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幕下脉络丛肿瘤的MRI表现三例
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uxus tumor,CP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少数肿瘤可发生于脑室以外,如桥小脑角区;发生于脑实质的CPT罕见.笔者报道3例发生于幕下的CPT,并结合文献复习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尾状核的高分辨率MRI测量
目的 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尾状核体积,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70岁健康志愿者1000名,按照年龄18~30、31~40、41~50、51~60、61~70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0名.所有受试者均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应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手工勾绘ROI,测量尾状核的体积,探讨尾状核体积的性别、侧别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关系.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与体积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左、右两侧对照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 正常中国成人两侧尾状核体积之和为(10.973 ±1.647)cm3.男性左、右侧尾状核体积分别为(5.656±0.860)、(5.671±0.855)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05).女性左、右侧尾状核体积分别为(5.287±0.774)、(5.331±0.766)cm3,右侧大于左侧(t=3.999,P<0.01).相关性分析示男、女性的左、右侧尾状核体积均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1、-0.568、-0.548、-0.552,P值均<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和三维体积分析软件可以准确测量尾状核的体积,为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性数据.
-
脑包虫病的MRI表现及诊断
目的 分析脑包虫病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包虫病患者的MRI表现,总结脑包虫病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8例脑包虫病患者中囊性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各9例.囊性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大小不等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部信号均匀一致,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扫描其内囊液信号可被抑制;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6例病灶周围无水肿带,3例破裂包虫囊肿病灶周围有水肿带;6例病灶见囊壁显示,3例病灶囊壁显示不明显;增强扫描3例破裂包虫囊肿有环形强化,6例病灶无强化;泡型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多发等T1、短T2簇状异常信号,病灶周围通常有类似脑肿瘤样的水肿带.病灶T2WI信号似"煤炭样"黑色的低信号,内见无数密集稍高信号的小囊泡影,小囊泡直径约1~10 mm为其特征性表现.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均见不规则的异常环形强化.2例脑灌注成像病变为低灌注改变.结论 MRI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显示脑包虫更准确,术前诊断率更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CT静脉造影对镰幕脑膜瘤手术方案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CT静脉造影(CTV)对镰幕脑膜瘤手术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5例镰幕脑膜瘤患者术前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二维和三维图像,对脑膜瘤进行分型并判断邻近静脉的狭窄程度和代偿情况,据此选择能够安全避开主要回流静脉的手术入路.结果 根据镰幕脑膜瘤与邻近静脉(窦)关系及肿瘤生长方向,将镰幕脑膜瘤分为前、后、上、下和侧方5种类型.本组属前型者5例,后型4例,下型者3例,上型6例,侧方型7例.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均与术中情况吻合,手术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除6例,主要的回流静脉均予保留.术后3例出现象限盲或偏盲,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完全恢复.结论 CTV可对镰幕脑膜瘤进行分型,有助于镰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
胎儿基底核区发育的高场强MRI研究
目的 应用高场强MRI探讨胎儿基底核区的发育规律.方法 选取131例14~40孕 周胎儿标本,先行3.0 T MR扫描,从中选取11例14~27孕周标本再行7.0 T MR扫描.在上述MR图像上分析基底核区各结构的出现时间及信号变化.结果 在3.0 T MR图像上,14孕周时基底核区仅背侧丘脑能够辨别,15孕周时能辨识生发基质、尾状核与壳,18孕周时能显示苍白球,20孕周时内囊与外囊显示清晰.尾状核在15~30孕周时与脑白质的信号强度相比,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聊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壳在15~17孕周时,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18~25孕周呈现斑块状外观,26~30孕周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苍白球20孕周后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与3.0 TMRI相比,7.0TT2WI更加清晰,16孕周时生发基质、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内囊与外囊均显示清晰,18孕周时能辨别出屏状核.结论 3.0 T MR/可以较好地显示发育中的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在14~21孕周,7.O T T2WI比3.0 T MR图像更好地显示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
-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MRI诊断及与过度小梁化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MRI对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诊断及与过度小梁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心脏MR检查,采用不同成像序列对25例LVNC、39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6例主动脉瓣狭窄(AS)、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19例高血压患者(HT)和22名正常人进行扫描,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采用方差分析对左心房及心室径线、左心功能及小梁化节段数目、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脏MRI显示LVNC患者小梁化的节段多为(10±2)段.所有LVNC患者的心尖段(第17节段)均受累,而其他组心尖段很少受累;其他易受累节段在所有受检者中分布大致相似,即侧壁中远段(第16、12、11节段)是常见的受累节段,而室间隔近中段(第2、3、8、9节段)均未见受累.致密化不全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比值(NC/C)在LVNC患者高(3.3±0.6),与其他各组(AS:1.0±0.3,AR:1.0±O.3,HT:0.8±0.1,正常人: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62,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左心室舒张期NC/C比值>2.5能够鉴别LVNC与DCM,其敏感性为96.O%(24/25),特异性为94.9%(37/39).在25例LVNC患者中NC/C比值>2.5的节段数为4.0 ±2.0,而39例DCM患者中仅8例患者各有1个节段NC/C比值>2.5.结论 MRI是诊断LVNC和鉴别过度小梁化的一个理想方法,诊断LVNC应满足左心室心尖段明显呈致密化不全改变及游离壁中2个或2个以上节段舒张期NC/C比值>2.5.
