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imgs/1671-7651/0.jpg)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HIF-1α、MMP-9及PTEN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TSCC)组织中HIF-1α、MMP-9及PTE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及45例舌鳞癌组织中HIF-1α、MMP-9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病例组(分别为88.89%、68.89%),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0%、5%)(P<0.01).PTEN的阳性表达率在病例组(28.89%)低于正常组(80.00%)(P<0.01).HIF-1α与MMP-9呈正相关(P<0.05),MMP-9与PTEN呈较强负相关(P<0.01),HIF-1α与PTEN呈负相关(P<0.05).结论:HIF-1α、MMP-9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PTEN可以拮抗HIF-1α、MMP-9.三者指标均可在舌鳞癌早期作为诊断指标.
-
术前CT血管造影在游离腓骨瓣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CT血管造影在游离腓骨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三维重建软件SimPlant Pro 11.04对其术前CTA原始DICOM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腓动脉起始外径为(3.03±0.57)mm,腓骨头尖距腓动脉起始垂直距离为(43.11±10.11)mm,腓骨头尖距穿支血管垂直距离为(172.46±27.99)mm.腓动脉起于胫后动脉.结论: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术前CT血管造影无创、准确、直观,对游离腓骨瓣移植具有重要手术指导价值.
-
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口腔黏膜健康状况,尤其是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的口腔表征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调查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存活的患者69例,以复诊的方式进行病史采集、口腔专科检查,详细记录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9例存活者中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者22例,出现口腔表征者14例,口腔内均存在大面积黏膜充血,主要主诉为口腔烂痛、口干,口腔溃疡者10例(71%),7例疼痛影响进食,其中合并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或红斑样病损者8例,合并口腔黏膜起疱者5例;单独表现为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或红斑样病损者1例(7%);念珠菌感染者1例(7%);口干者2例(14%).对临床表现为苔藓样红白混杂斑纹型患者取相应口腔黏膜部位做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轻度过角化,基底层细胞空泡形成,固有层纤维样变性,血管增生、管腔不规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结论:口腔溃疡、红斑样病损、网状白色条纹样病损等患者多伴有疼痛,唾液分泌减少,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GVHD常伴有口腔表征.
-
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患者OHRQOL的研究
目的:了解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估舌侧集中(牙合)相比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是否具有优越性,为舌侧集中(牙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交叉设计实验,采用20项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20-item version of the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20),以问卷法分别测定10位患者依次戴用舌侧集中(牙合)和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8周后OHIP值,比较和评价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比较,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在“适合性”(P=0.046)“避开一定食物”(P=0.025)“中断进食”(P=0.025)方面以及OHIP总分(P=0.015)具有优势,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问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侧集中(牙合)可以改善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
BEGO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BEGO种植体4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种植中心先后植入2464颗BEGO SEMADOS RI系列根形种植体,平均骨结合期为5个月,Onlay植骨延期种植骨结合期为8个月,分别采用局部固定义齿修复、覆盖义齿修复、全颌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于修复完成后6个月复诊,根据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X线影像,牙周袋深度及临床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负载后的修复效果.结果:2464枚种植体中,其中4颗种植体延期种植于术后3周脱落,即刻种植5例脱落均为感染所致,骨增量技术有3例脱落.上颌窦内提升有3例脱落,种植体的平均存留率为99%.结论:使用BEGO种植系统可以修复牙列缺损和缺失,长期修复效果良好.
