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检测模式与流程及献血者保留方式分析

    作者:李荣

    随着安全输血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采供血机构质量保证工作已成为关注焦点,正如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出版的《新千年血液》所言:"极少有其他某个行业能够像血液制品行业这样,始终处于公众、新闻媒体,乃至政府高官的密切关注之下.当发生血液安全问题时,往往激发出极其独特的情绪化反应,其强度常超过其他更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如何保障临床用血是采供血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采供血机构而言,安全是"根",保障则是"本".笔者对本站2006~2010年供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并对血液检测模式与流程的有效性及如何保留献血者进行探讨.

  •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2种检测模式结果的比较

    作者:王金乐;张耀东

    目的 运用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常量)和Micro(微量)2种标本检测模式,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某日来该院门诊就诊的53例无溶血、黄疸、脂血的血凝标本,分别运用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进行PT、INR、APTT、FIB、D-二聚体、Ⅷ因子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的PT、INR、APTT、FIB、D-二聚体、Ⅷ因子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较好,可互为使用.

  • 两种检测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筛查实验室诊断中的比较

    作者:彭海波

    目的 对比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同检测模式的检测效果.方法 采用两种检测模式对每一份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对比分析两种组合模式的检测结果的阴、阳性,由HIV确证实验室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确认,并对两种组合模式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26 482例血液标本中,模式一初筛有31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1.71/万,其中4份确认为阳性,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9.90%;模式二初筛有40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5.10/万,其中4份确认为阳性,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9.86%.两种组合模式初筛检测HIV抗体的阳性率及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HIV抗体初筛时,国产试剂组合模式可以替代进口试剂组合模式.

  •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检测效能分析

    作者:李莉华;马印图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核酸检测模式的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结果及血小板、全血捐献者的核酸检测结果,评价NAT应用于血液筛查中的检测效能.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集的305 912份全血和单采血小板标本进行常规ELISA检测,其中303 616份标本分别采用单检模式和混样模式进行核酸检测,分析各项检测结果数据.结果 采用单检模式进行核酸检测,单独NAT不合格率为1.32‰,采用混检模式进行核酸检测,单独NAT不合格率为0.33‰;全血标本的单独NAT不合格率为0.67‰,单采血小板标本的单独NAT不合格率为0.94‰.结论 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其检测效能与检测灵敏度成正比、与献血者献血间隔成反比.对于献血间隔要求较短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实施NAT,其检测效能尤为突出.

  • 集中化检测模式下ALT测定的探讨

    作者:郝秀芳;张奕琴

    采供血机构实行血液集中化检测,是优化血站资源配置、保证输血安全的必然措施[1,2],随着全自动加样系统在血站的应用,以前ALT的测定多采用微板速率法,但它在试验温度、反映时间,读板条件等方面所规定的实验检测状态受到手工操作的限制.

  • 芬兰雷勃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使用体会

    作者:魏梦岚

    1 仪器简介1.1 芬兰雷勃多功能酶标仪: Wellscan Mk3.可进行标准的光密度测定与凝集反应检测.这几个功能由软件包来完成,软件包→程序模式→( 1)检测模式.( 2)计算模式.波长范围: 400~ 750 nm.

  • 输血系统血液学检测模式的探讨

    作者:金宗骧

    输血系统血液学检测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血液学检测的模式与献血群体的类型、献血者的管理方式、公民对献血知识的理解程度、献血期间的心理状态、政府行政规定等诸多因素有关。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志愿献血者(volunteer donor)献血前只作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血液学检测(血型、抗体检查及输血相关传染病血液学检测)为采血后筛查[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执行公民义务献血,1993年提倡无偿献血,1998年开始执行无偿献血[2]。20世纪70年代前为有偿献血者(Paid Donor),血液学检测一直采取献血者体检、血液初筛,合格者采血后初复验两次检测的运作模式[3]。近年来随献血群体的改变,逐渐提出有关血液学检测模式的不同意见,即沿用初、复验模式,还是采血后筛查(国外模式)。笔者针对血液学检测模式作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献血者为天津市1998、1999及2000年部分无偿献血者,其中有组织的献血者52308人、志愿献血者4277人。1.2 血液检测模式:①有组织献血者为初、复验模式;②志愿献血者为采血后筛查模式。

