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IDS并发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莫亚艳;后金;黄娅

    目的 探讨AIDS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AIDS合并结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AIDS并发结脑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平均为37.2/mm3,其中<50/mm3的18例,占81.8%.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病死率较高.结论 MDS合并结脑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治疗较困难,预后差,预防、早期诊断、合理及时的治疗是关键.

  • HAART后血液及精液中HIV水平的比较研究

    作者:焦艳梅;刘翠娥;陈威巍;福军亮;孙丽君;吴昊;王福生

    目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6个月后,对HIV感染者血浆及精浆中的HIV RNA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及精液细胞中的HIV DNA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HAART 6个月后血液中HIV RNA下降到检测不出的16例患者的精液和血液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血浆及精浆中的HIV RNA水平,PBMC及精液细胞中的HIV DNA水平。结果16例患者的精浆中有15例可检测到HIV RNA,在PBMC及精液细胞中均可检测到HIV DNA,且二者HI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AART 6个月后,大多数患者精液中仍可检测到HIV RNA及HIV DNA。

  • HIV/AIDS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种雪静;戴国瑞;汪笛;徐玲;郝禹;赵红心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从而对预警治疗失败的发生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线特征以及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一线治疗失败率为3.39%。血液传播(OR=3.713)、基线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OR=2.167)、病毒载量(viral load, VL)≥5log copies/ml(OR=2.137)、合并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ion, OI)(OR=3.476)是发生一线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一线治疗失败与性别、年龄、基线是否合并HBV/HCV感染以及从确诊到治疗的间隔长短无关。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发生与血液传播、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OI和高基线VL有关。今后应该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充分重视,必要时优化治疗方案,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郭伏平;于晓波;罗玲;韩扬;邱志峰;左玲燕;李雁凌;余卫;李太生

    目的 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感染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7-2008年间50例接受HAART的HIV/MDS患者(治疗组)、12例未用HAART的HIV/AIDS患者(未治疗组)、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BMD吸收仪(DEXA)测定BMD以及T值,分别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19例(38.0%)患者发生骨量减少,1例(2.0%)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对照组中5例(25.0%)发生骨量减少,无骨质疏松者.未治疗组中6例(50.0%)患者发生骨量减少,2例(16.7%)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未治疗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2).HIV/AIDS组(包括未治疗组和治疗组)的股骨、股骨颈、大粗隆的BMD[(0.97±0.14)、(0.91±0.13)、(0.76 4-0.12)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1.04±0.12)、(0.98±0.14)、(0.84±0.11)g/cm2,P<0.05];而未治疗组和治疗组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与体重<60 kg(r=0.074,P=0.004)、使用HAART前血浆病毒载量(r=5.103,P=0.021)呈正相关.结论 未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较健康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高.HIV/MDS患者BMD较健康人低,接受HAART和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BMD相当.接受HAART患者中,体重<60 kg、治疗前HIV RNA是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 中国成人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55例研究

    作者:张璐;黎明;陶梅梅;邱志峰;谢静;韩扬;余卫;李太生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HIV/M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HIV-L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3-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随诊的成年HIV/AIDS患者55例,根据患者报告和医师评估结果 ,将上述患者分成HIV-LD组与非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HIV-NLD)组.对两组HIV/AIDS患者进行全身双能X射线扫描(DEXA),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分析发生HIV-LD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55例HIV/AIDS患者中,脂肪异常分布发生率为47.3%.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HAART暴露2年以上、司他夫定(d4T)暴露1年以上与HIV-LD的发生独立相关.DEXA结果 显示,HIV/AIDS患者脂肪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外周脂肪萎缩.结论 脂肪异常分布在接受HAART的AIDS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表现为外周脂肪萎缩.HAART长期治疗及使用d4T方案,尤其后者,是HIV-L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接受48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细胞内HIV DNA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郑煜煌;Diallo Mamadou Alius;陈霞;何艳;贺波;贺梅;王红艳;肖水灵;罗艳;姚运海;林一鹤;谌资;周华英