-
Survivin基因在三氧化二砷诱导腺样囊性癌-M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体外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类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株(ACC-M)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检测此过程中ACC-M内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作用不同时间对ACC-M细胞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观察As2O3诱导各组ACC-M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判定Survivin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As2O3可明显抑制ACC-M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细胞凋亡率也呈相同的趋势.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As2O3作用下,ACC-M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抑制程度也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As2O3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的方式使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生长受抑制,而受抑制的ACC-M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推测Survivin基因在As2O3诱导的ACC-M细胞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25例下颌发育不全的外科-正畸联合矫治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发育不全畸形的效果.方法:2004~2008年收治的25例下颌后缩和小颌畸形.按照术前正畸→手术→术后正畸的序列,分别对20例下颌后缩进行术前术后正畸联合各种正颌手术,对5例重度小颌畸形行牵张(引)成骨术(DO).结果:通过术后正畸和随访,本组病例中20例(80%)颌面外貌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其余5例(20%)颌面外貌和咬合改善.结论:坚持外科—正畸联合是取得佳效果的关键;轻度下颌后缩可行正畸掩饰治疗;SSRO是前徙下颌的首选术式;DO对矫治重度小颌畸形为优选.
-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区充填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研究配合或不配合使用超声冲洗的条件下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和冷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及根管峡区的充填质量.方法:选择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4组:A组,侧方加压充填;B组,超声冲洗+侧方加压充填;C组,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D组,超声冲洗+连续波热牙胶加压充填.充填后拍摄X线片,记录根管类型和峡区发生情况.从根尖方向冠方水平片切牙根,间隔1 mm,选择有根管峡区的横断面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充填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X线片和横断面上单牙根双根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峡区的发生率分别为87.5%和90%.D组根管峡区充填质量优于其它3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充填质量差.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配合超声冲洗能显著提高对根管峡区的处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联合应用对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对照组病例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组则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腮腺筋膜瓣组为保留腮腺筋膜瓣用以覆盖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采用先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再以保留的腮腺筋膜瓣覆盖手术创面.病例随访6~60个月.结果: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在手术区域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优于腮腺筋膜瓣组和对照组(P<0.01);而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在减少Frey综合征发生方面强于对照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涎瘘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缺损的优先选择,腮腺筋膜瓣在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突出,二者的结合应用疗效更为理想.
-
蒙汉族人下颌切牙颈部牙体壁厚度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蒙古族和汉族人的下颌切牙颈部牙体壁厚度进行测量,对比其间的差异,为内蒙古地区下颌切牙牙体治疗和修复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蒙古族和汉族128人的下颌切牙512颗,利用Newtom3G锥形束CT-三维头颅成像系统和NNT操作软件进行拍摄、重建并分别测量牙体颈部唇侧、舌侧、近中、远中牙体壁厚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唇侧、近中、远中牙体壁的厚度蒙古族均大于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侧壁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和蒙古族36~45岁人群的下颌切牙颈部牙体壁厚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为口腔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尼古丁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Fas/Apo-1(CD95)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尼古丁(nicotine)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s)中Fas/Apo-1(C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6代细胞用于实验,采用浓度为2 mg/L的尼古丁处理第6代牙周膜成纤维细胞72 h,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尼古丁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Fas表达的情况.结果:证实尼古丁作用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胞膜中Fas/Apo-1(CD95)抗原呈阳性表达.结论:提示尼古丁可通过Fas系统这一途径导致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从而加重牙周组织破坏的程度和影响牙周组织的再生.
-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解决上牙弓前突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上牙弓前突的患者12例,减数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之间膜龈结合处,以滑动法整体内收6颗上前牙.通过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方法,观察切牙和磨牙的位置变化.结果: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上颌切牙切端水平内收7.49 mm,上切牙牙轴平均减少12.46°,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0.32 mm.上颌切牙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近中位移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均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变,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建立上下磨牙的中性关系和良好的尖窝锁结关系.结论: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解决上牙弓前凸效果显著.
-
微螺钉-横腭弓联合支抗辅助正畸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通过对单纯微螺钉支抗和微螺钉-横腭弓联合支抗辅助治疗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探索联合支抗辅助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平均年龄为21.68岁的双颌前突患者22名,正畸治疗中分别以微螺钉(组1)、微螺钉与横腭弓联合(组2)加强支抗,对2组应用不同支抗患者术前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组2的上唇美线距LS-EP、上颌磨牙矢状位置U6-VP、上颌磨牙垂直位置U6-HP、上唇突距LS-VP、上切牙水平距U1-VP、上颌磨牙间宽度U6-U6治疗前后的差值较组1有显著性差异;两支抗组其他测量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螺钉-横腭弓联合应用在三维方向对上颌磨牙的控制较微螺钉更有效和稳定,更多的内收上切牙及上唇.
