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安胶囊合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谷峰比及24小时节律的影响

    作者:董梅;韩明向;梁兴伦;周宜轩

    目的:观察四安胶囊与依那普利合用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谷峰比及24h节律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Ⅱ、Ⅲ期)随机分成治疗组(四安胶囊加依那普利组,30例)和对照组(依那普利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各组降压谷峰比(T/P),观察24h血压节律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T/P分别为:收缩压(62.4±7.0)%、(53.3±6.7)%,舒张压(66.3±8.1)%、(60.1±7.2)%,治疗组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对照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有16例,治疗后8例(50%)恢复正常;治疗组有15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治疗后11例(73.3%)恢复正常,两组恢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四安胶囊与依那普利合用可平稳降低血压,恢复血压昼夜节律.

  • 血脂康胶囊联合降压药治疗对动脉顺应性及动态血压平滑性的影响

    作者:朱宗涛;马运祥;王晶;李敏;孔德玲

    目的 观察血脂康胶囊联合降压药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24 h 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血压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SI)的影响,并研究年龄、血压、动态脉压指数、血管弹性等与血压平滑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对照组,54例)和调脂降压治疗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降压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600 mg,每天2次.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PWV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及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计算24 h PP、PPI和收缩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SIDB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WV、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并分析治疗后影响SI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良好,6个月后治疗组24 h PP、PPI[(45±8)mm Hg、(0.35±0.08)]明显低于对照组[(51±10)mm Hg、(0.3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I(SISBP:1.37±0.16、SIDBP:1.28±0.14)较对照组(SISBP 1.26±0.20、SIDBP 1.18±0.23)升高(SISBP:P<0.01,SIDBP:P<0.05),治疗组PWV[(10.4±3.68)m/s]明显低于对照组[(12.5±4.27)m/s,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PI、PWV与SISBP呈显著负相关(P<0.01),SIDBP与PP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降压药治疗协同血脂康降脂治疗能降低动态血压的PP和PPI,改善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并且能提高降压药物对SI的疗效,治疗后SI与PPI、PWV和年龄具有明显负相关性.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分析

    作者:张丽霞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分析.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接受高血压病治疗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分析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在全天、白天、夜晚三个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值,安全指数高,此法值得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医治中广泛使用.

  • “亚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谢平;严海东;袁利;张颖莹;徐贵华

    目的 探讨“亚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160例,分为肾小球高滤过组(55例)和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组(105例),再根据24h尿白蛋白水平将上述2组分为多个亚组(H1-H3和N1-N4组),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结果 H3组24h、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H2和H1组,H3组的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H1组.H3组、H2组的脉压显著高于H1组.N4组的24h、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N1和N2组.N4组的脉压显著高于N1组(P均<0.05).H3组收缩压下降率(△SBP)、舒张压下降率(△DBP)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收缩压平滑指数(SISBP)、舒张压平滑指数(SIDBP)与H1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N4组的上述指标与N1、N2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在肾小球高滤过和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患者中,非杓型血压比率均随着尿蛋白水平上升而显著上升(x2=4.049,P=0.044;x2 =4.828;P=0.028).结论 “亚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尿白蛋白的增加,动态血压上升,昼夜节律出现异常.

  • 焦虑抑郁状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韩振;隋瑜;孙雪林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状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24例,分为研究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共53例)与对照组(未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共71例),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结果研究组昼间收缩压、昼间脉压和24 h 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24 h 收缩压、24 h 舒张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24 h 收缩压变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 舒张压变异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病人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与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增高。

  • 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观察

    作者:沈俊飞;张颖

    目的 观察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选取84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即A组(单纯高血压)和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测得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均升高;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比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昼夜变化节律明显改变,监测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可为治疗提供指导.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陈小节;鞠传静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证实,动态血压监测比随测血压值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更明显,而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更是一个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1].

  • 不同体位动态血压监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静;俞晓微;丁振江;张一达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对动态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选用右上肢肱动脉测压法,分别测量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时的血压,比较不同体位动态血压测量值的差异.结果 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比较,左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低17.07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平均低13.34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低1.22mm Hg,舒张压平均低0.24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右上肢肱动脉动态血压监测时,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时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无明显变化,左侧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低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

  • 23例飞行人员动态血压监测的护理

    作者:杨晓蕾;刘莹

    近年来,据有关资料报道,飞行人员的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随着高性能机种性能的不断提升,高载荷(+Gz)、失重等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早期无症状的轻度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的飞行人员提高了检出率,并使其得到及时治疗,从而保障了飞行安全.现将2007年3月-2008年10月来我院疗养的23例飞行人员动态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等多个参数与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贲志飞;陈韵雯;卢春玲;俞虎;管琼峰;陈赛君

    目的 初步研究超声造影和动态血压可能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多个参数,分析其与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组(A组)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B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和动态血压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其与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一般资料除年龄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造影指标除斑块厚度、起始增强时间、颈动脉平均增强强度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间除24h平均收缩压和脉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和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指数外,其余动脉血压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颈动脉斑块造影评级、斑块增强曲线下面积成为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预测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优势比分别为3.26、1.61、1.92、1.85.结论 除年龄外,24 h平均收缩压、颈动脉斑块造影评级、斑块增强曲线下面积均可较准确地反映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它们也是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的二级预防中需重视这些因素的存在.

