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2个ICU重症患者液体治疗现状调查
摘要: 了解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液体治疗现状,及液体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记录所有纳入本研究患者的液体治疗情况,包括入ICU后连续7d的液体治疗量[24 h总入量、24h总出量、24 h液体净平衡量(24 h总入量-24 h总出量)],液体种类(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制品);液体治疗目的包括容量治疗(液体复苏)、维持输液(维持液体管路通畅)、治疗用药(抗感染、保肝等治疗配液)、营养治疗用液(含肠内与肠外营养).同时记录患者肝肾功能、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液体入量在入ICU第5天[2 806(1 997,3 582) ml]达高峰.液体净平衡在第4天开始实现负平衡-84(-1 127,612)ml,且随住ICU时间呈逐步增多趋势.治疗用药和营养液量在整个治疗液体中占比较大.液体总入量、晶体总入量、胶体总入量与患者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1、0.686、0.282、0.155、0.506、0.174、0.209、0.072、0.292,P<0.05),胶体总入量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6、0.242、0.190、0.335、0.284、0.223,P<0.05).
-
山东地区农民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进行农民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 2006年5月对山东烟台牟平区高陵镇常住农民进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症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556例,男性269例,女性287例.年龄34~90(60.7±8.15)岁.内镜发现糜烂性RE 101例(18.2%);其中洛杉矶分级A级37例,B级57例,C级3例,D级4例.RE在男性中比例更高(P<0.001);患者年龄(P=0.041)、务农时间(P=0.040)、Z线距离门齿的长度(P=0.001)与发病有相关性.吸烟(OR 1.894,95%CI 1.207~2.974)、饮浓茶(OR 2.900,95%CI 1.651~5.092)、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OR 2.159,95%CI 1.166~3.997)、贲门松弛(OR 13.630,95%CI 7.370~25.190)是发病危险因素.而身高、体重、腹围、体重指数、饮酒、特殊饮食习惯、糖尿病、腹部手术史等与之无关(P>0.05).RE组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2例,高于非RE组;RE组合并胃体萎缩的患者14例,少于非RE组,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本组总调查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为51.3%(273/556),RE组为37.1%(36/97),非RE组为54.5%(237/435)(P=0.002)(OR 0.492,95%CI0.313~0.776).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Z线距门齿长度短、贲门松弛、服用NSAIDs是RE发病的危险因素,而Hp感染可减少RE的发病.结论 男性、高龄、Z线距门齿长度短、贲门松弛、无Hp感染等因素与RE的发病有相关性,吸烟、饮浓茶、服用NSAIDs、务农时间长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
糖尿病大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
目的明确糖尿病时肠道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对12周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小肠、结肠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观察发现糖尿病时Cajal间质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显著减少、结构破坏、连接松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溶解;胞质广泛溶解,细胞器减少.结论糖尿病时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结构的改变与其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很可能是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之一.
-
伊曲康唑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部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心脏安全性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者肺部急性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效果与心脏安全性.方法 单中心、开放试验设计.选择70岁以上慢性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肺部In的患者,静脉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用药14 d的临床有效性和心脏安全性.结果 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确诊3例,临床诊断32例;合并冠心病26例,肺心病20例,同时合并冠心病和肺心病17例.治疗14 d后,体温于7 d内降至正常的22例,11 d降至正常的3l例;14 d后血1,3-13.D葡聚糖水平降至正常的26例(78.79%);5例病原学为白念珠菌者x线胸片示原有病灶完全吸收.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第4天、第5天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伴室性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均于次Et心力衰竭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前后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正常范围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肺部IFI 14 d临床有效率为78.79%;即使合并冠心病、肺心病的老年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该药14 d内也是比较安全的.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人群中观察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并识别RAS的危险因素.方法冠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束后,进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临床因素和RAS的关系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个月内共入选370例患者,平均年龄60.6岁(29~81岁),其中106例患者(28.6%)存在RAS, 63例患者(17.0%)存在显著的RAS(腔径狭窄≥50%),43例患者(11.6%)存在轻度的RAS(直径狭窄<50%).41例患者(11.1%)存在显著单侧RAS,22例患者(5.9%)存在显著双侧RAS.经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OR=1.06,95%CI:1.03~1.10,P<0.000 1)、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OR=1.65, 95%CI:1.34~2.03,P<0.000 1)和外周血管疾病(OR=2.64,95%CI:1.27~5.47,P=0.009 5). 结论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RAS发病率高,多见于存在全身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探讨不同移植方式及疾病状态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AML患者共314例,其中FLT3-ITD阳性54例,回顾性分析allo-HSCT对FLT3-ITD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54例FLT3-ITD阳性患者3年总生存(OS)率为56%,3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47%.其中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及亲缘HLA单倍型相合造血于细胞移植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56%和60%,3年LFS率为45%和54%.两组在OS时间及LFS时间方面的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x2=0.074,P=0.786;x2=0.006,P=0.941).47例(87.0%)患者移植前本病处于首次完全缓解(CR1),7例(13.0%)患者移植前本病处于非CR1期.处于CR1期的患者的生存显著优于非CR1期患者.结论 allo-HSCT是FLT3-ITD阳性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亲缘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同胞HLA全相合移植疗效相似.疾病复发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