    目的 观察中国艾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作为HIV-1病毒储存库的情况,了解其在接受48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5例慢性HIV-1感染的成人在初治HAART的0、24、48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使用磁珠分选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并提取细胞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IV RNA、用SYBR Green实时PCR对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内的前病毒HIV DNA载量进行定量测定;使用SPSS 18.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艾滋病患者在HAART初次启动的0、24、48周,外周血HIV RNA水平分别为(4.12±1.41)、≤1.69、≤1.69lg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196±101)、(321±112)、(392±127)个/μl;在T淋巴细胞中HIV DNA水平分别为(4.03±0.53)、(2.74±1.16)、(2.45±0.41)lg拷贝/106细胞,在单核细胞中HIV DNA水平分别为(2.51 ±0.68)、(2.16±0.34)、(2.03±0.25) lg拷贝/106细胞.统计学分析显示,在48周HAART过程中,外周血HIV RNA水平与CD4+ T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与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前病毒HIV DNA水平均呈正相关;T淋巴细胞中的HIV DNA下降速度慢于单核细胞;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前病毒HIV DNA载量呈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可作为HIV病毒储存库,而淋巴细胞是更主要的储存库细胞;细胞内HIV DNA水平与血HIV RNA水平变化正相关,与血CD4+T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T淋巴细胞内前病毒HIV DNA水平变化可能作为HAART中AIDS病程进展的观察指标之一.

  • 无国界医生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项目三年抗病毒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杨宇宁;Nicolas DURIER;唐志荣

    目的 分析无国界医生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免费综合治疗关怀项目(以下简称项目)3年治疗结果及面临的挑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12月随访的432例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成年患者病死率为6.5%,失访率为2.8%.接受治疗9~15个月和21~27个月的患者,CD+4T细胞计数增长分别为147个/μl和246个/μl.2006年3月-12月进行的治疗依从性评估显示,95.9%的患者依从性≥95%.在接受HAART的30例儿童中,4例(13.3%)死亡,抗病毒治疗后9~15个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增长值为673个/μl;治疗后21~27个月CD+4 T细胞计数平均增长值为658个/μl.148例静脉注射吸毒者(IDU)或既往IDU接受了HARRT,其病死率和失访率与非IDU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91).结论 联合抗病毒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中期治疗结果.完全免费的关怀和治疗、对患者强有力的咨询和支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 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后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晶晶;陈宗锋;张强;李亚茹;蔡娟;赵汝刚;李鑫;赵昌松;刘琨

    目的 探讨HAART治疗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至2015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70例HIV感染者,根据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4组,未接受HAART治疗组,接受HAART治疗1年组,2年组,3年及以上组,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年龄、体重、身高、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浆OPG、RANKL)水平,流式技术检测CD4+T细胞绝对计数,使用PCR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通过定量跟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患者左足跟骨骨密度,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HAART治疗后患者的CD4 +T细胞绝对计数、血浆RANKL水平升高.治疗>3年组跟骨骨密度值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5).治疗1~2年组BMD Z值与治疗>3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跟骨骨密度与HAART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青年人群中,接受HAART治疗后HIV患者骨密度降低,不同治疗时间段骨密度具有明显差异,需定期复查骨密度.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学抑制对HIV-1嗜性转换的影响

