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杂志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35/R
- 国内刊号: 张琨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知柏地黄方加减汤剂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方加减汤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对照组实际完成治疗过程的分别为29例和28例.2组分别予知柏地黄方加减汤剂和替勃龙片治疗3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痊愈率51.7%,对照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26.72±4.03) IU/L,LH(15.52 ±2.94) IU/L,E2(47.86±5.72)p g/mL;对照组FSH(9.18±1.91) IU/L,LH(6.54 ±2.27) IU/L,E2(72.89±9.32)p g/mL.2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柏地黄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激素水平改善疗效优于西医激素替代疗法.
-
朝阳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朝阳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4例.在调整饮食结构、适量有氧运动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患者给予朝阳胶囊口服治疗,对照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r-谷氨酰转肽酶(r-GT)及肝脏B超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ALT、TG、r-GT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朝阳胶囊治疗NASH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支气管扩张合症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每次0.6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疏风解毒胶囊,每次4粒,口服,每日3次.2组患者同时予排痰、促进痰液排出、退热等治疗,连续10天.观察2组治疗第3、7天感染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第10天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3天,治疗组患者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第7天,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血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能够加快感染控制,促进患者恢复.
-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铍针配合手法组(治疗组)及单纯手法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2种治疗方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滋阴补肾汤方治疗肾阴亏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滋阴补肾汤方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改善肾阴亏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WF-ET)过程中因卵巢功能下降被建议放弃促排卵周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滋阴补肾汤方组(中药组)和西药屈螺酮炔雌醇片组(西药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变及月经周期第2~5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抑制素B (INHB)、苗勒管素(AMH)的基础值,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证候积分中药组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相当.中药组治疗后血清基础FSH水平及FSH/LH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1),INHB及AM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且在降低FSH/LH水平及升高AMH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 滋阴补肾汤可以通过调节血清激素水平改善肾阴亏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IVF-ET的成功率.
-
健脾利湿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健脾利湿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健脾利湿汤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利湿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x2=8.7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健脾利湿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因子,且安全性好.
-
小儿脑瘫外感咳嗽采用北杏细辛散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北杏细辛散穴位贴敷对小儿脑瘫外感咳嗽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58例小儿脑瘫外感咳嗽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北杏细辛散贴敷治疗,并进行有效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变化情况.结果 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反应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痊愈时间为(4.19±2.03)天,较对照组的(7.23±2.46)天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北杏细辛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脑瘫外感咳嗽,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加快病情恢复,同时也需加强护理干预以确保治疗安全性.
-
基于阴阳理论探讨芒针刺法的愈病机理
芒针由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体长刺深,擅取深邪远痹,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芒针理论来源于毫针,又不同于毫针.通过总结芒针刺法的治疗机理及治疗作用,发现阴阳理论在芒针刺法的辨证论治中有重要地位.芒针独特的深刺、透刺加强了脏腑、表里、上下、左右间的联系,即沟通阴阳;其不同的操作方法,具有导气止痛、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不同的治疗作用,即平调阴阳.基于阴阳理论探讨芒针刺法的愈病机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幼年皮肌炎与湿温病关系探讨
目前幼年皮肌炎的中医诊治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幼年皮肌炎病因、病机、分期及中医药治疗与湿温病关系的探讨,认为从温病学角度运用清热祛湿解毒法治疗是中医诊治幼年皮肌炎的一个途径.
-
痉挛性斜颈的文献研究与中医辨证思路
痉挛性斜颈以颈部肌肉群不自主的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本病的病理机制尚未清楚,故临床未找到有效而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有系统的认识.在痉挛性斜颈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中国玉历代医学文献对中医“痉证”的认识,提出了中医治疗该病的辨证思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基于机器学习的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认知模型构建方法
认知模型是能够反映人类认知过程的计算机模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认知模型,旨在探讨在真实世界名老中医是如何处理临床信息数据的,其能够较传统领悟为主的学习型继承方法、文献研究为主的定性归纳总结方法、频数统计为主的描述性分析方法更为全面、客观、可靠、高效地将名老中医“经验”固化为“知识”.对于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认知模型构建、评价方法的研究,有望成为中医药防治肿瘤临床决策系统的核心技术基础,为肿瘤防治的临床决策、新药研发、标准化建设、临床路径推广提供依据.
