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관절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46-367
  • 国内刊号: 1674-134X
  • 发行周期:
  • 邮发: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伟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应用个体定制三维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作者:茹江英;时代;徐饶;季峰;杜建伟;牛云飞

    目的 探讨个体定制三维(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初次单侧TK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术10例(3D组),传统TKA术10例(常规组).纳入标准:采用3 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的或传统的初次行单侧TKA术患者,获完整随访者.排除标准:骨缺损较大需垫片或延长杆的患者,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严重的膝内外翻畸形和屈曲挛缩畸形,随访时间<5个月者.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截骨时间、术后2周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髋-膝-踝角(HK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TC)与理想状态值的偏差.年龄、手术截骨时间、HSS评分、ROM、HKA角偏差、FFC角偏差、FTC角偏差、LFC角偏差及LTC角偏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和侧别的比较采用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卡方检验;出血量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3D组和常规组的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68 ml和517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4,P<0.05);3D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截骨时间分别为(35.7±2.2)min和(52.8±2.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P<0.05);3D组HKA角平均偏差(0.76±0.21)°、FFC角平均偏差(0.36±0.10)°、FTC角平均偏差(0.14±0.01)°、LFC角平均偏差(4.13±0.70)°、LTC角平均偏差(0.51±0.11)°,均小于常规组[分别为(2.71±0.73)°、(1.38±0.54)°、(1.23±0.82)°、(9.56±1.22)°、(0.9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的膝关节ROM(109.7±5.8)°和HSS膝关节评分(86.8±5.6)分,与常规组[分别为(101.2±4.6)°、(84.3±4.8)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TKA术,个体定制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术大优势在于截骨更精确、假体力线更精准,且手术截骨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 双血培养瓶培养法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潇雄;曲铁兵

    目的 探讨双血培养瓶培养法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因在外院行单侧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32例患者行双血培养瓶培养和拭子培养,其中男性10人,女性22人,膝18例,髋14例.纳入标准:单侧初次髋膝关节置换;年龄<80岁.排除标准:既往风湿免疫病史;既往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应用史;年龄>80岁;2周内应用抗生素.记录阳性例数,及各培养结果的菌种类别.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的诊断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为假体周围感染,计算两种培养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并通过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有20例被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其中急性感染2例,慢性感染18例.双血培养瓶法培养的阳性率为19/32(59.4%),拭子培养阳性率为11/32(34.4%).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以表皮葡萄球菌(7例)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为主.双血培养瓶培养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0%、91.7%,拭子培养法分别为55.0%、100%.卡方检验(确切慨率法)提示两者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结论 双血培养瓶培养法具有更高的阳性率及敏感性,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人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致病菌分析

    作者:刘宁;周义钦;陈墅;周嵘;彭锦辉;韩武翔;曹世奇;李乐翔;钱齐荣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进行的1249例初次TKA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糖尿病、高血压、炎性疾病、吸烟、患膝关节手术/注射史、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引流、输血、导尿等观察指标,明确PJ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回顾性研究TKA术后感染病例的致病菌的构成比.结果 1249例初次TKA术病例术后共出现12例PJI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30、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炎性疾病、手术时间>90 min为TKA术后PJ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革兰氏阳性球菌10例(占比83.3%),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阳性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2例,头部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棒状球菌阳性各1例;革兰氏阴性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杆菌;还有1例培养阴性.结论 年轻、肥胖、低蛋白、糖尿病、炎性疾病、手术时间长为初次TKA术后PJI发生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PJI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83.3%,为主要致病菌种类;综上结论可作为关节外科医师预防和治疗TKA术后PJI的参考.

  • 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徐闯;刘明廷;王建明;李健;尚义美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后早期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07月至2015年06月期间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择期行单侧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62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Ⅱ级,年龄37~52岁,体重46~7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组),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臂丛神经阻滞组(联合使用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监测术后疼痛程度(记录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5个不同的时间点采取两组患者末梢静脉血,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的浓度.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t检验比较两组计量资料,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 术后6 h(t=-3.694,P<0.05;t=-3.258,P<0.05)、12 h(t=-4.558,P<0.05;t=-4.679,P<0.05)、24 h(t=-5.1315,P<0.05;t=-5.458,P<0.05)、48 h(t=-4.578,P<0.05;t=-4.451,P<0.05)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联合使用组均显著小于静脉注射组;联合使用组血浆SP含量在术后6 h(t=-6.471,P<0.05)、术后12 h(t=-4.009,P<0.05)均显著低于静脉注射组.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肩关节镜术后静态和动态时疼痛,对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有帮助.