-
双源CT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机械瓣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三维心脏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机械瓣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19例为On-x瓣,15例为St jude瓣,34例均行DSCT检查,其中30例行1.5 T MR检查.两种瓣膜间进行对比,2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2组间两瓣叶开放关闭角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T与MRI的左心功能相关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680个期相中有391个期相为1级图像,171个期相为2级图像,118个期相为3级图像.On-x瓣组和St jude瓣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1~3级的Z值分别为-1.084、-0.088、-1.045,P值均>0.05).34例患者两瓣叶的平均开放角度82.0°±4.4°,平均关闭角度34.5°±5.7°,平均跨瓣弧度47.5°±7.5°.St jude瓣组跨瓣弧度(55.0°±1.8°)明显大于On-x瓣组(4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32,P=0.000).DSCT所测得左心室心功能指标与1.5 T 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EF)[MR-EF(57.2 ±2.8)%,CT-EF(57.9±2.8)%,t=-0.496,P=0.623]、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MR-EDV(121.6±9.1)ml,CT-EDV(132.9±11.2)ml,t=-1.198,P=0.240]、收缩期末期容积(ESV)[MR-ESV(55.1±6.9)ml,CT-ESV(59.5±7.6)ml,t=-1.094,P=0.283]、左心室舒张末心肌重量(Myo.mass)[MR-Myo.mass(155.5±12.6)g,CT-Myo.mass(147.9±11.6)g,t=1.823,P=0.079]及心输出量(CO)[MR-CO(5.7±0.4)ml/min,CT-CO(5.9±0.5)ml/min,t=-3.211,P:O.775].结论 三维心脏CTA是评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机械瓣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借助DSCT与相关后处理软件可评估机械瓣的功能,测量机械瓣各瓣叶的开放及关闭角度,并支持左心室功能分析.
-
动态增强MRI对于鉴别血清学阴性的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价值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MRI对于鉴别血清学阴性的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性关节炎(OA)的价值.方法 53例疑诊为手RA或OA且X线阴性患者经3~6个月随访直至明确诊断,将其中符合早期RA诊断标准且初诊时血清阴性者18例(RA组)和符合早期OA诊断标准者18例(OA组)纳入研究,另选取18名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均行全手MR平扫、增强扫描及单层动态增强扫描,测量病变部滑膜强化率、曲线斜率和滑膜厚度,观察RA组和OA组MRI异常征象,滑膜强化率和滑膜强化曲线斜率3组间及3组间两两比较均采用秩和检验;滑膜厚度3组间及3组间两两比较均采用方差分析;RA组与OA组的其他MR征象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RA组、OA组、正常对照组滑膜强化率分别为(100.78±61.96)%、(40.44±15.43)%和(23.56±9.14)%,RA组与OA组比较,u=3.101,P=0.002;R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4.669,P=0.000;O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3.482,P=O.000.滑膜强化曲线斜率值分别为72.50°±13.34°、45.39°±9.94°及14.56°±5.75°,RA组与OA组比较,u=8.002,P=0.000;R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17.102,P=0.000;O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9.100,P=0.000.滑膜厚度分别为(3.3±0.5)、(2.8±0.7)、(1.4±0.6)mm,RA组与OA组比较,q=2.622,P=0.011;R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9.583,P=0.000;O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6.961,P=O.000.滑膜动态强化曲线RA组呈快速上升平台型,OA组呈缓慢上升型,正常对照组呈极慢速上升型.结论 动态增强MR扫描通过滑膜强化率和滑膜厚度等量化指标可以在血清学阴性的早期阶段鉴别RA和OA.RA患者比OA患者的滑膜强化率更高,速度更快,滑膜厚度更大.