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咬合板矫正下颌偏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雪峰;杨文丽

    目的:探讨咬合板在矫正下颌偏位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全身姿势的作用.方法:记录、分析、比较伴有下颌偏位的健康有牙颌者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在戴用矫正颌位的咬合板前后,其正、侧面照片中头部、肩部、腰部的姿势变化.结果:下颌偏位的健康有牙颌者中,在颌位矫正前后头部、肩部、腰部姿势变化者约有50%;在侧面照片中矫正前后表现有80%的被测试者都有头部或脊柱弯曲的姿势变化.矫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的下颌偏位,可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论:下颌偏位与姿势异常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的全身伴随症状有一定的关联.

  • 下颌旋转对Beta角影响的分析

    作者:张昀;李东;丁寅;束嫘;曹猛;王燕;杨磊;吴丹

    目的:分析下颌旋转对Beta角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41名不同骨面型的错(牙合)患者,分为Ⅰ类、Ⅱ类、Ⅲ类骨面型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Beta角、反映下颌旋转的C角及上下颌骨有效长度的比值K,并计算C角和K值的均值、标准差及95%的参考值范围,采用数学软件matlab描绘出三者的关系曲线,并分析Beta角随C角变化的趋势.结果:随着C角的增大Beta角呈现减小趋势,且K值越大,Beta角随C角增大而递减幅度越大,在骨性Ⅱ类患者中,总体的变化幅度小,小于2.62°.结论:在骨性Ⅱ类患者中,下颌旋转对Beta角的影响较小,Beta角较为稳定.

    关键词: Beta角 下颌旋转 K值 C角
  • 调(牙合)治疗对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症状的疗效评价

    作者:周振;王美青;卜宏;任燕

    目的:探讨调(牙合)对TMD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36名有疼痛症状的TMD患者,18例进行调(牙合)治疗,18例作为对照,进行模拟调(牙合).这两组按照病程又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 比较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点数和疼痛强度变化,以及咀嚼运动轨迹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咬合接触点数显著增加(P<0.05),急性期组即时疼痛无改善(P>0.05),24 h疼痛值明显下降(P<0.05),慢性期组两种痛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调(牙合)治疗对咀嚼运动轨迹的稳定性和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建立广泛而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对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疼痛症状具有明显效果.

  • 江苏省居民口腔健康行为调查

    作者:沈家平;朱维建;孙志达;杨颜菁

    目的: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城区、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社区和句容农村35~44岁居民的口腔健康行为,并初步分析居民利用口腔卫生服务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经培训的问卷人员对502名南京等地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城乡居民的口腔健康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城乡居民在每天刷牙次数、定期更换牙刷、定期洁牙等基本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方面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城乡居民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仍不足,牙科卫生服务利用较低,并多为口腔疾病症状所致,主动接受口腔预防措施少,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亟待改进.

  • 微创取骨进行自体骨移植在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庆赋;阎军锋;陆爱萍;刘婧;李俊梅;邓万里

    目的:探讨牙种植中骨缺损区微创取骨进行自体骨移植的效果.方法:选择15例18颗牙槽骨缺损牙种植病例,在牙槽骨缺损区周围局部取骨,空心取骨锯颌骨取骨及常规髂骨手术取骨后植骨,或同时行钛膜引导,同期或6月后延期行种植体植入,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成骨及修复效果.结论:空心取骨锯取骨和缺骨区周围局部取骨损伤小;有钛膜引导病例成骨量较大,骨吸收少;取髂骨手术取骨量大,但损伤较大,不应作为常规植骨方法.

  • 作者: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偶有口腔组织受累,损害主要见于唇、颊黏膜及牙龈.本文报道一例有口腔病变的克罗恩病,24岁,男性,口腔溃疡不愈半年,伴有2月腹痛史.口腔溃疡活检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临床检查发现除了消化道病损、口腔溃疡、上颌窦黏膜增厚外,出现了罕见的广泛牙槽骨吸收,而患者无牙周病及激素用药史,这一特点在以前的文献中未见报道.