  •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卢明峰;李泽晖;朱东平;曹学伟

    目的 探讨使用牛津第三代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术后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关节科行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0例(30膝)明确诊断为膝关节内侧髁自发性坏死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10膝,女性20例20膝;术后随访.收集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坏死部位、大小、Koshino分期和坏死部位/髁比例、坏死面积等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有无单髁置换术(UKA)术后并发症出现;同时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大活动度(ROM)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再者手术前后均行患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采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前术后的数据均值比较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股骨内髁骨坏死,Koshino分期Ⅲ期20例,Ⅳ期10例.平均年龄(65.7±3.2)岁;平均体重(64.9±1.3)kg;坏死部位宽度和髁的比例20%~60%,其中24例<50%,6例>50%;病变体积4.3~31.3 cm3,小面积坏死22例,中面积坏死6例、大面积坏死2例;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输血、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4.8±2.4)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与术前比较,KSS临床和功能评分(临床t=14.09,功能t=12.62)、HSS评分(t=13.05)、膝关节活动度(t=5.77)、股胫角(t=3.49)等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1).结论 对于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利用第三代牛津单髁系统,采用微创单髁技术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关节内联合松质骨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苏柯;白玉明;王军;张海森;刘昊;马世云

    目的 对比关节内联合松质骨内与单纯关节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收治的40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Ⅲ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组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4±3)岁,采用关节腔内注射PRP 2 ml,内侧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软骨下的松质骨内分别注射PRP 1.5 ml;B组20例,男性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5)岁,采用关节腔内注射PRP 5 ml.每组患者均间隔2周后再进行如上操作.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完成第2次注射后的1、3、6、12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Western 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有下降,第1个月时下降为明显;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在第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时(F=203.15,P<0.05)、第6个月时(F=556.82,P<0.05)、第12个月时(F=1310.56,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OMAC评分在第1、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时(F=185.49,P<0.05)和第12个月时(F=76.09,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PRP关节内注射法或关节内联合松质骨内注射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均能减轻疼痛,改善患肢功能;关节内联合松质骨内注射PRP效果更持久,长期效果优于关节内注射.

  • 肘关节镜下清理松解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强直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川;张作君;昌中孝;杨林平;赵明;李星星;王国杰;段小波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清理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肘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上肢损伤科共治疗并发肘关节强直的重度肘关节骨关节炎19例,平均年龄(57±17)岁.男14例,女5例;右侧15例,左侧4例;优势侧14例,非优势侧5例;其中并发肘尺管综合征7例.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滑膜清理,取出游离体,进行尺骨鹰嘴和鹰嘴窝,尺骨冠突、冠突窝和桡骨窝骨赘清理磨削成形,对挛缩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等给予松解,并发肘尺管综合征病人予以内侧切口尺神经松解原位放置或皮下前置.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肘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17例,失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6例患者肘关节疼痛和屈伸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1例疼痛改善不明显但活动度改善明显,平均关节活动度由术前(84.2±14.1)°增加为术后(113.1±15.5)°(t=26.182,P<0.01),平均VAS评分从术前(4.9±2.1)分降为术后(1.6±0.7)分(Z=4.991,P<0.0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从(56.8±13.6)分改善为(80.4±12.5)分(t=23.629,P<0.01),1例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4个月随访时完全恢复,无感染、其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发肘尺管综合征病人中6例感觉完全恢复正常,1例明显改善.结论 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松解术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功能,并发肘尺管综合征可以通过相应松解有效处理.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