  • 设置基层采储血点和实行集中检测模式的探讨

    作者:唐新明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和<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本市经省、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陆续将原9个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改设为采储血点,其职责为:负责辖区内无偿献血宣传、发动和血液采集、储血、供血工作,其行政、人事、财务管理体制仍按属地原则监督管理,业务上由中心血站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 核酸检测技术在不同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的应用分析

    作者:何子毅;余霖;王庆;陈少彬;刘仁强;车嘉琳

    目的 比较核酸检测技术(NAT)在无偿献血不同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阳性反应率.方法 在2010年1月1日-2013年8月31日期间,采用2遍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采用CobasTaqsceen MPX Test进行1遍NAT;2013年9月1日-2014年9月29日期间,采用1遍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采用CobasTaqseeen MPX Test进行1遍NAT;2014年9月29日-2015年8月31日期间,采用1遍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采用CobasTaqsceen MPXTest v2.0(MPX v2.0)进行1遍NAT.对NAT混检阳性pool采用MPX v2.0拆分单检,并鉴别病毒种类;对ELISA检测抗-HIV无反应性、HIV RNA有反应性的献血者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 3个阶段共完成NAT标本422 667份,混检阳性898pools,阳性率0.21%,其中HBVDNA混检阳性率为0.209%(893/422 667),HCVRNA混检阳性1例(1/422 667),HIVRNA混检阳性4例(4/422 667);拆分单检总阳性率为0.126% (551/422 667),拆分阳性率为61.35%(551/898),拆分后单检HBVDNA阳性545例,HCVRNA阳性2例,HIVRNA阳性4例.对HIVRNA阳性样本进行定期追踪分析,4例献血者均在献血后3个月内发生血清学阳转,确定均为窗口期感染HIV.3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检测模式,NAT总阳性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拆分单检阳性反应率Ⅲ阶段高于Ⅰ阶段(P<0.05).结论 NAT检测的总阳性反应率与检测模式无关;应用NAT可降低输血风险,尤其对HBV窗口期感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

  • 血站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测模式调查

    作者:王兴国;张翠萍;邢志勇;王淑萍

    输血标本采集是检测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检测策略是判定标本结果的规则,而检验结果则是血液是否可以放行的重要依据.血站必须科学、合理、正确地建立标本采集和检测程序~([1]),以确保标本质量和检测结果的正确判定.我们就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模式对本省14个血站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 血液核酸检测试剂UltrioPlus与Ultrio检测结果分析及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

    作者:杜荣松;王淏;梁浩坚;李仲平;林诗雅;谢君谋;黄志健;蓝岚茵;郑优荣

    目的 分析TIGRIS血液筛查系统采用新旧两代试剂及新一代试剂不同检测模式核酸单反应性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6年血液标本采用Ultrio或UltrioPlus核酸检测(NAT)试剂与酶免疫法(EIA)试剂平行血液检测(NAT/EIA平行检测模式),以及血液标本先采用EIA 试剂检测,后采用UltrioPlus NAT 试剂检测EIA 合格标本(先EIA 后NAT 检测模式),2种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结果2011—2015年,采用NAT/EIA 平行检测模式,Ultrio试剂检测血液标本1 412 43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 检出率分别为: 0.23%、29.20%和0.07%,各年份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差异分别为P<0.05(χ2 =9.80)和P<0.05 (χ2 =3.91);Ultrio试剂检测1 465 864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分别为0.22%和29.21%,UltrioPlus试剂检测261 238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阳性率和鉴别阳性率分别为0.33%、39.12%,两指标与Ultrio试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2.58,P<0.01;χ2 =31.07,P<0.01);2016年2—3月,采用NAT/EIA 平行检测模式,UltrioPlus试剂检测血液标本51 686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 检出率分别为: 0.57% 、22.90% 和0.13%;2016年4—12月,采用先EIA后NAT 检测模式,UltrioPlus核酸试剂检测血液标本208 96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 检出率分别为: 0.27%、47.73% 和0.13%,2种血液检测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7.90,P<0.01;χ2 =50.15,P<0.01),HBV DNA 检出率相同(0.13%).结论新一代核酸试剂Ultrio-Plus相比Ultiro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先EIA 后NAT 检测模式较EIA/NAT 平行检测模式能有效减低实验室污染,减少血液核酸检测假阳性的发生.

