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아체아수아주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593
  • 国内刊号: 61-12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2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倪龙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模拟失重后再超重对猴咬肌细胞RyR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宫文婷;牛忠英;汤楚华;郑燕华;司少艳;包博;陈宇晖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后再超重环境对猴咬肌细胞Ry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猕猴23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拟失重(B组)、模拟超重(C组)以及失重后再超重+11 Gx/270 s(D1组)、+13Gx/230 s(D2组)、+15Gx/200 s(D3组)(以上各组恢复2 d)、+13Gx/230 s组(D4组)(恢复10 d);各组进行相应模拟实验后处死动物,取其咬肌组织制作冰冻切片,HE染色法观察咬肌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咬肌细胞中RyR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单纯失重和单纯超重组咬肌细胞胞膜边界模糊不清,横纹不清晰或消失,间质稀疏;模拟失重后再超重各组部分肌细胞肿胀,偶见细胞核呈扁平状;②各实验组(除D4组外)咬肌细胞中的RyR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失重后再超重各组分别与单纯超重组(C组)相比,其中D2、D3组的Ry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D4组的RyR1 mR-NA表达水平则有所上升,并高于D2组(P<0.05)。结论:一定范围失重、超重和失重后再超重环境均可不同程度地造成咬肌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可引起RyR1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这些改变是可恢复的。

  • 渗透树脂治疗对人工釉质龋表面微硬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晓一;高学军

    目的:观察不同脱矿程度人工釉质龋经渗透树脂治疗后其表面微硬度的提高程度。方法:制备牛牙釉质样本60个,随机分为6组,分别置脱矿液中脱矿10、20、30、40、50、60 d;然后用ICON渗透树脂对各组人工釉质龋病损部位进行处理;分别于脱矿前、脱矿后、渗透树脂后用韦氏微硬度仪检测各组病损表面的微硬度值,用3D激光扫描显微系统观察病损表面的形貌。结果:各组样本脱矿前表面微硬度值基本一致(P>0.05),脱矿后均明显降低(P<0.05);经渗透树脂处理后,病损表面微硬度均显著提高(P<0.05),但低于基线水平(P<0.05),依次为脱矿60 d<50 d<40 d<30 d<20 d<10 d,10、20、30、40 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抛光后的釉质表面无树脂残留。结论:渗透树脂能提高釉质龋病损表面的微硬度,但不能达到正常釉质的水平;提高程度与病损脱矿程度相关。

  • 京尼平预处理对脱矿牙本质胶原机械性能的影响

    作者:沙鑫家;王玉睿;周三玲;李娜;刘瑞瑞

    目的:探讨生物交联剂京尼平预处理对脱矿牙本质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人新鲜离体牙本质片和牙本质粉,经100 g/L磷酸液脱矿5 h后,分别用含0.05、0.1、0.15 mg/mL京尼平的蒸馏水、乙醇、丙酮液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检测牙本质粉中的胶原交联度;用万能测试机检测牙本质片试件的极限拉伸强度。结果:3种溶剂配制的京尼平预处理剂均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牙本质胶原的交联度(P<0.05);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京尼平溶剂组的交联度相比,以乙醇溶剂组高,丙酮溶剂组次之,水溶剂组低(P<0.05);同时还能浓度依赖性地提高脱矿牙本质的极限拉伸强度(P<0.05),但相同京尼平浓度各溶剂组的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京尼平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提高牙本质胶原的交联度及其极限拉伸强度,以乙醇作为溶剂时效果更佳。

  • 不同fi 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与侵入能力的研究

    作者:赵爽;张璇;赵蕾;吴亚菲

    目的:比较Ⅰ、Ⅱ、Ⅲ、Ⅳ、Ⅴ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方法:将Ⅰ~Ⅴ基因型P.gingivalis菌悬液分别与贴壁培养的HUVEC共同孵育后,分别经细胞裂解、接种培养、菌落计数检测各型P.gingivalis对HU-VEC的黏附率;并分别经抗生素处理、细胞裂解、接种培养、菌落计数检测各型P.gingivalis对HUVEC的侵入率。结果:Ⅰ~Ⅴ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菌株均能黏附并侵入HUVEC,其中以ⅡfimA基因型P.gingivali的黏附率、侵入率高,与其他各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fimA基因型P.gingivalis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侵入能力明显强于Ⅰ、Ⅲ、Ⅳ、Ⅴ各fimA基因型。

