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복건의과대학학보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鉴别颅脑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9例恶性病变、11例良性病变、20例健康人行1HMRS检查,测定各代谢物的波峰下面积、峰高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的比值.结果 良性病变NAA峰下降,Cho峰升高,NAA/Cr为(0.48±0.54),Cho/Cr为(1.81±0.33).恶性病变NAA及Cr均降低.Cho升高.NAA/Cr为(0.64±0.60),ChO/Cr为(2.47±0.56).良恶性病变Cho/Cr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T1>HMRS能为颅脑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蒲葵子的体外抗癌活性
目的 研究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比色法.观察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对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HL6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7.94和10.72,效果为显著.结论 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能抑制肝癌细胞HtepG2和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
吸入一氧化氮对大鼠无心跳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大鼠无心跳供体(NHBD)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Ⅰ组:有心跳供体(HBD)组;Ⅱ组:NHBD-吸氧组;Ⅲ组:NHBD-吸氧+NO组.Ⅰ组在处死的同时灌注4℃低钾右旋糖苷液(LPD),Ⅱ组、Ⅲ组处死后维持辅助呼吸.放置室温中30 min再灌注LPD液.供肺置于4℃LPD液中4 h后行原位左肺移植术.术后维持辅助呼吸1 h.Ⅲ组通气吸氧的同时吸入浓度为40×10-6>的NO.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高,肺组织丙二醛含量低(P<0.05).结论 吸人低浓度NO可减轻大鼠NHBD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鹿石合剂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鹿石合剂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及缺氧2 h,建立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模型,以西药"洛斯宝"为阳性对照,鹿石合剂灌胃,分别以透射电镜和光镜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膜不清晰,染色质边集,大部分线粒体膜损伤,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线粒体嵴断裂、模糊或消失,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排列紊乱;鹿石合剂高剂量组粗面内质网丰富,细胞器结构接近假手术组,尼氏小体呈块状或颗粒状,染色比假手术组浓密.鹿石合剂高剂量组疗效优于"洛斯宝"组.结论 鹿石合剂可改善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Smad4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Smad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中Smad4的表达情况.检测Ki-67增殖指数(PI)和CD34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Smad4在NCE,CIN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1.67%和45.59%.从NCE到CIN及SCC.Smad4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在SCC组.随Smad4表达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x2=4.446,P=0.035);随Smad4表达增强,PI和MVD均有升高趋势,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Smad4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与否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参与SCC的发生和转移过程.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ZY-1)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目的 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ZY-1)溶栓酶,探讨该酶的理化性质.方法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利用(NH4)2SO4沉淀、Sephadex G-100柱层析对该酶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四肽底物Sue-Ala-Ala-Pro-Phe-PNA作为底物,研究酶的理化性质.结果 经发酵并纯化后获得的酶液其比活高达26 400 U/mg,酶反应适温度45℃,适pH 8.0.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溶栓酶具有溶血栓作用.
-
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仪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良性和恶性孤立性肺部结节或肿块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动态增强扫描(MDCTDE)的特点.方法 对98例直径<4 cm的肺部肿块患者行MDCTDE扫描;92例病理诊断.6例临床随访>1年诊断为良性.平扫后,以4 mL/s的速度静脉注入对比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45 s后,每20 s扫描一次至205 s.测量平扫CT值、强化峰值、到达峰值时间、净强化值、大相对强化率及强化斜率.结果 肺癌的到达峰值时间(35.95±3.18)s短于肺部良性病变[(80.31±47.95)s,P<0.01];肺癌的净强化值(38.00±15.52)Hu小于肺部良性病变[(44.92±10.37)Hu,P<0.05].将到达峰值时间43 s定为诊断肺癌的阈值,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0.77%,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93.51%,准确率94.90%.结论 MDCTDE扫描对肺部孤立性肿块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雌激素及雷洛昔芬对骨质疏松大鼠牙周炎牙槽骨IL-1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雌激素与雷洛昔芬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大鼠牙周炎牙槽骨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PMO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PMO治疗药物(雌激素与雷洛昔芬)对牙周炎牙槽骨中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 IL-1β在PMO大鼠牙周炎牙槽骨中有较强的表达,雌激素及雷洛昔芬组IL-1β的阳性表达程度降低,接近对照组.结论 PMO可影响牙周炎牙槽骨中细胞因子的表达;雌激素及雷洛昔芬对牙周炎牙槽骨中IL-1β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MR T2W与T1W灌注对良恶性肌骨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对比MR T2w与T1W灌注对良恶性肌骨病变鉴别诊断的效果,评价MR T2W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4例良恶性肌骨病变先后行MR T1、T2W灌注,记录灌注曲线的形态、造影剂首过(FP)期信号大增/降幅、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大斜率和造影剂首过时间.