多种MR征象对于鉴别RA患者与OA患者有价值.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R成像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BALB/c小鼠和BALB/c(nu/nu)裸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3只,小鼠分为6个组(分别为注射前组,注射后6、24、48、72 h、7 d组)和裸鼠5个组(分别为注射前,注射后6、24、48、72 h).用含20μg Fe/ml人血清白蛋白和多巴胺包裹的铁氧颗粒(HAS-IONPs)标记巨噬细胞系(RAW 264.7)24 h,收集细胞,经尾静脉注射5×106RAW 264.7至皮下4T1荷瘤小鼠和22B移植瘤裸鼠,分别在上述不同时间点应用7.0 T MR扫描仪行横断面、冠状面T2WI,动物处死后行病理检查.细胞毒性试验应用SPSS 11.5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MPd信号强度采用ImageJ 1.42软件测量.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证实细胞标记有效,单个细胞吸入的铁量为6.19 Pg.HAS-IONPs孵育细胞24 h后,不同浓度HAS-IONPs (5、10、20、40、80、160μg/ml)每组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95 ±0.19、1.82±0.29、2.10±0.14、1.96±0.18、2.05±0.27、2.17±0.22,与对照组(2.00±0.07)相比,细胞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P>0.05).标记HAS-IONPs细胞数与MR R2值呈线性正相关,r=0.99,P<0.05.4T1肿瘤:注射后6 h T2WI坏死囊变周围呈明显低信号,信号强度下降率为59.4%,肿瘤实质区信号未见明显改变,下降率为4.8%.注射后24 h坏死与肿瘤实质交界部位见不规则环形低信号影,下降率为46.8%,肿瘤坏死囊变周围T:WI信号恢复,恢复96.8%.22B肿瘤:注射后6 h MRI见多发散在灶性低信号影,下降率为64.3%,24 h见点片状低信号影缩小.2种肿瘤注射后48、72 h或7 d MRT2WI形态、位置和注射后24 h相似,但信号强度递减.病理与影像结果一致.结论 TAMs MR成像可行.注射后24 h T2WI是显示肿瘤巨噬细胞迁移、浸润及定位肿瘤内的佳时机,注射后6 h可能反映病变局部血流灌注及新生血管的状态,不同肿瘤巨噬细胞分布不同.
-
3.0 T MR上多回波数据合成成像序列结合半自动软件定量测量猪膝关节软骨体积的研究
目的 在3.0 T MR上观察各向同性矢状面多回波数据合成成像(MEDIC)序列结合开放源图像处理软件OsiriX半自动定量测量猪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 使用水激发各向同性矢状面MEDIC序列短时重复扫描30个猪膝关节,扫描完毕立即解剖剥离软骨,用量筒水替代法测量获得软骨体积;然后由A和B 2名观察者分别在苹果笔记本电脑上使用开放源图像处理软件OsiriX半自动测量2次扫描图像的软骨体积,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A和B观察者间2次测量均值及A观察者的2次测量值差异,并计算变异系数的均方根来评估量化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后以解剖测量体积为参照标准,对图像测量体积进行技术校准,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A观察者的2次测量均值与解剖测量体积值,并计算随机配对差异、系统配对差异及相关系数,评估量化图像测量的准确性.记录同一个观察者手工及半自动测量用时,进行用时比较.结果 使用软件半自动测量软骨体积平均用时(4.0 ±1.5)rain,较手工测量用时(16.0±0.9)min减少约75%.A和B观察者间可重复性差异:髌骨测量均值A为(2.66±0.82)ml,B为(2.61 ±0.81)ml(t=0.24,P=0.81);内侧髁测量均值A为(2.40 ±0.69)ml,B为(2.49±0.85)ml(t=-0.45,P=0.65);外侧髁测量均值A为(2.28±0.74)ml,B为(2.41±0.78)ml(t=-0.66,P=0.51);股骨滑车测量均值A为(3.43±1. 28)ml,B为(3.51±1.08)ml(t=-0.26,P=0.79).A观察者内两次测量可重复性差异:髌骨测量值第1次(2.64 ±0.62)ml,第2次(2.67±0.60)ml(t=-0.19,P=0.85);内侧髁测量值第1次(2.43 ±0.60)ml,第2次(2.39±0.59)ml(t=0.26,P=0.80);外侧髁测量值第1次(2.26 ±0.56)ml,第2次(2.30±0.57)ml(t=-0.27,P=0.78);滑车软骨测量值第1次(3.40±1.20)ml,第2次(3.47±1.11)ml(t=-0.23,P=0.82).解剖测量值髌骨(2.73±0.97)ml,内侧髁(2.28±0.66)ml,外侧髁(2.18±0.55)ml,滑车(3.39±1.31)ml,A观察者测量均值与解剖测量值有较高的相关性[髌骨r=0.95(t=16.10,P<0.05),内侧髁r=0.92(t=12.42,P<0.05),外侧髁r=0.94(t=14.58,P<0.05),股骨滑车r=0.98(t=26.06,P<0.05)].结论 使用半自动分割软件,定量测量各向同性矢状面MEDIC图像软骨体积有较高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且图像采集及后处理用时较少,利于临床定量分析各种关节病变的软骨改变.
