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确诊的偶发性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经验.方法1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确诊为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平均年龄61岁,TNM分期均为T1a~b.结果11例平均随访4.5年,除1例失访外均无瘤存活.2例发生尿道狭窄,1例真性尿失禁,7例术前性功能正常并行保留性神经手术的患者4例术后恢复正常性功能.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偶发癌行根治术疗效满意.前期电切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根治术的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治术宜在电切术后1个月内进行.
-
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高值PSA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高值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来源.方法对27例术前PSA值8.1~75.1 ng/ml,直肠指诊前列腺≥Ⅲ°,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50 ml,无前列腺癌(PCa)迹象的排尿困难患者,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及术后PSA追踪检测方法,分析术后PSA值变化的原因以及术前高值PSA的来源.结果27例切除腺体40~185 g,平均82.7 g.病理检查2例发现PCa灶,25例未发现PCa灶.术后1个月内1例有PCa灶者PSA上升,26例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24例获随访17~57个月,PSA 0.08~2.39 ng/ml,平均1.16 ng/ml.结论大体积BPH患者的高值PSA多源于前列腺移行区增生腺体,而非源于外周区.
-
小儿肾上腺性征异常症
目的探讨小儿肾上腺性征异常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总结42例小儿肾上腺性征异常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30例,肾上腺皮质肿瘤12例.结果15例CAH 24 h尿17-KS检测增高10例,5例正常;30例CAH均有明显阴蒂肥大,28例呈现尿生殖窦畸形.12例肾上腺皮质肿瘤中,7例皮质醇增多症与性征异常症并存.CAH组行阴蒂缩短术或阴蒂切除术,同时行阴道前庭整形.肾上腺皮质肿瘤组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0例,部分切除1例,1例放弃治疗.随访8例皮质肿瘤中4例腺瘤无瘤存活,平均7.5年,2例皮质癌无瘤存活分别为3年及4年,2例出院后近期死亡.结论阴蒂肥大、阴唇融合或男性性早熟,24 h尿17-KS、血睾酮增高为肾上腺性征异常症重要的诊断依据.CAH应"尽早、适量、终生"服用皮质激素,并行相应的会阴部成形术.及早发现并切除肿瘤是治疗皮质肿瘤导致肾上腺性征异常症的关键.
-
不育男性无精子因子微缺失的检测及评估
目的探讨原发性无精及少弱精症患者与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检测未作特定限制的不育男性102例及10例正常男性的AZF基因,同时了解相关男性学病史、查体、精液特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根据精液特征将患者分为无精症61例、严重少精症18例、少精症¨例和弱精症12例4组;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男科疾病,将其中79例无精或严重少精症患者分为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和非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者2组.分别比较各组AZF基因缺失率.结果102例不育男性中检测出AZF基因缺失8例,其中无精症6例,严重少精症2例;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者6例,非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者2例.其余少精、弱精及正常对照等各组均未见AZF缺失.结论AZF基因缺失检出率与患者分组有关;原发性无精或严重少精症患者是AZF基因异常的高危人群.
