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복건의과대학학보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外周血检测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 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2位研究者按照相同的检索策略分别进行独立检索,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确定纳入文献后使用Meta‐DiSc 1.4和RevMan 5.1软件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DOR)。结果筛选后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1105例研究样本。M eta分析结果显示,汇总后的敏感度为66%(95% C I=0.61~0.71, I2=81.6%);特异度为96%(95% CI=0.94~0.97,I2=61.9%),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22,P=0.943,不存在阈值效应;DOR 为54.78(95% CI =28.11~106.75,I2=31.2%)。 SROC 曲线分析 AUC =0.9631, Q倡=0.9091。结论外周血代替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特异度高而敏感度低。外周血尚无法完全替代肿瘤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但可以成为组织检测的有效补充。但当外周血检测提示EGFR基因突变阴性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漏诊。
-
Notch3基因c .1630C>T突变致CADASIL家系的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 )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同一家系中2例疑似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例患者及先证者子女的Notch3基因突变热点区进行基因检测。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起病,临床表现不同,分别以认知障碍及卒中为主要表现,但2例患者头颅磁共振均显示双侧基底节区、皮质下及脑干多发缺血梗死灶,并在基底节区和脑干可见多发微出血;2例患者均检测出 Notch3基因11号外显子区c .1630C> T突变。结论 Notch3基因c .1630C> T突变所致的该CADASIL家系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特异性,但同一家系不同成员的临床表现可以不同。
-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6 P1-Osx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Osx ,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 )融合蛋白。方法提取新生小鼠牙髓总RNA ,RT‐PCR扩增Osx目的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克隆至 PCR‐TopoII载体中;经鉴定正确后目的基因定向连接至表达载体pGEX6P1;将重组质粒pGEX6P1‐Osx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以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免疫印迹法检测纯化的GST融合蛋白。结果 IPTG诱导宿主菌BL21有效表达融合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该融合蛋白为GST‐Osx。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Osx ,且GST‐Osx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
-
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 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
基于石墨烯-依来铬青蓝R的新型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CA19-9检测
目的:构建石墨烯‐依来铬青蓝R(GO‐ECR)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高灵敏检测CA19‐9的新技术。方法化学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并滴涂于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电沉积制作GO‐ECR修饰玻碳电极,在偶联剂EDC和N HS作用下以共价键合方式将CA19‐9抗体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固定的抗体与CA19‐9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铁氰化钾溶液作为检测探针,对比免疫反应前后铁氰化钾响应信号的差异,利用信号降低程度与CA19‐9浓度正相关,实现对CA19‐9的特异性高灵敏检测。结果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CA19‐9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U/mL ,检测限为0.01 U/mL ,且能准确测定临床血清样本CA19‐9的浓度。结论构建的GO‐ECR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简单、准确、特异地检测CA19‐9。
-
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41.7%);其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20例(33.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2.7%,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全部治疗有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达75%。3种方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行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4例出现产后出血,均存在宫缩乏力,Spearman相关分析剖宫产病例的产后出血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 r=-0.376,P=0.015)。新生儿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母亲均为IT P ,2例有脾切除史的新生儿血小板均<10×109 L -1,1例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以ITP及GT为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后血小板<50×109 L -1或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应有良好的宫缩来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IT 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监测血小板。对于有脾切除史的孕妇应充分告知发生严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
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心肌损伤程度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行肺静脉电隔离不同消融方法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60例房颤患者按照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即冷冻球囊消融组30例和射频消融组30例,于术前及术后2,6,12,24,48,72 h抽血检测cTnI。结果患者术前cTnI 均<0.1μg/L ;术后2,6,12,24,48,72 h的cTnI水平,冷冻组分别为(4.82±2.48),(9.14±4.13),(8.18±3.76),(4.31±2.14),(1.86±1.18),(0.63±0.23)μg/L,射频组分别为(1.82±0.67),(3.08±0.94),(2.78±0.86),(2.04±0.59),(0.63±0.40),(0.28±0.08)μg/L。2组术后cT nI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峰值时间为术后6~12 h ,72 h后渐接近正常水平;与射频组比较,冷冻组升高幅度更大,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冻球囊消融较射频消融对房颤患者心肌损伤影响大。
-
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产科分娩的早产儿(≤34周)108例,按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病例组)50例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对照组)58例,比较2组以下并发症的发病率:窒息、早发型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 )、脑室旁白质软化(PVL)、脑室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分析绒毛膜羊膜炎与上述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窒息、早发型败血症、IVH、PVL、BPD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DS和 NEC的发病率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的并发症关系密切,可导致窒息、早发型败血症、PVL、IV H、BPD的发病率升高。
-
