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筛查阳性患儿听觉稳态反应的测试
摘要: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反应(audition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测试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反应阈,了解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损失情况,对ASSR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评价.[方法]对186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272只耳进行ASSR测试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iainstem respomse,ABR)测试,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听力初筛、复筛未通过的272耳,41.5%的反应阈≤30 dB,轻中度听力损失占49.6%;AS-SR 0.5,1,2,4 kHz 4个测试频率的反应阈值与ABR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0.749,0.795,0.713,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ASSR和ABR阈值有较高相关性,是一种具有频率特性的客观测听方法.因此,ASSR测试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续的听力学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精准化干预对武汉市1~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精准化干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将初筛具有饮食行为问题的70名1~4岁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病因治疗、营养支持、进食技能、行为疗法等精准化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指导;3个月后评估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抚养人喂养行为问题及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和抚养人喂养行为问题及儿童体重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手段对两组儿童身高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精准化干预改善儿童饮食行为和抚养人喂养行为,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1143例0~24月龄生长状况分析
目的 描述和分析NICU出院早产儿0~24月龄生长状况,为开展早产儿生长监测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住院、出院后在本院早产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早产儿体格随访数据,了解不同性别、出生胎龄早产儿0~24月龄身长和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1143例,构成以极早和早期早产儿占比多,两者合计占36.8%,中期早产儿占29.6%,晚期早产儿占33.6%.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2.2±2.4)周,男、女童出生胎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8,P=0.562).校正0月龄时,各组早产儿平均身高、体重超过足月儿;校正足月后整体追赶生长良好,但身高、体重始终低于足月儿均值;各组早产儿的追赶生长趋势,以早期早产男童组不理想.结论 NICU出院早产儿可实现良好追赶生长,需重点关注早期早产男童;对早产儿开展出院后系统管理有助于适宜追赶.
-
486名3~6岁儿童体重指数与饮食行为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
基于多维项目反应理论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的再评价
目的 采用多维项目反应理论(MIRT)理论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进行进一步的条目评估,探索MIRT理论在医学量表编制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编制出更加完善精简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为我国儿童饮食行为评价和相关研究提供基本工具.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017年6月以西安市城、郊3~6岁儿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MIRT下的条目区分度、难度和猜测系数对各条目进行评价和筛选,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重测信度系数以及因子分析等对修订后的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再检验,并与原量表进行对比.结果 依据MIRT下的条目区分度、难度和维度载荷共删除3个条目,并调整了1个条目的维度归属.修订的量表同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4,Guttman分半信度系数为0.81,重测信度系数为0.73,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0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范拟合指数(NFI)=0.86,非范拟合指数(NNFI)=0.92,比较拟合指数(CFI)=0.93,均方根残差(RMSR)=0.04.不同体重分集在过饱响应、食物响应、挑食、不良进食习惯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订后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各类指标中大部分都优于原量表.结论 MIRT理论下的条目筛选方法可进一步调高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使量表更加精简,新修订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更适合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评估和研究.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童以及ICPP女童治疗前后性发育状况和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结果 未行治疗的ICPP女童的骨龄、骨龄/年龄、身高标准差单位(SDS)、黄体生成素基础值(B-LH)、卵泡刺激素基础值(B-FSH)、雌二醇(E2)、kisspeptin、NK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其B-LH、黄体生成素峰值(P-LH)、B-FSH、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P-LH/P-FSH、E2、kisspeptin、NKB较治疗之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性发育在3个月之内均得到明显控制,持续观察至12月,性发育均未再明显进展.Kisspeptin和NKB、P-LH、P-LH/P-FSH、E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NKB和kisspeptin、P-LH、P-LH/P-FSH、E2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isspeptin和NKB在ICP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监测儿童性发育及评价ICPP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 性早熟 kisspeptin 神经激肽B 强啡肽 -
