coagulant activity,FX:C)采用一期法测定.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80例健康者的PZ、FX:C、FX:Ag进行测定,作相关性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PZ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 195 ng/mL±442 ng/mL与1 822 ng/mL±577 ng/mL,(对照组为2 301 ng/mL±472 ng/mL),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的FX:C、FX:Ag明显升高,分别为119%±27%、99%±24%,尿毒症血液透析后组FX:C、FX:Ag仍是明显升高,分别为96%±12%、87%±19%,(对照组分别为85%±26%和78%±23%),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组和血液透析后组及对照组PZ与FX:C、FX:Ag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均<0.01).尿毒症血液透析前、后组比较PZ、FX:C、FX:Ag有明显差异(P<0.01),显示PZ水平的下降程度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结论]PZ水平在尿毒症患者中明显减低,而FX:C、FX:Ag明显升高,PZ与FX:C、FX:Ag存在明显负相关,FX升高的机制可能部分与PZ下降有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尿毒症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 蛋白质Z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作者:杨凯莹;潘学谊

    目的 探讨蛋白质Z(PZ)表达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肺腺癌细胞株ACC212102, A549及SPCA - 1.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CC212102、A549以及SPCA - 1肺腺癌细胞株中PZ的表达情况;设计合成针对抑制PZ表达的siRNA - PZ(siRNA - PZ组)、阴性对照siRNA - NC(siRNA - NC组)及空白对照Mock(Mock组),并转染至A549细胞中;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低表达PZ的A549细胞,阴性对照组细胞及高表达PZ的A549肺腺癌细胞中的Slug蛋白、N -钙黏素(N - 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用划痕试验、Transwell迁移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低表达PZ的A549细胞,阴性对照组细胞及高表达PZ的A549肺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ACC212102、A549、SPCA-A三种肺腺癌细胞均高表达PZ蛋白.沉默PZ表达siRNA转染后,细胞内PZ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ock组及siRNA - NC组(P<0.05),细胞中与侵袭转移相关蛋白Slug、N - 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均低于两对照组(P<0.05),siRNA-PZ组的划痕迁移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能力、划痕迁移速度均下降(P<0.05).结论 抑制PZ表达,影响间质上皮转换指标,下调Slug、N - cadherin、Vimentin表达改变,提示PZ通过EMT影响了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为研究PZ与肺肿瘤转移奠定了研究基础.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浆蛋白质Z和相关凝血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奕农;胡仁平;储照虎;马领松

    目的:观察蛋白质Z(protein Z,PZ)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急性期内的变化,分析PZ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相关凝血指标在ACI患者中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择发病在72h之内的ACI患者;对照组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即时及入院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PZ和相关血凝因素等资料.结果:病例组发病3 d内血浆PZ、DD、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14 天所测的血浆PZ、DD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即时.结论:本研究证实了ACI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PZ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通过对ACI急性期患者血浆PZ水平及其他血凝因素的检测,有助于对ACI的诊断和对病情做出判断.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