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转归与宿主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瑛;李太生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之间T细胞亚群和HBV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强度的差异,分析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对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探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选取2004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HBV携带者22例、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9例以及正常对照11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细胞亚群,使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应答强度,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CD4+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携带者组、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强度分别为(156±105)、(56±68)、(229±114)SFC/106PBMC(每106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斑点形成细胞的个数);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HBV携带者组(P<0.01),而低于HBV既往无症状感染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携带者、HBV既往无症状感染者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强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造成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之一.

  • 孕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方芳;仲伟国;王华梁;王爱华;赵琳;古航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孕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的感染状况, 探讨TTV的传播途径。方法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50例孕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TTV DNA扩增,对8例PCR阳性扩增产物再进行直接测序。结果(1)150例孕妇血清TTV DNA的阳性率为11.3%(17/150),17例孕妇血清TTV DNA阳性者中,乳汁阳性11例,其新生儿脐血均为阴性。(2)检测3例孕妇血清TTV DNA序列及乳汁TTV DNA序列,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7.6%~99.2%;5例孕妇血清TTV DNA序列之间同源性为71.5%~92.8%,与日本原型株N22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1.5%~92.8%。结论孕妇血清及乳汁中存在TTV感染,经乳汁传播可能是该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 孕产妇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及其母婴传播的研究

    作者:钟梅;温淑娟;周凤琴;高云飞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孕产妇中的感染状况及母婴传播途径。方法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4例孕产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的TTV DNA,并对两对母婴TTV阳性的TTV基因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孕产妇TTV阳性率为13.46%(14/104),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4.81%(5/104)。两对母婴TTV序列片段(1 915~2 185核苷酸片段)分析发现,母血与脐血TTV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00%。结论孕产妇中存在TTV感染,并可能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感染胎儿。

  • 输血传播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与机制研究

    作者:周晓光;肖昕;朱宁湖;熊爱华;陈新;肖小敏;周伯平;徐六妹

    目的 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和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对36例产妇胎盘组织TTV DNA进行原位杂交定位检测.根据孕妇静脉血和胎儿脐血TTV DNA检测结果,将其胎盘组织标本分为以下三组:A组为两者均阳性12例;B组为孕妇阳性、胎儿阴性12例;C组为两者均阴性12例. 结果 TTV DNA阳性杂交信号呈蓝紫色团块状或颗粒状,位于感染细胞的细胞核内,偶见于细胞浆内.在36份胎盘组织标本中共有13份TTV DNA呈阳性,阳性率为36.1%.其中A组TTV DNA阳性8例(8/12),B组TTV DNA阳性5例(5/12),C组未检出TTV DNA. 结论 TTV可通过胎盘组织垂直传播进入胎儿血液,其传播机制属细胞源性母婴垂直传播.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明;肖昕;周晓光;罗有同;张宁;郑优荣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抗TTV感染效果.方法将22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成两组:125例暂未发现病因为病因未明组;98例已找到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因为病因明确组.另选择8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三组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TTV DNA扩增、电泳分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对TTV DNA阳性且ALT异常患儿,随机应用更昔洛韦或病毒唑10mg/(kg@d)治疗7 d后,复查外周血TTV DNA和ALT.结果病因未明组中,12例外周血检测出TTV DNA,阳性率为9.6%;病因明确组中,3例外周血检测出TTV DNA,阳性率为3.1%;正常对照组TTV DNA均为阴性.三组TTV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9例TTV DNA阳性和血清ALT异常患儿中,5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7 d后,外周血TTV DNA全部转阴,ALT于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4例使用病毒唑治疗2周后,外周血TTV DNA仍为阳性,于治疗2周内ALT仍异常.结论TTV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部分可导致肝功能损害.更昔洛韦可能具有良好的抗TTV感染的效果.

  • 孕产妇血清及乳汁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状况

    作者:赵小华;王万相;吴绍芹

    目的:旨在了解孕产妇血清及乳汁中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探讨TTV的传播途径.方法:采用PCR-微孔板杂交法对105例孕产妇血清及乳汁标本进行TTV DNA检测.结果:①105例孕产妇血清及乳汁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2.4%(13/105)、10.5%(11/105);②13例孕产妇血清TTV DNA阳性病例中乳汁同时阳性10例,占76.9%(10/13),血清与乳汁感染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产妇存在TTV感染,并可能经乳汁感染婴儿.

  • KAI1基因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洪鹏;叶琳;王驰;谭毅;陈鸿雁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人鼻咽癌细胞体外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将KAI1基因转染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 RT-PCR法检测转染效果; MTT法检测鼻咽癌细胞转染KAI1基因后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FCM法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分布; 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细胞同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的变化.结果:当腺病毒载体 rAd-KAI1效价为 30 MOI时,对HNE-1细胞的转染率可达92%;转染48 和72 h 时,rAd- KAI1转染组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7%和30%;G0/G1期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多,S期细胞数量减少;转染组的穿膜细胞数为(52.5±4.2)个,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4±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的细胞同质黏附作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成功介导了抑癌基因KAI1转染进入鼻咽癌HNE-1细胞,并取得较高的转染率.KAI1基因可能通过阻滞HNE-1细胞生长周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KAI1基因能够抑制HNE-1细胞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为KAI1基因增强了鼻咽癌细胞的黏附力所致.