  • 饰瓷厚度和冷却速度对磨牙锆瓷冠残余应力的影响

    作者:张良;冯露;陈增力;徐洪权;赵文峰

    目的:观察饰瓷厚度和不同冷却速度对磨牙锆瓷冠残余应力的影响。方法:将6个下颌磨牙氧化锆单冠按牙尖饰瓷厚度分为1 mm组、2 mm组和3 mm组各2个,每组分别取1个采用快速冷却法,另1个采用慢速冷却法烧结上釉;然后用维氏压痕技术对每个牙冠的4个牙尖(每个尖取5个点)进行测试,并根据压痕裂缝长度计算出表面的残余应力。结果:快速冷却法试件表面的残余应力主要是压力,慢速冷却法试件表面的残余主要是张力;快速冷却法1 mm组的残余应力明显高于2 mm和3 mm 组(P<0.05),但2 mm组与3 mm组残余应力无统计学差异(P >0.05);慢速冷却法不同瓷厚度各组间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与慢速冷却法相比,不同瓷厚度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冷却速度、饰瓷厚度对锆瓷冠的残余应力均有明显影响。

  • 不同处理方法对根管壁与树脂型封闭剂结合效果的影响

    作者:卢静;方厂云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树脂型封闭剂与根管壁结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取64个离体单根管前磨牙,常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P1、P2、P3、E1、E2、E3(n=10)和C 组(空白对照,n=4),P1~P3组分别用350 g/L磷酸液处理5、10、15 s,E1~E3组分别用170 g/L EDTA液处理30、60、90 s,C组用蒸馏水处理90 s。然后每个实验组各随机抽取8个样本,空白对照组抽取2个样本,沿颊舌向纵行劈开各牙根,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玷污层去除情况并分级评估;剩余的14个样本以LuxaCore-Dual作为根管封闭剂,采用单牙胶尖充填法进行根管充填,37℃下放置7 d后将各牙根横截成颈、中、根尖3部分,扫描电镜下观察结合界面。结果:玷污层分值比较,P3组明显低于P1、P2和C组(P<0.05),E2、E3组明显低于E1和C组(P<0.05),P3、E2组和E3组无明显差异(P>0.05);根管上2/3均明显低于根尖部(P<0.05),而根颈部和根中部无显著性差异(P>0.05);充填后结合界面观察显示,P3、E2、E3组均形成密集的长树脂突和均一的混合层,根颈部尤其明显,E2、E3组要稍好于P3组,其他各组所形成的树脂突均短而少,未见明显的混合层。结论:经170 g/L EDTA液处理达60 s后的根管壁与树脂型封闭剂的结合效果好,根尖部的结合效果较差。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析出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谢蔓菁;陈文霞;黄杨;李康婧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凝胶(PRG)析出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犬BMSCs,二次离心法分离提取富血小板血浆并制备其凝胶析出液;将第3代BMSCs接种于Transwell小室,分别用含PRG析出液体积分数为0%(对照组)、1%、5%、10%、20%、50%的DMEM进行培养,观察5%PRG析出液作用不同时间(12、24、36 h)对BMSCs迁移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培养液中含PRG析出液的浓度为1%、5%、10%、20%时,能明显促进BMSCs的迁移(P"0.05),而当PRG析出液浓度为50%时,则抑制BMSCs的迁移(P"0.05);5%PRG析出液促迁移作用强,此后随PRG析出液浓度升高,促迁移作用越来越低,各浓度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PRG析出液组作用于BM-SCs 12、24、36 h均能明显促进BMSCs迁移(P<0.05),12 h组低于24 h和36 h组(P"0.05),24 h组与36 h组相比P #0.05。结论:含1%、5%、10%、20% PRG析出液的培养基均可明显促进BMSCs的迁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依赖性。

  • 口腔遗传病学课程优化探索

    作者:张燕丽;段小红

    口腔遗传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受到口腔基础和临床领域的关注,由于其独特的学科内容也逐步成为口腔医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本文结合口腔遗传病学的教学现状,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健全等方面对口腔遗传病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口腔遗传病学课程的更快发展。

  • 新型根管倒充填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路瑶;姚丽萍(综述);卢志山(审校)

    当非手术的根管治疗不能治愈牙髓来源的根尖周炎时,就要施行根尖外科手术来保存患牙。根管倒充填材料是用于根尖手术后根管末端的封闭材料,其性能越来越受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对新型根管倒充填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牙周炎的关系

    作者:侯萌;王苹;魏玲玲(综述);宋晖(审校)

    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是一类具有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多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其在胚胎的发育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以及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ICAM-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在牙周炎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关注。在牙周致病菌的刺激下,ICAM-1可表达于牙周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并参与白细胞的趋化、黏附、迁移及增殖,从而使白细胞聚集于炎症部位,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终导致对牙周组织的破坏。本文从ICAM-1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表达途径及其调节等方面对ICAM-1与牙周炎的关系作一综述。