  • 前磨牙拔牙模式对前牙比正常的不同错(牙合)畸形矫治后全牙比的影响

    作者:张勇;郭新星;王春玲;肖水清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关键词: 拔牙 前磨牙 全牙比
  • 3次疗法加被动张口训练治疗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作者:储嘉琪;张银凯;胡勤刚;韩方凯;周小陆

    目的:探讨关节腔封闭、灌洗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即3次注射疗法)结合术后被动张口训练在治疗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的作用.方法:将252例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150例,予以行3次注射疗法,术后配合被动张口训练;对照组的102例患者仅行3次注射疗法而不进行被动张口训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有效率为42.2%,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腔内3次注射疗法结合被动张口训练在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 31例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回顾性研究

    作者:陆东辉;金友仁;郑春兰;刘树森

    目的:探讨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发病诱因及治疗手段.方法:对1995~2005年南京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31例放射性颌骨骨坏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患者原发头颈肿瘤来自鼻咽癌15例、腭癌5例、颊癌3例,余为咽、舌、口底、唾液腺癌等各1例.2)31例ORN患者接受放疗剂量由4 500~8 500 cGY.3)31例ORN患者下颌骨20例,上颌骨11例,两者之比近2:1.4)高压氧+抗生素+创面死骨刮治术 18例,抗生素+病灶搔刮术6例,抗生素+死骨切除术4例,单纯抗生素治疗3例.5)随诊痊愈17例,症状改善6例,死亡3例,失访5例.结论:1)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发病诱因同放疗剂量有关,7 000 cGY为临界点,统计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2)下颌骨ORN与颌骨骨质结构、解剖位置以及体积有关.3)高压氧辅助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ORN仍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放射性骨坏死 颌骨
  • 天然牙与比色板的色度研究

    作者:周小陆;骆小平;刘侠

    目的:测定、分析天然牙和4种比色板色度值.方法: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76L*a*b*色度系统,用ShadeEye NCC测色仪对南京地区居民1 414颗天然牙和Vitapan 3D-Master、Vita Lumin Vacuum、松风HALO(19色)、Ivoclar Chromascop 4种比色板进行色度研究.结果:在色度空间上,大片天然牙分布密集区没有比色片存在,另一方面部分比色片分布在没有天然牙的区域;1 414颗天然牙与4种比色板相比,按照色差△E*ab<1.4阈值标准, 合格率分别是Vitapan 3D-Master-42.4%,Ivoclar Chromascop-35.4%,Vita Lumin Vacuum-24.2%,Shofu Halo-35.6%.结论:4种比色板都不能满足中国人牙齿临床比色要求,需要在大片天然牙密集区增加比色片数量.

    关键词: 比色板 颜色 天然牙
  • 直接法与间接法分瓣桩核冠修复磨牙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洪波;王贻宁;黄建芳;张畅

    目的:观察直接法与间接法制作分瓣桩核冠修复严重缺损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颗经过完善根管充填后的严重缺损的磨牙,19颗行间接法制作分瓣桩冠修复,23颗行直接法制作分瓣桩核修复,并随访3年.结果:两组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法与间接法制作分瓣桩核冠修复严重缺损磨牙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开窗减压术对颌骨及牙胚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苍尚;周立伟;秦刚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的疗效和对颌骨、牙和牙胚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1例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采用开窗减压术的病例,随访6个月至4年,术后每3个月摄颌骨曲面全景片,观察和分析囊肿的大小变化和囊肿周围骨质骨化过程及其囊肿内牙和牙胚萌出情况.结果: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经开窗减压术后囊肿明显缩小、颌骨生长发育及其牙和牙胚的萌出未受影响,病理检查无恶变倾向.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手术方法简单,能迅速消除面部畸形,临床观察颌骨、牙和牙胚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关键词: 颌骨 囊肿 减压术
  •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宽度的相关分析

    作者:王璐;高辉;高平;肖丹娜

    目的:对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宽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以37例高低角骨面型成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角骨面型17例低角骨面型20例,拍摄后前位X线片,使用Winceph 8.0头影测量分析与图象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Perason相关分析.结果:高低角骨面型中面宽与整个颅面部横向发育关系都较密切;上颌基骨宽度与面型协调一致;高角骨面型鼻宽受整个颅面宽度的影响较大;下颌升支上下部分的宽度是相互关联的,髁突的宽度与邻近骨骼的宽度有关.结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宽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程度各不相同.

