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림상호리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8933
  • 国内刊号: 34-12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2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 《临床护理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姚庆玲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对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观察

    作者:周秀梅;梁映君;区郁岚;陈小琴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的方法。于干预后1、2、3个月时进行吞咽能力评分,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吞咽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的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应用于社区护理中。

  •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枕位训练对减少颈部不适的作用

    作者:胡艳兴;廖建玲;欧敏仪;夏娜;王晓华;丁纪伟;陈勇

    目的:探讨术前枕位训练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颈部不适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7月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68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术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枕位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术中体位不适的评定结果、术后48h发生不适情况及住院时间、满意度。结果两组术中体位不适评定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48h颈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活动受限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体位适应性训练可有效减少或减轻术中及术后头痛、呕吐等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症状,降低手术的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后康复及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王贤微;罗宇玲;栗东云;李东容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后康复及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生化指标(AFP、CEA)及复发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50.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AFP、CEA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3%、1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良好,综合护理方法可提高其疗效。

  • 循证护理在小儿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余竹春;宇丽;汤玉霞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12月行胃镜检查的96例患儿为对照组,2014年1月~6月行胃镜检查92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检查操作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检查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减少小儿电子胃镜检查的并发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新苹;张秀梅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并分析健康教育得分与人口学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1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包括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结果161例患者健康教育得分为(17.06±2.40);不同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住院天数、文化程度)的患者健康教育总得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不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 盆底肌锻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

    作者:刘小平;欧秀球;胡秀红;李健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100例,根据孕妇的意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产程时间及产后盆底肌力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41例,剖宫产15例;对照组阴道顺产11例,剖宫产2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娩结局比较无显性著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浅Ⅰ、浅Ⅱ、深Ⅰ、深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 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何敏;董丹艳;易晓玉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5月我科分娩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比较两组产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宫缩痛评分、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宫缩痛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加快初产妇产后的泌乳和子宫复旧,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中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楚莹;郁树亮;张铨富

    目的通过对地中海贫血(地贫)高危孕妇的产前基因诊断,早期发现重症地贫胎儿,以达到优生目的。方法通过Gap-PCR和 RDB技术及配合临床医护人员介入,对高危孕妇113例进行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诊断。产前诊断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护理配合,解释和心理安慰。结果113例地贫家系中,完全正常胎儿32例,α地贫杂合子14例,β地贫杂合子43例,血红蛋白H病3例,重症胎儿21例。重症胎儿中α地贫5例,β地贫16例。重症总检出率18.6%。结论地贫高危孕妇在与护理良好配合中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可取得更好临床疗效。

  • 发育支持护理结合音乐疗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金凤;陈玲;王龙燕;王敏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DSC)结合音乐疗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5月我院就诊的102例VLBWI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DSC结合音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每日进奶量、体重增长速度、吸吮及吞咽功能建立时间、管饲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管饲时间和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长速度(除入院时、7天外)及每日进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因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VLBWI中,采用DSC结合音乐疗法较常规护理更能明显促进VLBWI早期的生长发育。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改良颈椎固定器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钟晓文;林淑惠

    目的:探讨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改良颈椎固定器效果及护理干预,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改良颈椎固定器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 FVAS和S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FVA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FVA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改良颈椎固定器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检查前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观察危重症儿童患者应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

    作者:黄日妹;潘彩金;杨开玉;刘启华;赖玉珺

    目的:观察危重症儿童患者应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危重症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血压监测。观察组采用有创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动脉血压(73.21±12.97)mmHg,对照组为(69.18±12.01)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舒张压(36.79±8.81)mmHg,对照组为(41.27±9.09)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血压(48.97±11.27)mmHg,对照组为(49.87±9.37)mmHg,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可及时了解危重症儿童患者血压情况,以便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 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指导对孕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孙美好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 )孕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院建档产检并诊断为GDM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餐前30min、餐后2h、零点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动疗法联合饮食指导对GDM孕妇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美沙酮维持治疗对男性性功能、泌乳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作者:夏莉;张泉水;黎超雄;马君;蔡翠兰;邓秀良

    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性功能及泌乳素的影响。方法根据年龄配对选取两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未治疗组48例和治疗组64例。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PRL ),并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问卷(IIEF-5)调查其性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未治疗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25%;治疗组PRL平均值(7.9±5.1)ng/ml ,较未治疗组PRL平均值(14.1±6.2)ng/ml明显下降;治疗组IIEF-5总分(20.4±2.6),低于未治疗组(22.1±3.0)分。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普遍存在性功能障碍,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性功能有影响,但PRL检测发现M M T对男性性腺激素有改善。

  • 吡柔比星药液膀胱热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青榆;黎逢弟;梁肖华;周海群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药液膀胱热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膀胱肿瘤行膀胱灌注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药液行膀胱灌注治疗。实验组采用吡柔比星药液加温后再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为40%,实验组为12%;对照组肉眼血尿发生率为20%,实验组为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柔比星药液加温后再行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低,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改良输液装置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欧阳燕;曾新华;朱小丽;李婷