-
前列腺癌细胞凋亡通路基因表达与凋亡反应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凋亡通路基因表达改变与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凋亡诱导剂鬼臼乙叉甙分别作用前列腺癌激素敏感与不敏感细胞LNCaP和PC-3,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凋亡发生率.收集LNCaP和PC-3细胞后提取总RNA,合成cDNA探针并以生物素标记,在凋亡通路特异基因寡核苷酸片段cDNA膜上进行杂交反应,检测基因mRNA表达.结果鬼臼乙叉甙能诱导两种细胞凋亡,但PC-3细胞的凋亡反应性小于LNCaP细胞.与LNCaP细胞比较,PC-3细胞显著下调的基因为Bcl10、CIDE-A、GADlD45a和RIP2,以及Caspase-4、5和6,显著上调的基因为TRAF4.两种细胞均强烈表达Caspase-14和TNFR2.结论凋亡通路基因表达改变与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反应性不同有关,在前列腺癌激素敏感性转化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改进(附32例报告)
目的改进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术,减少并发症.方法临床诊断为T1和T2期前列腺癌患者32例,平均年龄68岁.改进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技术,包括广泛盆腔淋巴结清扫、保护神经血管束、缝扎背深静脉、多保留尿道后壁组织、膀胱尿道吻合时的膀胱颈部套叠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 h,术中平均出血量450 ml,输血17例.术后病理报告:肿瘤局限于包膜内者30例,切缘阳性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随访8~48个月,平均22个月,均存活.PSA<1 ng/ml者28例,1~3 ng/ml者4例.术后3~6个月患者均恢复完全控尿.术后恢复勃起功能者10/18(56%)例.结论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可有效切除肿瘤、保护控尿功能、保留性功能,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中国汉族男性CYP1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CYP17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提取12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58例对照组的血DNA标本,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包括基因多态位点的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MspA1 Ⅰ进行酶切,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确定出CYP17基因的3种基因型,即A1/A1、A1/A2、A2/A2,并经测序证实. 结果基因型A1/A2、A2/A2频数与A1/A1基因型进行比较,A1/A2和A2/A2在前列腺癌中的频数与对照组相比,其OR值分别为1.19和1.28,P值分别为0.57和0.45;但年龄>69岁的病例中,其OR值分别为3.97和3.21,P值分别为0.007和0.023;对照组的血fPSA、tPSA水平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A1/A2、A2/A2基因型未增加汉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基因型间血PS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支持这一观点.年龄>69岁的人群中,A1/A2、A2/A2基因型显著增加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提示CYP17基因可能与老年男性前列腺癌发生危险性之间有密切关系.
-
二膦酸盐治疗前列腺癌相关骨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二膦酸盐类药物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骨转移导致骨痛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无肝肾功能不全和病理性骨折,按去势后病情和治疗分为3组:A组12例,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服氯甲膦酸二钠(固令);B组17例,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C组11例,诊断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口服固令.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对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周后,3组患者的骨痛明显改善,治疗前后VAS评分:A组7.3/2.5,B组7.6/2.3,C组7.9/4.6,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分别为:A组45/70,B组40/70,C组40/60,P<0.05.4例(10%)患者发生轻度恶心、呕吐和腹泻.结论二膦酸盐类药物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
-
严重下尿路异常患者的肾移植(附三例报告)
目的探讨下尿路异常患者的肾移植手术治疗方案及方法.方法3例合并下尿路异常的肾移植患者均为男性.结核性膀胱挛缩1例,45岁,行肾移植加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免疫抑制方案为赛尼哌(Zenapax)+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神经原性膀胱2例:例1,24岁,同期行肾移植加回肠膀胱术,免疫抑制方案为Zenapax+FK506+MMF+Pred.例2,34岁,分期行肾移植加回肠膀胱术,免疫抑制方案为Zenapax+CsA+MMF+Pred.结果行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者术后恢复顺利.同期行肾移植加回肠膀胱术患者术后血便和尿瘘,积极治疗后好转;分期手术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分别随访23、5、4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合并下尿路异常的肾移植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分期或同期完成肾移植术和尿流改道术,大限度保障移植肾功能与输尿管引流通畅.
