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349
  • 国内刊号: 14-13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75
  • 曾用名: 中医药研究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2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红娟;李方;管绯

    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中并不少见,轻者可表现为头晕、乏力、一过性黑朦,重者可出现阿-斯氏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 2型糖尿病中医分型与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高志扬;钱少平;易向明;罗晓萍;黄晓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分型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37例2型糖尿病病例分为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与湿浊型,检测其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并利用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血浆胰岛素×空腹血糖的倒数)判断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餐后2h C肽分泌量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及气阴两虚型与湿浊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由高到低为: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湿浊型;气阴两虚型与湿浊型,气虚型、气虚血瘀型、湿浊型各型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之间的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存在差异.

  • 大量脑出血行颅内血肿碎吸及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科林

    2002年1月-2002年8月,我科收治大量脑出血(出血量60 ml~150 ml)10例,经CT定位颅内血肿碎吸及内科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宝锋;钱春兰;林松

    目的:观察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给予益心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能量合剂加肌苷静脉输注,口服泛癸利酮(辅酶Q10)和吗啉胍(病毒灵),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益心汤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心汤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CT改变

    作者:李向新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及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且均做头颅CT检查.结果:①均有引起脑血管相关疾病史.②头颅CT均表现有基底节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直接病因是基底节区缺血性病变.对于有脑血管病史病人,出现小碎步态,肌强直,结合头颅CT影像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改善症状.

  •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曹静;尹柱汉

    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 血管新生与冠心病

    作者:蒋霞;李勇;范维琥;戴瑞鸿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造成各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冠状动脉血管重建,使许多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也使部分病人的寿命得到延长,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而血管旁路手术后移植血管仍有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问题.

  • 预适应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

    作者:鹿小燕;汪洋;张文高;周苏宁;史大卓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是指心肌经过1次或反复多次的短暂缺血或再灌注后,通过激活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加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随后长时间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

  • 穿心莲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施卿卿;黄春林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成分为内酯、内酯甙及黄酮类化合物.穿心莲味苦,性寒,人心、肺、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

  • 补肾活血化痰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SOD、MDA的影响

    作者:王跃伟;王峰;张业伟;周清安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痰方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Wistar大鼠采取双侧颈总动脉持久结扎,复制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术后第3天取存活大鼠作穿梭箱实验,测定每只大鼠的潜伏期.凡潜伏期>11.3 s者均认为是血管性痴呆大鼠.在此基础上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障碍,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而经治疗后各灌药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结论:①补肾活血化痰方药能对血管性痴呆起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改善大脑局部的血循环,使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能够得到充分的供血和供氧,减少梗死面积,减少毒性物质的释放和抗原的产生.②抗衰益智,提高SOD活性以及减少MDA的合成,提高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改善学习、记忆行为,抑制脑及全血胆碱酯酶的活性.

  • 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司秋菊;王鑫国;王亚利;李国明;白霞;曹刚

    目的:从内皮细胞功能角度探讨中药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喂家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造模过程中预防性给予蜈蚣治疗.①对照组:基础饲料+5 mg/kg蒸馏水灌胃;②模型组:高脂饲料+5 mg/kg蒸馏水灌胃;③蜈蚣小剂量组:高脂饲料+蜈蚣水提物2.5 g/kg灌胃;④蜈蚣大剂量组:高脂饲料+蜈蚣水提物5 g/kg灌胃.4组均饲喂12周.观察血清NO、ET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EGF的表达量,并观察其主动脉血管病理.结果:模型组VEGF的表达量升高,经5g/kg蜈蚣治疗后,VEGF的表达量明显下调,NO释放增加,ET分泌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5 g/kg蜈蚣对VEGF的影响无明显变化,表明蜈蚣对A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蜈蚣可通过调节NO/ET的平衡,从而抑制VEGF的表达,提示蜈蚣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治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揭示了中医血瘀证存在的微观物质基础,为中药蜈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三七五参汤抗心肌缺血损伤及HSP70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于泽;崔金涛

    目的:观察三七五参汤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HSP70心肌表达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三七五参汤组和热处理组.三七五参汤组给予灌服中药三七五参汤7 d,热处理组给予热休克预处理,然后除对照组外,给予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造模.24 h后检测血清CK和心肌HSP70表达水平,并同时做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三七五参汤组和热处理组血清CK明显低于模型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亦显示相同趋势,而心肌HSP70表达明显升高.结论:说明三七五参汤和热休克预处理均能保护缺血心肌,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HSP70表达有关.

