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杂志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35/R
- 国内刊号: 张琨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法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笔者在北京市崇文区中医医院工作期间.曾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法治疗以湿热浸淫为主证的急性湿疹患者48例,分析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愈甲汤联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口服,加消炎痛或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愈甲汤.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愈甲汤联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确切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OPD 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及西医组(对照组),观察西药联合"慢肺方"对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部分肺部体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NO、ET-1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慢肺方"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抑制 ET-1的产生,提高NO含量,并对患者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足穴治疗对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及证型的影响
目的 评价亚健康患者在足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证候(苔色)及证型的改善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250例亚健康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5例,两组均使用足穴治疗仪,治疗组通电治疗每次30 min,隔日1次,12 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通电,其余治疗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量表评分、舌苔色及证型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足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证侯(苔色)及证型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苔色)及证型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足穴治疗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
梅花针叩刺为主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以梅花针叩刺为主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梅花针叩刺结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弱视儿童224例(411眼),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率为96.80%,屈光参差性弱视有效率为93.79%.总有效率达95.62%;对部分患者(52眼)随访3年,治愈率为75.00%.结论 梅花针叩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弱视方法简便有效,并且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
-
296例哮喘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哮喘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 296例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发作期冷哮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2),热哮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缓解期脾虚型血红蛋白则较其他型偏低(P=0.03).结论 哮喘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3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 回顾性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特征性表现及中医证候分型,分析中医证候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高低即病情轻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择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OSAS患者300例.分析中医学气虚、阳虚、痰湿和瘀血证候与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的对应关系,从中医证候学角度探讨OSAS病情、合并症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痰湿证占总观察病例的80.33%,痰湿证中合并症比例占83.81%;中重度患者中气虚、阳虚及瘀血证的比例显著高于痰湿证;瘀血证的重症病例及合并症的出现率均较高.结论 中医学痰湿证侯与0sAS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而病情的加重及合并症的出现与气虚、阳虚及瘀血证候有关.
-
心力衰竭辨证分型与脑钠肽、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脑钠肽、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疑诊心衰的患者,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对符合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型且除外排除标准后的患者纳入心衰组,排除心衰患者纳入非心衰组;对所有疑诊心衰的患者均进行脑钠肽(BNP)和甲状腺功能方面的检测.结果 共纳入心衰患者116例,其中包括气阴两虚证30例,气虚血瘀证44例.阳虚水泛证42例;非心衰患者30例.心衰患者与非心衰患者BNP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中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BNP值依次逐渐升高,T3、FT3逐渐减低,气阴两虚与阳虚水泛、气虚血瘀与阳虚水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辨证分型与BNP、T3、FT3均有相关性,其中与BNP 相关性强.结论 BNP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辅助心衰辨证分型的一个有益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疗效分析
笔者对2006年11月-2009年5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以血府逐瘀胶囊与H1拮抗剂氯雷他定联合治疗的30例慢性荨麻疹病例给予分析.报告如下.
-
从中医学角度谈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理机制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内源性的糖皮质激素发挥"少火"样生理作用,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类同于"壮火".火旺伤阴,久则阴阳俱损,导致肾阳不足.临床中,糖皮质激素使用初期可用地黄类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之品,撤减期间用淫羊藿类缓补肾阳.以顺利撤除激素并防止病情的反弹.
-
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证体会
介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手法和临证体会.具体手法分为3个步骤,即点按法:包括12条线14个点,是手法的基础,在治疗同时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复位法:指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结合在点按过程中所发现的病理改变及压痛点,进行复位的方法,此法是手法的重点;调理法:包括抗阻力法、肩关节旋转点按法、肩关节旋转捋顺法以及臂部神经捋顺、点按、揉捻法.是手法的关键.本手法是根据解剖特点,调整病理改变,恢复生理功能,从而取得疗效.作者通过l临床实践,总结了手法的适应症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认为本手法省时、省力、作用快、效果好,可供临床医生参考应用.
-
中医药学治疗慢性病的优势和对现代医学诊疗模式的启示
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构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兴起及现代核磁共振成像、螺旋CT、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技术的普及应用,现代医学观察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视野有了显著的拓展.人们认识疾病复杂生理病理变化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现代医学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防治效果仍然难以取得突破.任何时候皆存在现代科学技术难以辨识清楚的生物现象.还原论指导下的现代医学模式受到限制.系统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中医药学将人体与自然界纳入一个整体系统,采用整体辨证论治观,在多基因慢性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中医药学辨识药物对机体生物效应的经验模式为慢性疾病的治疗开阔了视野.对现代系统生物医学探索多基因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奥秘会有很多启示.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
调和五脏治疗心力衰竭
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心力衰竭的病位和病机,认为在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五脏失调表现,以心气虚为本,而五脏失调促进了水湿、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的治疗重点已从过去的以缓解血流动力学为目的 ,转变为以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延缓心室重塑,干预被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为目的 ,这种重视整体和预防的思维模式与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与治未病的思想是一致的.