-
不同邻面抛光方法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目的:评价4种邻面抛光方法对邻面釉质表面粗糙度及显微形貌的影响,为邻面抛光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颗离体牙前磨牙,沿颊舌面中线纵剖后获得邻面釉质试件42枚,再用自凝塑料包埋,暴露邻面釉质,用浮石粉抛光,并超声清洗.将42个试样均分为6组,分别作如下处理:A组空白对照,不做处理;B组:阴性对照,采用标准金刚砂车针切磨触点及其周围釉质,切磨后不抛光;其余4组为实验组,经标准金刚砂车针切磨后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抛光:C组:极细粒度金刚砂车针抛光;D组:裂钻抛光;E组:矽粒子抛光;F组:彩虹抛光条抛光.之后用粗糙度仪测定釉面粗糙度,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标准金刚砂车针切磨后粗糙度大幅度增加(P<0.05),釉质表面发生明显条形凹陷性缺损;经4种方法抛光后,釉质表面粗糙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显微形貌均较阴性组光滑,其中矽粒子抛光组可达到较空白对照组更为光滑的表面.结论:实验涉及的4种不同邻面抛光方法均有助于降低釉质切磨区域的表面粗糙度,但抛光效果存在差异;采用矽粒子抛光可完全抵消牙体预备时旋转器械对邻牙邻面的切磨作用,获得为光滑的釉质表面.
-
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神经微循环的变化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三叉神经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环扎组和对照组).环扎组经口内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ION)环扎术;对照组进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假手术,手术同前,只分离眶下神经而不进行环扎.记录大鼠术前3d及术后5~80 d的机械刺激阈值及行为反应.术后不同时间点解剖游离大鼠三叉神经根和神经节,通过透明标本、HE染色、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其微循环及病理学改变.结果:环扎组三叉神经微循环床较对照组减少,神经外膜血管沿神经根径向走行,沿途再发侧支斜行或横行入神经束之间;环扎组三叉神经微循环在不同时间点略有不同,其变化与大鼠疼痛阈值的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结论:三叉神经根微循环可能在三叉神经痛中扮演重要作用,神经根在受到伤害性损伤后,可造成神经根微循环障碍,进而可能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化.
-
rhTGF-β1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SZP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rhTGF-β1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SZP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取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染色鉴定.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 μg/L、20μg/L rhTGF-β1后,不同时间点应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SZ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加入10μg/L、20μg/L rhTGF-β1 24 h后髁突软骨细胞中SZP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10 μg/L rhTGF-β1 24 h、48 h、72 h后SZP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TGF-β1能够增强大鼠髁突软骨细胞SZP的合成和分泌,并具有时间依赖性.
-
Borrelidin对小鼠脾窦内皮细胞Bid/Bcl-xl和Caspase-8的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小鼠脾窦内皮细胞在Borrelidin作用前后Bid/Bcl-xl比值和Caspase-8的变化.方法:60只9周龄SPF雄鼠随机分为4组.NC组小鼠正常饲养不做处理,NS组脾脏直接注射生理盐水0.5 mL,BO3d组和BO7d组脾脏注射Borrelidin注射液0.5 mL,第3天处死NC组、NS组、BO3d组小鼠,第7天处死BO7d组小鼠,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SABC法检测Caspase-8、Bid和Bcl-xl的表达,比较积分光密度,计算Bid/Bcl-xl的比值,分析三者间关系.结果:NC组与NS组仅有微量凋亡细胞表达,BO3d、BO7d组凋亡广泛表达于脾窦内皮细胞,与NC组差异显著,BO7d组凋亡阳性率高.NC组与NS组Bcl-xl有一定量表达,无统计学差异,BO7d组与NC组有显著差异;Caspase-8、Bid的表达及Bid/Bcl-xl与凋亡的阳性表达趋势一致.Bcl-xl的表达趋势与AI呈反相关,Caspase-8、Bid表达趋势及Bid/Bcl-xl比值与AI呈正相关.结论:Borrelidin可通过Caspase-8的启动激活Bid蛋白,在较大程度上拮抗Bcl-xl的抑凋亡作用,提升Bid/Bcl-xl比值,诱导小鼠脾窦内皮细胞的凋亡.
