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猪尾导管介入治疗局限性脓胸
目的:探讨利用猪尾导管介入治疗局限性脓胸的优势及疗效,与传统治疗脓胸的方法比较.方法:总结14例局限性脓胸患者局麻下将猪尾导管置入脓腔中,以敏感抗菌素冲洗,同时随着脓液量的减少逐渐退出导管,观察疗效.结果:12例痊愈出院,2例症状明显好转.平均住院22.3 d,未出现其他临床并发症.结论:利用猪尾导管治疗局限性脓胸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新方法.
-
5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Ki-67蛋白表达的意义
目的:分析5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amors,TET)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探讨Ki-67表达与TET组织学分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TET的Ki-67表达.结果:50例TET中A型5例(10%),AB型11例(22%),B1型9例(18%),B2型10例(20%),B3型10例(20%),C型5例(10%).临床Ⅰ期25例(50%),Ⅱ期9例(18%),Ⅲ期12例(24%),Ⅳ期4例(8%).C型胸腺瘤Ki-67 LI%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学亚型;临床Ⅳ期Ki-67 LI%显著高于临床Ⅰ期、Ⅱ期及Ⅲ期.结论:TET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以及Ki-67蛋白表达等综合评定有助于胸腺瘤良、恶性的诊断.
-
1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现状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近10年北京安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现状,评价AMI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变化趋势及其疗效.方法:1993年至2001年接诊的AMI患者1165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和819例随访结果,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AMI二级预防治疗现状.结果:1.吸烟患者在本组资料中占54%,高血压病患者占47.7%,糖尿病患者占14.2%,超过50%的就诊患者既往无心绞痛病史;2.约50%患者就诊时间>12 h,从而丧失再灌注治疗的佳时机;3.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4.40%的患者能坚持接受正规系统的随访诊治,61.4%的患者戒烟,71.6%患者改变不健康饮食习惯.结论:对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逐年增加,与患者对PCI的了解和接受程度的增加及我院介入医生梯队的逐年成熟有关;50%就诊时间>12 h的患者丧失了再灌注治疗的佳时机;印证了再灌注治疗在AMI患者中的作用,为制订我国关于AMI指南提供循证依据;加大对AMI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的宣传教育.
-
心肌肥厚患者心脏肥大细胞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人心肌肥厚、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右心室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心肌细胞横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肥大细胞密度与心肌细胞横径、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心肌肥厚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为(4.7±2.1)个/mm2,对照组为(1.6±1.0)个/mm2,心肌肥厚组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为对照组的2.9倍(P<0.01).心肌肥厚组心室肌细胞横径为(15.2±2.7)μm,对照组为(10.5±2.0)μm,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组明显增加(P<0.01).心肌肥厚组CVF为(39.5±9.8)%,对照组为(20.9±8.2)%,心肌肥厚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肥厚组PVCA为1.98±1.05,对照组为0.41±0.12,心肌肥厚组也明显增加(P<0.01).心肌肥厚患者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心肌细胞横径、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55和0.67,P<0.05或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有可能促进心肌重构.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肾脏损害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测定.结果:AA基因型与AC基因型收缩压分别为(149.1±20.8) mmHg(1 mmHg=0.133 kPa)和(137.8±22.6) mmHg,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3).AC基因型携带者尿微量白蛋白尿异常者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6).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肾脏损害有关.
-
210例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PaO2/PaCO2分析
目的:分析入院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气结果,探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PaCO2)比值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以第一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入院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院第一诊断分为COPD急性加重组、肺血栓栓塞症(PTE)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哮喘组及间质性肺疾病组,将COPD急性加重组与其余4组患者吸氧前后的PaO2/PaCO2比值及PaCO2分别进行比较,观察2个指标在COPD急性加重组与其余4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10例中,出院第一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者154例(74%),PTE 21例(10%)、OSAHS 11例(5%)、哮喘15例(7%)、间质性肺疾病9例(4%),即:非COPD急性加重56例(26%).2.COPD组与其他组比较显示:吸氧前及吸氧后,COPD组的PaO2/PaCO2比值明显低于PTE组与哮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与间质性肺疾病组比较,PaCO2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3.若取PaO2/PaCO2比值≤1.0同时PaCO2值≥45 mmHg,则PTE组及哮喘组均为0例,即:可除外PTE及哮喘.结论:吸氧前后测定PaO2/PaCO2比值并联合PaCO2值对鉴别COPD与PTE、哮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与OSAHS、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意义有限.PaO2/PaCO2比值计算方法简便,对临床有借鉴价值.
-
腓肠肌血肿和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区分腓肠肌血肿和腓肠肌静脉丛血栓.方法:对75例下肢突发肿胀、疼痛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75例患者有11例证实存在腓肠肌血肿;64例为小腿深部静脉丛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可避免将腓肠肌血肿误诊为腓肠肌静脉丛血栓,比其他检查更有优势及诊断价值.
-
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114例健康人和4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CFPWV)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CFPWV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大动脉弹性功能主要的因素;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高血压患者的CFPWV关系密切的参数.结论:增龄导致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加速这一过程;脉搏波速度检测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简便的评估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方法.
