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简便提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

    作者:张校通;王翔;申重阳;赵令卉;王小燕;张清友;尹珊珊;陈静娴;张蓉;郑榆坤

    目的:评价淋巴细胞分离管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提取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实验组使用淋巴细胞分离管法进行分离,对照组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法进行分离,之后将两组方法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成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 )细胞,比较用两种方法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及其在之后的诱导、培养过程中的细胞数量、活率等指标是否有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活率及密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此后的诱导、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数量、活率以及免疫表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淋巴细胞分离管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不影响细胞的得率以及随后的诱导、培养,并且能够节省时间。

  • 正常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初步研究

    作者:雷玉娇;林慧玲;叶铁真;李彦媚;江利宜;朱欢欢

    目的 对正常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临床实验研究.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正常新生儿脐带血136份(均为广州市常住人口所分娩的新生儿),采用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脐带血FⅡ、FV、FⅦ、FVⅢ、FⅨ、FⅩ、FⅪ和FⅫ等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结果 FⅡ、FV、FVⅡ、FVⅢ、FⅨ、FⅩ、FⅪ和FⅫ 等8种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95%参考范围(双侧)分别为27.04% ~ 49.02%、53.30% ~ 116.40%、27.80% ~56.70%、19.16% ~ 113.06%、19.85% ~ 35.65%、24.20% ~48.00%、24.40%~42.20%及9.20%~54.60%;99%参考范围(双侧)分别为23.56%~52.50%、53.30%~116.40%、27.80% ~56.70%、4.31% ~ 127.91%、17.35% ~ 38.15%、24.20%~48.00%、24.40%~42.20%及9.20% ~54.60%.结论 建立了正常新生儿脐带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为新生儿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 血红蛋白病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作者:秦雪

    问:血红蛋白病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产前诊断出严重的血红蛋白病,及时终止妊娠是预防的重要方法.目前可采用的新方法是:(1)抽取胎血,检查珠蛋白链合成速率及异常肽链合成诊断地中海贫血和某些异常血红蛋白病.(2)DNA点杂交以诊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3)限制酶酶谱分析和RFLP连锁分析诊断胎儿血红蛋白病.(4)寡核苷酸杂交诊断β-地中海贫血.(5)基因体外扩增产前诊断α及β地中海贫血.

  • 15500例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唐敬龙;王丽媛;冯雪花;饶伟强;周红;杨晓丹;张燕;杜晓雪;张贵玲;程东方;鲍艳丽;吴莉莉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带血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并对脐带血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及染色体多态性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血进行收集,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培养成功的15500例脐带血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314例,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3%;其中染色体倒位患儿220例,发生率1.42%,构成比70.10%;染体易位患儿41例,发生率0.26%,构成比13.00%;染色体衍生患儿14例,发生率0.09%,构成比4.51%;21?三体患儿12例,发生率0.08%,构成比3.80%;D?G组易位患儿11例,发生率0.08%,构成比3.50%;性染色体异常中47,XXX患儿5例,47,XXY患儿7例,45,X患儿4例,发生率0.10%,构成比5.10%。染色体多态性检出317例,其发生率为2.04%。其他各组与倒位组发生率及构成比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15.98;P<0.05);而易位、衍生、21?三体、D?G组易位及性染色体异常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异常自然发生率比较接近。结论新生儿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目前产前诊断不足具有很好的补充意义,对二级预防、再生育及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

  • TTV经胎盘的垂直传播

    作者:傅恩清;陈立珍;白雪帆;王平忠;潘蕾;李光玉;杨为松;周永兴

    近来国内外对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研究较多[1-8],对TTV传播途径研究中粪口传播及输血传播途径已较为肯定[9-14],但是否可经母亲垂直传播尚不清楚.现对TTV垂直传播进行一定的研究,报道如下.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兔脑梗死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作者:朱尧;汪青松;黄海丽;管叶明

    目的 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S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于3、7、14 d对兔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测定血清NGF、BDNF含量变化,14 d TUNEL法检测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SC组缺血再灌注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3、7、14 d血清NGF和BDNF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MSC组3、7、14 d血清NGF和BDNF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MSC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兔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增加血清NGF、BDNF分泌,并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研究

