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杂志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35/R
  • 国内刊号: 张琨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bjzy1589@126.com
  • 曾用名: 北京中医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北京中医药》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晚期股骨头坏死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邹海鹏;陈卫衡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明确中医辨证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 收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中医综合治疗,且随访达到9个月以上的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66髋关节.中医综合治疗选用中药血管介入配合中药汤剂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同时统一使用牵引、功能锻炼等辅助治疗手段以及室外活动扶拐保护.随访并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表、SF-36评分和影像学检查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定,分析中医综合治疗对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结果 X线随访46例62髋关节,其中稳定40髋关节,稳定率64.5%;加重22髋关节,加重率35.4%.50例66髋关节治疗前总体Harris评分为(70.22±15.05)分,治疗后为(82.42±10.9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期提高较Ⅳ期明显.收集随访的37例患者的SF-36评分,治疗前总分为(102.86±15.66)分,治疗后为(115.84±15.509)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006),说明治疗后生存质量优于治疗前,且Ⅲ期提高的较Ⅳ期明显.结论 中医综合保髋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具有有效性和必要性.尤其在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疗效.

  • 针灸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

    作者:傅俊钦

    目的 观察傍针横刺阿是穴法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76例,寻找痛处(阿是穴),采用傍针刺法,即将直刺改为横刺,一针横刺入正穴,另一针从旁横刺入穴中,每日针刺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完成之日评定疗效.结果 76例中治愈45例(59.2%),好转29例(38.2%),无效2例(2.6%),总有效率为97.4%.76例患者平均治疗5.3次即治愈或好转.结论 傍针横刺阿是穴法治疗病程较长且气滞血瘀严重之桡骨茎突腱鞘炎效果显著.

  • 血府逐瘀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曲晓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6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利尿剂、地高辛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2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加服血府逐瘀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监测治疗6、1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12个月时TC、LDL、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明显.

  • 41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截肢原因与中医辨证分析

    作者:丁毅;杨焕杰;吕培文

    目的 分析和总结41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截肢原因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 将患者截肢前的相关化验指标、检查结果以及证候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共同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主要截肢原因为严重感染而并非严重缺血,其辨证特点为邪盛正虚而以邪盛为主.择期截肢患者主要截肢原因为患足反复感染与慢性缺血引起的肢体废用,其辨证仍以正虚与邪实并重.结论 糖尿病足截肢原因与中医辨证的自身的特点,可为今后重症糖尿病足患者的肢体预后判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盖建青

    目的 观察温阳健脾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渗出性中耳炎中医辨证脾虚湿蕴型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7日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2~3个疗程.结果 治愈11例,显著改善16例,临床总有效率81.7%.结论 温阳健脾法对治疗渗出性中耳炎脾虚湿蕴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120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析

    作者:刘娟

    目的 总结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0例住院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和普通流感一样,发热、咳嗽、咽痛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首发症状,中高热多见,低龄学童较易发病,一般2-3天体温恢复正常;血象符合病毒感染规律,绝大部分白细胞总数偏低,中性粒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舌质舌苔支持温热病风热病邪特点,以卫、气分病变为主;中药治疗是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方法,抗生素只有在考虑合并细菌、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下个别应用.提示在普通流感病例中无原则应用抗生素对治疗无益.

  • 哮证病因病机古今谈

    作者:王书臣;崔云

    哮证是肺系疾病中的痼疾,古今有关哮证病因病机的论述颇多.病因病机是辨证之根本,直接关系到立法组方.笔者在继承前人观点,总结当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将哮证病因病机汇述为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脏腑功能失调、瘀血有关,其中脏腑功能失调又与肺、肝、脾、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宿痰伏肺、气机郁滞、瘀血内阻是病理变化的基础,与病因相互影响,形成哮证痰瘀胶结为本,肺气升降失常、肺气上逆为标的证候特点.

  •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机制初探

    作者:魏玮;郝建军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等方面对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为同道提供参考.

  • "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作者:朱清广;房敏;洪水棕

    颈部"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颈部"经筋病"主要体现在颈部肌群力学特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颈椎外源性稳定的失衡;颈部"骨错缝"则主要体现在关节功能的异常,这种功能异常导致了颈椎内源性稳定的失衡."经筋病"和"骨错缝"共同影响颈椎内外源的稳定,故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树立"筋骨并重"的指导思想.