    作者:黄英秀;周海卫;李彦媚;张雯;苏文晶;田云飞;宋川;郜桂菊;韩宁;杨涤;肖江;曾辉;赵红心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病毒学抑制后HIV-1嗜性的转换。方法提取治疗前和治疗48周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基因组DNA,对 HIV-1 env基因的C2-V5区进行(nested-PCR)扩增和测序。基于V3区碱基序列,通过Geno2pheno软件预测HIV-1的嗜性。结果经HAART 48周后,其中11例患者病毒得到完全抑制,血浆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20拷贝/ml),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增加(均值自208 cells/ml上升至48周的418 cells/ml,Z=-2.934,P=0.001)。其中1例患者出现病毒嗜性由CCR5向CXCR4的转换,另外10例患者保持CCR5嗜性,V3环所带正电荷( Z=-1.000,P=0.317)和净电荷( Z=-1.000,P=0.317)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 HAART后病毒获得抑制,可能延缓CXCR4嗜性病毒株的出现,这些患者可考虑使用CCR5拮抗剂作为优化方案的选择。

  • 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一线人数ARIMA模型预测

    作者:豆智慧;刘霞;张峣;赵德才;马烨;刘中夫;周义仓;张福杰

    目的 探讨ARIMA模型在我国成人艾滋病一线治疗人数预测中的应用,阐述建模过程,建立预测模型并预测2011年至2012年治疗人数,分析预测影响因素,为今明两年艾滋病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自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管理系统2003年至2009年成人(>15岁)一线新治疗者按感染途径、基线CD4水平分组的季报人数,通过模型识别、参数估计、检验诊断、模型评价,建立艾滋病一线治疗人数ARIMA模型,预测2010年、2011年治疗人数.结果 我国免费艾滋病一线成人治疗累计人数与在治人数预测模型均为ARIMA(1,1,0)(0,1,0)4 ,预测2010年与2011年底累计人数分别为9.9万、12.1万,在治人数分别为7.3万、8.9万,模型预测误差率分别为0.26%、0.67%.我国免费艾滋病一线成人新治人数预测模型为(1,0,0)(0,1,0)4,预测2010年与2011年一线新治人数分别为2.1万、2.4万,每季度平均新治人数为5.2万,新治人数模型预测误差率为2.39%.我国艾滋病一线新治人数表现逐年上升趋势和季节变化特点,而且受到感染途径、入选治疗标准等因素显著影响.结论 ARIMA模型适用于艾滋病治疗人数早期预测.

  • AIDS患者高效一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后HIV耐药基因型分析

    作者:李彦媚;赵红心;周海卫;肖江;张雯;黄英秀;曾辉

    目的 研究一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失败的艾滋病患者HIV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采集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一线HAART治疗失败的共30例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后,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IV蛋白酶1~99个氨基酸和逆转录酶前300个氨基酸序列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比对,得出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解释.结果 30例患者血浆中,扩增成功并得到测序结果28例,扩增成功率为93%(28/30).其中,27例患者存在耐药突变.在逆转录酶(RT)区检测到48种耐药突变,其中M184V、D67G、K70R、K70K/R、A62V、K219E、K65R、V75I、T215F、D67N是核苷类逆转录酶区发生率>10%的突变,Y181C、G190A、K103N、V179D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NRT)区发生率>10%的突变;在蛋白酶(PR)区检测到A71T、Q58E、A71V、N83D/N 4种次要突变.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中,89%的患者出现了对拉米夫定(3TC)和恩曲他滨(FTC)的高、中度耐药,对齐多夫定(AZT)、司他夫定(D4T)、替诺福韦酯(TDF)等也出现不同比例的高、中度耐药;其中TDF和AZT的高、中度耐药率分别是14%和29%.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中,50%以上的患者出现对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等的高中度耐药;蛋白酶区的次要突变引起了蛋白酶抑制剂(PI)类药物的潜在次要突变,而未出现高、中度耐药.结论 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主要是发生了对NRTI和NNRTI的耐药,更换二线治疗方案时,TDF可能比AZT更适于和PI联合进行抗病毒治疗.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丹;孙挥宇;毛菲菲;许雪静;刘彬彬;柳月红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相关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30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HAART前后的临床特点,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CMVR相关免疫重建综合征在眼部的表现及治疗转归,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30例接受HAART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出现眼部CMVR相关免疫重建综合征8例;HARRT治疗前的CD4为(17±11)个/μl,平均出现CMVR的时间为36 d,未中断HARRT治疗,加用病毒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HAART可使免疫重建,会启动一些接受抗病毒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在HARRT治疗前后一定要密切眼科检查,及时诊治,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 河南省某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二线抗病毒疗效及耐药变异分析