    作者:杨水祥;黄景岭;王佐岩;魏晓菲

    目的 探讨体外脐血问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和佳方法.方法 收集获知情同意的健康产妇脐血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从中进一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44和CD90.5-氮胞苷诱导分化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I、转录因子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结果 在第3代细胞中,可检测到CD44、CD90的表达,未检测到CD34的表达.脐血问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呈现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和克隆增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到肌钙蛋白I,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 不同诱导因子下内皮祖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

    作者:沈雳;葛均波;王克强;贾剑国;孙爱军;邹云增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不同诱导因子作用下的体外分化潜能.方法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予5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或50 ng/ml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组)诱导分化.光镜形态观察,免疫荧光鉴定.流式细胞分析CD133+ EPCs分化特征.结果 新鲜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1周后贴壁细胞的EPCs特异的DiI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鉴定为80%阳性.在VEGF或PDGF诱导下1周,单个核细胞大量贴壁生长多呈圆形,少量梭形生长.2周时,被诱导细胞有近50%贴壁呈梭形生长,VEGF组和PDGF组无明显差异.至4周时两组出现明显的分化差异,其中VEGF组呈"铺路石"样细胞融合,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免疫荧光呈阳性;而PDGF组呈梭形或长多角形融合,予α-平滑肌肌动蛋白标记部分呈阳性.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后得到CD133+较CD133-更多分化为内皮样细胞(P<0.05);而在PDGF的诱导下CD133-较CD133+更多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P<0.05).结论 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不同的诱导因子诱导下可以双向分化,CD133+EPCs具有更强的内皮细胞分化潜能.

  • 体外不同诱导条件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作者:于丽;张华芳;张炳强;张雪莉;管英俊

    目的 观察体外不同诱导条件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探讨佳诱导方法.方法 取第3代脐血MSCs进行诱导,分为化学诱导剂组、生长因子诱导组,丹参素联合生长因子诱导组.采用免疲细胞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洲诱导前后神经元特异性标志小鼠抗神经元核抗原(NeuN)、兔抗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MSCs经3种方法诱导后出现类似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改变,伸出长突起.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NeuN和β-TubulinⅢ,而GFAP阳性细胞较少.丹参素联合生长因子谤导组β-TubulinⅢ及NeuN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生长因子诱导组和化学诱导剂组,而GFAP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生长因子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素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可定向诱导人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元,诱导效果佳.

  • 脐血造血细胞中AC133抗原表达及其功能特征研究

    作者:马艳萍;邹萍;肖娟;黄士昂

    目的探讨AC133抗原在正常人造血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中造血细胞的免疫表型.通过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C)和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测定对脐血中AC+133、CD+34和AC-133 CD+34 细胞的造血潜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AC+133 细胞比例为0.67%, AC+133 细胞中93.4%表达 CD34 抗原,94.2%为PKH26阳性.虽然三群细胞产生的CFC总数差异无显著性,但AC+133 细胞中50%以上为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D+34、AC-133 CD+34细胞中60%和80%以上为红系集落形成单位.AC+133 细胞产生的LTC-IC显著高于CD+34和AC-133 CD+34 细胞.体外培养7 d,AC+133 细胞组细胞总数和CFC分别扩增28.2和 7.1倍,6.8%细胞仍保持PKH26阳性.结论脐血中早期造血干/祖细胞富集在AC+133 细胞群中,AC+133 细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既能产生大量的早期定向祖细胞,又能保持一定数量的早期干/祖细胞,AC133抗原可作为临床分选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标志.

  •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艳萍;邹萍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法对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细胞中hTERT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新鲜分离的脐血中CD+34细胞低表达hTERT,阳性率为13%,体外培养5~7 dhTERT表达增高,以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IL-3)、IL-6和Flt-3配体组合条件下增高显著,阳性率为48%,转化生长因子-β-和全反式维甲酸可抑制hTERT表达.结论hTERT基因在脐血CD+34细胞中低水平表达,在体外扩增体系中,优化细胞因子组合能显著上调hTERT基因,负调控因子和诱导分化剂则下调hTERT基因.