  • 牙周病正畸与普通正畸患者错牙合类型的比较

    作者:陈云;王旭霞;高慧;李静;徐超;张君

    目的:分析正畸矫治的牙周病与牙周健康患者在安氏分类、矢状骨面型方面的异同。方法:对427例正畸患者(牙周病占90例)的错牙合类型、矢状骨面型进行数据统计,并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①在错牙合类型上,牙周健康组以安氏Ⅰ类错牙合为主(47.5%),而牙周病组以安氏Ⅱ类错牙合为主(52.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牙周病与矢状骨面型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健康者以安氏Ⅰ类错牙合为主,而牙周病组错牙合畸形主要是安氏Ⅱ类。

  •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的显微CT观察

    作者:周涛;赵长铭;柴治国;沈丽娟;焦凯;牛丽娜;顾永春;田敏;曾光

    目的:观察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特点。方法:采集中国汉族患者拔除的下颌第二恒磨牙75个,分为双根组(n=32)和C形根组(n=43)。显微CT扫描后用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比较2组髓室底形态以及各型根管、侧副管的发生情况。结果:双根组近中根根管多为1-1型(31.3%)及2-1型(34.4%),远中根多为1-1型(87.5%);近中根存在侧副根管牙根的发生率(65.6%)高于远中根(25.0%)(P<0.05)。C形根组以Ⅰ、Ⅳ型髓室底为多见(均为30.2%);C形根管以Melton Ⅲ型为常见(58.1%),其次为Melton Ⅰ型(27.9%)及Melton Ⅱ型(14.0%)。双根组和C形根组存在侧副根管牙根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51.2%(P>0.05)。结论:双根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的根管系统较远中根复杂;而C形根常常对应一个复杂的C形根管系统。根管峡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带状牙本质融合会影响C形根管类。

  • 桩核冠修复不同缺损程度后牙残冠的疗效

    作者:段建民;李洪涛;李斯翰;谈臖

    目的:观察桩核冠修复后牙不同缺损程度残冠的疗效。方法:根据牙冠缺损程度(残存洞壁数)将后牙残冠分为4类,随访观察226个后牙残冠桩核冠修复的疗效。结果:226个后牙残冠治疗后,随访观察3~7年,随访到201个,其中成功190个(成功率94.5%),失败11个;在4类缺损后牙残冠中,缺损3洞壁的Ⅲ类残冠成功率(83.9%)明显低于缺损1、2和4洞壁的Ⅰ、Ⅱ、Ⅳ类残冠;在Ⅲ类残冠中树脂桩核和纤维桩核修复的疗效略好于金属铸造桩核,前磨牙桩核冠修复的疗效略好于磨牙,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牙残冠的桩核冠修复疗效与其缺损洞壁数目有关,残存1洞壁并丧失完整肩领结构的Ⅲ类残冠修复效果差。

    关键词: 残冠 分类 桩核冠 修复
  • 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保健习惯的调查分析

    作者:杨旭;赵树娟;刘春灵;杨小芝;熊均平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保健习惯,并分析口腔保健习惯对这一人群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大一新生1050人,女500人,男550人,检查项目包括龋病、牙石、牙龈出血、错牙合畸形和阻生牙情况;参照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设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0名大学新生患龋率34.86%,牙石检出率69.81%,牙龈出血检出率35.05%错牙合畸形检出率17.33%,阻生牙检出率26.95%,女生患龋率高于男生(P<0.05),男生的牙石、牙龈炎、错牙合畸形和阻生牙的患病率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牙石、牙龈炎、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高于城市(P<0.05)。口腔保健习惯是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差,需要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

  • 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与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殷忠平;许艳华;徐芸;陈红;果利;张彬;王铁瑛

    目的:评估传统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BLSM)与复合树脂高强纤维(GFRCR)间隙保持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均缺失需缺隙保持患儿42例,其中一象限用GFRCR制作间隙保持器,另一象限用传统BLSM,比较佩戴前和1、3、6个月后基牙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并比较2种间隙保持器成功率。结果:2组患儿在配戴间隙保持器1、3、6个月后PLI、SBI均高于佩戴前,且GFRCR组优于BLSM(P<0.05);而PD在GFRCR组佩戴前和佩戴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与3、6个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小于BLSM组(P<0.05);2组间隙器保持器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FRCR间隙保持器是一种可供临床上选择的理想间隙保持器技术。

  • 全牙列牙合垫用于混合牙列期儿童上颌外伤前牙固定

    作者:张辉伟;李雅;张峥

    目的:评价全牙列牙合垫用于儿童外伤前牙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7~12岁儿童,其中男42例,女1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全牙列颌垫固定,对照组(28例)采用弓丝托槽技术固定。比较治疗前及固定4周后的牙松动度、患者舒适指数、牙龈指数和医生临床操作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伤牙固定4周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舒适指数、牙龈指数、临床操作时间全牙列牙合垫优于弓丝托槽(P<0.05)。结论:全牙列牙合垫用于混合牙列期儿童外伤前牙固定效果可靠,且较舒适,对牙周刺激小,可节省时间。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