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안휘중의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7246
  • 国内刊号: 34-132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3
  • 曾用名: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马宗华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胃癌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中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临床研究

    作者:于庆生;侯勇;张福忠;易维真;汪晓明;陈子义

    目的:观察健脾通里中药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将要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术后早期(术后1 d)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照组术后早期(术后1 d)小肠内滴注9.0 g/L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7 d.手术前后分别观察:①细胞免疫功能: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②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和血内毒素水平(ET).结果:①术后7 d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 IL-2显著升高,sIL-2R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自身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IL-2、sIL-2R、IL-12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7 d上述指标虽然也有所恢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研究组术后5 dL/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自身术后5 d与术前1 d比较,L/M比值无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自身术后5 d与术前1 d比较,L/M比值明显升高(P<0.01).③术后3 d研究组血E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术后3 d与自身术前1 d比较,ET无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术后3 d与术前1 d比较,ET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采用健脾通里中药治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助于改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66例临床观察

    作者:耿静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和非灌肠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临床症状及体征、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BUN、SCr及24 h Upro分别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改善肾功能.

  • 祛斑汤治疗黄褐斑43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忠

    目的:观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门诊患者给予祛斑汤煎服,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基本痊愈22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

    关键词: 黄褐斑 祛斑汤
  • 中药足浴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临床观察

    作者:管玉香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用中药足浴结合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结果:两组肾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肌酐、尿素氮改善尤为显著(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足浴结合传统中药保留灌肠在改善慢性肾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提高生命质量方面疗效满意,而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护理要点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 雷公藤内酯醇对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关节腔和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涂胜豪;胡永红;曾克勤;赖先阳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IL-6、IL-10、TNF α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CIA的可能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的Wistar大鼠关节炎为动物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雷公藤内酯醇按40 μg/kg BW肌注给药,每3 d 1次,31 d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腔液中TNF α、IL-6和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CIA模型大鼠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 α、IL-6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1),经过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 α、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模型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变化而达到治疗CIA,这也可能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柴胡皂苷a对戊四氮诱导小鼠痫性发作的影响

    作者:谢炜;鲍勇

    目的:评价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不同剂量对戊四氮(PTZ)诱导的小鼠痫性发作的影响. 方法:采用PTZ诱导小鼠急性痫性发作来复制癫痫模型,通过记录小鼠痫性发作潜伏期和强直性惊厥率的变化,研究SSa抗小鼠PTZ致痫作用. 结果: SSa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延长PTZ诱导的小鼠痫性发作 (P<0.05),延长阵发性痉挛期向强直性惊厥发作的过渡时间(P<0.05),延长强直性惊厥发作的潜伏期(P<0.05),并且减少PTZ诱导小鼠强直性惊厥的发生率(P<0.05).结论:SSa具有对抗小鼠PTZ致痫作用,对小鼠的强直性惊厥发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存在量效关系的趋势.

  • 痛经合剂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迎春;李克勤;许红岩;马建峰

    目的:探讨痛经合剂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理学机制.方法:观察痛经合剂对正常雌性大鼠体外子宫平滑肌和催产素所致的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及其对雌性小鼠痛经模型和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和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结果:痛经合剂能显著抑制正常大鼠体外子宫平滑肌和催产素所致的体外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明显减少雌性小鼠痛经模型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阈下发生睡眠的小鼠个数.结论:痛经合剂具有的解痉、镇痛、镇静作用,是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理学依据.

  • 中药熏蒸对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作用及炎性递质的影响

    作者:汪元;沈鹰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对其抗炎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自制大鼠熏蒸装置进行分组处理.关节肿胀度用T管容积法测定,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关节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测定大鼠血液中炎性递质(IL-1β、PGE2、NO)水平.结果:中药熏蒸能显著改善AA大鼠足跖和关节肿胀状况,可明显减轻病变关节局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滑膜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能显著降低AA大鼠血液中PGE2和NO水平.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有抗炎消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多种炎性递质的水平有关,同时蒸汽的温热作用也是熏蒸疗法抗炎消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 合肥市大蜀山几种药用植物体内铅的含量分析

    作者:张玲;谢晓梅;王瑾;张文龙

    目的:以安徽省合肥市郊大蜀山几种常见的药用植物为例,分析铅(Pb)在药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初步探索Pb在药用植物体内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湿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元素的含量.结果:植物体内Pb的含量与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本实验为从源头控制中药材和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提供科学依据.

  • HPLC测定盐酸左布比卡因右旋异构体含量

    作者:董真秀;汪芸;徐燕;朱圣亮;孙宝祥

    目的:建立盐酸左布比卡因右旋异构体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手性色谱柱(CHROMTECH AGP 100.0 mm×4.0 mm,5 μm),以0.02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异丙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 nm.结果:盐酸左布比卡因左旋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达到基线分离,定量限为2 ng,检测限为0.6 ng.结论:HPLC能够有效分离、检测左布比卡因原料及注射液中的右旋异构体.