芬太尼对异丙酚抑制高龄患者肠镜检查体动反应半数有效血浆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异丙酚抑制高龄患者肠镜检查体动反应半数有效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肠镜检查术的高龄患者90例,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81±7)岁(75~89岁),A S AⅡ~Ⅲ级,体质量指数19~27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30),即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芬太尼组(F0.5组、F1.0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TCI)异丙酚,3组初始靶浓度为2.0μg/mL ,达靶浓度后,C组、F0.5组、F1.0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0,0.5,1.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3min后行肠镜检查术。检查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头部或四肢有目的的较大动作,则定义为肠镜检查诱发的体动反应。采用序贯法确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相邻浓度值差0.5μg/mL ,出现体动反应者,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若未出现体动反应,则采用低一级浓度。用概率单位法确定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C组、F0.5组、F1.0组的 EC50及其95% CI分别为3.05(2.72~3.36),2.76(2.45~3.09),2.20(1.72~2.67)μg/mL ,异丙酚 EC50呈递减趋势(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肠镜检查术时,随着复合芬太尼剂量的增加,异丙酚抑制肠镜检查术诱发的体动反应的EC50随之递减。
-
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旁路移植的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狭窄(LMS)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LMS患者257例,男性161例,女性96例,年龄(63.4±2.3)岁(54~76岁),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30%55例。急诊手术5例,术后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12例。103例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者体外循环辅助心脏跳动或心室颤动下完成手术;152例应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7例。结果257例中,共行远端吻合口681个,术后呼吸机辅助7~36 h。术后出现一过性精神症状24例(非体外循环者6例,体外循环者18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或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行IABP支持15例。肺部并发症27例;死亡7例,死因为呼吸衰竭2例、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2例、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3例;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尽管LMS是预示CABG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CABG仍是治疗LMS的第一选择,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妊娠合并白血病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7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孕期特点、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孕期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孕前诊断9例,8例均足月分娩,1例在孕早期流产后继续化疗。孕早期诊断3例:2例流产后化疗,1例足月分娩。孕中期诊断11例:6例足月分娩,1例死亡,4例行引产后化疗。孕晚期诊断的共4例,均足月分娩。(2)母婴随访情况:失访5例,其余随访时间6~144月,母亲12例存活,10例死亡;27例中有19例活产,分娩后胎儿Apgar评分均>7分,随访至今仍健在,未发现胎儿畸形、发育不良、白血病等病史。结论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缓解后慎重妊娠,可望得到较好的妊娠结局。白血病本身及治疗对于胎儿及孕妇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进行治疗及监管。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协调性改变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之间的步态差异,探讨在AS疾病进展中躯干各个节段的协调性改变。方法17名A S男性受试者和17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步行机上分别以5个步行速度行走,采集胸廓、骨盆、下肢、脊柱及手臂的运动力学数据。结果高速步行(4~5 km/h )时,病例组步宽较健康组增加( P=0.000),骨盆旋转幅度高于健康组( P=0.007);病例组的胸廓与下肢的运动时相差减少( P=0.000),胸廓的运动与手臂的摆动趋于反相(P=0.001)。结论高速步行时,AS患者可能通过改变胸廓时相参与协调性变化,手臂肌肉的活动可能参与其中。
-
85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是好发年幼儿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是71型)。该病进展迅速,有一定的病死率,故需引起重视。现总结笔者科室在2009年1月-2014年8月诊治的85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血清中相关炎症介质的变化。
-
糖皮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 GM )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瘤样肉芽肿等,因发病率低,易被忽视。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治疗上也缺乏统一的方案。笔者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G M 患者19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
19例肢体假性动脉瘤临床分析
肢体假性动脉瘤是一种不稳定的血管性疾病,易发生感染及远端动脉栓塞,易发生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其病死率高达32%~40%[1]。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因此,探讨其治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科室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肢体假性动脉瘤19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诊治进展
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累及下肢动脉[1]。研究认为,>5年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90%合并不同程度的PAD ,其中一半合并重度 PAD[2],治疗困难,常导致截肢甚至死亡。鉴于糖尿病下肢PAD 的高发病率和高危害性,笔者就其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NAFLD的治疗作用及其抗炎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 N A FLD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NAFLD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常伴随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等代谢紊乱,具有较高的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 NAFLD 的患病率在10%~35%[2],已成为慢性肝脏疾病的首要病因。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NAFLD患病率也不断增长,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
文献标志码的标志方法
-
关于作者投稿介绍信的要求
为保证本刊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保证科研工作者的著作权、署名权不受侵犯,根据《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稿约》的要求,凡投寄《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的文稿必须附单位介绍信。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应是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介绍信内容须包括:(1)要投送的刊物名称;(2)全体作者的署名与排序;(3)资料是否真实;(4)有无一稿多投;(5)受何种基金资助及编号。
-
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使用采编系统的通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和《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使用期刊采编系统进行来稿登记和处理,欲投稿者请直接登录网站http ://fmuxb .fjmu .edu .cn进行注册,并按提示进行投稿。投稿过程中如有疑问者,请拨打学报编辑部电话咨询(0591-22862884)。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统计学符号不论用哪种字母,也不论大写或小写一律用斜体。要注意区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例如均数的符号是字母“x”,卡方的符号是希腊字母“χ2”;样本的相关系数是英文“r”,不能误为希腊文“γ”。
-
孕晚期子宫角妊娠的超声漏诊分析(附2例报告)
宫角妊娠属少见部位的异位妊娠,发生率低,而发展为晚期宫角妊娠的更为罕见。宫角部血供丰富,内膜薄,在胎盘绒毛侵蚀下易发生破裂,导致大出血而危及孕妇生命。2014年10月及2015年2月,笔者医院产科收治2例晚孕期宫角妊娠病例,因漏诊致子宫破裂,现分析其超声图像特点,报告如下。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是福建医科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方面的论著、研究简报、临床研究、技术与方法、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个案报告及学术交流信息等文稿。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z1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