  • 银杏内酯A、B对豚鼠乳头肌细胞的电生理效应

    作者:张志雄;祁小燕;王星禹;崔启启;施渭彬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A、B(GA、GB)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内微电极方法记录乳头肌动作电位.灌流模拟缺血液造缺血模型以及在低钾台氏液中加入氯化铯灌流诱发延迟后除极(DAD)模型.观察GA、GB在生理、缺血状态下对乳头肌动作电位各项电生理参数以及DAD的影响.结果:生理条件下10-6mol/LGA、GB使APD50分别缩短9.1%和6.2%;APD90分别缩短8.4%和5.9%.缺血状态下APD明显缩短、APA减小、RP及0期Vmax减小(P<0.0 5~0.01).GA、GB可延缓和减轻缺血引起的上述变化(P<0.01),GA、GB可降低DAD的发生率(P<0.01).结论:银杏内酯A、B有缓解和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并可阻抑DAD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焦虑障碍45例临床研究

    作者:苏占清;翟毅;朱运斋;黄敏;康冰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焦虑障碍(PSA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PSAD病人于治疗前后进行SAS测评,并时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焦虑症状消失率为88.89%;SAS标准分均数值经治疗后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项目所引出的症状得分均数值亦明显下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SAD可取得较好疗效.

  • 参芍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胡锦心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冠心病人群发病率为14.4%,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被称为"人类第一杀手".

  •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正龙;袁灿兴;颜乾麟;许得盛

    目的:为客观评价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7月-2002年11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中医科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了临床验证,共观察病例140例,其中脑心通胶囊治疗组100例,XXX胶囊对照组40例,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结果:临床验证显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总有效率达90%.结论:脑心通胶囊是防治脑卒中的有效药物.

  • 泰脂安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屈松柏;王汉祥;邓菱梅;吴斌;吴汉卿;李道本;任开明;胡家才;陈友香;杨祥坤

    目的:研究泰脂安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30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按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阴虚159例,阴虚阳亢141例,口服泰脂安胶囊3粒(每粒0.3 g),每天3次,连服8周.服药前及服药4周和8周末,均做体格检查、记录证候积分、查血脂谱.服药前及服药后8周末查血尿粪常规、ALT、BUN、Cr、ECG及前庭功能.治疗期间每2周复诊1次,记录证候积分及副作用.结果:服药4周和8周末,TC分别降低18.2%和25.2%,TG降低26.2%和40.6%.LDL-C降低18.9%和20.6%,AI降低了27.1%和34.9%,HDL-C升高了31.2%和42.9%,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8周末TC、TG和AI下降程度明显大于4周(P均<0.01),临床证候积分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总有效率为95.35%,其中肝肾阴虚为94.34%,阴虚阳亢为96.45%,但两组无可比性(P>0.05).该药对血尿粪常规、BUN、ALT、Cr、ECG及前庭功能均无不良影响.结论:泰脂安对高脂血症病人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其降低TC、TG、LDL-C、AI和升高HDL-C的作用,8周疗效更优,并能明显改善证候,无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调脂中药.

  • 从细胞介导免疫探讨养阴清心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临床研究

    作者:宋家玫;徐贵成;王秋风;刘俊玲

    目的:从细胞介导免疫探讨养阴清心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临床研究.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服养阴清心口服液,对照组15例服维生素C和肌苷.从临床症状、心电图、T细胞亚群、NK细胞和IgM等方面观察该药的作用机制.结果:在总疗效、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CD4/CD8的比值,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CD4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组治疗后NK值较治疗前增加,而对照组在治疗后NK值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IgM转阴率较高.结论:临床研究证明,养阴清心口服液在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降低、NK细胞值升高及IgM转阴等方面,通过发挥免疫调节功能而起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为当前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较佳选择.