将2种灌注的曲线各分4型,并分别对良恶性病灶SI-T曲线的形态、FP期信号增/降幅、SI-T曲线大斜率和首过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ROC曲线法确定恶性诊断的阈值,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观察2种灌注方法显示的高灌注区一致性程度.结果 (1)12W.I型和Ⅳ型SI-T曲线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有一定参考价值.良恶性病变FP期信号大降幅与SI-T曲线大斜率及首过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T1W.I型SI-T曲线多见于恶性病灶.Ⅲ型、Ⅳ型SI-T曲线多见于良性病灶;良性病变的FP期信号增幅均值为29.20%,恶性病变均值为73.92%(P<0.001);良性病变的SI-T曲线大斜率均值为3.49.恶性病变均值为9.57(P<0.001).(3)以首过增幅44.50%作为诊断恶性的界值.其敏感性为98.50%,特异性为86.70%.准确率为88.30%;以SI-T曲线大斜率5.09作为恶性的界值,敏感性为96.20%.特异性为85.60%.准确率为86.17%.2种研究方法显示高灌注区位于同一区域14例(14.90%),不同区域80例(85.10%).结论 T2W灌注扫描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的价值不如T1W灌注.MRT1W和T2W灌注扫描FP期信号变化可能是Gd-DTPA在血管内和血管外间隙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盆底肌α-肌动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盆底肌α-肌动蛋白含量及其与盆底组织膨出(POP)发病的关系.方法 POP患者(POP组)20例及无POP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30例行盆底肌活检,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盆底肌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肌细胞内α-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 POP组α-肌动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肌动蛋白表达减少可能造成盆底组织松弛、支持能力减弱,与POP的发生密切相关.
-
鼻咽癌SMART束流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Ⅰ/Ⅱ期试验
目的 评价同步加量束流调强放射治疗(SMART)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可行性.近期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应用SMART技术治疗鼻咽癌初治患者40例.鼻咽原发灶和上半颈行调强放射治疗,下半颈用颈前切线野放疗,局部淋巴结用9 MeV电子线加量.14例Ⅲ期和17例Ⅳ期病人(无N3病人)在放疗前行2次诱导化疗.结果 各靶区被95%处方剂量曲线覆盖的平均体积百分数均>99%,肿瘤靶区均匀指数中位数1.22(1.11~1.31).适形指数中位数0.82(0.75~0.87),各重要组织器官均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全组病人未观察到Ⅳ级的急性毒性反应;其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100%.随访中位时间14.3月,死亡1例.原发灶复发1例,1年无复发生存率96.2%.2年无复发生存率96.2%.骨转移2例,均为Ⅳ期病人.1年无远处转移率94.8%,2年无远处转移率94.8%.1年生存率97.5%,2年生存率97.5%.结论 SMART束流调强放疗技术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剂量、保护了周围正常织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宫颈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管生成与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局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28 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微淋巴管密度(LMVD)、Ki-67增殖指数(PI)和CD34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LMVD 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2.24±3.82),(6.37±5.69)和(8.29±2.80).从NCE,CIN到SCC.LMVD显著升高(P<0.01).SCC组L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PI及MVD无显著相关(P>0.05).SCC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其L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5).高LMVD的SC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LMVD者(P<0.001).结论 SCC局部LMVD升高可能预示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在胃肠道间质瘤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和PDGFR-α蛋白在9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PDGFR-α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的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明显相关.26例呈中度以上的阳性染色,其中发生于胃24例,肠道1例,胃肠道外1例(P<0.01).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胃肠道间质瘤多呈中度以上弥漫性细胞膜或核旁点状阳性,梭形细胞型表达较弱,多呈局灶性(P<0.01).PDGFR-α的表达与CD117的表达有关,24例CD117阴性或弱阳性病例中,13例(54.2)PDGFR-α呈中度以上阳性;70例CD117中度以上阳性病例中,57例(81.4%)PDG-FR-α呈阴性或弱阳性(P<0.05).结论 PDGFR-α的表达与胃肠道同质瘤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和C-kit基因的表达有关.可能也是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APE1在肝细胞癌组织芯片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包含HCC及转移灶、癌旁肝硬化组织、癌旁慢性肝炎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组织芯片中APE1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PE1在癌旁肝硬化组织、癌旁慢性肝炎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以细胞核表达为主,在HCC和转移灶组织以细胞质细胞核联合表达为主(P<0.01).细胞质与细胞核染色强度均与HCC分级和转移密切相关(P<0.01),细胞质染色强度还与肿瘤包膜有无浸润有关(P<0.01).结论 APE1蛋白表达与HCC恶性表型有关,APE1蛋白过表达及细胞质表达的出现可能成为HCC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
目的 分析外周血 T 细胞亚群改变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UHA(非孕期)患者和20例正常非孕(NNP)妇女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 UHA较NNP总T细胞和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细胞毒T细胞亚群(CTL)比例和CD8+CD3-淋巴细胞群UHA组也较NNP组显著升高(P<0.01).而CD4+CD25+T(Tr)细胞亚群比例显著下降(P<0.01).CD4+CD29+T(Ti)细胞亚群和CD4/CD8比值,UHA和NNP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UHA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Tr细胞群比例下降可能与UHA发病有一定关联.