  • 脐带血和母亲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作者:邵幼林;张锁才;柳龙根;陈定贵;郭风彩

    目的 探讨脐带血与母亲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 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340例HBsAg阳性母亲,定量检测分娩前母亲血清和分娩后脐带血HBV标志物.新生儿接受3剂乙型肝炎疫苗和2剂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随访至12月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340例HBsAg阳性母亲中HBeAg阳性175例,HBeAg阴性165例,共分娩新生儿341名.母亲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0.00%,0,51.47%,38.82%和99.41%,脐带血分别为14.66%,0.59%,26.69%,39.88%和95.31%.脐带血HBsAg阳性组母亲血清HBsAg浓度明显高于脐带血HBsAg阴性组的母亲(419.40∶387.95,x2=4.592,P<0.05),母亲血清HBeAg阳性组脐带血HBsAg浓度明显高于母亲血清HBeAg阴性组脐带血(0.04∶0.01,x2=5.674,P<0.05).脐带血抗-HBe与抗-HBc水平分别与母亲血清中抗-HBe与抗-HBc的水平呈正相关(r=0.838和0.764,P值均<0.01).随访婴儿至12月龄时,血清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为11.29%(7/62),血清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无HBV感染.结论 母亲血清HBsAg浓度越高发生母婴传播的可能性越大,HBeAg阳性母亲的孩子感染HBV的风险高.

  • 苗勒管抑制物质

    作者:孟荟;陈越;唐涌志

    当男性胚胎的一对中肾管通过雄激素作用分化为输精管和附睾等时,另一对生殖管,苗勒管却逐渐退化。原因为睾丸Sertoli细胞分泌一种称为MIS(mullerian inhibiting substance)的物质。近年来有人已对MIS进行提纯、克隆、基因定位,并发现MIS除抑制苗勒管分化外尚有其他一些作用[1,2],现就MIS 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MIS的分子生物学 一、MIS的发现 初有人发现在牛的雌雄同体胚胎中雌胎缺乏苗勒管衍生物,原因为雌雄胎儿共用一个胎盘以致雌胎受到来自雄胎血运物质的影响,称为生殖不全牝犊现象(freemartin phenomenon) 。50年前Jost发现胚胎睾丸能分泌一种不同于睾酮并能使苗勒管退化的物质[1]。 1969年 Picon报告尚未出现性分化的大鼠胚胎苗勒管对不同物种的MIS均起反应[2]。以此为基础,研究人员首先对牛的MIS蛋白进行提纯。

  • 介入性产前诊断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

    作者:黄林环;王子莲

    介入性产前诊断是早、中孕期通过有创的穿刺技术包括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脐带穿刺和胎儿组织活检等获取胎儿细胞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基因检测,达到在宫内诊断胎儿先天性疾病的目的,其相关并发症包括胎儿丢失、出血、羊水渗漏、胎膜早破、感染、胎儿心动过缓和胎儿损伤以及与操作相关的母亲并发症等,其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处理对减少母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铁缺乏状况

    作者:叶祎;汪萌;陈克;谢爱兰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新生儿是否存在铁缺乏的状况.方法 前瞻性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GDM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GDM组;同期71例健康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红蛋白(Hb)、血清胰岛素、血糖水平,并测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计算年龄别体质量评分(WAZ,用中位数表示).同时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 GDM组新生儿脐血sTfR、Epo、血清胰岛素水平分别为(42±10) nmol/L、(56±41) U/L和(18±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8)nmol/L、(41±43)U/L和(10±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SF为(60±36)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新生儿BW及WAZ分别为(3615±538)g和0.5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9±423)g和0.2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糖[(3.3±1.0) mmol/L]和Hb水平[(181±18) g/L]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0±0.8) mmol/L和(176±16) 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分娩前FINS及HbAlc分别为(12.5±5.0) U/L和(6.5±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4.3) U/L和(5.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FPG分别为(5.3±1.2)和(5.0±1.0)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存在铁缺乏的状况.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朱锦明;李敏;李蕾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9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脐血中HSP70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及脐血中HSP70水平分别为(2.61±0.98)及(0.78±0.27) μg/L,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3.10±1.18)及(0.96±0.28)μg/L,两组孕妇血清及脐血中HSP70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8±0.79)及(0.61±0.15)μg/L]及妊娠期高血压组[分别为(2.13±0.71)及(0.64±0.18) μg/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均分别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的HSP70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83%(25/30)、90%(27/30)及100%(30/30)]均高于对照组(43%,13/3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27、0.92±0.26及1.36±0.29)明显高于对照组(0.45±0.1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疾病程度加重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SP70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脐血清皮质醇和硫化脱氢表雄酮在足月分娩时的作用