-
祝光礼从火热论治心脑血管疾病
祝光礼教授认为,刘完素的火热论核心内容在于“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激皆为热甚”,同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常因情志之火与饮食、内外环境所致之热、湿、痰相合为病,造成风、瘀、虚等兼夹证候,在论治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时需虑及风、火、热、湿、痰、瘀、虚等病机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与转化,以辛散通达法为主,佐以寒凉治之.
-
张志礼皮肤病“治风”八法辨析
通过研读相关著作,并结合个人临证体会,对张志礼教授清热祛风法、凉血熄风法、散寒祛风法、除湿搜风法、宣痹祛风法、养血疏风法、养阴疏风法、固表疏风法等皮肤病“治风”八法的辨证要点、中医证型及疾病种类、代表方剂、方药组成及组方特点加以归纳和总结.
-
蒙药组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蒙药组方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蒙药组方,服药23天间隔7天为1个周期.对照组口服美莎拉秦缓释颗粒,30天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10%,对照组为76.6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3.33%,对照组为43.3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结肠镜评分、C反应蛋白、Mayo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药组方和美莎拉秦缓释颗粒疗效接近,复发率低.
-
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
目的 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1、2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病例21例,终治疗组纳入49例,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平滑指数,并进行降压疗效比较.结果 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2周时各指标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周时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时各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第4、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显著降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可持续、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仅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
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医分型论治研究进展
肛瘘指瘘管存在于直肠肛管管腔与肛周皮肤之间,属肛肠科常见病.据报道,肛瘘在我国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部位疾病总发病率的3.6%[1].肛瘘无自愈倾向,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术后创面旷置、切口大小不一、创面分泌物及排便刺激等因素,导致术后创面愈合缓慢,加剧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中医学认为,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病机为邪正相争,正胜邪退,淤滞渐化,经络复通,气血调和,正气得复的变化过程[2].笔者通过网络检索的方法,以“肛瘘术后创面、辨证分型、中医药”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的文献,综合各文献报道,将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医治疗方法分四型进行阐述.综述如下.
-
水红花子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水红花子(Furctus Polygoni Orientalis)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蓼科植物红寥PolygonumorientaleL的的于燥成熟种子,性寒,味咸;入肝、胃、脾三经.《本草汇言》载其“消血积,化癖散疬之药也”.善消磨,用于瘿瘤肿痛、食积不消、胃脘胀痛、水肿等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水红花子对慢性肝炎[2-3]、肝纤维化[4-5]、肝硬化[6-7]、原发性肝癌[8-10]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水红花子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相关的实验研究.笔者以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主要资料来源,以“水红花子”及“药理作用”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4年发表的与水红花子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共46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综述如下.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并发症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一个致命组合[1],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2].在我国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9%.临床资料显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与没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较,其同时存在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且患者的病死率较单独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也显著增高.因此,成人胆固醇异常防治指南(ATP)Ⅲ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的概念[3].
-
谱效关系研究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历代中医实践的中药,无论单味中药还是复方制剂,成分均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复杂多样.传统的单一成分的质量控制模式不适应中药的复杂性,不足以解决中药质量控制的复杂问题,故评价其质量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能提供丰富鉴别信息的质控方法,中药现代化研究思路之一——谱效关系的研究,建立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基础上,但又不等同于中药指纹图谱,而是比指纹图谱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方向[1].笔者对近10年谱效关系在中药领域中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综述此方法在单味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中成药的制剂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如下.
-
北京市平谷区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报告
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对北京市平谷区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平谷区现有德双睿山庄和天润露公司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品种包括菘蓝、丹参、桔梗、射干等,种植面积达400亩,并提出平谷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划,为平谷区中药材种植的区域性开发和合理利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法制备的清热除湿汤质量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法所得清热除湿汤剂的质量.方法 用煎药机煎煮和传统煎药方法制备清热除湿汤药液,比较2种方法所得药液的于浸膏得率,以及龙胆苦苷和黄芩苷的转移率.结果 煎药机制备药液干浸膏得率9.84%,传统煎药法制备药液干浸膏得率17.42%;煎药机制备药液中龙胆苦苷转移率67.42%,黄芩苷转移率34.26%;传统煎药法制备药液中龙胆苦苷转移率89.16%,黄芩苷转移率43.55%.2种方法制备煎剂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煎药法制备的清热除湿汤质量优于煎药机制备的汤剂质量.
-
调脉合剂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调脉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以标准对照药材和化学对照品为阳性对照,并制备各药材的阴性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全部药味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 可检出黄连、五味子、香橼、佛手、白术、芍药苷的特征斑点.结论 本法简便可行,可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