    作者:董芳辉;胡三莲;岳慧玲;董文君

    目的 探讨积极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创伤外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60岁,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为经体格检查及脑部CT扫描存在临床颅脑器质性病变,合并严重老年痴呆,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既往有滥用精神类药物和酒精史.将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入组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入组的62例患者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评估干预等护理措施.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干预方案实施后的谵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率;利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干预组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10.83,P<0.05),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t=3.29,P<0.05),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4.211,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病的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刘灿;张志奇;赵潇艺;李志文;傅明;盛璞义;徐栋梁;何爱珊;康焱;邬培慧;杨子波;廖威明

    目的 探讨晚期膝关节病患者应用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的386例(422膝)晚期膝关节病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滑膜炎""创伤性膝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为期至少4年的随访时间.排除标准包括:使用限制型、铰链式假体;伴有精神、心理疾病史;由于文化、语言、认知等原因不能配合.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时,共有288例(317膝)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5.1%,随访时间平均(5.4±1.3)年.术后并发症:2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膝关节结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假体周围感染,1例右足干性坏疽,1例金属过敏性皮炎,5例伤口延迟愈合,3例僵直膝(ROM<50°),2例外伤后股骨假体周围髁上骨折,1例腓总神经一过性麻痹.患者术前膝关节ROM平均(94±23)°,与末次随访时(104±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结论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纠正关节畸形,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要做好对应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因此加强患者TKA术后定期随诊具有重要意义.

  • 单髁关节置换中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点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蔡俊丰;马敏;罗树林;曾文;袁锋;潘张翼;王瀚;尹峰

    目的 应用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国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并进行尸体标本实验证实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 成人股骨标本60根,来源于复旦大学医学院,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髁置换术,数字组30根,对照组30根.数字组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通过三维反求技术,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杆的插入点,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对照组采用牛津微创置换(MP)操作手册推荐的方法找到插入点,即股骨钻孔位置必须在股骨前缘前方1 cm处,且紧贴股骨髁间窝内壁内侧,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胫骨假体后倾角(FCPSA).测量统计数字组的插入点与股骨髁高点水平线的距离来确定国人单髁置换中股骨侧髓内钉定位杆的插入点的理想位置.使用软件SPSS 19.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数字组和对照组术后的FCVA分别为(1.9±1.1)°和(2.5±1.4)°(t=-2.115,P<0.05),FCPSA分别为(8.4±0.7)°和(6.8±2.0)°(t=4.414,P<0.0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数字组的FCVA及FCPSA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插入点的理想位置应在髁间窝高点与髁间窝内侧缘中间距髁间窝水平线前方1.46 cm左右的位置.结论 应用数字化技术找出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点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稳定的股骨假体力线.

  • 聚维酮碘溶液对钛板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刘德军;郝坦坦;王万明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菌生物膜(BBF)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在45枚钛板表面建立SA的BBF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5枚钛板.其中两组随机选取10枚钛板分别置于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中作用5 min,另外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中的其余5枚钛板经超声裂解后做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3组活菌率比较以SPSS 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层的活菌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对照组培养24 h后成熟BBF中层活菌率为(67.4±1.1)%,底层活菌率为(39.4±2.2)%.中层和底层的BBF活菌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35.81,P<0.01).0.5%、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 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分别为(66.7±1.4)%,(38.2±3.2)%、(66.5±1.0)%,(39.1±2.4)%;0.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 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与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 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25%和0.5%聚维酮碘组钛板经超声裂解后的血平板细菌培养均可见SA菌落形成.结论 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钛板表面SA的BBF作用5 min无明显抗菌活性.

  •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灿锋;陈卓;曾羿;斯海波;曹飞;胡钦胜;沈彬

    目的 观察人膝关节不同退变阶段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根据Kellgren-Lawrence(K-L)X线分级膝关节软骨分为正常组(O级)、中期OA组(Ⅲ级)和晚期OA组(Ⅳ级).各组收集软骨标本6~8例,体外分离与培养软骨细胞,采用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检测.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及软骨细胞表型标记物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22.0(IBM,US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随着OA退变程度加重,BMP信号通路中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 1)和TGF-β家族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 1表达升高(F=33.6,P<0.05;F=21.3,P<0.05),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 9)转录因子表达下降(F=21.0,P<0.05),与正常软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中期OA组与晚期OA组无统计差异(P>0.05);Smad 7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OA退变程度加重,软骨细胞正常表型标记物Ⅱ型胶原表达降低(F=234.6,P<0.05),而肥大分化表型标记物X型胶原及金属蛋白酶3表达则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0,P<0.05;F=29.8,P<0.05).结论 在OA软骨细胞中,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高表达是软骨细胞退变及OA的进展的重要因素.