-
清晨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病情况、特点,并分析清晨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7 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清晨高血压组和非清晨高血压组,并选择30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取二者内膜中层厚度大值(CBMmax)作为参考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清晨高血压组和非清晨高血压组的CCA和颈内动脉(I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降低,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CBMmsx明显升高(P<0.05);非清晨高血压组较清晨高血压组在CCA和ICA部位测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I,RI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清晨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眼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术除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7眼,随访3~24月.118眼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80.3%).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黄斑病变及眼外伤后黄斑部损伤.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后囊混浊.结论 联合手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办法.
-
LASE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及手术细节处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首次屈光手术66例120眼,二次屈光不正补充矫正9例15眼.屈光度范围为近视-1.00~-16.50DS,远视+1.00~+6.50 DS,散光士1.00~+6.00 DC.分析术后症状、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LASEK 能有效提高裸眼视力;120眼(88.9%)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14眼(10.37%)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结论 LASEK疗效确切,适应症范围大,但手术预测性、舒适度稍差,合理使用药物及控制手术环节可减轻术后不适,减少Haze发生.
-
餐后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餐后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眼底性状、尿微白蛋白、心彩超、颅脑 CT、心电图等.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人选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测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结果 (1)C-IMT值在2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并发症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餐后2 h血糖均值分布梯度与之一致.(2)相关性研究显示,C-IMT值与餐后2 h血糖均值存在显著正相关,C-IMT及餐后2 h血糖均值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餐后高血糖为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化抗原表达与临床表现及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分化抗原表达与临床表现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AML细胞的分化抗原,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1)髓系抗原在AML中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9.2%(CD13),79.3%(CD33),50.5%(CD34),37.8%(CD15),36.9%(HLA-DR),21.6%(CD14),CD13及CD33在AML各亚型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CD14在M5阳性表达率较高,HLA-DR在M3为阴性.淋系相关抗原在AML中的表达以CD7为主.(2)AML患者中CD15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以及血幼稚细胞百分比相关;CD7+AML患者更常肝脾肿大.(3)CD34-组CR率高于CD34+组,且达完全缓解(CR)时间少于CD34+组.CD7-组CR率高于CD7+组,但达CR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别.CD19+组CR率高于CD19-组,而达CR时间无明显差别.CD7+CD34+组CR率少于非CD7+CD34+组,有显著差别.结论 CD7,CD19及CD34表达与 AML的临床表现和疗效有一定关系,可作为AML预后判断的指标.
-
小儿平稳拔除喉罩时七氟烷的半数有效浓度
目的 定量测定50%和95%小儿平稳拔除喉罩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方法 25 例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高流量吸入七氟烷和50%氧化亚氮诱导并维持麻醉,不使用肌肉松弛剂及静脉麻醉药物,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氧化亚氮,并维持设定的七氟烷浓度15 min后拔除喉罩.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喉罩拔除时的七氟烷浓度,每0.1%七氟烷为1个增减单位.患儿未出现咳嗽、牙关紧闭、体动、屏气及喉痉挛则认为拔除喉罩平稳.结果50%及95%小儿平稳拔除喉罩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即EC50及EC95)分别为1.49%及1.70%(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37%~1.59%,1.59%~2.84%).结论 3~6岁患儿喉罩满意拔除时呼气末七氟烷EC50和EC95值分别为1.49%和1.70%.
-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足背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价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无高血压合并症的糖尿病68例(Ⅰ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50例(Ⅱ组)及对照组30例(Ⅲ组),分别检测空腹血清脂联素、测量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多项血流参数.结果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Ⅱ组>I组>Ⅲ组,I和Ⅱ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Ⅲ组(P<0.01),足背动脉IMT值与血清脂联素呈负相关,r值为-0.594(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
-
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80例
子宫肌瘤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发生率为20%~50%,并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1].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保留了完整的子宫.较能为患者所接受.