    作者:尚明全;张旻;尚红

    目的 了解我国河南省尉氏县部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后的疗效及耐药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二线方案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5例AIDS患者在换药前、二线方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调查,并分别行CD4+T细胞、病毒载量及耐药情况检测.结果 队列中65例AIDS患者,经二线方案治疗12个月后,CD4+T细胞的均值与基线相比显著升高(t=-2.417、P=0.017),病毒载量均值显著降低(t=2.343、P=0.021),病毒载量<400拷贝/ml患者由换药前的6.2%上升至62.3%(χ2=42.704、P<0.001).换药前患者交叉耐药和多药耐药严重,二线方案治疗12个月后,检出耐药患者比例由换药前78.5%(51/65)下降为11.3%(6/53);更换二线方案治疗前后均未检测到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患者.换药前患者CD4+T<100个/μl和HIV-1 RNA>10000拷贝/ml与治疗后病毒载量未能有效抑制相关(OR=5.14,95%CI:0.99~26.71;OR=3.36,95%CI:0.66~17.21).结论 二线抗病毒方案疗效显著.更换二线方案前后均未发现PI耐药,但检出大量蛋白酶抑制剂次要变异,应对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进行长期的耐药监测.

  • 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云飞;肖江;韩宁;杨涤;苏文晶;张钰;赵红心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可以显著降低HIV/AIDS患者的病毒复制,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重建患者免疫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病毒抑制的情况下不能取得良好的免疫重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现象。近年来,免疫重建不良现象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概念、判定标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可能的干预措施等方面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现象进行了综述。综合文献资料认为,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和胸腺输出减少造成的CD4+T细胞产生减少、免疫活化和凋亡增加造成的CD4+T细胞破坏增多及体内IL-7等细胞因子水平紊乱等。目前对免疫重建不良尚未有成熟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早开始HAART治疗是预防免疫重建不良的关键,其余各种干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HIV/AIDS患者的免疫重建状态。然而,免疫重建不良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攻克艾滋病的道路上,免疫重建不良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权学民;张强;高峥嵘;赵昌松;赵汝岗;王晶晶;刘琨;陈宗锋

    目的 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血清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及成骨分化的研究,探讨抗病毒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3种HAART药物分别制备药物血清干预BMSC增殖及分化,CCK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钙茜素及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成骨、成脂分化,PCR检测BMSC向成骨分化过程中Runx 2和OPG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替诺福韦酯药物血清组与大鼠血清组比较,药物血清干预72 h时(A72 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42、P=0.004).BMSC成骨诱导分化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药物血清组干预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减少,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减少,其中替诺福韦酯药物血清组改变为显著,而且成脂诱导分化中与对照组比较成脂样细胞增多.BMSC成骨诱导分化,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替诺福韦酯药物血清组Runx 2表达减少,OPG表达增加(F=11.81、P=0.026,F=10.14、P=0.033).结论 HAART药物可能抑制BMSC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中替诺福韦酯的影响为显著.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初治男性患者糖脂代谢横断面研究

    作者:王延雪;胡虹英;李新刚;徐文晶;倪量

    目的 研究未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初治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糖脂代谢情况.方法 比较140例尚未进行HAART治疗的初治男性HIV/AIDS患者(病例组)与1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代谢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空腹血糖显著升高(5.76 mmol/L vs. 5.16 mmol/L,t=5.265、P=0.008),BMI显著降低(21.79 kg/m2vs. 23.07 kg/m2,t=-4.921、P<0.001),甘油三酯显著升高(1.45 mmol/L vs. 1.16 mmol/L,t=3.516、P=0.001),血尿酸显著升高(411.66 μmol/L vs. 350.17 μmol/L,t=7.167、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0.98 mmol/L vs. 1.29 mmol/L,t=-7.275,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而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HIV RNA载量呈负相关.结论 初治男性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前已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及血脂等代谢紊乱,与CD4+T细胞计数及HIV RNA载量相关,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代谢指标,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不同 CD4 +基线值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观察