    目的:探讨改良输液装置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科对748例新生儿采用改良输液装置输液。结果使用改良输液装置输液的748例新生儿,在输液监护过程中,未发现空气栓塞、急性心功能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结论改良输液装置能够准确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安全性高。

  • 再改良塞丁格技术降低 PICC 置管后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茅惠丽;朱红

    目的:探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降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12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PICC置管后和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导管异位率3.1%,穿刺点出血14.1%,静脉炎4.7%,静脉血栓6.3%,非计划拔管6.3%,堵管7.8%,导管相关性感染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 儿科血标本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

    作者:许桃英;林琴;王怡;王力;吕洁

    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血标本分析前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临床血标本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科2013年12月送入临检中心的血标本作为对照组,2014年2月送入临检中心的血标本作为干预组。分析让步标本、不合格标本、标本点击率在干预措施前的差异。结果两组让步标本中的溶血/微溶血、脂血、让步标本总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合格标本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标本点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儿科静脉血标本分析前影响因素的干预,能提高血标本的合格率,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血样采集 干预
  • 两种双腔 PICC 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施如春;陈传英;程芳

    目的:探讨两种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双腔PowerPICC导管。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置入BD双腔PICC导管,严格执行标准的导管置管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比较两组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管腔破裂6例(16.6%)及脱管8例(22.2%),观察组无管腔破裂,脱管1例(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87.9%,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0.9%,对照组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有明显优势,更能满足复杂化疗方案同时需持续输液,以及反复高压注射造影剂肿瘤患者的需求,但须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 改良式鼻胆管固定法的效果观察

    作者:任香玲;曾凡娟

    目的:探讨改良式鼻胆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留置鼻胆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蝶形平行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Y”型或“工”型挂耳式体外双重固定法。观察两组护士操作时间、更换胶布频次、脱管率、患者舒适度。结果对照组需每天更换胶布,操作时间3min ,观察组每4天更换胶布1次,操作时间5min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舒适度、脱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鼻胆管固定法,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降低脱管率,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 鼻胆管留置 固定法
  • 改良浅层吸痰法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彭粤铭;杨璐丹;余幸儿;卓奕端;谭晓梨;黄艳

    目的:比较传统吸痰法与改良浅层吸痰法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寻找合理实用的吸痰方法。方法收集我院EIC U就诊,且建立人工气道需进行吸痰操作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及平均气道压(Pmean)变化幅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吸痰前 HR、SPO2、R、VT 及Pmean变化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吸痰前后HR、SPO2、R、VT及Pmean变化幅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烦躁、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气管插管脱出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法的患者吸痰前后各项指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较小,对患者病情影响与刺激较小,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 吸痰 人工气道护理
  • 不同类型量表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区分效度及关系

    作者:李凤娣;欧阳爱冰;周裕梅;陈焕红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量表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区分效度及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接受诊治的76例住院老年患者,由两名专业测试人员以Morse跌倒评估量表、计时起立-步行测验表以及Berg平衡量表对其跌倒风险进行准确评估,以1年是否存在着跌倒史将其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55例。分析各种量表的区分效度及其相关性。结果实验组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以及计量起立-步行测验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orse跌倒评估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之间呈负相关。而Morse跌倒评估量表和计时起立-步行测验表间呈正相关,具有较强一致性。结论 Morse跌倒评估量表、计时起立-步行测验表以及Berg平衡量表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体现出显著敏感性,且具有较佳的区分效度与相关性。

  • 老年病人蹲起动作诱发跌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洁兰;刘杏仙;李群笑;高伶娇;黄奇花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蹲起动作诱发跌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住院的51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与专业护理。比较两组防跌倒知识及蹲起技能的掌握率及跌倒发生率,同时对护理满意度和照顾者防跌倒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达99.6%,4例发生意外跌倒,占1.6%,无1例因蹲起动作诱发跌倒。对照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67.2%,9例发生意外跌倒,占3.5%,其中5例因蹲起动作诱发跌倒,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蹲起技能掌握率94.9%,对照组7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对照组8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照顾者中对防跌倒意识的认识以及防跌倒的预防措施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病人蹲起动作极易诱发跌倒,为防止老年病人发生意外跌倒,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病人行蹲起动作,加强病人防跌倒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对病人照顾者的培训及教育。

    关键词: 意外跌倒 老年人
  • 健康管理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珺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1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流程干预。结果健康管理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P<0.01),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脂及体重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防治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的影响

