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及药物组(30例).针刺组针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穴为主,每日1次;药物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日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疗效、胃镜、病理及复发率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8/31),药物组为90.0%(27/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食管黏膜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周的复发率比较,针刺组(9.1%)低于药物组(42.9%)(P<0.05).结论: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三步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
目的:观察三步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首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三步针法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三步针法予头穴针刺、体穴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三步针法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2%(5/49)和16.7%(9/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出现胃肠道反应.结论:三步针法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均有一定的疗效,是临床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灵龟八法为主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目的:验证灵龟八法为主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组(观察组)和常规辨证取穴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加内关、太冲等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选取足三里、中脘、太冲、内关、肝俞、胃俞等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66.7%(20/30),对照组为26.7%(8/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胃镜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66.7%(20/30),对照组为23.3%(7/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均优于常规取穴.
-
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年骨折率调查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3年采用肾俞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其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和5年骨折发病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腰、髋部骨密度均有提高,与药物组比较,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部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埋线组5年骨折率为2.1%(1/48),明显低于药物组的18.2%(4/22)(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治疗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并明显降低5年骨折率.
-
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6例患者分为针罐药组(62例)、针罐组(64例)和西药组(60例).针罐药组及针罐组针刺选五志穴,行背部河车路走罐,针罐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针罐药组及西药组口服阿米替林,每天1次,各组均治疗4周.比较各组麦吉尔疼痛量表(MPQ)、压痛点数、起效时间及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结果:针罐药组愈显率65.0%(39/60),优于针罐组的15.9%(10/63)和西药组的16.1%(9/56)(P<0.001);3组患者治疗后MPQ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压痛点数目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针罐药组较针罐组和西药组减少更为显著(均P<0.001).针罐药组的起效时间较针罐组和西药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较单纯针罐或西药具有疗效优势.
-
隔药铺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比较药物铺灸与西药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28例)及西药组(32例).铺灸组在胃肠穴区、关元穴区及夹脊下穴区进行隔药铺灸治疗;西药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铺灸组愈显率为71.4%(20/28),西药组为25.0%(8/32),铺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隔药铺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口服柳氯磺胺吡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部位特异性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与常规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部位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对照组采用病灶侧顶颞前斜线,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变化和总体疗效,分别检测患者第2天、第14天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ET水平均明显降低,CG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明显(均P<0.01).结论:百会透刺太阳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
针刺"三阴穴"配合阴根穴治疗功能性阳萎50例
阳萎是指成年男子正常性交时,出现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从而影响正常性生活的一类疾病,西医学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临床上习惯将阳萎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类,前者占总数的80%~90%([1]).笔者应用"三阴穴"配合阴根穴治疗功能性阳萎,现报道如下.
-
针刀"膝周六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1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1例患者均是2007年5月-2008年5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针灸、针刀科门诊病人,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38~78岁,平均52.6岁;病程2个月~19年,平均2.1年;左膝发病者9例,右膝发病者12例,双膝发病者10例;初诊5例,26例接受过治疗.
-
针刺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27例
笔者从2000年至今采用针刺配合中药以控制尿毒症的发展,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7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男17例,女10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2年;血肌酐136~451μmol/L,血尿素氮9.54~26.7 mmol/L.患者均有疲乏、畏寒、贫血、纳差、呕吐、腰膝酸软、皮肤瘙痒等症状.
-
针刺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9例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高校学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笔者于2007年5月-2008年10月采用针刺阿是穴结合郄穴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9例,现报道如下.
-
药饼灸减小腹围32例
笔者2008年1月-2009年5月运用药饼灸减小患者腹围,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来源于我科门诊,均为腰腹部赘肉较多、要求减小腹围者.治疗前平均腹围为98.5 cm,其中男3例,女29例;年龄小20岁,大67岁;病程短1年,长40年.
-
经络运行气血作用的机制与医学模型创建
探讨经络运行气血作用的机制及其在中医模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阐明经络结构形成的细胞模型及其在气血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和中医模型创建中的意义.经络结构借助其特有的形成机制,通过其组织结构对肥大细胞生物学活性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特定传输等的影响实现对组织器官气血运行状态的调控,并以此在中医医学模型的创建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穴位不同组织结构决定和影响经穴-内脏效应特异性的科学基础
经穴特异性是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指导针灸临床治疗重要的依据.但是,穴位特异性科学基础至今仍不明确,严重制约着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并影响到针灸学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穴区不同组织结构在决定和影响穴位效应特异性中的关键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由于不同经穴穴区组织结构不同,针刺不同的经穴或同一经穴不同深度的组织结构,将因刺激不同组织内的不同感受器而兴奋不同类别的传入纤维,进而引起不同性质或不同程度的内脏功能变化.
-
从敦煌《灸经图》看早期膀胱经脉循行
<灸经图>所载膀胱经脏腑腧穴取二寸三分独具特色,通过古代早期膀胱经脉循行的演变过程探讨<灸经图>与<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及北宋针灸铜人等传统针灸的异同,<灸经图>与较早长沙马王堆二号墓出土的帛书及"涪水经脉木人"的异同,从而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足太阳经的流传演变过程.