-
化学位移成像及MR波谱分析在体外水脂模型中对脂肪定量的研究
目的 评价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和MRS两种方法在脂肪研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活体实验提供定量标准.方法 在7.0 T MR成像仪上运用CSI和MRS方法对体外水脂模型进行水脂定量分析.体外水脂模型的脂肪含量从0~100%平均分成11个组,各组间浓度相差10%,分别应用水、脂肪选择性CSI和1H-MRS对体外水脂模型进行图像和波谱数据采集,对2种方法所得结果分别与实际水脂含量进行单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问的相关性.MRS计算100%油模型饱和脂肪酸(fraction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FS)、不饱和脂肪酸(frac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FU)的相对含量及多聚不饱和程度(polyunsaturation degree,PUD).结果 CSI法测定实际脂肪含量为50%~100%的测量值分别为(48.0±1.0)%、(57.0±0.5)%、(67.3±0.6)%、(77.3 ±0.6)%、(83.3±0.6)%和(91.0±1.0)%;MRS测定实际脂肪含量为10%~60%的测量值分别为(8.3±0.6)%、(16.3±0.7)%、(27.7±0.6)%、(36.0±1.0)%、(43.5±0.6)%和(56.5±1.0)%,均轻度低估了脂肪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I与MRS计算的脂肪含量与实际脂肪含量间均呈线性相关(CSI:r=0.998,MRS:r=0.996;P值均<0.01);两种方法间也呈线性相关(r=0.992,P<0.01),两种方法定量脂肪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5,P:0.903).MRS计算橄榄油的FS和FU相对含量分别为0.15和0.85,PUD为0.0325,与实际含量一致.结论 在7.0 T MR成像仪上,体外水脂模型证实CSI和MRS定量脂肪的准确性及在脂肪研究上的可行性.
-
牵引对犬股骨头血运影响的DSA研究
目的 探讨牵引对犬股骨头血循环的影响及其DSA评价.方法 采用经皮微导管旋股动脉DSA技术,对22只实验犬进行了2kg重力牵引前(A组,22只)、牵引中即刻(B组,22只)、30 min(D组,22只)、60 min(E组,20只)、90 min(F组,10只)、120 min(G组,10只)造影及牵引即刻去牵引即刻(H组,22只)、牵引30 min后去牵引即刻(I组,22只)、牵引60 min后去牵引即刻(J组,20只)、30 min(K组,20只)和牵引90 min后去牵引即刻(L组,10只)、30 min(M组,10只)、60 min(N组,10只)造影与牵引120 min后去牵引即刻(O组,10只)、30 min(P组,10只)、60 min(Q组,10只)造影;12只髋于持续牵引前同时作了4 kg重力牵引即刻造影(C组).主要观察股骨头灌注状态及循环时间,其评定标准:股骨头灌注状况分为好(3分)、差(2分)、极差(1分),循环时间6 s内为正常(3分)、>6 s为延长(2分)、>10 s为明显延长(1分),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Q组股骨头灌注好者分别为22、0、0、0、0、0、0、22、22、1、18、0、0、8、0、0、1髋,差者分别为0、22、8、22、15、4、1、0、0、15、2、4、6、2、1、3、8髋,极差者分别为0、0、4、0、5、6、9、0、0、4、0、6、4、0、9、7、1髋;其循环时间正常者分别为22、0、0、0、0、0、0、22、22、1、18、0、0、8、0、0、1髋,延长者分别为0、22、9、22、15、4、2、0、0、15、2、5、7、2、2、4、8髋,明显延长者分别为0、0、3、0、5、6、8、0、0、4、0、5、3、0、8、6、1髋.A组与B组、B组与C组及B、D、E、F、G组间、H、I、J、L、O组间、K、M、P组间、N组与Q组比较,股骨头灌注状态(F值分别为437.48、30.25、29.04、132.69、143.73、25.20,P值均为0.000)和循环时间(F值分别为386.26、31.83、22.43、141.94、119.69、21.68,P值均为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牵引引起了犬股骨头缺血反应与血运障碍,牵引时间越长、牵引力越大,股骨头灌注越差、循环时间越长、血运恢复越慢;DSA以血流动力学、血管构筑学指标直观地反映了这些改变.