-
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细胞形态学影响的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作用后的形态学影响,探讨其抑菌机制.方法:选择变形链球菌ATCC25175作为实验菌株,实验分白屈菜红碱溶液处理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将2组细菌在37℃厌氧环境(80%N2、20%CO2)下培养24 h,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白屈菜红碱通过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细胞分裂而抑制其生长,并对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使其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白屈菜红碱可以改变变形链球菌超微结构,这可能是其抑制细菌生长的机制之一.
-
间歇性应用rhPTH(1-34)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间歇性应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兔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9~2.1 kg.在下颌骨体部造成1.5 mm×10 mm的部分骨折模型,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2只(雌雄不限).A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间隔天数行术区局部rhPTH(1-34)30μg/(kg.d)注射,B组不做处理.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X线片、骨密度、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以及测定血清钙素水平.结果:术后20 d各组骨密度达峰值,A组骨密度高于B组(P<0.05).术后A组骨折愈合处colⅡ蛋白分泌较B组增多(P<0.05).术后7、20及30 d各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以30 μg/(kg.d)剂量注射rhPTH(1-34)可安全有效促进兔下颌骨骨折模型骨折愈合.
-
木瓜蛋白酶水解β-酪蛋白膜的动力学研究
目的:采用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位、实时和动态监测木瓜蛋白酶水解β—酪蛋白生物膜的动力学过程,比较不同浓度酶的水解效率.方法:用β-酪蛋白在QCM-D上建立体外蛋白膜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木瓜蛋白酶水解膜,观察频率和厚度的改变,运用Boltzmann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比较水解参数B、Δh、V50和C.结果:随着酶浓度增大,膜的厚度Δh减薄,ΔF上升增多,水解参数B增大,C减小,V50缩短(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解蛋白生物膜时,酶的水解效率随浓度增大而提高.
-
变形链球菌对牙科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种牙科合金与变形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以单纯培养基和空白组作为对照,8周后,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镍铬、钴铬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绝对值及自腐蚀电流密度值均为培养基对照组低于变形链球菌组及空白对照组,且在变形链球菌组的合金表面不规则破裂孔明显增多.金合金各组自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无统计学差异,金合金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结论:变形链球菌能增加口腔镍铬、钴铬合金的腐蚀倾向与腐蚀速率,但对金合金的影响不明显.
-
不同母体环境下小鼠腭胚突Fgf10/Fgfr2b/Shh信号通路的变化
目的:观察在腭发育关键时期不同母体环境对小鼠腭胚突Fgf10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WySnJ/C57BL/6两系小鼠胚胎移植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在胚胎12.5和13.5d胎鼠腭突Fgf10/Fgfr2b/Shh的表达.结果:胚胎12.5d,A/C两系小鼠受精卵相互之间移植前后比较,胎鼠腭突Fgf10和Fgfr2b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A系小鼠移植到C系小鼠后,胎鼠腭突Shh表达显著下调(P<0.01);胚胎13.5d,A系小鼠移植到C系小鼠后,胎鼠腭突Fgf10和Fgfr2b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Shh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相反,C系小鼠移植到A/系小鼠后,胎鼠腭突Fgf10的水平显著下调,而Shh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母体子宫微环境和对外界环境反应的改变可影响胚胎腭突发育过程中关键信号因子的表达.
