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中华哮喘(电子版)

中华哮喘(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sthma(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효천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3911
  • 国内刊号: 11-929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06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林江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IL-12在哮喘小鼠杯状细胞化生和黏液分泌中的作用

    作者:魏然;臧金萍;王金亮;于洪涛

    目的 研究经鼻滴入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表达Muc5ac黏蛋白的影响,探讨IL-12与哮喘黏液分泌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哮喘组、IL-12组及抗IL-12组的肺组织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ABPAS染色对小鼠支气管壁杯状细胞数量进行观察.结果 Muc5ac蛋白阳性表达的细胞均主要分布于气道上皮,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相比于哮喘组,IL-12组黏蛋白Muc5ac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抗IL-12组黏蛋白Muc5ac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IL-12对哮喘小鼠支气管黏液的分泌具有增强作用.

  • 成都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敏;薛德厚;刘小凡;王次林;李兰;陈莉娜;李德渊;刘翰昊;庞英;姚斌;李建保;张蕾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青羊区儿童总数及各年龄段儿童所占比例数计算出各年龄段所需儿童数,采取随机、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抽出所需调查的学校、幼儿园及社区的全部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先向家长发放问卷初筛表,然后筛选出相关疾病的可疑患者,再经呼吸专科医师问诊和查体以明确诊断.结果 实际调查人数为12 082人,确诊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共551例,累计患病率为4.56%,哮喘现患率为3.58%.患儿的性别、年龄、首次发作年龄、呼吸道感染、摄入或吸人过敏原、运动、遗传因素等均与哮喘发病显著相关.哮喘好发季节为秋冬季或换季时,69.51%的息儿接受了吸人激素的治疗.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城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较高,且早发于婴幼儿期,哮喘发作受诸多因素影响.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哮喘 儿童
  •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作者:张莉;杜永成;许建英;杨丽莉

    目的 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影响,以及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09年1 2月至2011年1月门诊就诊的4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23例).所有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发放哮喘日记卡及峰流速仪.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晨间及夜间高呼气流速(PEF),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白介素8(IL-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除性别构成外,年龄、病程、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F=39.991,P<0.05)、FEV1%pred(F=56.075,P<0.05)、PEV1%pred(F=53.535,P<0.05),嗜酸粒细胞百分比(F=15.271,P<0.05)及eotaxin(F=24.172,P<0.05)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非吸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吸烟组(P<0.05).结论 吸烟降低了哮喘患者对ICS治疗的反应性.对吸烟的哮喘患者,治疗可能需要特殊调整.

  • 支气管哮喘未控制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及情绪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方桂桔;焦维克;薛青;李树奇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未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与肺功能及情绪因素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首次确诊哮喘,并在6个月后仍处于未控制状态患者102例,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肺功能检测、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ospital anxei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测量相关变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6个月后仍处于未控制状态的哮喘患者SGRQ症状得分、活动能力得分及总分、抑郁得分、焦虑得分均升高,与6个月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实测值/预计值、FEV1/FVC 6个月前后的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GRQ活动能力得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得分、总分均与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存在显著相关,各维度得分均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FEV1/FVC无相关性.结论 情绪因素可影响哮喘未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

  • 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SP-D浓度的影响

    作者:陈明勇;陈勃江;陈斌;刘小英

    目的 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D,SP-D)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Ⅲ级及Ⅳ级稳定期COPD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沙美特罗(50μg)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50 μg/500μg)两组,每组42例,每例患者均吸入2次/日,每次1吸,疗程12周.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各一份,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P-D浓度.结果 治疗前后平均血清SP-D浓度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组患者分别为(148.2±65.7)μg/L和(89.2±53.2)μg/L,治疗前后血清平均SP-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吸入沙美特罗粉剂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P-D浓度分别为(143.5±69.1)μg/L和(136.7±59.5)μg/L,治疗前后血清平均SP-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后血清SP-D浓度比治疗前降低,血清SP-D浓度检测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COPD治疗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支气管哮喘和过敏症中的作用

    作者:刘洪泱;苗伟伟;汪凤凤;周林福

    变态反应(过敏症)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产生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IDO)既是细胞内催化色氨酸分子沿犬尿酸途径进行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机制缺陷在变应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抗原递呈细胞(APC)如树突状细胞(DC)表达的IDO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通过增加DC表达IDO而诱导免疫耐受,有望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的新靶点.