-
论"溪谷"与中医推拿学的关系
通过对<黄帝内经>关于"溪谷"的论述和各家注解的重新整理,从中医推拿学临床的角度阐述"溪谷"与五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关系,以及"溪谷"为病的病因病机、"溪谷"理论的临床应用等内容,认为"溪谷"包含脏腑气血在五体的输布和五体之间的气血往来两层含义,是脏腑、经络和肢体关节之间通过气血相互联系的一个纽带,是推拿理论与临床交会的桥梁,此观点的提出解决了长期以来推拿临床内脏病与肢体病辨证论治体系不统一的问题,提高了推拿诊断的定位定性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系统性.
-
胡杰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经验
对胡杰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辨证思路加以分析和总结.胡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症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根据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补脾而安五脏",五脏并重、突出脾胃的辨治思路.主张以健脾益气为主,兼调心、肝、肾的方法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证时常以健脾舒肝、心脾同调、脾肾并补为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疗效显著.
-
阳脏人养生重在恬淡权衡——谈李维贤老中医的养生经验
李维贤老中医是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年逾七十,思维敏锐,身体健康.李维贤老师主张养生讲求因人而异,体质不同者养生之法各具特点,不可千人一法.李老师自认为阳脏之人,多阳易热而神气易动,故其个人养生经验重在恬淡权衡,淡食浓茶,静神不乱思,顺四时应运气,执常御变.规避火热偏性之害,以保持健康长寿的身心.
-
赵荣莱论脾胃病的诊治
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赵荣莱研究员治疗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赵老临床中擅长治疗脾胃病,认为脾虚是慢性胃肠病的病理基础.其不仅重视脾胃之阴阳,也重视脾胃的纳运升降,同时也强调脾胃与其它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以理气畅中、顺气通下、调理情志为治疗脾胃病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医辨证经验创立调肝运脾汤、健脾温肾丸为治疗慢性腹泻之经验方,且疗效显著.赵老的学术经验对于中医脾胃病的临床用药和学术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周平安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口腔溃汤为临床常见而无特效疗法的一种疾病,常反复发作,困扰患者日常生活.周平安教授认为口腔溃疡多因脾胃不和或阴阳失调致上实下虚,虚火上炎或相火上冲而生,因而主张从调节脾胃升降功能、调和阴阳角度论治,临床常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药思路.
-
麻柔辨证施治漫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麻柔教授从事血液病科研及临床工作近40载,擅长治疗各类血液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提出了一套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强调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病机、病位,辨证准确,方是I临床取得良效的基础.麻教授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因病机有其自身的特点,急性期以"火盛"为特点,慢性期以"气伤"为特点,故将CITP)辨证为肺脾气虚型和脾肾两虚型,立参桂益气温阳汤作为治疗CITP的基本方,并随证加减运用,处方既有助于紫癜的吸收,又有利于抵御外感邪热侵扰.有一举两得之功.
-
固本消瘤胶囊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固本消瘤胶囊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固本消瘤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对照组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固本消瘤胶囊口服每次1.6g,每日2次,连续服用8周.FOLFOX4化疔方案采用草酸铂85mg·m-2,第1天;CF200 mg·m-2,第1、2天静脉滴注;5-FU400 mg·m-2,第1、2天静脉冲入;5-FU600 mg·m-2,第1天连续48h泵入.4周期后评定两组近期疗效;并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的临床受益率(CR+PR+SD)分别为78.3%、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5.0%、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Kamofskv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程度、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AF'I~明显延长(p<0.05),而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K细胞活性及T4/T8升高(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请VEGF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固本消瘤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
-
健康女大学生下肢脾、胃经腧穴宫音声波接收差异性观察
目的 观察宫音声波在健康女性下肢脾、胃经腧穴接收差异性,以探讨音波循经按摩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音乐声波发射与接收系统,检测46名健康女大学生右下肢脾胃经腧穴及相应对照组织和其他经穴的音乐声波接收效值.结果 宫音声波通过音乐声波发射装置从人体足底向上传导,相应对照组织总均方根电平值(RMS)随着水平高度的增高而明显减弱(P<0.05).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RMS显著增强(P<0.01),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RMS特异性减弱(P<0.05);而脾经商丘、地机和阴陵泉RMS则与相应对照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经穴的宫音声波接收效值比较差异显著,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为宫音接收高敏感腧穴,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为低敏感腧穴.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 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
针刺合谷、太冲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双合谷、双太冲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理申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治疗结束,所有大鼠均进行水迷宫试验后处死取脑组织匀浆检测SOD活性、MDA及羟自由基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SOD活性升高(P<0.01).MDA及羟自由基含量降低(P<0.01);与安理申组比较,针刺组的学习记忆能力、SOD活性、MDA及羟自由基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针刺双合谷、双太冲能明显缩短水迷宫学习时间,提高老年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SOD活性,清除MDA及羟自由基.
