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脉压影响

    作者:黄黎明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脉压疗效.方法:选取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连续用药4周,降压疗效较差者加量至5 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室血压(P<0.05)和24h动态血压(P<0.05).能降低老年高血压的脉压(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脉压有明显的影响.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3例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作者:陈波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对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0例为杓型血压,78例为非杓型血压,35例为反杓型血压。随年龄增长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老年组(≥60岁)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60岁)高,而老年组患者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男性高,但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通过24 h ABPM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提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

    作者:贾淑杰;周芸;杨红霞;米树华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35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两组患者都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程度以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重,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且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x2=6.03,P=0.019);其中复杂病变患者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h 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简单病变组(t值分别为2.580、2.045、2.675、2.037、2.601、1.995;P 值分别为0.015、0.037、0.009、0.041、0.017、0.047).结论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更重,故应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以减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

  •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磊;刘永明;鲁成;王肖龙;邵春林;龚菊芬;吴昉怡;王慧颖

    目的:初步探索上海地区不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7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及动态血压报告,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比较不同证型组的动态血压特点.结果:(1)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壅盛证(32.71% VS 19.63% VS 18.69% VS 15.89% VS 13.08%).(2)①24小时动态血压各期血压比较研究:痰湿壅盛证24hSBP、24hDBP、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的血压均值高于其他证型;其中,痰湿壅盛证的日间DBP高于肝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痰湿壅盛证、肝肾阴虚证的夜间SBP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②血压变异性比较研究:高血压不同证型组24小时SBP-SD、日间SBP-SD、夜间DBP-SD肝肾阴虚证高,24小时DBP-SD、日间DBP-SD气阴两虚证高,夜间SBP-SD痰湿壅盛证高;其中,肝肾阴虚证夜间DBP-SD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③血压负荷值比较研究:痰湿壅盛证组24小时SBP、24hDBP、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的血压负荷值均高于其他证型;其中,痰湿壅盛证24小时DBP负荷值高于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痰湿壅盛证日间DBP负荷值高于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痰湿壅盛证夜间SBP负荷值、夜间DBP负荷值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④昼夜节律比较研究: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昼夜节律异常频数肝肾阴虚证与痰湿壅盛证高于其他各证型组;⑤晨峰血压比较研究: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晨峰血压比例肝阳上亢证高于其他各证型组.结论:该研究利用动态血压进行高血压中医证型研究,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高;痰湿壅盛证各期血压均值高,各期血压负荷值大;肝肾阴虚证与痰湿壅盛证昼夜节律异常频数高;肝阳上亢证晨峰血压比例高.因而,今后我们应更重视痰湿壅盛证、肝肾阴虚证以及肝阳上亢证高血压的中医防治研究.

  • 经食管降主动脉光电脉搏波特征参数与动态血压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亦南;朱昭琼;孙小琳;谢冕;高振宇

    研究经犬食管探测降主动脉的光电脉搏波特征参数与同步股动脉有创血压渡的相关性.实验犬10只,经食管获取降主动脉光电脉搏渡信号,同步记录股动脉有创血压信号.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降主动脉脉搏波特征参数[H、h、h/H、g/H、At、s、H(1 +ts/td)、κ]与有创血压值的相关性.特征参数中与收缩压相关性较好的有κ和h/H(引入比90%和80%);与舒张压相关性较好的有κ、H和s(引入比90%、80%和70%);与平均压相关性较好的有κ和H(引入比均为90%),其相应的复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871、0.900和0.856.研究结果表明:经食管降主动脉脉搏波特征参数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具有特定的相关性.

  • 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朝江;张彬;赵大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心内科61例高血压患者,按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试验组)32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29例,对比两组24h动态血压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试验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mSBP、SBPV和HRV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mDBP、DBPV及m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BP(OR=1.05,P=0.04)、SBPV(OR=1.08,P=0.001)和HRV(OR=203.92,P=0.001)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mSBP、SBPV和HRV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作者:欧阳征鹏;李霞;张弢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试验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白天、夜间及24小时的血压及其变异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及24 h收缩压标准差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天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损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调节功能,动态血压监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不同时间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作者:周振科;兰永乔;樊华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晨起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各39例,均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 mg+12.5 mg),1次/天,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平均SBP、白天SBP和夜间SBP均有降低(P<0.01),但夜间服药组的夜间SBP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期结束后,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夜间服药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改善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向杓状血压改变.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态血压临床特点探讨

    作者:廖常志;彭鲲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肾脏内科住院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的非透析患者50例(A组);心内科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B组),采用动态血压计监测各组患者动态血压(ABPM)各项参数,分别检测血生化,计算血压晨峰程度.结果 A组24小时收缩压(24h-SBP)、24小时舒张压(24h-DBP)、平均压(AM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目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晨峰程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应更注意控制血压变异和降低晨峰程度.