  • 肥胖与牙周炎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岩;雷成家;李中琴;尚姝环;董维理;覃文;李化;张海平;李成章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公务员人群调查,探讨肥胖因素与牙周炎的相关关系.方法:于2004年10~12月,以工作单位为抽样框对武汉市公务员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牙周状况检查,以肥胖指数作为衡量肥胖的参数.其中符合纳入标准458人,中青年年龄段(30~59岁)288人,老年年龄段(60岁以上)170人.通过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年龄段人群中超重(OR=1.840,CI为1.040~3.254)、肥胖(OR=2.972,CI为1.155~7.415)为牙周炎患病的危险因素,老年年龄段人群中超重、肥胖与牙周炎在统计学上呈负相关;整个人群中超重、肥胖与牙周炎患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肥胖可能为牙周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患病的影响主要在中青年阶段.

  • 硝苯地平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内Ca2+含量影响的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

    作者:李谨;蒋春梅;徐艳;孙卫斌;吴大明;马骏驰;胡凡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内Ca2+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钙离子指示剂Fluo-3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加入不同浓度硝苯地平(NIF终浓度分别为1200、32.4 ng/mL)后荧光亮度的变化.结果:硝苯地平能抑制DHP类钙通道激动剂Bay K8644引起的牙龈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硝苯地平的作用之间没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硝苯地平引起牙龈增生可能与抑制牙龈成纤维细胞内Ca2+含量有关.

  • 改良人工唾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唾液pH值和缓冲能力的影响

    作者:于晓霞;金艳;宋斌;梁晨曦;陈善义;李先明;陈伟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唾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全唾液pH值和缓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例因鼻咽癌放疗并伴有口干症的患者为受试者,收集唾液时间为上午9点至11点.用改良人工唾液含漱1 min,收集基线时及含漱后2分钟静止性及刺激性全唾液,对含漱前后静止性唾液的pH值和含漱前后刺激性唾液的缓冲能力进行测定.结果:经改良人工唾液含漱后,患者静止性全唾液pH值较含漱前为高,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刺激性全唾液缓冲能力大于含漱前,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人工唾液具有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全唾液pH值和缓冲能力的作用.

  • 口腔鳞癌引流区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特征性表型的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王志勇;胡勤刚;黄晓峰;韩伟;杨旭东

    目的:探讨OSCC的DLN中DC的功能状态.方法:免疫组化标记OSCC的DLN和扁桃体组织中DC的CD1a,CD83分子.统计CD1a+DC和CD83+DC的浸润程度,以及CD83+DC/CD1a+DC的比值.结果:CD1a+DC在OSCC的DLN中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扁桃体组织(P<0.01),在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中显著低于未转移的淋巴结(P<0.01).CD83+DC浸润程度在OSCC的DLN中明显低于扁桃体(P<0.01),但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与未转移者无显著差异(P>0.05).OSCC的DLN中CD83+DC/CD1a+DC的比值显著低于扁桃体组织(P<0.05).结论:OSCC的DLN中,DC以不成熟DC为主,难以实现其激活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c-Src在家族性巨颌症的表达

    作者:汪昌宁;宋亚玲;倪娟;李江;边专

    目的:探讨c-Src基因在家族性巨颌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例家族性巨颌症病变组织中c-Src蛋白与c-Src mRNA的表达.结果:12例家族性巨颌症病变组织中的多核巨细胞、10%~15%的单核圆形基质细胞胞浆表达c-Src蛋白与mRNA,二者阳性细胞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别,c-Src mRNA表达结果与c-Src 蛋白相一致,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Src表达可能与家族性巨颌症病变中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和破骨特性有关.

  • RANKL在人乳牙根生理性吸收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吕晶;刘英群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在人乳牙根生理性吸收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人乳牙根生理性吸收过程中RANKL蛋白的表达.结果:乳牙的破牙细胞、牙髓成纤维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胞浆中RANK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且表达高于恒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牙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RANKL染色结果与恒牙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KL在人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过程中有表达,其可能对乳恒牙替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MTA盖髓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李威;卢友光;苏柏华;丁林灿;闫福华

    目的:从组织学方面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用于盖髓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条健康成年杂种犬50颗牙齿,对每颗实验牙进行人工穿髓, 制造牙髓损伤模型,单独应用PRP或将PRP与Dycal或MTA复合进行盖髓治疗,并设Dycal盖髓组和MTA盖髓组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12周后各实验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2周,MTA盖髓组中6例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PRP组所有标本均未见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PRP复合MTA盖髓组10例标本均可形成完整修复性牙本质桥;Dycal组有3例完整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Dycal与PRP组1例有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结论:PRP与MTA复合盖髓具有良好的牙髓修复效果.