-
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在8日龄鸡胚CAM上植入凉血活血胶囊空白血清、含药血清,以及生理盐水、不完全1640制备的明胶海绵药膜,孵化72 h.解剖显微镜下放大10倍计数给药组和对照组载体周围5 mm范围内的大、中、细小血管数目,观察药物对CAM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 CAM正常状态的血管呈非特异性的贯穿、包绕、叶脉样、平行生长.解剖显微镜下放大10倍计数载体周围5 mm范围内的大、中、细小血管数目.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给药组均出现无血管区或血管断裂现象,与生理盐水组、不完全164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CAM大血管生成未显示明显抑制作用(分别P>0.05);但3个浓度对CAM中血管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为P<0.05、P<0.01、P<0.01);对CAM细小血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别P<0.01);不同浓度给药组总血管数与其相应浓度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CAM血管新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复方银杏叶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银杏叶胶囊(CGB)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氰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检测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通过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CGB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SOD含量,降低肝组织MDA禽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CGB可使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CGB对CC1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协同抗氧化作用有关.
-
从脏腑论治银屑病的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近10年以中医药从肺、心、肝、脾、肾五脏论治银屑病的文献,综述如下.1从肺论治部分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有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之病史,不但全身起红色皮疹,且有咽干、咽喉肿痛.因肺上通于喉,故外感风热则咽喉肿痛.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经输于皮毛.故皮肤散发鲜红斑片丘疹.因此银屑病的早期从肺论治能取得较好疗效.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笔者以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为主题词检索了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内近10年相关文献.按照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进展归类后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34篇.归纳总结如下.
-
正交设计优选清脉颗粒中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丹皮酚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检测丹皮酚利用率、包合率2个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丹皮酚含量,优选出佳包含工艺.结果 优选出包合工艺为:丹皮酚:β-环糊精(1:8),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1h,丹皮酚利用率为93.26%,包合率为75.26%.结论 3批验证性试验表明丹皮酚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
针刺治疗同家族多人罹患周身窜痛病例报告
1 病例简介例1.患者,女,64岁,2007年5月就诊.患者55岁时出现持续性肩背疼痛,渐至四肢及周身多个部位窜痛.胸腔腹腔内有明显牵拉性疼痛,服止痛药有效.经多家医院各科检查未发现相关的器质性病变.未予明确西医诊断,曾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前2年内未服抗抑郁及止痛药物.唇黯,舌质黯,舌苔白,脉弦.腧穴诊察:膻中、至阳、肝俞有明显压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自评5.5分.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溃疡型坏疽性脓皮病1例
患者,男,25岁.于2009年1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在当地卫生院诊为"感冒",给予药物肌肉注射治疗后热退.两天后会阴部出现灼热疼痛,但无发热,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肛周脓肿",治疗3天未见好转,脓肿破溃,流黄红色脓血水,并出现发热,高体温40.4℃,且会阴部皮肤溃烂面积逐渐扩大、坏死,继而出现左髂棘部疼痛,先后在保定及北京等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菌血症,贫血""肛周感染.贫血原因待查""皮肤炭疽""坏死性筋膜炎"等,给予抗感染、输血、清创及支持疗法,但患者病情仍未有效控制.于2009年2月23日入我院治疗.
-
杨少山单用中药治疗复发性Kikuchi病1例报道
Kikuchi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免疫性疾病,临床较罕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EB病毒、人T淋巴细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诱发局部高效反应及自身免疫有关.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率达3%左右.笔者曾见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教授单纯使用中药治愈复发性Kikuchi病1例.介绍如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