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의학구생학보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8199
- 国内刊号: 32-15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癫痫持续状态( status epilepticus , SE)是常见神经科急重症之一,与癫痫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密切相关,是一种须紧急处理的危重状态。其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 CSE)的发生及严重性远高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文中主要阐述了SE定义的演变以及CSE诊断和治疗要点,为提高临床医师对CSE的认识提供借鉴。
-
Th9细胞及其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辅助性T细胞从Th1和Th2细胞报道至今,又增加了很多新成员,如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Treg)、滤泡辅助性T细胞(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Tfh),以及根据其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因子而命名的Th17、Th22、Th9细胞。 Th9细胞是一种新型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9,在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就近年来Th9细胞相关因子、共刺激信号、和其他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关系以及Th9/IL-9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前动力蛋白生理功能与病理作用研究进展
前动力蛋白包括前动力蛋白1和前动力蛋白2,是一对调节多种功能的信号肽,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前动力蛋白维持生物节律,参与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和生长发育。与此对应,前动力蛋白也参与到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当编码前动力蛋白的基因、前动力蛋白系统及其信号通路出现异常时,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前动力蛋白系统及其信号通路是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文中就前动力蛋白生理功能与病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SOX-10及GATA-3在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目前对可用于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抗体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比较SOX-10和GATA结合蛋白3( GATA-binding protein 3, GATA-3)在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SOX-10和GATA-3在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72例,其中包括16例腺泡细胞癌、12例腺样囊性癌、12例涎腺导管癌、10例黏液表皮样癌、10例肌上皮癌、6例类乳腺分泌癌、4例基底细胞腺癌、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和1例上皮-肌上皮癌。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标本中SOX-10和GATA-3的表达,比较SOX-10和GATA-3在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SOX-10和GATA-3单独或联合使用对涎腺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结果16例腺泡细胞癌、6例类乳腺分泌癌及1例上皮-肌上皮癌,SOX-10均呈明确的弥漫强阳性表达(3+),阳性率均为100%;12例腺样囊性癌中,11例SOX-10中等(2+)到强阳性(3+)表达,阳性率为91.7%;10例肌上皮癌中,9例SOX-10中等(2+)到强阳性(3+)表达,阳性率为90%。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GATA-3弥漫强阳性(3+)表达,阳性率为100%。 CD117阳性表达于所有的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腺瘤,其中在腺样囊性癌中为弥漫性中等(2+)至强阳性(3+)表达。在类乳腺分泌癌中,S-100呈弥漫强阳性表达(3+)。结论 SOX-10和GATA-3在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与其他常用于涎腺的免疫标记联合使用,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
-
宫颈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的研究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癌病因。文中旨在研究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女性多种类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江苏省、安徽省以及山东省在内的17家医院202例女性宫颈腺癌组织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类诊断,从各类宫颈腺癌组织中抽提其HPV DNA,使用基因芯片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对所有宫颈腺癌组织检测其23种HPV;并以10岁为极差,对受检者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者131例(64.85%)。单一型别感染率为40.59%(82/202),其中主要的感染型别HPV16型为19.80%(40/202),HPV18型为17.33%;多型感染率为24.26%(49/202),包括HPV16+18型11例,占多型感染的22.45%(11/49),HPV16+58型、HPV16+18+31+33+52型和HPV16+18+31+33+58型各3例,均为6.12%(3/49)。结论单一16和18型以及多型16+18型、HPV16+58型、HPV16+18+31+33+52型和HPV16+18+31+33+58型是导致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女性宫颈腺癌组织的主要基因型,应引起疾病预防以及临床诊治的足够重视。
-