  • 4NQO饮水法诱发小鼠舌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作者:李晓杰;马国武;李武伟

    目的:建立与人口腔癌发生相似的口腔癌动物模型.方法:0.001%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Balb/c小鼠16~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和观察时间的延长,小鼠舌背后部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斑块、乳头状新生物等改变.16周后50.0%小鼠舌背黏膜表现为轻度异常增生,45.0%为中度异常增生,5.0%为重度异常增生;20周后5.0%为轻度异常增生,60.0%为中度异常增生,30.0%为重度异常增生,5.0%为原位癌;24周后50.0%为中度异常增生,4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28周后30.0%为中度异常增生,5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10.0%为早期浸润性癌.用药16、20、24、28周停药观察至48周时,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14.3%、18.2%、28%,未见远处转移.结论:4NQO饮水诱发小鼠舌癌生长缓慢、潜伏期长,致癌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方法简便,靶器官代表性强;0.001%浓度4NQO饮用16~20周是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建立的理想时间,要在一定时间内建立发癌率更高的舌癌动物模型,用药的浓度需要加大.

  • 防龋DNA疫苗pGJA-P/VAX免疫小鼠后的抗DNA抗体检测

    作者:杜宇;樊明文;李宇红;郭继华;边专;陈智

    目的:检测防龋DNA疫苗pGJA-P/VAX经鼻腔免疫和肌肉免疫后是否会产生抗DNA抗体.研究该疫苗是否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方法:提取纯化的质粒pGJA-P/VAX分别经鼻腔和肌肉免疫小鼠,于第0、2、4、8周取血清做抗DNA抗体检测实验(ELISA法).结果:各实验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免疫前后及各组间比较(P>0.01).结论:说明DNA疫苗pGJA-P/VAX及其载体pVAX1对小鼠均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病.

    关键词: 龋齿 疫苗 DNA ds-DNA ss-DNA
  • 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杰;胡静;戚孟春;赵强

    目的:比较自体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节段性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 mm的缺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 mm,A组动物用常规静脉而B组动物用内翻静脉即刻修复面神经缺损.在手术后4,8与16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取神经标本行定量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8周,自体内翻静脉移植组修复面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多于常规静脉移植组.但在16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静脉可以为面神经节段性缺损提供修复与再生的管道;内翻静脉相对于常规静脉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

  • 种植型弹性牵张器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戴杰;吴海珍;何黎升;赵晋龙

    目的:探讨利用自主研发的种植型弹性牵张器增高下颌牙槽嵴的可行性.方法:选用6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拔除一侧全部前磨牙和第一磨牙.2个月后,每个传送盘内植入两枚自主研发的种植型弹性牵张器行下颌牙槽嵴牵张成骨,传送盘长3 mm,高6 mm.在牵张手术前和术后摄X片,利用X线根管测长的原理测量牵张的高度.分别在牵张完成后4周和10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下颌牙槽嵴被平均抬高4.7 mm,方向满意.X线显示牵张完成后4周牵张区骨密度增高,10周时新骨密度接近周围骨组织.组织学观察可见牵张区新骨形成良好.结论:具有自加载特性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与纯钛部件相结合,为牵张器的开发提供了可尝试的新思路.

  • 脱细胞气管基质及PGA膜细胞生物相容性比较研究

    作者:黄桂林;李龙江;李学英;罗静聪;姜群;陈伟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对自制的家兔、SD大鼠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PGA膜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脱细胞基质用作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样组织体外构建研究所需支架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颌下腺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将传代的颌下腺腺细胞接种在上述3种材料上进行体外培养,对材料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情况、材料/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α-淀粉酶含量进行观察或检测.结果:涎腺细胞均能在气管基质材料及PGA膜上黏附、生长.以天然气管衍生材料更佳.结论: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是一种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组织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

  • 艾亚林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的影响

    作者:谭葆春;杨明华;钱海峰;肖健平;吴文蕾;林楠

    目的:研究艾亚林(盐酸米诺环素牙用缓释膜)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病人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分别于使用艾亚林前后检测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记录松动度、牙龈指数,龈沟液量及IL-1浓度.结果:除附着丧失和松动度外,其他指标在用药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亚林可明显减轻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抑制炎症介质IL-1的产生.