-
睡眠呼吸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了解住院高血压患者中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的患病情况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7例高血压患者行随机的床旁EMBLETTA9导联睡眠HOLTER诊断,监测8 h的睡眠,筛选出SDB患者,分组分析血肌酐、尿酸、电解质等指标.结果:81例合并SDB,患病率75.7%,其中男性患病率82.0%,女性患病率67.4%.合并SDB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而血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住院患者中SDB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合并SDB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
-
118例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118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经右胸外侧腋下小切口手术72例,胸部正中切口46例,合并心内其他畸形13例;不阻断心肌循环手术63例,阻断心肌循环手术55例;直接缝合44例,补片缝合74例.结果:手术治愈116例,1例残余分流,死亡1例.结论:室间隔缺损诊断不难,但应注意合并畸形的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应视患者缺损大小、部位、分流情况及有无肺动脉高压而区别对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11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年龄性别特点及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龄、性别特点以及11年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至2004年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照年份、不同年龄、性别进行分组并统计学分析.结果:AMI患者入院人数呈上升趋势,男性较女性增加更为明显;性别、患者平均年龄均无明显变化;男性及女性,60~74岁的患者所占比例高;45~59岁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有升高趋势,老年男性(60~74岁)比例有下降趋势.结论:心肌梗死入院患者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群所占比例高,男性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
经右心房修补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体会
目的:探讨经右心房行肌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5月,经右心房修补肌部VSD 5例.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15~49个月,平均(30.2±12.12)个月;体重7~15.5 kg,平均(12±2.81) kg.2例单纯肌部VSD,3例合并其他部位VSD.结果: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随访5个月至3年,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心律失常,效果满意.结论:经右心房行肌部VSD修补术,可减轻心肌组织损伤,术后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
重视弥散性肺泡出血
近年来,弥散性肺泡出血,diffuse,alveolar,hemorrhage,DAH,屡见于临床,多数病例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误区,甚至延误诊断.此症大多来势凶险,症状复杂,基础病往往被忽视.不典型的多系统受累,迷惑了不少临床医生.
-
血压水平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等主要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持续增加.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有益于减少心血管病危害.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各国制订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重要基础.
-
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心脏移植尽管是治疗终晚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但供体有限,每年只有部分患者接受手术.这种条件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可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向心脏移植过渡的桥梁,LVAD不仅为患者等待供体赢得了时间,还可改善因心力衰竭造成的多器官功能损害.
-
糖皮质激素对实验性肺纤维化TGF-β MCP-1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地塞米松干预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含量,同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病理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肺泡炎、肺纤维化减轻.TGF-β、MCP-1水平,1周时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周时,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地塞米松能减轻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阻止细胞因子TGF-β、MCP-1水平的升高有关.
-
冠心病患者血浆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增高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趋化因子RANTES(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水平的改变,为特异性抗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8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57例;冠心病组51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排除冠心病.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RANTES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RANTE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趋化因子RANTES可能参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
套管法与缝合法在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比较
目的:比较套管法与缝合法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套管法和缝合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从供心总缺血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难度和设备要求、术后血管内膜完整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期及总手术时间来比较.结果:经过25次套管法和39次缝合法实验,各自成功23例、28例,成功率分别是92%、72%;初学者在10倍目镜下就可完成套管吻合,后者要求术者有显微外科基础,至少需借助16倍目镜才能完成;套管法不损伤血管内膜,术后血管通畅性优于缝合法.结论:套管法可缩短供心总缺血时间,简化手术操作,成功率高,术后血管通畅性好,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是初学者建立该模型优先选择的方法.
-
冠状动脉手术同期施行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术前心功能可能较单纯病变者差,手术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12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合贝爽引起急性左心衰竭1例
患者男性,71岁,因"顽固性血压增高伴大小便失禁3 d"于2004年6月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15年,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双侧糖尿病足,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12年;2003年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术后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需每周行2~3次血液透析治疗.2003年患急性脑梗塞.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女性,69岁.因阵发胸闷痛7年,加重10 d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于2004年11月23日收入院.查体:血压 100/6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紫癜,双肺呼吸音清,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 61 次/min,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
-
辛伐他汀在强化降脂治疗中致药物性肌炎1例
患者女性,76岁.2004年11月5日突发胸闷憋气,持续不缓解,心电图检查显示Ⅱ、Ⅲ、avF 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当日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见右冠状动脉3段100%闭塞,于病变处顺利置入支架1枚,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患者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给予强化降脂治疗:辛伐他汀40 mg/d,阿司匹林100 mg/d,氯比格雷75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50 mg/d,倍他乐克50 mg/d及依那普利10 mg/d口服治疗.
-
1984-1999年北京城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研究
目的:描述1984-1999年北京城乡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对比并评价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年,1996年和1999年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北京市25~64岁人群中进行了5次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按性别、城乡分组,比较各种危险因素在城乡人群中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从1984-1999年,北京市城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1.城市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城市男性的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而农村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则均呈上升趋势.2.各组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5年间,城乡男性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每年分别增加0.06 mmol/L(2.3 mg/dL)和0.08 mmol/L(3.1 mg/dL).3.除城市女性外,其他各组人群的体重指数(BMI)水平、腰围、超重+肥胖率(BMI≥24)、肥胖率(BMI≥28)和腹型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4.吸烟支数和吸烟率在农村男性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各组人群中则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女性中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北京城乡人群的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农村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普遍高于城市人群,均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对农村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