-
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肠外浸润判别函数的研究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直肠癌肠外浸润的判别函数,以期提高结直肠癌肠外浸润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4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49个肿块,术前行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每个肿块取1~2个层面,共96个层面.根据病理结果将96个层面分为肠外浸润组和非肠外浸润组,将2组动态增强后各时间点(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 s)肿块CT值与肿块处肠外5 mm范围内组织的CT值的差值进行判别分析,求出结直肠癌肠外浸润的判别函数.将CT形态学判别肠外浸润的结果和求出的判别函数判别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应用方差分析比较2组各时间点CT值差值的差异性.结果 肠外浸润组CT值差值范围为(43.6±27.8)~(52.3±30.8)HU,非肠外浸润组CT值差值范围为(100.4±20.3)~(116.2±21.4)HU.其中肠外浸润组20 s和40 s时的CT值差值分别为(43.6±27.8)和(50.9±27.8)HU;非肠外浸润组20 s和40 s时的CT值差值分别为(102.0 ±16.9)和(116.2±21.4)HU.2组各时间点CT值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78,P<0.01).经判别分析,得到判别函数(D)=-3.450+0.023X1+0.017X2-0.001X12-0.001X22+0.002X1×X2,其中X1表示20 s CT值差值,X2表示40 s CT值差值.根据结直肠癌CT形态学表现正确判断69个层面,误判27个层面,其中20个层面非肠外浸润误判为肠外浸润,诊断肠外浸润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64.3%,准确性为71.9%.应用判别函数正确判断85个层面,误判11个层面,其中5个层面非肠外浸润误判为肠外浸润,诊断肠外浸润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91.1%,准确性为88.5%.结论 结直肠癌肠外浸润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的判别函数可以提高肠外浸润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
乳腺数字化X线射影术、计算机X线射影术和屏-胶片系统影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增感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数字乳腺摄影(DR)和计算机乳腺摄影(CR)3种系统的模体影像质量、辐射剂量和临床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3台临床使用中的屏-胶片、DR和CR乳腺摄影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质量符合规定,具有可比性.以屏-胶片系统的辐射剂量为标准,使用DR和CR分别对Manuno-152模体和美国放射学院(ACR)模体摄影.再使用DR和CR的优模式对模体摄影并记录辐射剂量.所获图像照片按模拟病变结构编号,由8名专业乳腺放射学医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ACR评分.3种方法的评分结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连续收集一段时期内采用3种检查方法检查,并且有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Kappa检验方法进行2种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影像检查结果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对于Mammo-152模体,无论DR、CR的辐射剂量是否超过屏一胶片乳腺X线摄影的2.25 mGy乳腺平均剂量,屏-胶片摄影的空间分辨率都高(7.0~8.0 Lp/mm),DR次之(4.7~5.2 Lp/mm),CR差(2.5 Lp/mm).增加辐射剂量(27.0%~30.0%),DR的空间分辨率略有改善(上升11.0%),而CR几乎没有改变(上升1.5%).对ACR模体摄影时,DR的辐射剂量没有超过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的2.22 mGy乳腺平均剂量,且模拟结构显示度好.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的团块显示优于CR,但CR的纤维和点阵显像优于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CR检查时辐射剂量提高25.0%,纤维和点阵显像接近DR,团块显像接近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3台设备的X线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好(屏-胶片系统的一致率50/56,DR系统83/90,CR系统61/69,P值均<0.01且Kappa值均>0.75),在疾病诊断准确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屏-胶片系统的准确率为89.3%(50/56),DR系统为92.2%(83/90),CR系统为88.4%(61/69),PearsonX2值为0.722,P=0.697].结论 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分辨率高,DR的模拟病变显像好且辐射剂量低.当CR的辐射剂量与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相当时,两者对模拟病变的显像各有优劣;当增加CR的摄影剂量时,其模拟结构显像质量高于屏-胶片乳腺X线摄影,低于DR.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面,三者无明显差别.