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在修复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2~3mm的患者行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病例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评价应用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修复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植入85颗种植体。术前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扫描测量上颌后牙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其中RBH为2~3 mm的53枚种植体为试验组,32颗RBH在4~5 mm的种植体为对照组。85枚种植体中单颗种植体为单冠组(19颗),≥2颗种植体为桥体组(66颗)。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并植入自体骨+人工骨粉混合物行骨再生术,修复前测量种植体稳定性系数( 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 ,ISQ),术后2年测量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的高度,随访24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24个月骨提升高度、IS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55±0.376) vs (6.658±0.415)mm;(74.444±1.462) vs (73.058±1.477),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个月骨提升高度的OR值为1.248(95%CI:0.242~6.427)。种植体提升高度对种植体的稳定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0.149)。试验组的种植体存留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1%vs 100%,P=0.953)。单冠组种植体存留率与桥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4%vs 100%,P=0.189)。术后24个月复查,试验组、对照组种植体周围骨均整合良好并成功负载,种植体颈部骨少量吸收,种植体稳定。结论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应用于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病例临床效果满意。
-
大块充填术和分层充填术对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目前临床上对如何快速高效地修复高C因素窝洞仍无定论,文中旨在研究大块充填术和分层充填术在充填此类窝洞时对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40例患者,共收集因阻生拔除的第三磨牙42颗,随机选取其中36颗牙齿制备标准I类洞,按窝洞充填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 n=18):大块充填组(一次性充填固化)和分层充填组(以2 mm为一层,分两层充填固化)。大块充填组按充填材料不同再分为3个亚组( n=6):SF大块亚组为SonicFill系统超声一次性充填;SDR大块亚组为SureFil SDR Flow系统注射头一次性注射充填;Z350大块亚组为传统复合树脂Filtek Z350一次性堆积充填,3组均光固化20 s。分层充填组按充填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个亚组(n=6):SF分层亚组材料为SonicFill,SDR分层亚组材料为SureFil SDR Flow,Z350分层亚组为传统复合树脂Filtek Z350;均采用分层充填技术,分2层充填固化,每层2 mm,每次光固化20 s。随后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和断裂模式观察。余下6颗离体磨牙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黏结界面形态。结果采用Fitek Z350充填时,分层充填组微拉伸强度较大块填充组增大,显著提升树脂-牙本质之间的黏结力强度[(25.43±5.71)MPa vs(0±0)MPa,P<0.05]。大块充填组SonicFill、Sure SDR flow微拉伸强度[(28.02±6.98)、(26.60±7.13)MPa]较Fitek Z350[(0±0)MPa]显著提高(P<0.05)。复合树脂内断裂模式在各亚组出现的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R大块亚组中出现的频次多(P<0.05),其次是SDR分层亚组(P<0.05)。 Z350大块亚组的标本在预备过程中断裂,树脂-牙本质黏结界面完全分离。其余各亚组电镜下表现基本一致,大部分区域树脂-牙本质黏结紧密,仅在局部可见不同程度的混合层瓦解断裂。结论传统复合树脂不适用于大块充填术,大块充填树脂在分层充填或大块充填的应用中均可取得理想的黏结效果。
-
动式染尘构建矽肺大鼠模型及ACE2-Ang(1-7)-Mas轴动态变化规律
目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sin system , RAS)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拟观察RAS系统重要靶向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Ang)(1-7)-Mas轴在动式染尘法矽肺大鼠模型中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以及染尘2、4、8、16、24周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HOPE-MED8050动式染尘控制系统构建大鼠矽肺模型,分别染尘2、4、8、16、24周。对照组未行染尘处理。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ACE2在肺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型胶原、α-SMA、vimentin、ACE2和Mas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中Ang(1-7)的含量。结果 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染尘8周可出现细胞性矽结节,染尘16周可出现多个结节的融合,至染尘24周时可出现细胞纤维性结节。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CE2主要定位于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而在矽结节中ACE2表达明显减弱。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Ⅰ型胶原(0.05±0.01)、α-SMA(0.03±0.01)比较,染尘2、4、8、16、24周组Ⅰ型胶原(0.11±0.01,0.22±0.02,0.42±0.01,0.90±0.03,1.48±0.02)、α-SMA表达(0.08±0.01,0.17±0.02,0.28±0.01,0.43±0.01,0.42±0.01)均明显升高(P<0.05),染尘8、16、24周Vimentin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尘4、8、16、24周组ACE2表达降低(P<0.05),染尘2、4、8、16、24周Mas表达降低(P<0.05)。 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Ang(1-7)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染尘时间的延长Ang(1-7)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动式染尘能够构建矽肺大鼠模型,而ACE2-Ang(1-7)-Mas轴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了矽肺大鼠纤维化的进展。