  •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病

    作者:张灼辉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82例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合理剂量治疗4周后全天平均收缩压仍≥160 mmHg、舒张压<95 mmHg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α-受体阻滞剂或外周肾上腺能神经元阻滞剂.均实行24小时动态血压(24hABP)监测.结果治疗组全天收缩压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总有效率治疗组87.9%,对照组35.2%(P<0.01).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不同亚型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玲;莫丽德尔·白山

    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的临床意义已毋庸置疑,同时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循证医学作为支撑,但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不同亚型高血压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近年来才受到关注,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危害性不容忽视,从高血压患病到终心血管事件的整个疾病过程中,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为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应提高对不同亚型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性的认识,以改善患者预后.

  • 被掩盖的高血压临床相关研究

    作者:杨琼;文丹

    随着动态血压装置(ABPM)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新近人们发现有一组人群,他们的诊室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水平升高,他们具有真正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某些特点.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及早发现、控制高血压及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益.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参数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涛;陈勇;赵超美;陈世蓉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对判断靶器官损害的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男66例,女39例.其中靶器官受损组(TOD)61例,靶器官未受损组(n-TOD)44例.所有患者均作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TOD组收缩压、脉压、收缩压变异性大于n-TOD组(p<0.05),舒张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脉压和收缩压变异性对靶器官的损害比舒张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意义大.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的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发生率的关系

    作者:陈锦;倪蓉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与左室肥厚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观察了251例老年EH的24H动态血压,心脏B超.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并左室受累多见.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是判断高血压数左室肥厚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其血压波动曲线,选择有效的药物,确定服药时间.

  • 动态血压指导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服药时间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波;向常清;杨维华;周敬群

    目的 研究使用动态血压指导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调整用药时间治疗的达标情况.方法 将116例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组(A组)、睡前服药组(B组)、晨起服药组(C组),观察在调整用药前、治疗后4 w时对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A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对服用起效时间≤4h的降压药患者,A组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负荷(P<0.01);对于服用起效时间>4 h的降压药或半衰期>24 h的长效降压药患者,A、B组均优于C组.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动态血压调整服药时间,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 高血压的血压变异性探讨

    作者:刁敏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对50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的变化规律一致,即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均是白天增高,夜间下降,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但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显著大于血压正常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大于血压正常者.

  • 老年骨折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分析

    作者:易松;李霞;索钢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评估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方法 将2009年4月-2012年2月入住的184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低龄老年骨折组(97例,60~79岁)与高龄老年骨折组(87例,≥80岁),对每位患者行动态血压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龄老年骨折组平均舒张压和平均脉压差在全天、日间及夜间均低于低龄老年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骨折组血压节律紊乱更明显,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老年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骨折患者血压节律紊乱明显,应及时调整并制定有效的个体化降压方案,积极防止以及血管事情的发生.

  • 睡眠干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刘瑶;李俊峰;高金全;邹清梅;张亚西;王安伟

    目的 探讨睡眠干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崇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4例老年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将患者分为睡眠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24、48h动态血压水平、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24、48h动态血压检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全日血压差值、6-10点血压升高幅度和平均动脉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干预组患者的PSQI指数、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但对24和48h动态血压均无显著影响.

  •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参数研究

    作者:王安伟;张亚西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等资料,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8)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79),比较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的年龄及病程大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病程、24h SBP、24h DBPV大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24h SBP及24h DBPV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量有相关关系.结论 病程、24h SBP、24h DBPV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及程度重要判断指标.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代容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硬化组(CAS)及颈动脉正常组(CAN).将两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颈动脉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CAS组白天、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CAN蛆,两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CAS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CAN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有正著影响,且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1025 条记录 46/52 页 « 12...43444546474849...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