  • 微孔水凝胶的构建及其原代猪软骨细胞培养的研究

    作者:黄宇阳;白波;姚咏嫦;钱东阳;陈艺;张姝江

    目的 构建出一种新型的微孔水凝胶并用于体外培养原代软骨细胞.方法 利用双乳液法制备明胶微球,然后用罗丹明染色液标记后包埋在水凝胶,观察明胶微球降解情况,再用此方法获得的微球制备微孔海藻酸钠水凝胶培养原代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死细胞检测结果,并使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值.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明胶微球在37℃的培养环境下能够自然降解,水凝胶内部产生微孔.活/死细胞染色结果观察到原代软骨细胞能够在材料中均匀地分布和生长,在微孔边缘生长的软骨细胞甚至能够突破边缘,将空腔位置占据生长.细胞活力检测数据提示微孔水凝胶组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 通过明胶降解的特性构建出的新型微孔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水凝胶内部形成微孔,可有效地产生边缘效应,有利于体外培养原代软骨细胞.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文;廖威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它作为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有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等良好效果.但是,TKA围手术期所发生的并发症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及时的处理.因此,本文就TKA的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作一综述.

  • 全膝关节置换术行股骨远端髓外与髓内定位截骨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李红;孙朝军;胡志富;孙哲;赵昌;李月;劳汉昌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行股骨远端髓外定位与髓内定位截骨术后X线影像学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2例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膝骨关节炎并其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膝关节重度内、外翻和重度屈曲畸形,膝关节外畸形患者均未纳入研究.每位患者一侧用股骨远端髓内定位截骨,另一侧用股骨远端髓外定位截骨,按定位方式将其分为:髓内定位组与髓外定位组.术后,利用X线影像上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股骨力线角、股骨屈曲角作为评价依据,比较两种方法的术后结果,用配对t检验作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髓外定位组与髓内定位组在术后影像学评估中的HKA角(179.5±0.8)°vs(179.0±1.2)°(t=-0.995),股骨力线角(89.5±0.8)°vs(89.0±1.2)°(t=-0.980),股骨屈曲角(3.2±0.7)°vs(2.8±0.8)°(t=-2.0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股骨远端髓外定位截骨与股骨远端髓内定位截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其HKA角、股骨力线角、股骨屈曲角的X线影像学评估无显著差异.

  • 原假体回植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旭胜;王健;肖军;赵亮;史占军

    目的 探讨原假体回植作为间隔物的非常规一期翻修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5月至2016年6月收住于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11例,采用非常规一期翻修的治疗手段,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后将消毒后的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新内衬作为关节间隔物,待感染控制后根据患者意愿决定是否行二期翻修手术,评估两次翻修术后关节活动和感染控制情况,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8±13)个月(6~45个月).全部患者一期手术后均可带引流管下地行走,术后5 d活动范围均可达到90°.一期手术后只有1例患者进行了二期手术安装永久性假体,1例患者在一期手术后1年再次发生关节感染,按上述方法取出假体后再次使用原假体做间隔物翻修,术后无感染复发迹象,该患者拒绝置入新假体.其余9例患者均拒绝行二期手术.9例患者中3例活动时有轻微疼痛,余6例基本无疼痛.一期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分别为(62±30)°(10°~100°)、(104±9)°(90°~120°)(t=4.659,P<0.01),感染控制率为90.9%.结论 原假体回植作为间隔物的非常规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拥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

  • 强直性脊柱炎29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回顾分析

    作者:尚宏喜;吴天顺;蓝涛;周勇;丁强;郝敏;刘安庆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9例(36个髋关节)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其中男22例,女7例,对其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无出现关节脱位、松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髋关节的屈曲和内收畸形予以纠正.术前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为(35.5±5.5)°(0°~110°),经过(38±3)个月随访,术后总的活动度为(181.8±4.5)°(55.5°~210.6°),其中屈髋(91.2±4.5)°;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由术前的(29.0±3.5)°降到术后的均(6.1±1.5)°;经过手术Harris评分也由术前的(15.8±3.5)分提高到术后(92.7±2.5)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强直的髋关节的有效方法;而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包括假体位置的正确安放、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软组织松解与平衡等,是此手术疗效的关键.