    作者:胡芳琴;吴勇;张展;张磊;黄敏敏

    目的 探讨不同CD4 +基线值艾滋病患者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过程后免疫重建效果 ,分析CD4 +与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124例艾滋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进行HAART治疗 ,按照患者CD4 +基线值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 ,低值组60例患者CD4 +基线值≤100个 /μl ,高值组64例患者CD4 +基线值>100个/μl ,HAART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对比两组患者CD4 + 、CD8 +计数 ,数据采用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值组患者治疗前CD4 +为(47 .49 ± 8 .59)个/μl ,明显低于高值组患者的(183 .29 ± 26 .65)个/μ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低值组患者治疗后3、6、9个月CD4 +增幅分别为(97 .60 ± 11 .43 )(101 .12 ± 18 .02 )(106 .95 ± 22 .26 )个/μl ,低于高值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结论 CD4 +基线值对艾滋病患者 HAART治疗后免疫重建速率有影响 ,CD8 + 对治疗后免疫重建影响小 ,恢复缓慢.

  • HAART治疗前后HIV-1细胞嗜性分析

    作者:马素珍;李韩平;鲍作义;李敬云;徐小元

    目的 分析7例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和治疗后,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细胞嗜性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通过绝对计数法测定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 T淋巴细胞计数,荧光标记物为BD TriTEST CD3FITC/CD4PE/CD45PerCP.采用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测定病毒载量(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仪器和试剂).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gp120V3环区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并确定HIV-1细胞嗜性. 结果 在7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细胞嗜性转换,2例是从R5到X4嗜性的转换,1例是X4到R5嗜性的转换.在7例患者中,病毒细胞嗜性转换与患者病毒载量、CD+4、CD+8 T淋巴细胞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HIV-1细胞嗜性的转换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不确定;HAART治疗对嗜性转换的作用还不明确.

  • HAART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短期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作者:赵燕;张福杰;陈超;高冰;郜桂菊;徐庆年;闫宇翔;于兰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生活质量有无变化.方法 给予安徽省两地4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应用病历报告表的形式收集参加治疗病人的人口学信息、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同时采用MOS-HIV量表,对病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平均年龄(42.2±8.8)岁(26~62岁),治疗前CD4平均为(197±41)个/μl(94~271),治疗6个月时体重平均增加(5.1±4.5)kg(t=7.24,P<0.01),CD4平均增加(122±109)个/μl(t=7.07,P<0.01).采用MOS-HIV量表评定,病人躯体状况及精神状况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维度分析显示,在健康感知、认知功能、疼痛、精神健康、精力与劳累、健康压力、生活状况、健康的变化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病人CD4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改善,躯体及精神状况均有所提高.

  • HAART相关症状性高乳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焱;伦文辉;闫会文;刘彦春;徐克沂

    目的 初步研究中国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发生的症状性高乳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地坛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有接受HAART的患者每1-2月进行临床随访,共发现8例症状性高乳酸血症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免疫状况、治疗方案、高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处理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所有8例症状性高乳酸血症患者,均在发病前服用过含有司他夫定的HAART方案9-24个月,临床症状以自觉疲乏、恶心、腹部胀痛、肌肉酸痛、运动后呼吸困难为多见,血乳酸水平3.4-10.0mmol/L.5例未出现乳酸酸中毒的症状性高乳酸血症患者,经换药或停药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3例发展为乳酸酸中毒,病情严重,其中1例死亡.结论 引起高乳酸血症的原因较多,司他夫定可能是主要因素.

225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