-
数字X线摄影系统适宜曝光量差别的研究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系统适宜曝光量设置方法,以确保图像质量和降低受检者受辐射剂量.方法 以树脂体模和对比度-细节测试体模(CDRAD2.0)为被照体,使用碘化铯探测器和硫氧化钆探测器的两种数字X线系统进行不同曝光参数成像.记录体模表面空气吸收剂量并进行秩和检验,用CDRAD分析软件计算图像质量因子函数(IQFinv),对相同曝光条件下的IQFinv值进行配对t检验,根据IQFinv值和系统感度确定这两种数字X线系统的适宜曝光量.结果 不同曝光条件下,两种数字X线系统体模表面空气吸收剂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化铯和硫氧化钆两种探测器的数字X线系统平均IQFinv值在125 kV时分别为4.89±1.01和2.47±0.25,70 kV时平均为5.10±1.05和2.38±0.43,相同曝光条件下两种数字X线系统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9、10、158、P值均<0.05),碘化铯和硫氧化钆两种探测器的数字X线系统适宜曝光量之比约为1:2.结论 以IQFinv值为参考,可以量化不同数字X线系统适曝光量差别,为正确设置曝光参数提供依据.
-
多层螺旋CT下腔静脉直接成像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MSCT下腔静脉直接成像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期间,28例行MSCT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其中2例同时行间接成像和直接成像,得到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10例,下腔静脉直接成像20例.采用双盲法对2种方法得出的下腔静脉图像按照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10例下腔静脉间接成像中,1例由于静脉期对比剂浓度太淡而失败.图像质量评价为良者2例,差者为7例,无评价为优者.20例下腔静脉直接成像中,血管显示分度为1度、2度、3度者分别为16、4和0例,图像质量为优、良、差和失败者分别为16、4、0和0例.检查成功率为100%,能较好的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下腔静脉直接成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下腔静脉间接法得到的图像.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眼眶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眼眶部外伤检查时MSCT扫描的适低剂量.方法 选择30例眶壁骨折患者的横轴面骨折层面影像,通过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模拟出30、70、100、140、170、200 mA 6种低剂量影像,根据影像质量及骨折等显示情况进行评价,找出满足诊断需求的适球管电流量后进行临床应用.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影像质量按影像层次、噪声、解剖结构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的显示情况而采用好、较好、一般、差、很差的5级制评价.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在使用常规剂量300 mA扫描条件时30例眼眶外伤患者图像中显示眶骨骨折30例、眶内气肿19例、眼肌损伤12例、眶内异物1例.在低剂模拟图像中,不同剂量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09,P=0.000).当剂量降低至70 mA时上述所有临床征象仍可清晰显示和准确诊断,但图像质量评价为好1例、较好8例、一般21例,无差及很差.当模拟剂量管电流降低至100 mA时,图像质量评价为好9例、较好17例、一般4例,无差及很差;且同常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实际应用100 mA管电流检查20例眼眶外伤患者,所得图像质量为好5例、较好13例、一般2例,无差及很差.CTDIvol、DLP、ED分别为20.84 mGy、125.04 mGy·cm、0.29 mSv.与常规剂量(300 mA)CTDIvol、DLP、ED分别为62.53 mGy、375.18 mGy·cm、0.86 mSv,比较管电流100 mA进行扫描时,ED下降了70%.结论 眼眶部外伤进行MSCT扫描时,管电流为100 mA所得图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诊断
浆细胞瘤源于骨髓,并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临床上以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多见,而发生于脊柱的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eytoma of bone,SPB)较为少见,文献对该病的影像表现报道较少.笔者搜集11例经病理证实的发生在脊柱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总结其CT和MRI表现.
-
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术前栓塞的意义
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craniofacial giant neurofibromatosis,CGN)严重影响美观,并会对视、听、呼吸及语言等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CGN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出血量大是外科手术治疗中面临的大困难.我院2006至2009年共收治6例CGN,均于术前行经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术中出血较少,为手术切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
64层螺旋CT对卵圆孔未闭的检测
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存在与反常栓塞、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潜水减压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各种心、肺手术后不明原因的卒中或猝死也有关系[1-2].本研究通过对186例患者进行心电门控64层CT心脏成像探讨CT检测PFO的可行性.
-
《中华放射学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中华放射学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暨编委会换届会议于2010年3月25至26日,在北京九华山庄贵宾楼隆重召开.本次编委会的换届工作是根据编委会的组织原则,经过充分调查,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由第八届编委会总编辑、副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的主要成员及编辑部会商讨论完成.
-
GE医疗集团将在中国建立全球MRI合作中心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5 | 09 |
1993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