-
法舒地尔对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文中探讨法舒地尔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改善肾血流动力学障碍、抑制细胞凋亡等肾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BALB/C野生型小鼠行单侧肾蒂结扎术。术后1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注射碘克沙醇诱导的造影剂肾病模型组( CM组)、低剂量法舒地尔干预组( LD组)和高剂量法舒地尔干预组( HD组)。 CM、LD和HD组小鼠按4.0 gI/kg剂量经尾静脉注射碘克沙醇注射液,对照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分别于注射碘克沙醇前12、2 h以及注射后4 h的3个时间点,按高剂量10 mg/kg和低剂量3 mg/kg予HD和LD组小鼠腹腔注射法舒地尔注射液。造模后24 h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肾动脉血流量、血清及尿液肾功能标志物、肾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M组尿液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21.82±2.07)U/L]相比,LD与HD组均显著降低,分别为[(14.89±1.48)U/L]和[(15.71±2.24)U/L]。 HD组较CM组组织切片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30.79±1.30)%vs (65.74±2.20)%,P<0.05]。同时HD组较CM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上调,右肾动脉血流量增加[(1.22±0.07) vs (0.07±0.05)],血清肌酐[(26.41±1.83)μmol/L vs (65.04±4.89)μmol/L]、尿素氮水平[(6.86±0.45)mmol/L vs (14.11±1.44)mmol/L]及PAS染色肾小管损伤评分[(1.20±0.20) vs (3.71±0.18)]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D组干预后虽然在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管损伤评分、肾血流量等指标中也表现出肾保护作用;但与C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Bax、ROCK-2和pMYPT-1蛋白表达水平与CM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与CM组相比,高剂量法舒地尔抑制ROCK-2和pMYPT-1信号,并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水平。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改善造影剂诱导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以及肾结构损伤,其肾保护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减少细胞调亡以及扩张血管密切相关。
-
应用Hapmap数据库分析HBG1-HBD基因间序列单倍型及标签SNP的挑选
目的: HBG1-HBD基因间序列在γ珠蛋白基因表达有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中国北京汉族人群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单倍型并挑选标签SNP ( tagSNP )。方法从Hapmap数据库中下载HBG1-HBD基因间序列上中国北京汉族人群的所有SNP 数据。应用Haploview 4.0软件对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SNP 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HBG1-HBD基因间序列范围的单倍域及单倍型。用MEGA5.10软件对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根据SNP之间的r2值挑选出可代表不同类型单倍型的 tagSNP。结果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 HBG1-HBD 基因间序列中共有2个单倍域( Block1和Block2),分别有7种和3种单倍型,发生频率均>1%。通过聚类分析将Block1的单倍型分为2组,可通过相互代表的11个tagSNP进行分组,11个SNP依次为:rs3813727、rs10837643、rs4320977、rs4283007、rs4402323、rs4910543、rs4910736、rs2105819、rs968857、rs968856、rs10768687。结论获得了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HBG1-HBD 基因间序列的单倍型及tagSNP,为研究HBG1-HBD基因间序列的单倍型与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打下了基础。
-
着色性干皮病D组蛋白对胰腺癌PANC-1细胞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明化疗药物耐药和与消化道肿瘤相关的一系列基因分子突变密切相关。文章研究野生型人剪切修复基因XPD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对结合型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空载质粒pEGFP-N2及重组质粒pEGFP-N2/XPD通过瞬时转染于人胰腺癌PANC-1细胞。设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空载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重组质粒XPD转染组(重组质粒pEGFP-N2/XPD转染)。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验转染后XPD mRNA及蛋白表达;MTT实验检测结合型紫杉醇对XPD转染后PANC-1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XPD转染后PANC-1细胞在结合型紫杉醇作用下凋亡反应的差异。结果重组质粒XPD转染组中XPD mRNA表达量(9.572±0.345)和蛋白表达量(1.055±0.012)较正常对照组(1.125±0.043,0.302±0.002)及空载质粒转染组(1.273±0.057,0.378±0.004)明显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与空载质粒转染组XPD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结合型紫杉醇作用PANC-1细胞24 h后,重组质粒XPD转染组的A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对照组与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结合型紫杉醇作用PANC-1细胞24 h后,重组质粒XPD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正常对照组与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XPD转染PANC-1细胞可明显增强PANC-1细胞对结合型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
