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葛波;杨燕伟;周英琼;陈峰;高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5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钙依赖性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上皮型钙粘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恶性肿瘤

    作者:付晨薇;郎景和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组织学特征为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和基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性相似.目前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转移与细胞粘附分子有关,肿瘤的侵袭性取决于侵袭启动因素及侵袭抑制因素的平衡.一个重要的侵袭抑制复合物是由上皮细胞粘附分子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通过连结素(catenin)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连接形成的.该复合物的上调与下调导致了肿瘤分子侵袭抑制的开关[1].研究表明,E-cadherin作为重要的粘附分子同样在内异症的发病中起作用.

  • E-钙粘蛋白、β-环连蛋白、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姜梅芳;朱继红;苏文英;刘瑞娟;王春艳;赵群恩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E-钙粘蛋白、β-环连蛋白、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细胞粘附分子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至宫颈鳞状细胞癌逐渐下调;②β-环连蛋白的异常表达率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至宫颈鳞状细胞癌逐渐增高;③上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过表达率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至宫颈鳞状细胞癌逐渐增高;④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下调及β-环连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上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过表达相关,可能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结论:E-钙粘蛋白、β-环连蛋白、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转化过程,可做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EpCAM和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旺清;李宝玉;刘娟;史双全;方贵龙

    目的 通过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CD44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标本4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5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25例中EpCAM和CD4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EpCAM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pCAM在胃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1%,64.0%,8.0%,P均<0.0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和TNM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均<0.05);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69.4%,40.0%,12.0%,P均<0.01),其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EpCAM和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63,P<0.01).结论 EpCAM和CD4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的指标.

  • EpCAM在小儿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朋飞;黄一敏;吕志宝;刘江斌

    目的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CAM在小儿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HB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病理证实为HB的患儿共31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共26例.采用Eli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6例HB肿瘤组织EpCAM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pCAM的表达与HB患儿年龄、性别、PRETEXT分期、AFP水平、病理类型等参数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breslow进行差异性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22软件进行.结果 26例HB患儿,男19例,女7例,年龄6~108个月(中位年龄27.2个月).所有患儿采用PRETEXT分期方法进行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13例,Ⅳ期5例.术前AFP>1 000 ng/ml共22例,<1000 ng/ml共4例.术后病理提示单纯胎儿型6例,混合型16例,胚胎型4例.其中19例(73.1%)呈EpCAM阳性表达,7例(26.9%)为阴性表达.EpCAM在HB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部分弥散至胞浆.PRE-TEXTⅠ期、Ⅱ期、Ⅲ期、Ⅳ期HB患儿的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分别为:(66.7±2.7)%,(80.0±17.9)%,(42.3±16.5)%,(60.0±21.9)%.EpCAM阳性患儿和阴性患儿2年OS为分别48.4%和80.0% (P<0.05).EpCAM的表达情况与患儿年龄、性别、术前AFP水平、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EpCAM在大部分HB中均有表达,其表达与患儿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但EpCAM阴性患儿2年OS显著高于EpCAM阳性患儿.表明EpCAM的表达与其HB患儿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成为小儿HB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并有可能成为HB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 EpCAM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对EpCAMhigh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研究

    作者:周晔;张树交;高飞;蔡建辉

    背景: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 CD326)高表达于多种实体腺癌细胞表面,包括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EpCAM在胃肠道肿瘤细胞>95%,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肿瘤预后有密切关系。近年来, EpCAM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培养EpCAM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Ep-effector)制备新高效特异性杀伤细胞。目的:探讨体外制备的EpCAM抗原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功能。并比较其与腺癌细胞裂解物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CIK细胞杀伤功能的差异。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及imDCs。体外诱导淋巴细胞中T细胞转化为CIK细胞并扩增。本实验首次以纯化EpCAM多肽抗原负载imDCs生成EpCAM-mDCs(Ep-mDCs),Ep-mDCs与自体CIK细胞体外共培养,制备成纯化EpCAM抗原特异性DC-CIK-CTL效应细胞(Ep-effector)。相似的方法,制备LS174-T腺癌细胞全抗原特异性DC-CIK-CTL效应细胞(LS-effector)。设单纯CIK组、LS-effector组及Ep-effector组,选择EpCAMhighLS174-T结肠腺癌细胞及EpCAMlowPaCa-2胰腺癌细胞作为靶细胞。细胞毒试验(CCK-8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各组效应细胞对EpCAMhigh的LS174-T及EpCAMlow的PaCa-2的杀伤效率。结果:体外制备LS-mDCs及Ep-mDCs表面分子表达量无差异(P>0.05)。随效靶比(E∶T)增高,各组效应细胞对LS174-T及PaCa-2的杀伤效率均升高。Ep-effector组对LS174-T的杀伤效率高于LS-effector组及单纯CIK组,LS-effector组与单纯CIK组无统计学差异;对PaCa-2的杀伤效率,两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首次应用EpCAM负载人外周血来源DC细胞制备Ep-mDCs,并证实其拥有激活T细胞生成特异性CTL的功能,由其制备的效应细胞(Ep-effector)对EpCAMhigh腺癌细胞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杀伤活性。