  • 正交设计研究金银花绿原酸煎提工艺

    作者:李荣;胡成穆;钟明媚;李俊

    目的:优选金银花绿原酸煎煮提取的佳工艺.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以总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考察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量对煎煮工艺的影响.结果:佳工艺为金银花粉末过50目筛,加水量30倍,煎煮3次,每次煎煮30 min.

  • HPLC法测定生脉饮中五味子醇甲含量

    作者:欧金梅;罗捷华

    目的:建立生脉饮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C18柱(Hanbon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13∶7);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灵敏度为1.0 Aufs.结果: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5E+06c -143 280,r=0.999 5,五味子醇甲含量为0.12~0.60 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五味子醇甲的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8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可靠,可用于生脉饮的定性、定量测定.

  •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探析

    作者:陈文

    <金匮要略>治瘀血之方,活血化瘀药常配以理气、温经、化痰、利水、清热之品,或佐以扶正,或峻药缓攻,或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刚柔并济.仲景活血化瘀诸方,用药精当,法度严谨,配伍巧妙,对指导临床遣药组方具有重要意义.

  • 方剂配伍中的动静开合规律探讨

    作者:周子洋

    方剂配伍中的"动、静、开、合"规律,以及重视"动"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是"对立统一"规律以及"无动无物"的古代哲学思想在方剂配伍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和运用好这一规律,可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试析标本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茎

    标本理论主要是阐述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义是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位置相应;"本"是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1].标本理论强调了人体头身与四肢的密切关系.对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卫气第五十二>说:"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充分强调了这一理论的重要性.

  • 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敏娜;周美启

    目的:观察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和作用规律.方法: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临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阿是穴、第 4~6 颈夹脊、合谷、足三里,对照组选取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电针刺激,每次30 min,每周2~3次,共2周.比较观察两种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首次治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程治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用两组数字疼痛量表(NRS)和描述疼痛量表(VRS)分析可知,两组首次治疗前后NRS和VR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及疗程治疗前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后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疗程治疗后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收效快捷,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医治法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郜峦;王键

    脑血管病是危及当今人类健康的三大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的发病比约为3∶1.因此,缺血性卒中已成为当前防治脑血管病的工作重点.既往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临床特色和治疗优势.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卒中的实验研究资料从中医治法角度进行粗略整理,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比较与分析.

  •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时效性研究现状

    作者:徐振华;许能贵;靳瑞

    脑卒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症之一.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1~18/万,死亡率为8~12/万.据此推算,我国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70%重度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全部脑血管病中占56.6%~80.0%,且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补体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雯;刘健

    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补体(complement, C)的影响作一阐述,并探讨补体受体、补体调节蛋白在RA诊治中的作用.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融分子生物学、半导体微电子、激光、化学染料、生物住处学等领域各项技术,一次微排列实验可对上千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突变和多态性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的高新技术,同时也是目前微观整体研究的一项新技术.

  •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凤珍;杨钦河;王强;龚理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造成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组织脂变时,即称为脂肪肝.

  • 斑贴试验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70例临床研究

    作者:张虹亚;刘小平;刘涛峰;冯璐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标准筛选系列20类抗原对70例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结果:7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68例,总阳性率为97.1%,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是甲醛、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N-环己基硫酞内酯、噻汞撒(硫柳汞)、乙二胺.结论: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预防中有着重要意义.环境污染、化妆品及外用药的滥用等化学性因素是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 中医药教学应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作者:苏永华;朱德增

    将动植物资源保护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增加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意识的教育,客观评价珍稀植物、动物等物种的药学价值,科学地介绍替代品,适当介绍珍稀动植物人工培养或药效成分人工化学合成的知识等,并组织学生们学习和讨论.培养既有高超医疗技能,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的中医药工作者.

  • 新世纪版《医古文》"扁鹊传"与"华佗传"教学札记

    作者:张雪梅

    <医古文>新世纪规划教材<扁鹊传>和<华佗传>两课,分别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扁鹊传>通过3则医案反映扁鹊的高明医术,尤其是在诊断、针灸治疗等方面的高超水平,塑造了一位享有盛誉、深受人民爱戴的古代名医形象.<华佗传>则全面记述了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华佗的医学成就及其不幸.细读两文,笔者发现<医古文>少数注解不详,使人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有的应该进行注解,但未作注解;甚至有的注解、断句存在错误.这给读者正确理解文意带来障碍.笔者不揣浅陋,对两文中存在的问题试提出己见,以求教方家.

  • 《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实践

    作者:易玮

    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更多能承载将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重任的优秀中医药学生,我校特招收国际交流型七年制班,旨在通过加强对英语和中医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将来能熟练地运用国际通用语种,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加速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