  • 按动疗法初探

    作者:任蒙强;曲怡;王友仁

    通过对按动疗法的概念、溯源、理论基础、临床操作与运用的总结和研究,提炼其学术特点,认为按动疗法主要由局部按动法和远端按动法两部分组成.并对分类治疗进行了系统整理,以利于其继承与发展.在考证了按动疗法源流的同时,明确了按动疗法特点及目前存在的缺憾等问题,对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莒生治疗银屑病思路

    作者:李伯华;程海英;郑玉红

    王莒生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银屑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老师认为银屑病多因内有血热,外感风湿燥热之邪,内外合邪而发病,与肺、脾、肝、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上强调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祛湿、疏肝解郁为法,提倡注重预防,早期治疗,主张树立终生治疗的理念.对于久病后气血耗伤者,惯用调免汤益气养血;临证中善于运用赵炳南老中医的多个经验方治疗银屑病,效果显著.

  •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作者:张北华;魏子孝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魏子孝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阻络和阳虚寒湿阻络,对于临床辨病辨证则提出以肢体麻木为主者参照血痹论治,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肢凉肿胀疼痛为主者参照湿脚气论治,治以鸡鸣散加减的观点;同时主张必要时配合具有温阳通络作用的外洗方药或栓剂治疗,临床疗效肯定.

  • 姜坤治疗妇科病临证经验

    作者:梁凤香

    姜坤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博采众长,临证中提倡西为中用、辨病辨证相结合,擅长治疗妇科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深得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特点浅谈如下.

  • 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经验

    作者:聂莉芳

    尿道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对中医古代文献中病名和分类的记载.以及病因病机、证治法则、常用方药等方面加以阐述,并举病案给予印证,指出尿道综合征病因病机常与心、肝两脏有关,心经有热、下移小肠,或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尤与后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本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古方导赤散加味而拟成加味导赤汤,同时适当采用柔肝疏肝法,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高健生运用培正固本法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经验

    作者:陈翠翠;高健生

    目前多发性硬化病因尚未明确,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尚不确切.高健生研究员认为正气不足是多发性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培正同本法可有效缓解症状,按照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3期,主张分期论治,但均需扶正固本,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并强调日常生活中的自身调护,以有效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周炜;王丽平;王居易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 孔光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介绍

    作者:赵岩松;陈嘉苹;许镫尹;谷晓红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疑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药专家孔光一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重视湿热邪气的郁伏,以"少阳为枢,祛邪通痹"为治疗原则,同时强调祛湿清热、调和气血,并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加以全面调治,扶正以驱邪:对于妇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则主张根据妇人经行周期的气血变化规律,分别于月经前后使用养血通络与温经通络方法.治疗循序渐进,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其学术观点及用药规律均独具特色.

  • 化痰祛瘀汤对中风病急性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凝血-纤溶系统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锐;朱宏勋;胡文忠;李京

    目的 评价中药化痰祛瘀汤对中风病急性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2例同时加服化痰祛瘀汤.疗程均为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变.并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D8项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22例患者PAI前后差值与痰证前后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TM前后差值与血瘀证前后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DD前后差值与血瘀证前后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IHSS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I、P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痰、瘀证候与西医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化痰祛瘀汤对中医证侯有改善作用,能够升高患者血浆中的t-PA水平(P<0.05),降低PAI水平(P<0.01);改善PC、PS水平.

  • 益坤内异丸对内异症、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细胞P450 arom、COX-2、OTR的影响

    作者:王清;赵红;韩淑敏;王龄砚;向清;徐波;鞠海

    目的 探讨益坤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痛经(血瘀肾虚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08年2月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的患者15例,手术治疗切除巧囊组织或者腺肌病组织,通过双酶联合消化、分次过滤等技术体外分离培养巧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中药益坤内异丸及西药内美通对体外培养细胞腺上皮中芳香化酶P450(P450 arom)、环氧合酶-2(COX-2)、腺上皮细胞缩宫素受体(OTR)含量的影响.结果 益坤内异丸能明显降调节异位内膜细胞培养腺上皮中P450 arom、COX-2以及OT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益坤内异丸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与疼痛高度相关的反馈机制调节的局部因子",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周围疼痛链的连锁反应,减少致痛因子的水平,进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 不同穴位电针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贾宝辉;刘志顺;聂彬彬;赵宏;汪洋;杨德莉