  • MMP-2在吸烟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伍协阶;李霞;唐西清;曹放云

    目的:从MMP-2的酶活性和mRNA水平探讨吸烟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利用明胶酶活性分析(zymography)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例吸烟牙周病、6例不吸烟牙周病、6例吸烟正常人、6例不吸烟正常人的牙龈组织中MMP-2的酶活性和mRNA表达.结果:吸烟和牙周病牙龈组织中MMP-2酶活性都较正常组有增加,但吸烟牙周病组的MMP-2的酶活性与吸烟无牙周病组和不吸烟牙周病组有明显差异(P<0.01),吸烟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中MMP-2的mRN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MMP-2在吸烟牙周炎牙周组织的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iNOS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伟宏;曹真胜;林新平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引发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探讨NO/iNOS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在正畸加力1,3,5,7,14,21,28 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正畸加力3 d后,牙周组织细胞iNOS表达增强,7 d iNOS表达达到高峰(P<0.01),以后iNOS表达下降.结论:NO/iNOS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 羟磷灰石同质间吸附效果及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研究

    作者:毕良佳;李虹;刘来发;侯传记;汪婷婷;马巍

    目的:观察羟磷灰石同质间的吸附和羟磷灰石微粒子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1)羟磷灰石颗粒放入羟磷灰石微粒子溶液中进行机械反应与羟磷灰石颗粒放入Brushite(CaHPO4·2H2O)微粒子溶液中进行机械反应,对比两种溶液中微粒子附着在羟磷灰石颗粒表面的量.2)用羟磷灰石微粒子涂布牙本质表面观察裸露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羟磷灰石颗粒与羟磷灰石微粒子的附着量明显高于羟磷灰石颗粒与Brushite微粒子的附着量,并随时间的延长附着量而增加.羟磷灰石微粒子有明显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结论:羟磷灰石同质间有吸附性;羟磷灰石微粒子可以封闭裸露的牙本质小管.

  • 伴放线放线杆菌超声粉碎滤液诱导外周血中多形核白细胞脱粒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龙天);王万成

    目的: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可溶性产物对体外培养的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Ls)的影响,探讨该菌在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健康青少年外周血,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PMNLs,将Aa超声粉碎滤液分别加入PMNLs(实验组)与含抗毒血清的PMNLs(对照组)中,在1min、5min时电镜观察摄片,20min、40min和60min时细胞学检测并记数.结果:实验组PMNLs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其颗粒伴部分胞液脱出细胞外,对照组细胞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脱粒的PMNLs百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Aa可溶性产物可诱导外周血PMNL中颗粒向细胞周边移动并脱出,降低宿主抵抗力,参与牙周炎的发生.

  • 酚克除再通塑化根管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春容;何金梅;程越

    作者对临床上26例经塑化治疗后的根管,采用酚克除进行根管预备再通,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钢板桥在后牙邻(牙合)窝洞中的应用

    作者:张慧玲

    临床上我们在作后牙邻(牙合)窝洞的治疗时,常发现其充填物易破损,易发生食物嵌塞.多年前笔者曾在后牙邻(牙合)窝洞的充填过程中加入钢丝进行加固,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还是存在充填物破损的情况.近年试着在后牙邻(牙合)窝洞的充填过程中加入钢板桥进行加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正常(牙合)牙尖高度的测量及托槽粘贴高度的再定位

    作者:郑莹;伍军;黄臻

    众所周知,矫治完成时同一牙列邻牙间边缘嵴高度应基本一致[1,2],每个牙齿的托槽槽沟到其牙齿近远中边缘嵴连线的距离都应基本相等,所以,造成同一牙列中各牙齿托槽粘贴高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牙尖高度的不同.因而本研究选取35副正常(牙合)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同一牙列中3个后牙的近、远中边缘嵴形成的平面为参考平面,测量各牙齿的牙尖高度值,以此依据来确定托槽的粘贴高度.