  • 支气管哮喘吸烟者的发病机制及激素治疗效果

    作者:山晓茵;王慧敏

    吸烟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能够增加支气管哮喘发作严重度及病死率,且减弱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本文就支气管哮喘吸烟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糖皮质激素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作者:汪凤凤;苗伟伟;刘洪泱;周林福

    支气管哮喘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介导的以辅助性T细胞2(T-helper type2,Th2)优势免疫为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DC在变应原触发哮喘的始动环节中发挥中心作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种特殊的T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DC和效应性T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DC不仅对入侵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对无害物质维持免疫耐受.这些具有致耐受性的DC通过多种不同的路径诱导Treg,上调Treg数目和(或)功能,从而抑制免疫应答.应用致耐受性DC作为靶点,有望为哮喘免疫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氧化应激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研究进展

    作者:谢桃;李国平

    哮喘是一种以支气管收缩可逆性、肺部炎症及气道重塑为特点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黏液过度分泌导致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气道重塑和感染增加.过度的活性氧/活性氮(ROS/RNS)产生造成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微血管高通透性和气道黏液高分泌,以及组织损伤和形态的改变.减轻氧化应激或增加抗氧化能够减轻气道嗜酸粒细胞,减少黏液分泌,减轻支气管高反应性.本文就氧化应激与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关系作一综述.

  • 肺水通道蛋白与支气管哮喘

    作者:张君;骆仙芳;王会仍

    通过对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结构、分布及功能的研究,发现AQPs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AQP1参与了肺部水的转运、哮喘急性炎症期的发病机制,AQP3可能在保持气道表面的液体平衡及防止细菌人侵、气道重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AQP4可能参与了哮喘条件下黏液分泌的调控,AQP5则与气道高反应性、气流受限、调节气道水稳态有关,这些为哮喘的诊断及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草案)

    作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 J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对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到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慢阻肺患者每年约发生0.5~3.5次的急性加重,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慢阻肺患者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例如,2006年美国AECOPD住院病死率为4.3%,每人每年平均住院费用高达9 545美元.国内研究表明,AECOPD住院患者每人每次平均住院费用高达11 598元人民币.AE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疾病进程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AECOPD预防、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是临床上的一项重大和艰巨的任务.

  • 濒死性哮喘的治疗

    作者:董航明;蔡绍曦

    致死性哮喘(fatal asthma,FA)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严重的类型,即使是病情较轻的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致死性危险.FA表现为起病突然,症状恶化迅速,患者常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发生呼吸衰竭或窒息,病死率高.美国胸科协会(ATS)定义的FA是哮喘严重恶化并伴有一项以下情况:①呼吸暂停;②需要机械辅助通气;③高碳酸血症,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CO2>6.65 kPa(50 mmHg),或呼吸性酸中毒pH<7.30;④死亡.同时需要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急性疾病,例如心脏病及难以鉴别的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1].FA又分为慢发-晚达型和突然发病型(又称突发急进型,从发作至死亡0.5~3 h,占10%~20%).而濒死性哮喘(near-fatal asthma,NFA)是指哮喘严重急性加重出现持续状态并呼吸衰竭,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呼吸性或代谢性)、呼吸困难、反常呼吸、意识障碍等.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应用

    作者:陈荣昌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吸入激素为基础的长期控制治疗,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然而,临床上长期控制治疗的策略落实不足,或者少数难治性哮喘患者,经过常规的治疗未能实现哮喘控制,可发生哮喘急性发作,甚至死亡.当常规的平喘治疗和氧疗无效时,部分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中华哮喘(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