    目的 观察正常人在电针穴组人迎和廉泉后的静息状态下及电针对照穴组条口和地机后的静息状态下,脑部激活区的差异.从而探讨不同穴位电针激活的脑功能区变化,研究不同穴位功能实现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 招募1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运用功能磁共振,分别在电针人迎和廉泉后或电针条口和地机穴后进行静息态的扫描,3天后再选取另一组穴位进行相同模式的扫描.运用SPM2软件进行后处理,采用双样本t检验,获得穴组与对照穴组电针后静息状态的差异脑功能激活区.结果 电针人迎与廉泉穴后进行的静息态的扫描与电针条口与地机后进行的静息态扫描相比,在左侧后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小脑存在特异的激活脑区.电针条口与地机穴后进行的静息态的扫描与电针人迎与廉泉后进行的静息态扫描相比,在右侧中央前回、额中回、额下回、后扣带回存在特异的激活脑区.结论 穴位功能的实现是和它所能激活的脑区相联系的.电针人迎和廉泉穴能够改善吞咽功能是与电针能激活与吞咽相关,或与提高整合能力相关的脑区相联系的.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临床疗效的评价

    作者:毛静远;毕颖斐;王恒和;王贤良;陈大权;张伯礼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人选的147例ACS病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非冠心病单元组(对照组).在遵循相关指南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常规诊疗的同时,治疗组依照辨证施治方案行中医规范诊疗,并进行中医特色情志干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疗效,心功能的变化及出院后半年内的生存质量改变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中医证候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3.06%、59.38%,优于对照组的82.46%、84.21%、49.02%(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各个时点(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的生存质量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72%和14.2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对改善ACS患者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心功能和生存质量较非单元治疗有一定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 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红霞;张金锋;张纨;宋英杰;丁晓坤;郭喜军

    目的 探讨加味二至煎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二至煎组和西沙比利组4组,观察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黏膜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味二至煎使C-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增加,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肠黏膜组织中SP和VIP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加味二至煎通过调整胃肠激素分泌释放而调节C-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C-IBS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中药复方糖耐康对GK大鼠主动脉VEGF 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段颖;郭翔宇;牛洁;王志程;杨丽霞;卢雯玲;刘铜华

    目的 通过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的干预治疗,观察并探讨中药复方糖耐康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1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与中药糖耐康低、中、高剂量组5组;另设10只Wister大鼠为正常组.灌胃8周后,观察大鼠空腹血糖、血脂以及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吡格列酮组和糖耐康低、中、高剂量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显著降低(P<0.05),盐酸吡格列酮组和糖耐康高剂量组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高倍镜下模型组GK大鼠动脉壁出现局限性内膜增厚,内弹力板呈波浪状或交织状排列,中膜浅层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糖耐康低、中剂量组动脉壁内膜轻度增厚,中膜浅层平滑肌轻度增生;盐酸吡格列酮组和糖耐康高剂量组动脉壁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各治疗组胸主动脉VEGF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复方糖耐康能下调GK大鼠胸主动脉VEGF基因表达,可能是糖耐康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 复方中药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鼠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素梅;陈自佳;吴力群;朱陵群;郝宏文;胡利军

    目的 观察六君子汤合泻青丸对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的拟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小鼠行为学的改变,为复方中药的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建立多发性抽动症小鼠模型,分别给予多发性抽动症小鼠复方中药六君子汤合泻青丸加味与泰必利进行灌胃治疗,经自主活动仪计数及点头次数对比观察用药前后小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小鼠自主活动与空白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点头次数明显增多;经过灌溉28天后复方中药组与泰必利组小鼠的点头次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 腹腔注射IDPN所诱导的拟多发性抽动症模型以头部运动过多为主,复方中药及泰必利均可减少其头部运动.且复方中药疗效稍优于泰必利.