  • 黑龙江省女性双颌前突患者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的特征研究

    作者:邓颖惠;张苗苗;赵红艳;金鑫

    本文根据正常人颅颌发育是三维方向协调生长,一个方面的发育异常既可导致其他方面出现异常变化,也可能是其他方面异常变化的结果这一原理,通过对黑龙江省成年女性双颌前突患者的记存模型及头颅侧位片的比较研究,寻找其颅颌骨硬组织方面的特征性改变.

  •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观察

    作者:王新铭;庞桂兰

    自体骨游离移植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现就我科自1995年以来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方法做临床总结.

  • 颧骨复合体骨折小切口坚强内固定临床研究

    作者:邹春平;高振然;杨阳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男35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拳击、重物击伤.临床检查:主要为面部塌陷畸形,其中伴有张口受限14例,面部麻木8例,复视2例.根据Zingg分类方法,B型骨折(四足骨折)34例,C型骨折(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合并脑震荡12例,上颌骨骨折7例,下颌骨骨折3例,身体其他合并伤5例.手术时间 :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尽可能早期施行.本组病例手术于伤后2h至40 d之间,平均6.5 d .

  • Twin block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效果头颅定位测量研究

    作者:姜晓蕾;李立英;姜蕾;杜传亮;邵利云

    我们采用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较大年龄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24例,并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 ProTaper手动镍钛锉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评价

    作者:许小壮;吴征元;周凤梅;董攀

    1 材料与方法1.1 器械与材料 ProTaper手动镍钛锉(瑞士),不锈钢K型根管锉(SS-K,日本),根管口扩大钻,ROOT ZX根尖定位仪,2.5%次氯酸钠液,生理盐水等.

  • 摩托头盔在上颌骨骨折牵引复位中的应用

    作者:陈文君;何一川;汪湛;杨卫东;何杰儒

    上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疾病,由于上颌骨骨质疏松,血供丰富,其愈合速度较快.因此,对于上颌骨骨折的伤员,在全身条件状态许可的情况下,应及时行复位固定,避免骨断端间形成纤维性愈合,影响复位效果.其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及手术切开复位.其中颅颌牵引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传统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制做的石膏帽固定存在不少问题.作者用摩托头盔制做上颌骨骨折复位的简易口外牵引装置,使用该装置对2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行口外牵引复位,均在1周内完成复位,固定3周左右拆除固定装置,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现将制作工艺介绍如下:

  • 中药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朱光勋;李成章

    黄芩苷(baicalin)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它属葡萄糖醛酸苷类, 其结构为:7-D-葡萄糖醛酸-5,6-二羟基黄酮,水解后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清热解毒、降压、利胆、利尿、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

  • bFGF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范红渠;周卫兵;许彪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骨形成和成骨细胞活动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bFGF具有促进成骨与血管形成的双重作用,在促进骨修复方面的前景日益受到重视.而bFGF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是其在骨修复方面研究的核心,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升;杨明华

    研究表明,牙周炎作为以菌斑微生物为始动因子的多因素慢性疾病,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宿主对牙周疾病的易感性,甚至是某些早发性和(或)重度牙周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它能影响和改变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并决定疾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1].

  • 下前牙区平滑肌瘤1例

    作者:吕敏;严加林

    患者,男,17岁,因下前牙区无痛性包块3月余入院.查体:左右面部对称,开口度正常,口内下颌切牙区舌侧牙槽嵴处有一约2.0 cm×2.0 cm×1.0 cm大小的质中包块,与下颌骨内侧面粘连,光滑,下颌区前牙无松动.牙片示:下颌前牙和尖牙区牙槽骨无破坏,牙根无吸收,根尖区无暗影.下颌骨正侧位片示:下颌骨骨质无破坏,无低密度病灶.术前诊断:下前牙区纤维瘤.完善术前检查后,全麻下完切摘除包块.术中见:包块与周围无粘连,光滑,呈淡黄色,质韧.术后病检示:平滑肌瘤,见图1.

  • 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作者:黄翠;王革;宋光泰;台保军;樊明文;边专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PBL作为当今世界倍受推崇的高等医学教育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