  • 河北部分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的研究

    作者:陈淑芬;韩占英;梁淑新;于秋丽;张艳波;高惠敏

    TT病毒(TT virus,TTV)是一种单链DNA病毒,自1997年底日本学者从1例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TTV以来[1],各国学者对TTV的研究日益深入,1998年Okamoto等[2]报道了TTV全基因序列.为了解TTV在河北省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分析TTV与肝病的关系,笔者对正常人群和甲、乙、丙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及其他肝病患者进行了TTV DNA检测,结果如下.

  • 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比较

    作者:邱家洋;李良军;杨帆

    目的 探讨HBV几种感染标志物的内在联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6例样本分组检测HBV Pre S1-Ag、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HBV DN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样本中HBV Pre S1-Ag和HBV DNA的总检出分别是86例(81.1%)和90例(84.9%).在41例HBeAg阳性者中,PreS1-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9例(95.1%)和37例(90.2%),而HBeAg阴性组65例中Pre S1-Ag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47例(72.3%)和53例(81.5%).结论PreS1-Ag和HBV DNA是诊断和判断HBV复制有价值的指标,常规筛查中Pre S1-Ag、HBV DNA监测优于HBeAg.

  • HPV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车雅敏

    宫颈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引发的疾病,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现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对HPV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女性生殖系统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作者:吴宜林;徐立礼

    女性生殖道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70年代末人们发现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临床上,除典型生殖道疣易诊断外,宫颈扁平湿疣即HPV亚临床感染(SPI)常常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混淆或共同存在,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另外,临床上发现一种类似湿疣的疾病称"假性湿疣",并非HPV感染.因而,HPV感染的生殖道疣的诊断与治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宫颈扁平湿疣与CIN,外阴部生殖道疣与"假性湿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2例TTV感染者中TTV DNA的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刘水平;李聪智

    目的 探讨TTV的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PCR扩增BD与CSH血清中的TTV DNA后进行分子克隆,每例挑选10个不同TTV DNA克隆进行测序.不同克隆之间及其与G1a亚型TA278之间进行序列比较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BD存在2种不同的TTV病毒株,都为G1a亚型.CSH中存在7种不同的TTV病毒株,分别属于G1a和G1b亚型.结论 CSH中TTV的基因变异比BD中的复杂得多.

  • 早期宫颈癌筛查有效方案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李艳红;张伟;朱少君;杨瑛;尹国武

    目的: 评价当前常用的几种筛查方法在宫颈上皮细胞内瘤样变(GIN)及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探索一种经济、合理的筛查方案.方法: 巴氏涂片、5% 醋酸肉眼观察、液基薄层细胞(TCT)系统TBS分类报告、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结合评分系统、镜下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合理联合应用.结果: 高危型 HPV-DNA 检测和 TCT 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比较满意. 阴道镜观察的灵敏度尚可,但特异性和准确度欠佳.而醋酸肉眼观察和巴氏涂片的灵敏度过低. 结论: TCT 结合HPV - DNA 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佳组合. 但在欠发达地区,醋酸肉眼观察和巴氏涂片结合阴道镜观察的筛查方法仍然具有应用价值.

  • EB病毒感染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增殖的影响

    作者:朱丽华;周天戟;章广玲;张银;汤华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人胃上皮细胞GES-1后对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携带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的重组EBV以密切接触法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同时以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为对照.经G418筛选出EBV感染阳性克隆,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EBNA1的表达以鉴定EBV感染细胞克隆.对上述细胞用细胞计数法及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结果:感染EBV的GES-1细胞大部分为EBNA1表达阳性,通过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的EBV感染细胞克隆.EBV感染组细胞体积变大,核浆比增加.细胞计数法及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EBV感染组细胞S期延长.结论:EBV感染后使GES-1细胞稳定且高表达EBNA1,并且能够促进GES-1细胞的增殖.

  • 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患者年龄以及癌组织类型的关系

    作者:章广玲;周天戟;朱丽华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V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分析EB病毒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经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共202例.标本经切片和常规脱蜡处理后提取DNA,首先经PCR进行β-actin DNA检测,阳性标本用PCR法检测EBNA1(EB病毒核抗原1) DNA.结果:202份标本β-actin DNA阳性166例,阳性率为82%;166例标本中EBNA1 PCR阳性例数为14例,阳性率为8.4%;166例β-actin DN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腺癌150例,经EBNA1 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在腺癌为14,阳性率为9.3%;150例胃腺癌中,≤45岁15例,46~65岁93例,≥66岁42例,经EBNA1 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分别为1、9、4例,阳性率分别为6.7%、9.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胃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患者年龄无关,而且与癌组织类型无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