  •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廖奕华;邓云梅;刘湘;邓静修;李晓毅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通心络组(40例)和卡托普利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通心络组、卡托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或卡托普利25 mg~50 mg,每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LVDD、SV和EF的变化.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病人左室SV和EF明显升高(P<0.05,P<0.01),通心络组和卡托普利组病人左室LVDD明显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后两组SV及EF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左室舒缩功能,延缓心室重塑,是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

  • 三参通脉合剂对冠心病病人纤溶酶、纤维蛋白原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倩;金玫;黄丽娟

    目的:探讨三参通脉合剂对冠心病病人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冠心病病人,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服三参通脉合剂,对照组服长效心痛定,测定治疗前后纤溶酶、纤维蛋白原,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纤溶酶较治疗前升高.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各组病人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51%高于对照组.结论:三参通脉合剂可改善冠心病病人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

  • 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SOD和LPO的作用

    作者:李树青;贺宏

    目的:观察黄芪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LPO)的作用.方法:应用黄芪治疗4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用药前后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和血清中的SOD与LPO的含量变化,并分别与硝苯地平(心痛定)和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黄芪组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并能改善心电图和左心功能,血清中SOD和LPO的含量分别增高和显著降低,而两对照组用药前后则无明显变化,此结果表明黄芪具有提高SOD的活性和降低血中LPO含量的作用.结论:黄芪确有清除氧自由基、扩张血管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中药.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例疗效观察

    作者:朱玲玲;朱晓光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中药配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病人共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4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口服西药消心痛片,治疗组加用补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以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方面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中药配合西药能较好地缓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状况.

  •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贵成;李辉;刘坤

    目的:探讨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以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Ⅱ期高血压病肝风痰浊证伴有血瘀证和不伴有血瘀证两型病人各40例,每型随机分为熄风化痰本型治疗组(本型组)和熄风化痰+活血化瘀治疗组(活血组).本型组给予息化饮1号,每次200ml,每日2次;活血组给予息化饮2号,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每次200ml,每日2次.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血压、主要症状、血液流变学、D-Ⅱ聚体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加用活血化瘀药的两活血组血压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两本型组(P<0.05或P<0.001).对眩晕、头痛、颈背强硬、胸闷胸痛、肢体麻木等主要症状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两活血组均优于两本型组(P<0.05或P<0.001).对血液流变学、D-Ⅱ聚体等检测指标的改善,两活血组优于两本型组(P<0.05).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以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痛较单纯的辨证论治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D-Ⅱ聚体等指标方面更具优势,拓展了高血压病治疗的新途径.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脑卒中先兆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小花

    目的:通过采用中西药物配合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先兆症,达到减少、控制脑卒中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火瘀阻型,通过中药治疗以达到疏理气机、活血化瘀、降火祛痰通络的目的;静脉输注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每日1次,14 d为1疗程,与静脉输注丹参粉针400 mg做对照,每日1次,14 d为1疗程,本组无中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周后复查血液流变学,全血的浓、黏、凝、聚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先兆症的出现常预示脑卒中发生的高度危险性,而高血压痛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更是脑卒中的易发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静脉输注灯盏细辛注射液及中医辨证治疗,对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贯彻循证医学原则重视心血管病防治

    作者:胡大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它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和间歇跛行,它不仅是现今发达国家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威胁.

  • 急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作者:李作汉

    脑卒中发病的病理基础主要是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在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的高低与脑卒中的病灶性质及类型、病情的进展或好转等紧密相关.

  • 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展望

    作者:陈可冀;张京春

    心血管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研究的目的是在于充分应用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心血管病学理论和技术,继承、开发和研究有数千年沉淀的传统医药学理论和经验,以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融人世界医药学.

  • 浅谈血液黏滞综合征假说

    作者:李国贤

    笔者于1990年在全国血液流变学交流大会做专题讲座时首次提出了"血液黏滞综合征假说"[1],1995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九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学术交流会议"上,交流了"血液黏滞综合征假说"与"血液黏滞综合征假说临床探讨"等有关问题[2~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6 17 18 19 20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