-
2-氨基甾体化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致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的机制与细胞内钙离子失衡有关。文中旨在观察2-As对海马区注射Aβ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实验分为Aβ1-40组、Aβ1-40+Cu2+组、Aβ1-40+2-As组、Aβ1-40+2-As+Cu2+组,其中Aβ1-40、Cu2+、2-As的终浓度分别为25、25、50μmol/L,实验反应体系终体积为200μL。各样品置于37℃恒温箱孵育48 h,取5μL待测样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体内实验: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βO组、AβO+2-As组、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用以15μm/s的速度将10 mmol/L的Aβ1-42溶液5μL缓慢注入,对照组注入等体积无菌等渗盐水,注射完毕留针2 min,缓慢撤针,用牙科泥封堵颅骨,缝合切口皮肤。造模后每天AβO+2-As组大鼠腹腔注射10%(2.5%无水乙醇做溶媒)的2-As(1 mL/100 g),AβO组和对照组大鼠每天予2.5%无水乙醇腹腔注射(1 mL/100 g),连续给药7 d;造模后第8天取样。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检测大鼠血清内丙二醛的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TNF-α的表达,Fura-2荧光探针检测脑组织Ca2+含量的表达,RT-PCR检测脑组织L型钙通道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电镜下Aβ1-40组发生凝集形成结晶;与Aβ1-40组相比,Aβ1-40+2-As组形成的结晶明显减少,Aβ1-40+Cu2+组形成的结晶增多;单体Aβ1-40+2-As+Cu2+组结晶无明显变化。体内实验:与AβO组大鼠血清丙二醛[(2.923±0.125)μmol/L]、脑组织IL-6[(2.210±0.157)ng/L]、脑组织TNF-α[(1.323±0.106)ng/L]、海马Ca2+[(1.610±0.121)nmol/L]、海马L-Ca通道mRNA[(3.407±0.100)ng/L]比较,对照组、AβO+2-As 组丙二醛[(1.077±0.040),(1.067±0.169)μmol/L],IL-6[(1.353±0.049),(1.343±0.264)ng/L],TNF-α[(0.607±0.031),(0.640±0.118)ng/L],Ca2+[(0.303±0.031),(0.703±0.142)nmol/L], L-Ca通道mRNA[(1.713±0.116),(1.943±0.076)ng/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2-As对Aβ诱导的AD模型大鼠血清内丙二醛增高及脑组织细胞内IL-6、TNF-α、Ca2+、L-Ca通道mRNA升高均有抑制作用;2-As对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Aβ蛋白聚集作用、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以及降低海马细胞质内钙离子流等有关。
-
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对大鼠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目的:5-羟色胺6受体(5-hydroxy trptamine 6 receptor,5-HT6R)拮抗剂能够改善精神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文中探讨其对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组(n=25)、癫痫组(n=30)、SB271046治疗组(n=30),后癫痫组和SB271046组均进行癫痫造模。癫痫造模3 d后SB271046治疗组给予10 mg/kg SB271046(5-HT6R拮抗剂)口服治疗。采用水迷宫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分子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找到平台所需时间、游泳距离明显延长( P<0.05);与癫痫组比较, SB271046治疗组大鼠第2-5天逃离潜伏期缩短,第3-5天游泳距离缩短( P<0.05)。与癫痫组比较,正常组、SB271046治疗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 P<0.05)。癫痫组大鼠脑组织5-HT6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持续到28 d( P<0.05)。与癫痫组大鼠5-HT6R、p-Fyn、p-ERK1/2相对表达水平(0.21±0.04、1.16±0.40、0.82±0.18)比较,正常组、SB271046治疗组5-HT6R (0.06±0.02,0.12±0.04),p-Fyn(0.30±0.07,0.52±0.09),p-ERK1/2(0.17±0.06,0.43±0.14)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5-HT6R拮抗剂SB271046可以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5-HT6R,p-Fyn,p-ERK1/2通路有关。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血氧信号复杂度的多尺度熵分析
目的: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脑内血氧信号的非线性特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通过多尺度熵( multiscale entropy , MSE)方法表述AD患者脑内动态血氧信号的复杂度特征,并评估其对于阐释AD病理生理机制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的AD患者24例,为AD组;招募来自社区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与AD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31名为健康对照组。采集31名健康对照者以及24例AD患者的静息态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数据,分析比较各组血氧信号的MSE特征,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AD组的MSE全脑均值小于健康对照组[(6.23±0.32) vs (7.13±0.41)]。在各个功能网络内,AD患者MSE值较健康对照组在默认网络(6.069 vs 7.222),额顶网络(6.038 vs 6.972),腹侧注意网络(6.238 vs 7.325)、背侧注意网络(6.143 vs 7.035)及视觉网络(5.981 vs 6.919)中均显著降低( P<0.05)。 MSE值与整体认知功能在腹侧注意网络中存在边缘显著的正相关( r=0.410, P=0.065)。结论基于MSE的分析方法有潜力成为表述及阐释AD患者异常皮层血氧信号复杂度的新手段。