-
阳离子脂质体乳剂增强防龋疫苗黏膜免疫效果的研究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增强防龋疫苗诱导的小鼠特异性IgG和唾液IgA抗体水平.方法:以阳离子脂质体乳剂分别包被防龋DNA疫苗(pGJA-P/VAX)和基因重组rPAc蛋白疫苗,用DNA初免,2周后蛋白加强免疫的策略滴鼻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分别收集初免后0、2、4、6、8、10、12、16周的血清和唾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制备的乳剂疫苗CLE/DNA和CLE/rPAc的粒径分别为134.6 nm和230 nm,ZETA电位为36 mV和18.5 mV,乳剂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血清特异IgG和唾液特异IgA产生,并且实验组(LE/DNA初免+LE/rPAc加强免疫组)能产生较对照组(DNA初免+rPAc加强免疫组)更持久的黏膜免疫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乳剂是有效的基因疫苗载体,与防龋疫苗(DNA和rPAc蛋白)合用免疫小鼠,可增强血清特异性IgG和唾液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延长抗体维持时间,具有较好黏膜免疫反应增强作用.
-
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口腔种植学》教学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课件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实践中应用广泛,大多数医学课程都制作了相应的CAI课件.佳木斯大学从2006年开始将《口腔种植学》列为选修课程,每年都有约50人选修该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团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并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了完整的CAI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口腔种植学》课件制作过程报告如下.
-
用活动矫治器矫正扭转牙
在临床中牙齿扭转畸形比较常见.然而矫治个别扭转上前牙是牙齿移动过程中复杂、困难、难保持的.常见的方法有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正器矫治的,有用钳转法矫治的,也有用固定与活动矫治器相结合进行矫治的.其治疗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牙位扭转的角度,牙根数目,牙根面积以及扭转牙与临近牙的相互关系等.前牙对美观影响很大,如果对其扭转牙单纯的采取拔除是不妥当的.
-
口腔修复材料人工老化方法
目前修复体已能较好地恢复牙体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但由于修复材料的性能还不够完善,老化问题始终是口腔材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口内老化试验周期长,不能随机选择实验对象,个体条件差异大.而人工老化试验可以缩短试验周期,老化强度可控,可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研究,所以被广泛接受.评估修复材料的可靠性,可以选择具有不同侧重点的人工老化试验方法,现对这些方法做一综述.
-
NovaMin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玻璃(Bioglass)是一种由多种无机离子组成的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的生物活性材料[1].NovaMin(45S5)属于第3代生物玻璃,该材料用于临床牙、骨的修复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已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认可[2~7].近年来随着人们对NovaMin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外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NovaMin在口腔临床及基础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本文拟对NovaMin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
意向性牙再植的研究现状
Grossman[1]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意向性牙再植”这种说法,也有学者称之为“刻意性牙再植”,意思是指针对部分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疑难患牙,故意将牙完整拔出,经过体外一系列诊断、检查及治疗后再将其植入原牙槽窝以期获得保存患牙的目的.长期以来,意向性牙再植被视为后的一种补救措施,给予保存患牙一线希望.
-
肾移植术后实施舌癌手术麻醉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58 kg,ASA分级Ⅱ级.因舌溃疡反复发作,疼痛加剧,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临床诊断:右舌鳞状细胞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肾性高血压.该患者因双侧肾功能衰竭行右侧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5年余,术后持续口服环孢素,硫唑嘌呤,醋酸泼尼松.口服缬沙坦降压,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 mmHg水平.舌癌术前移植肾功能良好,血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ECG示:V4、V5、V6T波低平,其余常规化验均未见异常.术前活检示舌鳞状细胞癌.行右舌颌颈联合根治术、血管化左前臂皮瓣转移缺损修复术.
-
颈部冬眠瘤1例及文献复习
冬眠瘤(hibernoma),又称棕色脂肪瘤(brown fat tumor).由于本病较少见,本文通过报告1例颈部冬眠瘤,并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治疗作一总结.l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3年前发现右颈部肿块,无任何不适感,故未予治疗.近1年来肿块增大,以颈部肿块收入住院,人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内侧可触及一肿块,大约9 cm×7.5cm×2 cm大小,边境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
年 | 期数 |
2018 |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