-
多价抗人精浆蛋白/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多价抗人精浆蛋白(γ-Sm)/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进行真核表达和活性测定.方法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与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克隆入pUC19载体中构建pUC19/IgG3/p53克隆载体.将抗人CD3scFv(CD3scFv)和抗人γ-Sm scFv(γ-Sm scFv)依次克隆入pUC19/IgG3/p53载体中,构建多价双特异性γ-Sm scFv/CD3scFv[scFv2(CD3/γ-Sm)]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中,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流式细胞仪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获得了多价scFv2(CD3/γ-Sm)融合基因,基因全长1638 bp,可编码546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γ-Sm scFv、CD3scFv和人p53四聚功能域基因cDNA序列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为约67 000的特异蛋白条带,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以特异性地结合PC-3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亲和力高于双特异性scFv.结论获得了可与PBMC和PC-3细胞特异结合的多价scFv2(CD3/γ-sm),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cDNA的克隆、原核表达、鉴定和抗原初步纯化
目的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cDNA全长,构建PSMA原核表达重组子.诱导PSMA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PSMA cDNA中的EcoR Ⅰ位点,将PSMA分为两段分别作RT-PCR,分别连接到pET-30a中,从而得到完整PSMA cDN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0a-PSMA,并进行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确定序列正确后,利用IPTG诱导重组子表达,采用Ni-NTA Agarose螯合层析柱对表达产物初步纯化,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和纯化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克隆到序列完全正确的人源PSMA cDNA,诱导表达并初步纯化出PSMA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此项研究为PSMA功能的研究及前列腺癌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
恶性醛固酮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因发作性头痛、头晕4年于2003年11月5日入院.血压240/120 mmHg,服用降压片、硝苯地平药物效果欠佳,4年内体重下降14 kg,性欲下降.查体:患者精神差,消瘦,无向心性肥胖,腹部平坦.
-
右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出血一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右中下腹部绞痛2个月于2003年11月入院.查体:Bp125/80 mmHg,腹软,饱满,未触及明显肿块,右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RBC4.1×1012/L,AFP-α 1.8 ng/ml,CEA12.6 ng/ml,β2-MG 2.83 mg/L,DNA-P(-),尿隐血(-),尿酮体(±),尿白细胞(±).B超示右肾上极至肾盂中部10.7 cm×8.4 cm×5.0 cm高回声团块,边缘不规则,轮廓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周边见数个同样低回声区.
-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原因的尿动力学分析
1999年9月至2002年5月,我们对10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从尿动力学检查等多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膀胱痉挛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
勃起功能国际指数5与夜间阴茎勃起实验在诊断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我们采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5(IIEF-5)与NEVA夜间阴茎勃起实验检测(NPT)在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
Snodgrass术在尿道下裂矫形术失败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附23例报告)
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我科共收治尿道下裂矫形失败患者23例,均采用Snodgrass术,其中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尿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附108例报告)
回顾性总结1984年至2003年诊治尿道损伤患者108例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
改进加盖岛状皮瓣术治疗远端尿道下裂
1997年至2001年我们用改进加盖岛状皮瓣术治疗远端尿道下裂5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7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微创PCN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石街38例报告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mini-PCN)技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石街3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急诊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27例报告
1997年3月至2002年6月,我们采用急诊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膀胱血块填塞和尿道损伤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排尿期尿道测压在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
选择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5例临床诊断为女性下尿路梗阻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分别进行排尿期尿道测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德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现状
近5年来,在德国若干腔镜中心,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已用于治疗临床Ⅰ期肾肿瘤,并达到标准化.近3年来,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建立和标准化已取得了满意疗效.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可控尿流改道手术也已开展[1].
-
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形态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包括组织学上的前列腺良性增大及尿动力学可显示的膀胱出口梗阻(BOO).BPH引起BOO常导致逼尿肌功能障碍,而逼尿肌形态结构上的改变又是逼尿肌功能改变的前提和基础.关于二者的相关性正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放疗和非放疗患者服用氟他胺胃肠道反应的比较
-
伴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瘤栓水平对预后的意义
关键词: 静脉瘤栓 -
对局部晚期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及辅助化疗者转移相关性基因表达与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的Indinavir尿结石病:治疗和预防
-
尿中存活素检测是诊断非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敏感标志物
-
体外冲击波治疗阴茎硬结症的试验性汇萃分析
-
轮流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初次内分泌治疗后恶化的前列腺癌
-
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应用研究
聚维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1995年8月至2002年10月我们采用PVP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
重视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切缘阳性的问题
随着前列腺癌诊治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正逐步成为我国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
-
2004年浙江省泌尿外科会议召开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创刊
关键词: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级分期新趋势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随着对此种疾病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深入研究及对疾病自然病史认识的增加,我们总结出了BPH的临床分级分期新模式.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