-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
目的: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相关报道尚不多见。文中旨在比较认知功能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唐山市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患者,其中包括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抑郁症患者和38例健康者,采用韦氏智力测验(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 WAI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 WCST)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并进行比较,其中WAIS评定指标有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及总智商(Full-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WCST指标有完成分类数(Categories Completed,Cc)、错误应答数(Errors Response,Re)、持续性错误数(Persev-erative Responses Errors,Rpe)。结果①精神分裂症VIQ较抑郁症患者降低[(90.81±19.43) vs (100.85±9.76)分,P=0.003],Rpe升高[(46.58±21.10) vs (32.34±34.28)分,P=0.020];②精神分裂症患者FIQ、VIQ值均低于健康者[(95.33±11.51) vs (110.50±5.77)分、(90.81±19.43) vs (112.22±8.82)分,P<0.001]、在PIQ、Cc、Re及Rpe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在FIQ、VIQ及PIQ和Cc、Re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FIQ、PIQ分别与Cc呈显著正相关( r=0.466、0.575,P<0.05)、与Re呈显著负相关( r=-0.429、-0.459,P<0.05);而VIQ与Re、Rpe呈显著负相关(P<0.05)。抑郁症患者的FIQ、VIQ、PIQ与C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Re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言语功能优于精神分裂症,可为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鉴别提供参考。
-
脑血管反应性降低与高血压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高血压与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无定论。文中旨在研究高血压对中老年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以及脑血管反应性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初步探讨高血压促进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高血压组),并选择同时期4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认知功能,以MoCA得分≤25分为认知功能减退;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反映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CVR),以两侧大脑中动脉BHI均值<0.69为CVR减低,将研究对象按照CVR结果分为CVR降低组和CVR正常组。结果高血压组认知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5%vs 27.5%,P<0.01);高血压组CVR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7.5%vs 7.5%,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与CVR降低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OR=1.327,95%CI=1.058~1.664,P<0.05)和高血压病程( OR=1.569,95%CI=1.107~2.224,P<0.05)。 CVR降低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CVR正常患者(92.9%vs 31.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OR=1.161,95%CI=1.041~1.294,P<0.01)、高血压病史(OR=3.913,95%CI=1.036~14.777,P<0.05)和BHI ( OR=0.053,95%CI=0.007~0.421,P<0.01)。结论高血压可加重CVR下降;而CVR下降与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具有一定关联。
-
阿尔茨海默病的异质性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痴呆常见的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β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是AD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但是存在广泛质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D在病因、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广泛异质性,提示AD并非单一疾病,而更似临床综合征。
-
处于研究转折中的阿尔茨海默病--解读2016年Lancet新论述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现已逾百年,目前我们对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自1994年以来,随着各国政府的积极介入和相关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AD研究不断深入。2016年发表在Lancet 杂志的Alzheimer′s disease一文就AD研究进展作了新的论述。文章从AD自身理念研究、中西方AD患病差异及AD临床药物试验研究方面对此文进行解读。
-
阿尔茨海默病的性别差异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认知障碍、伴随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与年龄、生理学性别和社会学性别有关,详尽了解各个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对认知的影响,有利于AD研究的深入并进行个体化的诊疗。
-