-
针刺对大鼠骨骼肌力量耐力的调节效应
目的:探讨针刺作为赛前辅助训练方法,对骨骼肌力量耐力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干预;针刺组针刺"大椎""后三里"穴等,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针刺20 min.对照组直接麻醉并进行肌肉力量检测,模型组直接麻醉造模并进行力量耐力检测,针刺组针刺后麻醉造模并进行力量耐力检测.以骨骼肌力量耐力平均值变化百分比(Pm)、力量耐力大值变化百分比(Pmax)作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①模型组10Pm 下降幅度比针刺组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模型组20P、30Pm、40Pm与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针刺组10Pmax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20Pmax、30Pmax、40Pmax、50Pmax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针刺组比较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方法能延缓力量耐力下降点的过早出现,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
电针肾俞、足三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时间生物学的动态测试方法,对20例健康受试者和20例CFS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采集并分析24 h内4个等距时间点(8:00、14:00、20:00、次日2:00)P3a、P3b(靶刺激诱发的大脑第3组正相电位)潜伏期,进行宏观分析和余弦法微观节律分析.结果:①CFS组P3a潜伏期在14:00时明显延长,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后P3b潜伏期在14:00时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健康组P3a和P3b潜伏期均存在明显昼夜节律(P<0.05),CFS组二者节律均消失(P>0.05),电针治疗后CFS患者P3b潜伏期昼夜节律恢复(P<0.05);③CFS组治疗前P3a、P3b潜伏期昼夜节律峰值相位较健康组明显后移(P<0.05),电针治疗后峰值相位前移(P<0.05).结论:CFS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昼夜节律丧失,电针肾俞、足三里通过调整P3a、P3b潜伏期的昼夜节律而提高患者日间认知敏捷程度.
-
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常规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金标准,但在非药物干预(如外科、针灸、推拿等)中遇到挑战,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弥补了它的不足,在外科领域得到较好发展,针灸领域尚未检索到相关文献.采用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随机化方案应该是未来针灸临床研究发展的方向.
-
李文荣"以痛为腧"针灸治验
李文荣医师结合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相关理论,集5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其中尤以"以痛为腧"刺法治疗疾病为独特,选穴取夹脊穴为主,同时辅以膀胱经背俞穴区域,不选取四肢穴位;取穴范围相对集中.在阳性痛点上取穴进针,用以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慢性疑难杂症,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本文介绍李老治疗面瘫、肾绞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证案例.
-
既立其真,更穷流变——"血络"考论
对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血络概念进行详细考察,研究表明,其本义指称病理状态下出现于体表的有颜色、形态变化的络脉(血管),<内经>注家多将之理解为"皮部络""浮络",提示"血络"已然从<内经>中对于病理状态的描述转而具备一定的生理性、理论构建性意味的概念,后世其他医家在"血络"的理解上显得复杂不少,且他们的理解都是基于对"血络"的运用而产生的,如西学东渐时期的王宏翰、力倡"久病入络"的叶天士等.就"血络"概念的历史变迁而言,在概念本义的解释方面,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在概念的运用层面,则变化较为明显,在不同的维度均有延展,由此彰显了"血络"概念丰富的学术内涵.这提示,厘清概念内涵,明确针灸理论范畴,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研究述评
从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查阅相关资料,对近年来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的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论.结果表明综合疗法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药结合成为综合疗法的主要部分;临床研究有较大进步,科研方法得到重视,但工作比较粗糙,整体质量较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病例的完整性不够、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质量控制几乎没有、临床疗效的可信度不高;机制探讨仍按照中医传统理论的思路进行.建议今后要提升研究水平,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寻找有价值的观察指标.
-
舌针疗法
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原理,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创立了孙氏舌针疗法,开创性地对舌穴进行定位,确定了与人体解剖相对应40个舌穴.同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脑病患者伴有舌下襞肿这一病理现象;同时还发现了舌下伞襞(即脊柱、四肢舌穴部位)出现的阳性物(即粟米粒大小突起)与人体解剖相对应部位脊柱、四肢的病变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一些难治性疾病及常见痛、多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介绍了舌针疗法的舌穴定位功能、舌针针法、舌针临床应用及舌针作用原理等,并介绍正电子扫描(PET)、功能磁共振(fMRI)及诱发电位(VEP)在舌针疗法研究中的应用.
-
八会穴"髓会"之异议
"绝骨"为八会穴之"髓会",但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很少用该穴治疗与髓相关病证.本文从古代文献记载、穴位对应关系以及临床治疗作用等方面考证"髓会枕骨"较"髓会绝骨"更符合八会穴理论及临床实用性,认为八会穴之髓会当为"枕骨".
-
皮肤针配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笔者自1996年起采用皮肤针加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4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0~59岁;病程短2周,长4年,平均1.9年;均为单侧发病,皮肤受累面积小6 cm×12 cm,大12 cm×20 cm.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BIS及VAS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方法:将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风险评估Ⅰ-Ⅱ级、拟行人流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穴取内关、太冲,B组行宫颈阻滞麻醉,C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宫颈阻滞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至术后30 min,对BIS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两组BIS在经皮穴位电刺激15 min后显著下降,B组无显著变化,A、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3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从高到低分别为B组、A组、C组,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不良反应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流术中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基于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复合电针波形研究
通过回顾电和针刺结合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临床和实验中正在使用的电针仪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认为复合电针波形是电针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临床和实验的实际需要出发,以3种不同类型变化的复合电针波形为模式,用微型计算机技术控制3种模式波形,使所产生的复合电针波形更为多样化、正确性更高,扩大了电针技术在临床和实验中的应用范围.
-
弘扬针灸,造福百姓——针灸名家谢锡亮先生记
谢锡亮,著名的针灸临床大家,山西省名老中医,承淡安先生的嫡传弟子,澄江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多年来扎根基层,为大众服务,治病方法力求简便廉验,提倡并改进了直接灸法.他教学方法独特,提倡医德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多次举办针灸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针灸人才.他学验俱丰,特别是在针灸基本功的提倡和艾灸的推广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
《偏头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编制特点与临床应用
对照国外制定的<偏头痛循证指南>,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偏头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制特点,并对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对本指南编制的方法学特点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文献质量评定标准、证据级别分级标准、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对推荐方案的特点则从普适性、分类方法及内容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