    作者:潘凌云;肖群;袁巧玲

    目的探讨脐血清皮质醇和硫化脱氢表雄酮在足月分娩时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0例足月分娩新生儿脐血清中皮质醇和硫化脱氢表雄酮的含量,其中A组18例,为无阵痛、选择性剖宫产产妇;B组10例,为潜伏期剖宫产产妇;C组 12例,为活跃期剖宫产产妇;D组60 例,为阴道分娩产妇.结果 (1)新生儿脐血清皮质醇含量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至39周时脐血清皮质醇含量达峰值,为(286±50)μg/L,42周时,皮质醇含量下降,接近孕37 周水平(194±70)μg/L,血清硫化脱氢表雄酮含量变化与之相平行,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6, P<0.05].(2)A、B、C组随着产程进展,皮质醇含量增加,硫化脱氢表雄酮含量不增加.(3)D组新生儿脐血清皮质醇含量较其他3组高(P<0.01).硫化脱氢表雄酮含量变化无差异.结论脐血清皮质醇和硫化脱氢表雄酮在分娩发动和加速中起着重要作用.

  • 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颖琳;邝健全;张睿;黎淑芬;丁红;刘新质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方法,及其与各种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法,检测141例HBV携带者孕妇及其分娩的144例新生儿静脉血HBV DNA、HBV标志物及肝功能.其中40例新生儿同时留取脐带血及出生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HBV DNA.144例新生儿根据有无HBV感染分为胎儿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其肝转氨酶水平.结果 (1)144例新生儿中有33例发生宫内HBV感染(胎儿感染组),感染率为22.9%;无宫内HBV感染111例(对照组).40例新生儿脐血与外周静脉血HBV DNA阳性率相比,脐血的假阳性率为20.0%,其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0.0%.追踪HBV携带者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6~9个月后,HBV DNA持续阳性者7例(7/28),抗-HBs转阳率为85.3%;出生时HBsAg阳性者5例,均于1个月后转为阴性.(2)在HBeAg或HBV DNA阳性孕妇中,其胎儿感染率分别为70.5%、61.1%,显著高于HBeAg或HBV DNA阴性者的2.0%(2/100)、0.0%(P<0.01).胎儿感染组与对照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3)胎儿感染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61.2±31.3) IU/L、(24.7±14.9) IU/L,高于对照组的(55.2±37.1) IU/L、(19.0±10.1) IU/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1)脐血检测HBV DNA是诊断胎儿感染HBV的一个敏感方法,而外周静脉血的检测具有确诊的意义;(2)孕妇血HBV DNA、HBeAg阳性是胎儿感染HBV的高危因素, 胎儿感染HBV与孕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无明显关系;(3)胎儿感染HBV可以导致一定程度的肝功能受损.

  • 脐血乳酸水平及胎心监护图形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

    作者:张华;张建华;吴味辛;邓惠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及胎心监护图形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方法测定73例胎心监护图形为不良图形(胎心基线异常、重度变异减速、轻度变异减速、心动过速)的新生儿(病例组)和118例产前无胎儿窘迫征象,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9分的新生儿(对照组)出生后脐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中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顺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胎心重度变异减速多发于第二产程;胎心基线异常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高于重度变异减速、轻度变异减速、心动过速的新生儿(P<0.05).病例组中,胎心基线异常者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为(4.55±0.23) mmol/L;重度变异减速者为(3.84±0.40)mmol/L,出现以上两种图形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变异减速者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为(2.63±0.32) mmol/L;心动过速者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为(2.55±0.46) mmol/L.并且轻度变异减速与心动过速者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是一种有效、准确的诊断胎儿窘迫的方法.胎心基线异常、重度变异减速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密切相关;轻度变异减速、心动过速与胎儿窘迫的发生无必然联系.

  • 孕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方芳;仲伟国;王华梁;王爱华;赵琳;古航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孕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的感染状况, 探讨TTV的传播途径。方法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50例孕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TTV DNA扩增,对8例PCR阳性扩增产物再进行直接测序。结果(1)150例孕妇血清TTV DNA的阳性率为11.3%(17/150),17例孕妇血清TTV DNA阳性者中,乳汁阳性11例,其新生儿脐血均为阴性。(2)检测3例孕妇血清TTV DNA序列及乳汁TTV DNA序列,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7.6%~99.2%;5例孕妇血清TTV DNA序列之间同源性为71.5%~92.8%,与日本原型株N22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1.5%~92.8%。结论孕妇血清及乳汁中存在TTV感染,经乳汁传播可能是该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349 条记录 2/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