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复发患者再次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2009年2月19日至2011年1月17日从16家医院共纳入125例CHC复发患者,随机分入治疗48周(A组)或治疗72周(B组),随访24周.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随访中的HCVRNA水平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80.0%,复发率为12.2%,两组SVR率(81.3%比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治疗时单独使用干扰素(IFN)组SVR率略高于IFN联合RBV组(92.6%比74.6%),使用普通IFN组SVR率略高于Peg-IFN组(84.7%比7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对SV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6.4%;RVR、早期病毒学应答和延迟病毒学应答对SVR的阴性预测率分别为36.8%、66.7%和100.0%.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1%,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结论 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CHC复发患者48周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未证实延长至72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12周(判断早期病毒学应答)是预测能否获得SVR重要的时间点.
-
中药引起肾功能不全伴范可尼综合征六例
目的进一步探讨中药所致肾损害伴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中药所至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6例病人均在服用中药后出现肾脏病变,其所服中药成分中明确含有木通,4例表现为快速进展性肾衰竭,1例用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肾功能正常.其主要临床表现为:(1)多饮多尿、贫血、血肌酐明显升高.(2)近端小管酸中毒伴糖尿、氨基酸尿、低分子蛋白尿(尿β2m升高)、低尿酸血症和低磷血症.(3)肾活检显示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大片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脱落,间质少量以单核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及大片纤维化,小动脉壁可增厚;肾小球无病变或轻度系膜细胞增生.(4)经糖皮质激素治疗28、17个月后,2例肾功能稳定;1例对症治疗2个月后肾功能正常,但32个月后仍有肾小管酸中毒;另3例病情无明显改善.结论木通等中药引起的肾脏病变可以合并范可尼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对木通等中药所致肾脏继发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GSTT1及GSTM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家族中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AML患者180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和复发率.结果 (1)GSTT1和GSTM1基因双非缺失型(double-present型)患者一疗程CR率高于GSTT1,GSTM1任一基因缺失型(null 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GSTT1/GSTM1的 null基因型患者发生不CR的危险度是double-present型患者的8.736倍(95%CI 1.146~66.574).GSTT1 present型一疗程CR率高于GSTT1 null型,二者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2.572,95%CI 1.136~5.826);(2)GSTT1和GSTM1基因型分布与诱导治疗后中性粒细胞<0.5×109/L及PLT<20×109/L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 null型患者发生AST异常的危险度是GSTM1 present型的2.593倍(P=0.016,95%CI 1.176~5.717);(3)double-present型总体和无复发生存期较GSTT1/GSTM1的null型患者长(平均总体生存期为68.4、38.5个月,P=0.028;平均无复发生存期为73.5、34.9个月,P=0.014),GSTT1 null型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短于GSTT1 present型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期为26.7、64.3个月,P=0.038),但二者总体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P=0.653).double-present型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GSTT1/GSTM1的 null型患者(13.3%、35.6%,P=0.019).结论 GSTT1,GSTM1基因型与AML患者治疗CR率、复发率、化疗的不良反应及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GSTT1 和GSTM1基因型有助于指导AML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9例AOPP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组3组,另选取2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含量.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OPP轻度中毒组患者血浆ET的含量(56.18±12.80) ng/L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50.85±8.93) n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重度中毒组患者血浆ET含量分别为:(72.61±14.21) ng/L,(110.32±17.38) n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中度中毒组患者血浆ET含量较轻度中毒组明显升高(P<0.01);重度中毒组患者血浆ET含量较中度中毒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随着AOPP中毒程度的加重,血浆ET含量逐渐上升,血浆ET的检测可作为判断AOPP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强度的有氧训练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强度为20%和60%大运动能力的有氧训练,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有下降,且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用美国简明健康量表各维度评分,在总的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方面,A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 两种强度进行有氧训练可以取得相似的降压效果,但大运动能力20%的运动强度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