    作者:梁惠燕

    目的探讨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给予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透析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液体控制和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ADL )。结果两组健康教育后,对干体重的概念、控制液体摄入的必要性及小技巧、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 )的正常范围、IDWG过多并发症的认知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的认知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透析间期干体重增加<5%例数、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IDWG<5%例数均显著增加(P<0.05),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更明显(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但ADL评分在40~100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控制中效果明显,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研究现状

    作者:赖桂凤;黄海英;陆夏凯;邓锐颖;潘宁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CS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ACS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危重形式,病情变化快、预后凶险、死亡率高[2]。紧急介入治疗的应用,挽救了大量的 ACS患者生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延误了紧急介入治疗的佳时间,增加了ACS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现将 ACS的急救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护理进展

    作者:李水莉

    机械通气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脱机是指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改善或缓解后,自主呼吸功能恢复至相当水平,突然或逐渐离断通气支持的过程。过早脱机[1]可加重呼吸肌负担,导致呼吸肌疲劳而再次发生呼吸衰竭,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延迟脱机可产生呼吸机依赖,增加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和住院费用等。因此,掌握呼吸机脱机技术及护理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护理
  • 改良 HEL PERR 程序预防肩难产致新生儿产伤及对产妇身心状况的影响

    作者:李艳

    目的:探讨改良 HELPERR程序预防肩难产致新生儿产伤及对产妇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175例肩难产产妇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 HELPERR程序助产接生;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4例肩难产产妇设为研究组,采取改良 HELPERR程序应用于阴道分娩全程。比较两组新生儿产伤、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窒息、骨骼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及胸锁乳突肌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出血、产道损伤、产褥感染及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 HELPERR程序能降低肩难产致新生儿产伤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产妇心理舒适度,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HELPERR程序 肩难产
  • 临终关怀对社区居民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彩文;何丽梅;叶静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社区居民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2013年12月~2014年7月60例临终患者为观察组,对其实施临终关怀。选取我社区同期36例临终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睡眠情况、心理状态、自尊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入睡时间较少,睡眠时间较长,焦虑、抑郁评分较低,自尊水平较高,疼痛程度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临终关怀能够改善临终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临终期间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临终关怀 生活质量
  • 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尤晓玲;李杰;胡淑芳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血糖水平、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本市城镇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葵娣

    目的:探讨本市城镇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为本地区亚健康人群不同生活方式的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及《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V1.0)对2428名在本院行常规身体检查的本市常住正常健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28名被调查者中,健康者458例(18.86%),亚健康者1970例(81.14%)。健康人群SHMSV1.0评分为(88.45±5.23),亚健康人群SHMSV1.0评分为(61.96±4.25),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人群 HPLP -Ⅱ评分为(115.22±8.45),亚健康人群 HPLP -Ⅱ评分为(98.12±7.26)。亚健康人群HPLP-Ⅱ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亚健康状态与自我实现、运动锻炼、压力管理呈负相关(P<0.05)。结论本市城镇居民亚健康比例较高,亚健康与健康促进方式有关,其中压力管理、运动锻炼、自我实现是亚健康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亚健康 护理干预
  • 妇产科未婚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李俊梗

    目的:调查分析妇产科未婚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对河南某市3所医院的120名妇产科未婚护士和120名已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已婚护士的强迫、敌对、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未婚护士;未婚护士的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等因子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已婚护士。已婚、未婚护士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婚护士与全国青年常模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未婚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普遍存在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较大,躯体化症状比较明显,应对妇产科未婚护士进行至少2周1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动机性访谈对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李燕;谢玉丽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 I )对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高风险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M I。比较两组孕妇产前诊断预约率、产前诊断实施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前诊断预约率、实施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 I可有效提高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长效青霉素注射法的改进

    作者:余纯;梅娟;肖静蓉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二苄基乙胺盐与适量缓冲剂及混悬剂合制成的无菌粉末。为了延长药物的稀释和吸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缓冲剂及混悬剂,混悬剂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沉淀后聚集而不能分散,极易发生药液堵塞针头,反复多次注射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浪费了药液,影响了治疗效果。我科采用改良方法注射,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 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琳;李青;胡忠华

    目的调查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应对方式的现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中文版(CTDI-CV)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252名本科护生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75.72±28.44),积极应对得分为(2.00±0.50),消极应对得分为(1.35±0.47);应对方式得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存在相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护生应对方式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正向影响,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高年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况调查

    作者:李婉婷;黄星;严培晶;刘玲玉;辛惠明

    目的了解高年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专业认同感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胡忠华编制“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某大学护理学院4年级、3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测评。结果高年级专业认同感总分为(76.83±8.51),性别、年级对专业认同感无显著性差异;第一志愿录取高于其他两个录取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自己喜欢而就读者高于其他原因就读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回归分析显示,对专业认同感总分有影响的因素是录取方式和就读原因。结论高年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处于一般水平,因此要重视学生态度形成的培养问题,利用青年学生可塑性强和在校期间的有利条件,探讨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护生专业认同感的教育。

临床护理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