  •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和NT的影响

    作者:秦丽娜;裴清华;唐启盛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体重、摄食量及脑肠肽类激素神经降压素(NT)的变化及电针百会、印堂、天枢穴改善抑郁症消化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和回肠组织NT的含量.结果 慢性应激使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减少(P<0.01),下丘脑和回肠组织NT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电针和氟西汀均可上调NT含量(P<0.01),增加大鼠体重和摄食量(P<0.01).结论 电针可以上调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NT的释放,对体重、摄食量均有良性调节作用,效果优于氟西汀.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研究现状

    作者:王俊丽;刘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是指以无过量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该病的疾病谱随病情的发展可以由单纯性肝脂肪病变.发展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甚至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2].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并且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终末期肝病,因而日益受到医学界关注.

  • 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富琦;韩冬;许金

    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研究及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乳腺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水平有了飞速提高,但是通过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仍有将近50%的患者终治疗失败.

  • 黑附子、白附片与白附子的性状与处方应付

    作者:陈占功

    附子、白附片与白附子是临床较常用的3种中草药,由于3种药物名称相近,别名又较多,且目前北京的许多医院仍遵循1983年制定的<北京市调剂规程>进行操作,且药品处方应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这3种药品均为有毒药材,在处方中的限量标准也不相同,功能主治也有区别,一旦误调误服,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便于临床调剂,对3种药物的来源、加工炮制、性状和处方应付及功能主治等方面做一总结,希望能对临床实际操作起到指导作用.

  • 论大黄解结毒

    作者:张金良;王宪波

    大黄的解毒功效历代都有记载,但是随着对大黄和"毒邪"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其解毒功效的认识也需重新厘定.本文从日本古方派对大黄的认识出发,认为大黄解毒的主要内涵即是"通利结毒",辅以解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杖疮、冻疮之毒,涉及部分六淫邪毒.通过对传统及现代"毒邪"所致病证以及大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的总结认为,大黄除泻下作用之外还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改善肾功能、利尿、降尿素氮、止血活血、镇痛消炎、抑酶、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提出随着现代中药药理学日新月异的进展,终将会阐明大黄解毒的原理的观点.

    关键词: 大黄 结毒 解毒
  • 孙伯扬治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例

    作者:张国英;张云云;周燕青;王北;孙伯扬

    患者,女,33岁,2008年12月3日初诊.患者就诊前1天下午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右乳房胀痛难忍,右乳右上象限局部红肿,红肿范围直径5 cm,压之应指,伴恶寒、口干、咽干、多饮而不解渴,舌红,脉滑数.

  • 名医王鸿士治疗眼科疾病经验拾萃

    作者:刘宁;王国玮;李文刚

    王鸿士是北京地区著名中医肝病和临床杂病学专家,在学术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北京地区具有有深远的影响力.在对王老生前遗留的宝贵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王老不仅在肝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医术精湛,而且对其他杂病治疗同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

  • 一代苍生大医——方和谦

    作者:陈文伯

    我与方和谦教授相识于1981年,是年巫君玉和我同时调入鼓楼中医医院,随即我陪同巫君玉到方老家中拜访.方和谦与巫君玉、路志正、焦树德四位医学大家在学术上交往密切.称得上是京城中医界的"四君子".30年来.通过与方老在国内会诊、讲学、学术交流等活动.我逐渐对方老的人品、学术、医疗、教学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方老不仅是我的学兄,更是我尊敬的老师.方老的仙逝对京城以及全国中医界都是一大损失.回首与方老在一起的30年,方老在我的心目中堪称现代中医理论家、临床实践家与教育家.

  • 沉痛悼念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方和谦教授(1923.12-2009.12)是中共党员,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家首届国医大师,北京市首届首都国医名师,第1~4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学会原会长,<北京中医药>杂志第3届编委会名誉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科原主任.

  • 论中西医结合理论在实验课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丰平;徐大鹏

    中医专业开展实验课教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中医和西医两种理论应本着各取所需的原则,才能在实验课中做到有机及合理的结合.在中医专业实验课实践中,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巧的能力,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思维的能力.这种中医和西医在中医实验课教学中结合的形式为二者在其它不同领域的结合做出了探索和提示.

北京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