远程病案信息查询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为拓展医院对基层部队医疗保障服务,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络进行远程病案信息查询系统的构建与研发,以满足上级机关与基层单位实时掌握住院官兵医疗信息和健康状态的需求。文章主要针对远程病案信息查询系统建设过程的用户需求、设计原则、功能模块、存在问题与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
互联网诊所发展困境及其破解路径探讨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春雨医生、丁香园等互联网公司也都转而布局“O2O”诊所,然而互联网诊所面临法规、政策与运营发展的多重困境,创新之路举步维艰。文中旨在厘清互联网诊所基本内涵,探讨其运营发展困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与做法,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对良好整体的护理措施有着很高的要求,文中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0例, MDT组105例,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MDT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糖尿病专科、老年病科、心血管科、营养科等多专科协作团队,各自到岗履行职责共同护理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以专科为主,定期组织会诊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由入院至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MDT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1.7) vs (13.5±3.5)d和(42067.7±6372.1) vs (50236.8±9587.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T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2%vs 86.3%),(P<0.01);MDT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高血糖占3.8%,低血糖占1%,跌倒占1%,局部褥疮占1%)较对照组38.9%(高血糖占11.5%,低血糖占4.2%,跌倒占6.3%,局部褥疮占6.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DT运用到老年糖尿病护理中,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长远预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
《医学研究生学报》
关键词: -
致谢“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研究专题”韩璎教授组稿团队
关键词: -
乙型肝炎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的建立
目的:环介导等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 LAMP )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文中旨在建立一种LAMP方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针对B型和C型HBV基因序列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LAMP引物、实时荧光定量PCR (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引物和探针序列。采用羟基萘酚蓝作为显色剂,优化反应条件,分别建立HBV的可视化LAMP反应体系和qPCR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中酶量为1.5μL、反应温度为65℃为LAMP扩增的佳条件。用2种方法同时检测临床样本(96例乙型肝炎患者、5例丙型肝炎患者、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样本的血清核酸),以qPC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可视化LAMP方法诊断HB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建立的LAMP方法和qPCR方法低可检测到10 copies/μL。96例乙型肝炎患者中,qPCR法共55例扩增阳性,其中LAMP方法共42例阳性,敏感性为76.4%(42/55);对病毒滴度高于102copies/μL和低于102copies/μL样本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6.8%(30/31)和50%(12/24)。 LAMP方法可成功检出B型和C型HBV,且不会和其他经血传播的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结论建立的LAMP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判读方便,能在1 h内敏感、特异地检测出血清中的HBV,为基层单位筛查HBV提供新的方法。
-
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的评估研究
目的:现有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技术难以满足应急输血的需求,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在突发事件条件下使用的缺陷。文中旨在探讨应用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进行应急血型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输血科常规住院拟输血、申请血型鉴定的患者1258例。所有患者抽取静脉血3 mL,EDTA抗凝。血型鉴定于标本送达后4 h内完成,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4、22和37℃),采用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试剂检测患者的全血样本,以微柱凝胶卡法结果为对照,评估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微柱凝胶卡法比较,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试剂对所有全血样本定型符合率均为100%。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各温度下温度适应性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应急快速ABO及RhD固相法血型定型技术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适合应急血型初筛。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z1 |
1999 | 01 02 03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z1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8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