  • Sysmex SF-300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

    作者:李六红

    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F-3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每小时检测60个标本,它具有自动及手工两种检测模式,能满足临床不同标本检测要求.SF-3000采用了流式细胞术和直流电阻法检测技术,具有幼稚细胞提示功能.

  • 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及排除

    作者:郝婉莹

    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E-9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在临床应用已久,每小时可检测120个标本,它具有自动、手工和预稀释三种检测模式,能满足临床不同标本检测要求.SE-9000采用了流式细胞技术和直流电阻法与射频法相结合的检测技术,具有多通道检测和试剂系统,可以专门检测幼稚细胞(IMI)、末梢血干细胞(HPC),可以设置不同年龄段参考范围,数据动态连续观察,还具有全自动网织红细胞检测系统.我院使用6年来,该仪器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但近半年来由于该仪器已老化,故障较多,笔者在这里讨论的是较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 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作者:方伟祯;陈梅;鲍蕴文

    日本东亚公司推出的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Sysmex XE-2100是目前世界上测试速度快的血细胞分析仪,每小时可检测150个标本,它具有灵活的七种检测模式和真正随机进样分析,满足临床不同标本检测要求,并节约试剂成本,真正随机进样分析功能可实现完全无人化的操作.Sysmex XE-2100除了采用传统的电阻抗法和射频法外还应用了半导体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同时结合特殊的细胞化学试剂及荧光染料对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类,并可分析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有核红细胞.XE-2100不仅能够满足检测大批量样品的需求,还可以为临床提供包括有核红细胞(NRBC)、光学法血小板(PLT-O(#)、幼稚型网织红细胞IRF(%)、造血祖细胞(HPC)等新参数的检测信息.因此,临床应用一年来,通过医生反馈的信息和科室的统计分析,证实了此仪器的以上优点.但是要保持仪器处于良好的状态,让它用得好、做得准,在保养维护方面就要下功夫,一些常见的故障就要排除,以下是常见的故障以及排除方法和使用心得.

  • 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模式的探讨

    作者:耿秀凤;李海霞;刘翠萍

    通过严格的血液检测排除一切可能检出的病毒阳性血液是提高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目前大多数血站采用献血前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后直接采血进行血液学检测,也有少数血站采取献血者直接采血后对成品血液重复二次检测,由此带来采供机构的血液筛查工作无序性、筛查判断原则不一致性的普遍问题,为使我国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工作更加规范、标准,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血液检验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几年来,我站先后采用了二种不同的血液检测模式,现对二种检测模式作一回顾性分析:

  • 1例HBV标志物检测模式浅析

    作者:陈景芬;刘殿香

    乙肝是一种常见病,它血清标志物检测与DNA的含量有着一定的关系.HBsAg浓度越高HBsAg检出率越高;有文献报道HBVDNA含量与HBeAg、HBsAg的存在有明显关系,HBeAg、HBsAg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HBV.

  • 血液病毒筛查中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方法应用评估

    作者:袁晓华;文国新

    对献血者血样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1/2血清学筛查可预防和控制输血相关传染病,但抗体检测对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献血者不易检出,使得输血传染病不能完全避免.美、日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已陆续将核酸检测(NAT)纳入献血者的常规筛查,输血感染传染病的危险性有所降低,但在我国这三种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国外检测模式存在效益与成本的问题.目前我国大规模血液病毒筛查模式为: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血液中HB-sAg,抗HCV和抗HIV-1/2抗体进行两遍酶联检测,近年来部分血站开始对酶联检测阴性的血样再做荧光定量核酸检测.本文将对血液病毒筛查中的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对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适用于我国血液病毒筛查的检测模式.

37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