  • 单纯性重度肥胖儿童左室形态改变和动态血压关系的探讨

    作者:丁萍;杨庆祥;徐道敏

    目的:探讨重度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动态血压的改变,为今后研究儿童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超声监测31例单纯性重度肥胖儿童的24小时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观测其左室形态,并与22例正常体重儿童比较.结果:肥胖儿童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内径扩大、左室质量指数增大(P<0.05).肥胖儿童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正常组,肥胖儿童的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正常组减低(P<0.05).结论:肥胖能引起左室形态的改变,肥胖和血压升高直接相关,肥胖是血压升高的一个原因.提倡应加强对儿童肥胖的干预.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动态血压变化

    作者:鲍瑞雪;贾建平;张通;马欣;楚长彪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前后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 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7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动态血压值,计算变异系数.结果 血管内支架置入后,7例患者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压变异系数减小;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压变异系数增大.结论 支架置入术对血管狭窄患者血压的影响尚不明确.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踝臂指数与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傲亚;余振球;章新新;王文化;杨晓辉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臂踝指数(ABI)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 对578例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ABI、LVMI值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24 h平均收缩压(r=0.245,P=0.000)、24 h平均舒张压(r=0.158,P=0.000)正相关;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r=-0.104,P=0.012)、夜间舒张压下降率(r=-0.132,P=-0.001)负相关;与ABI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收缩压(P=0.000)是LVM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LVMI与ABI不存在相关性,而与24h平均收缩压独立相关.

  • 脑梗死急性期动态血压特点31例分析

    作者:

    目的分析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日动态血压水平及节律特点,探讨其与梗死类型、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监测发病24 h内的31例脑梗死患者入院第一日血压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日、第5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83.87%入选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24 h舒张压均数为NIHSS重要的影响因素.NIHSS进步组夜间舒张压均数、夜平均动脉压均数较不变或恶化组低.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压节律明显异常.第1日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压之间相互影响;夜舒张压、夜平均动脉压高的患者可能早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 不同类型脑梗死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异性分析

    作者:鲍瑞雪;张通;王志;何威;朱颖

    目的 探讨不同脑梗死类型患者血压变异性(标准差/均值)的特点.方法 监测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情况.比较腔隙性脑梗死、非腔隙性脑梗死及对照组动态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昼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者之间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压的波动性可能对小动脉的影响大于大、中动脉.

  • 等量间断和持续运动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王磊;赵志刚;高真真;周方

    目的:比较总运动量相同的间断运动和持续运动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经确诊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断运动组和持续运动组.对照组随意正常生活,不安排特定运动训练;间断运动组每天早、中、晚分3次分别进行20min强度为50% VO2peak步行运动;持续运动组每晚进行60min相同强度步行运动.运动训练前以及12周运动训练结束之后,监测所有参与者24h的动态血压以及血液流变性变化.观察分析12周运动训练前后的血压和血液流变性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各项血压指标在运动训练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组内比较,间断运动组收缩压平均下降了1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了5.8mmHg;持续运动组收缩压平均下降了6.8mmHg,舒张压下降了3.2mmHg.间断运动组和持续运动组24h动态血压与运动训练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组间比较,间断运动组在训练后24h动态血压下降更为明显,与持续运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2周运动训练前后血液流变性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 0.05).12周运动训练前后两个运动组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都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间断运动组的血液流变性改善更加明显(P<0.05).而ET、PAR和Fb虽然也出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间断运动和持续运动都可以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且间断运动的效果更好.

  • 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汪流;林秀瑶;许云辉;朱达斌;王景峰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训练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接受强度分别为20%和60%大运动能力的10周有氧运动训练.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生存质量的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中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6项指标: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其4项指标:总体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A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大运动能力的20%和60%的强度进行有氧训练可以取得相似的降压效果,但采用大运动能力的20%的运动强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更好.

  • 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作者:刘元标;周立英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长期地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2例65-78岁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在1年的有氧运动前后用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另选20例病情相似者作为不运动对照.结果:有氧运动1年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改变,血压水平也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与动态血压关系的研究

    作者:洪乐凤;林伟;夏良芬;陈仁清

    运动血压是指运动试验中的血压反应,有助于预测高血压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1],但是,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客观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变化,而没有潜在危险.本研究通过分析运动血压与动态血压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其临床意义.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黄勇先;李旭东;钱中良;陈益飞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将结果分成左心室肥厚组(LVH)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左室肥厚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尤以收缩压明显;②左室肥厚组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非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具有正相关,同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具有重要影响.

1025 条记录 3/52 页 « 12345678...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