  • 骨水泥技术与力线微偏差

    作者:刘克敏;亓攀;闵红巍;曲铁兵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特征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TKA)术中机械力线微偏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博爱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45例TKA手术(排除铰链假体和翻修病例)后X线平片胫骨侧骨水泥分布特征(楔形征角度a),研究骨水泥的使用特点以及其在胫骨侧的分布不均现象.结合文献和著者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骨水泥分布不均是否会影响下肢力线的精确性.结果 45例TKA中,9例(20%)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胫骨侧骨水泥分布不均,a角 ≤1°者4例、1°~3°者3例、≥3°者2例,平均(1.89±1.17)°.结论 TKA术中,骨水泥分布不均会导致下肢力线发生一定的偏差;利用骨水泥的可塑性在假体安装的后阶段可对下肢力线的微偏差进行更精确的调整.

  • 规范精准操作、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作者:曲铁兵;刘克敏

    如何减少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并发症,一直是关节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针对本专题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就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并发症,特别是术后感染及其翻修、机械力线偏差的影响因素等阐明个人的观点和希望,以期达成更多的共识.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韧带断裂1例

    作者:尤科;徐磊;刘勇;巨积辉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韧带断裂罕见,临床上,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极易忽视髌韧带断裂的可能. 本文在此报道1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韧带断裂的病例.

    关键词: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晚期自发性膝关节出血2例

    作者:甄平;周胜虎;李旭升;刘军

    病例1 患者女性,57岁,2012年11月因持续性双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关节外科就诊,X线拍片提示双膝骨关节炎, Ahlback分期Ⅲ期(图1 ). 入院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双膝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图2),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患者于2014年11月3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右膝关节肿胀,自觉胀痛难忍,不伴全身发热及局部皮肤发红,在当地医院行关节穿刺抽出约200 ml积血,右膝肿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细菌培养阳性,为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卧床休息并未过多下地活动. 1周后右膝又突发肿胀,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关节外科. 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无发热及皮肤出血点. 左膝无红肿,膝关节活动度0°~120°,内外侧应力试验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右膝肿胀明显,浮髌试验阳性,局部无明显压痛点,膝关节活动度0°~125°,内外侧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入院后,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正常,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均正常,患者否认近期膝关节行走过多及扭伤史. 右膝关节行关节穿刺抽出约150 ml积血,颜色暗红.考虑右膝关节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关节内出血和积血,为探查出血原因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于2014年11月8日在腰麻下行右膝关节探查术. 术中见关节内积血较多(图3),将积血吸净后见膝关节滑膜充血增厚明显,假体位置良好且无松动迹象,内外侧副韧带张力略有松弛. 为探查膝关节后关节囊,将衬垫取出,松止血带,见膝关节滑膜及后关节均无较强的活动性出血点,在股骨髁假体边缘相对应的滑膜组织无磨损性出血点,将伤口内的普通出血点仔细止血. 考虑原膝关节置换已有2年以及为增大膝关节软组织的张力,将原初次置换时的10 mm厚衬垫更换为12 mm厚衬垫(图4 ). 检查膝关节松紧度良好,脉冲冲洗伤口,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术后第1天引流出血性液体约210 ml,24 h后拔出引流管. 术后右膝关节略肿胀,关节腔内无较多活动性出血迹象. 术后按期拆线. 术中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滑膜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充血性滑膜炎. 经半年随访未发现右膝关节自发性积血再次复发迹象,右膝关节活动度良好.

    关键词:
  • 骨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和康复管理趋向

    作者:刘康妍;凌龙;胡海澜

    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影响众多患者的慢性疾病,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流行病学统计,中国人大于65岁的人群中,其整体发率约8 .1%,给广大患者造成痛苦及严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与全因死亡率相关[1-3]. 而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到2020年OA将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4-5].

    关键词:
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