-
超声检测胎儿肠道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虽然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不高.但出生后死亡率很高.早期诊断严重胎儿肠道畸形有助于及时终止妊娠,也有助于做好产前及分娩时必要的应急准备.笔者探讨二维超声在胎儿早期肠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
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36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科常见病之一.其中阴性结石大约占泌尿系结石的5%~10%[1],由于这类结石吸收X线的程度近于软组织,在X线片上不显影,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
-
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分析
太田痣又名眼上腭褐青色斑痣,是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以灰蓝色斑状损害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约50%为先天性,其余多在20岁以前发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胶原束间具有呈树枝状、星形或梭形黑素细胞[1].
-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常见者,约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如骨折线通过关节面或复位不良,易出现患足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
氟比洛芬酯对大鼠急性痛的超前镇痛效果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大鼠急性痛抗伤害效应.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大鼠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分为氟比洛芬酯组(P组)、对照组(C组).P组于造模前15 min经尾静脉给药,C组于造模后即刻经尾静脉给药.2组分别再分为4组(各8只):即生理盐水组、氟比洛芬酯1.3.9 mg/kg组;分别于术后2.24,48 h进行累积疼痛评分和热板实验.观察注药后反应.结果 在动物模型建立前或后给药.氟比洛芬酯均能产生量效相关的抗伤害效应.ED50分别为3.85.4.20 mg/kg;95%的置信区间为(3.42,4.28)与(3.96,4.44).P组3,9 mg/kg的抗伤害效应评分及热痛阈在建立模型后2.24,48 h时低于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产生量效相关抗伤害效应,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原代培养
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电子显微镜鉴定神经元.结果 用神经基础培养基(Neurobasal-A)+B27培养的神经元纯度可达85%.生长状态较佳.结论 以Neurobasal-A+B27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括性较佳,纯度较高,是体外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理论的良好模型.
-
大鼠脊柱种植性肿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 采用瘤块种植法制备脊柱肿瘤动物模型.方法 将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株接种雌性SD乳鼠,成瘤后植入去胸腺SD大鼠腰椎内,制成大鼠脊柱种植性肿瘤的动物模型.结果 瘤块植入术后15 d病变节段大体标本见椎体表面有明显隆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包裹部分椎体表面;矢状面见椎体骨质凹陷,为肿瘤组织呈鱼肉样,肿瘤组织向周围骨质浸润;病理切片证实肿瘤形成.模型组成瘤率80%.结论 瘤块种植法可构建大鼠脊柱种植性肿瘤模型.
-
小鼠早期胚发育全程微分干涉差显微观察
目的 对小鼠早期胚发育全程进行系统的微分干涉差显微观察并制成图谱.方法 通过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方法获得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利用倒置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排卵前卵母细胞至扩展囊胚的早期胚发育全过程,数码显微摄影系统拍照.结果 记录排卵前卵母细胞至扩展囊胚的小鼠早期胚发育全过程,制成微分干涉差显微图谱.结论 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和各阶段早期胚,立体感强,对比度适当.可以准确生动地显示微细结构.所形成的图谱可供胚胎培养与操作借鉴.
-
定量光导荧光技术评价含氟牙膏抑制早期龋损的效果
目的 通过在体外形成牙釉质光滑面早期龋损的恒化器龋病模型.评价定量光导荧光技术反映光滑面早期龋损矿物质含量变化的效果.方法 将30个牙釉质块开窗后分为3组,分别使用氟含量1 450 mg/L的氟化钠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和无氟牙膏的处理液处理.并在体外恒化器龋病模型中进行脱矿循环,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LF)分析病损脱矿后的面积、荧光损失和总荧光损失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析脱矿后矿物质含量变化.结果 在体外恒化器龋病模型中,无氟组形成的病损面积较大,荧光损失量较高,总荧光损失量以10为底的对数值较大(P<0.05),氟化钠组和单氟磷酸钠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脱矿循环中无氟组形成的病损在荧光面积、平均荧光量和总荧光量3个参数上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QLF分析与CLSM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0).结论 2种氟浓度1 450mg/L的牙膏与无氟牙膏比较.具有明显的抑制牙釉质光滑面早期龋损脱矿的作用.QLF分析结果能够客观的反映脱矿病损区矿物质含量的变化.
-
NeuroD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神经源性分化蛋白(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NeuroD)早是通过酵母双杂交分析系统克隆出的一个新的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家族成员[1].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z1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