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为学龄前期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4-7月,使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CPCFBS)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CPEBQ)对912名学龄前儿童照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家庭人口学特征、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 典型相关分析得到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相关变量和典型结构,组间均呈正相关关系(CRU1-V1=0.703,P<0.001;CRU2-V2=0.342,P<0.001),能够解释原始变量变异的比例分别为16.5%、32.3%和11.3%、20.0%.第一对典型结构主要体现了年龄较大儿童家庭的喂养行为中,责任喂养、限制喂养、监督喂养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正相关和体重担忧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对典型结构则主要体现了受教育程度和月总收入较低家庭的喂养行为中,逼迫喂养与儿童外因性进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照护人的喂养行为会对儿童的饮食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3~6岁儿童,采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IMFeD)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调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养育环境.结果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5.89%;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与无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6,-7.395,-9.393,-9.348,-9.773,-12.618,-13.633,P<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及环境气氛为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应积极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以预防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改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成年身高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改善成年身高(FAH)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单独应用GnRHa治疗,并已达或接近FAH的ICPP女童生长发育资料.结果 经GnRHa治疗(22.50±5.48)月,并随访(58.00±7.44)月,26例ICPP女童FAH为(161.50±4.41)cm,较治疗开始时预测成年身高(157.23±5.51)cm显著增高(P<0.01),身高净获(4.27±4.05)cm.治疗前、治疗终止时患儿体重指数(BMI)为(16.32±1.67) kg/m2、(17.39±2.41)kg/m2,达到FAH时BMI为(19.95±2.21)kg/m2,均在与年龄相应的±1s范围.26例ICPP女童月经来潮年龄(12.5±0.7)岁.FAH的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初潮年龄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停药时骨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GnRHa对改善ICPP女童FAH有显著疗效,FAH的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停药时骨龄及初潮年龄相关,停药后患儿青春发育与正常儿童相似.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成年身高 -
0~6月龄小于胎龄儿能量蛋白质摄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 了解小于胎龄儿(SGA)6月龄前的能量和蛋白质摄人情况,为SGA的早期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46人构成连续随访队列,其中SGA 63人,适于胎龄儿(AGA)83人,分别在3月龄、6月龄(早产儿为矫正胎龄后的3月龄、6月龄)对其进行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以及膳食调查.结果 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87.70±15.82)kCal/(kg·d)]大于6月龄[(80.40±14.48)kCal/(kg· d)],差异有统计学(F=11.260,P=0.001),但均低于推荐摄人量90 kCal/(kg·d);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333,P=0.740),6月龄大于AGA组(LSD-t=3.672、P<0.001).SGA组3月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小于6月龄[(10.65±2.94)g/d vs.(12.81±3.15)g/d,F=36.770,P<0.001],均高于推荐摄入量9 g/d;SGA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3月龄小于AGA组(LSP-t=-2.023,P=0.045)、6月龄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072,P=0.943).结论 SGA维持正常的体格生长需要较高的蛋白质,而不需要高于推荐值的能量.
-
非脑瘫早产儿早期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与神经认知发育情况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了解早期全身运动(GMs)评估结果为异常/可疑的非脑瘫早产儿与筛查正常的早产儿在婴幼儿期神经、认知等各方面整体发育水平的差异,以探索GMs评估与儿童轻微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2017年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扭动阶段或不安阶段至少进行过1次GMs评估的早产儿,于矫正后9、12、24月龄评估其智力指数(MI)、发育商(DQ).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扭动阶段/不安阶段结果为异常/可疑的非脑瘫早产儿与正常结果相比,MI与D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安运动结果为异常/可疑与正常相比,发育异常结局的可能性大(9月龄:OR=3.075,95%CI:1.013~9.331;12月龄:OR=3.638,95%CI:1.552~8.52724月龄:OR=2.750,95%CI:1.213~6.242);不安运动评估结果对不同年龄发育异常结局预测的灵敏度较低(8.82%~18.60%),特异度较高(>95%).结论 GMs评估在预测婴幼儿后期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存在局限性,不可取代后续的各类发育评估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