  • 抗EpCAM单克隆抗体治疗肝母细胞瘤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陈立才;李朋飞;黄一敏;刘江斌;吕志宝

    目的 观察抗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人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荷瘤鼠模型的疗效.方法 体外培养HB HuH-6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uH-6细胞中EpCAM的表达.将10只裸鼠皮下接种HuH-6细胞,待建立稳定的HuH-6细胞荷瘤鼠模型后,将荷瘤鼠等额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经鼠尾静脉注射抗EpCAM单克隆抗体,剂量30 ug/kg,每天1次;对照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给药3周.停药1周后取荷瘤鼠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测算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HuH-6细胞传代培养成功,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其细胞膜EpCAM呈阳性表达.裸鼠接种HuH-6细胞6周后可形成肿瘤体,病理检查证实为HB,成功建立HB荷瘤鼠模型.实验组肿瘤重量及体积分别为(35.6±2.97)mg和(1.12±0.09)cm3,对照组肿瘤重量及体积分别为(45.8±4.59)mg和(1.37±0.77)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肿瘤组织EpCAM表达阳性率(28.3±5.4)%,对照组肿瘤组织EpCAM表达阳性率(3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抗EpCAM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HB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为HB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Sox2、EpCAM和Ki-67在三阴乳腺癌原发和转移灶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金梅;张金库;周炳娟;陈红;孙吉瑞;周星;冀雅明;王旭

    目的 探讨Sox2、EpCAM和Ki-67在三阴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为探寻三阴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和分子治疗的靶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ox2、EpCAM和Ki-67在53例三阴乳腺癌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ox2在三阴乳腺癌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9%,高于原发灶(67.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阴乳腺癌转移灶中的EpCAM和Ki-67高表达率分别为88.7%和92.5%,均高于原发灶(83%和7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2和EpCAM可能在三阴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 抗体免疫脂质磁球法检测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初探

    作者:肖华;陈思;张伟;陆乘俊;梁晓飞;沈鹤柏;金海;吴俊杰;李强

    目的 初步探索抗体免疫脂质磁球法在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反向蒸发法制备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免疫脂质磁球.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外周血肺癌CTCs模型中,评价EpCAM和EGFR抗体免疫脂质磁球对A549细胞的捕获效率;在此基础上,用上述两种抗体免疫脂质磁球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并将EpCAM免疫脂质磁球法与CellsearchTM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EpCAM和EGFR免疫脂质磁球法在PBS溶液CTCs模型中对A549细胞的中位检出率分别为92%和90%,在外周血模型中分别为85%和81%;两种磁球法在13例肺癌患者中均检测出了CTCs,中位检出个数均为5个,而在健康对照者中中位检出个数均为0个(P<0.05).用EpCAM免疫脂质磁球法和CellsearchTM系统检测3例肺癌患者的CTCs,前者对其中2例患者的CTCs检出量高于后者,另外1例相等.结论 EpCAM和EGFR免疫脂质磁球法均能有效检出肺癌CTCs,两种磁球法检出率相当.EpCAM免疫脂质磁球法对肺癌患者CTCs检出量有高于CellsearchTM系统的趋势.

  • 炎症因子IL-32、IL-1β、IL-18及EpCAM在肝细胞肝癌诊断和生存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曾明曦;康长明;王琼芳;李政伟

    目的:探讨血清IL-32、IL-18、IL-1β及EpCAM在肝细胞癌的诊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6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在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应治疗前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32、IL-1β、IL-18及EpCAM水平.结果:HCC组患者血清IL-32、IL-18、EpCA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C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1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L-32、IL-18水平与MELD评分正相关;EpCAM曲线下面积(AUC)为0.985,截断点为3.40,为诊断肝细胞癌有价值的标志物;除了EpCAM,其它细胞因子与HC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虽然细胞因子可作为肝癌的诊断标志物,但其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没有参考价值;血清EpCAM可为肝细胞癌的诊断及患者的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