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实用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

实用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실용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671
  • 国内刊号: 61-110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宦怡 郭佑民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胃肠道间质瘤单发肝转移的MR影像特点

    作者:王东旭;孙阳;张杰;丁国旭;王余广;冯立民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单发肝转移的MR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GIST单发肝转移患者的MR影像资料.结果 肿瘤大小(7.38±3.66)cm,呈不均匀稍长T2信号、稍长T1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晕环或结节状高信号10例,边缘清楚有包膜13例,囊变、坏死9例,出血8例,多血供10例;动脉期中度至明显强化10例,门静脉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9例,持续强化4例.结论 GIST单发肝转移具有一定的MR影像特点,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时间衰减曲线用于区分胰腺腺泡细胞癌和胰腺导管腺癌的价值

    作者:贾惠惠;林光武;李仕红;彭玉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准确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ACC 5例、胰腺导管腺癌(PDAC)43例,所有受检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2组患者的CT图像特征.结果 5例PACC中,3例位于胰头颈部,2例位于胰腺体尾部,肿瘤平均大径为31.6 mm.1例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4例呈圆形或卵圆形.5例PACC中,3例呈部分或完全外生性生长.2例伴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低位胆管梗阻.5例PACC肿瘤均以实性成分为主,其中3例可见强化包膜,均未见出血或钙化.43例PDAC中,时间衰减曲线(TAC)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其中31例延迟期达到峰值强化.PACC多见强化方式为肿瘤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并达到峰值强化.5例PACC中,门静脉期达到峰值强化4例,动脉期达到峰值强化1例,无1例在延迟期达到峰值强化.PACC与PDAC的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延迟期,PACC与PDAC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肿块体积较大,为外生性、类圆形、边界清、乏血供肿瘤.典型小病灶呈实性,肿块较大时可出现坏死、囊变.TAC有助于区分PACC和PDAC.

  • 乙状结肠-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特征

    作者:陈雀芦;马小龙;胡文超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DCHR)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HR患者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15例患者均于术前成功进行了CT、MR平扫加增强检查,1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肿瘤血管造影术.结果 9例病变段占据乙状结肠及直肠,6例仅占据直肠,上游正常肠管均无明显梗阻、扩张表现.CT平扫显示病变段肠管弥漫性增厚且密度降低,增强扫描肠管周脂肪间隙内可见大量扩张的血管,且100%可见"静脉石"影;MR脂肪抑制T2 WI序列显示增厚的肠壁及肠周扩张的血管为显著高信号,T1 WI序列显示低信号夹杂小片高信号,增强后血管细线状强化;造影成功的8例DSA显示病灶均由直肠上动脉供血,其中3例伴有乙状结肠动脉供血,无髂动脉分支供血.5例有动-静脉瘘、血管湖,未见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 DCHR的CT检查显示病变段肠管壁弥漫增厚、肠周大量扩张的血管、"静脉石",MR T2 WI抑脂序列显著高信号及病变段肠管无明显梗阻征象.

  • 直肠癌IVIM定量参数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

    作者:宋歌声;李爱银;王大伟;周静静;周梦娇;秦涵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直肠癌患者共27例,术前均接受3.0T MR直肠序列扫描,IVIM序列b值选择包括0、2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 s/mm2.应用Functool-MADC软件对IVIM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测量并记录假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进行MVD及VEGF检测,使用SPSS22统计软件,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D?和f值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P<0.05为统计学差异判定标准.结果 VEGF与D?、f值之间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50466、-0.39358,P值分别等于0.0073、0.0422;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MVD与D?、f之间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03115、0.11634,P值分别等于0.8774、0.5634;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与D?值具有正相关性,与f值有负相关性.MVD和D?和f值均无相关性.D?和f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术前无创性预测VEGF的影像学指标.

  •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特征与CT表现的关系

    作者:李文勤;杨传彬;于德新;李晶磊;林椿森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ND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NENDS患者共56例,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或内窥镜活检的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G1~G3期.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发生部位、大径、形态、钙化、密度、边缘情况、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强化曲线类型,同时记录邻近结构及血管有无受累、有无腹水,以及腹膜、淋巴结及其他脏器的转移等.分析上述CT表现在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结果 NENDS的G1~G3期之间,病灶的大径、形态、钙化、边缘、对邻近组织及血管的浸润,以及淋巴结、腹膜和远处脏器的转移,动脉期强化程度及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强化均匀度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平扫时NENDS的密度、腹水、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曲线类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病灶的大小、形态、钙化、边缘、浸润和转移、动脉期强化程度及3期强化均匀度等与NENDS病理分级关系密切,有助于G1~G3分级的鉴别.

  • 乳腺巨大伴大汗腺特征的癌1例

    作者:荣小翠;康一鹤;张玲玲;吴勇超;武中林;赵俊京

    患者 女,66 岁.右乳肿物 2 年.查体:右乳内上象限可见一怒张静脉,皮肤红肿,皮温较高,呈"橘皮样变",右乳中上可触及一直径约 10 cm 肿物,下端达乳晕下缘,质硬,边界尚清,表面不规整,活动度尚可,与胸肌无粘连;右腋下可触及直径约 2 cm淋巴结,质硬,活动度一般.

    关键词:
  • 气管内异位甲状腺1例

    作者:许泽艳;杨军;廖承德;丁莹莹

    患者 女,46 岁.以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疼痛 3 年余,反复胸闷、胸痛 1 年余,加重 1 周入院.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气管上段距声门下约 2 .0 cm 处见管腔内类圆形肿瘤生长,表面黏膜光滑,充血,质稍硬,活动度较差,局部管腔狭窄.CT 平扫示甲状腺水平气管左侧壁类圆形结节,呈软组织密度(但低于同层甲状腺实质);病灶边界清楚光滑,大小约 1.3 cm×1.1 cm×1.4 cm,邻近气管腔狭窄,窄处约4.8 mm;平扫 CT 值约 44 HU,增强后明显强化,与同层血管强化类似,CT值约 210 HU,病灶内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小结节(图 1~3 ).

    关键词: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庄晓云;李贝贝;金乾秀;贾春雪;李晓东

    患者 男,26岁.腹部疼痛不适,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色变红,呈洗肉水样色,并伴排尿困难、尿痛症状.于外院治疗(具体不详),血尿减轻,后又加重,检查示"膀胱肿瘤",遂来本院.

    关键词:
  • 盆腔恶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

    作者:陈明;王艳艳;蒋小莉;姜云惠

    患者 男,73 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占位性病变 15 d入院.彩超提示前列腺后方一混合回声包块.外院 CT 示:盆腔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近15 d来,患者精神、食欲尚可,大便稍细,小便尿频、尿急、尿等待,无明显腹胀、腹痛,体力、体质量无明显下降.体格检查: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无压痛,肾区无叩击痛,肝浊音界存在,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全套阴性.

    关键词:
  • 多房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

    作者:李征真;刘炫;张体江

    患者 男,10 岁,体检发现右肾肿块 1 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体格检查未见异常.静脉肾盂造影:右侧部分肾盏、肾盂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左侧肾盂、双侧输尿管未见狭窄及扩张(图 1 ).双肾 CT 平扫+增强:右肾增大,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内见分隔及条状钙质密度影,增强扫描分隔中度强化(图 2~4).术中见:右肾 95%以上系多发囊泡状结构,部分囊泡内液体浑浊;仅 5%可见正常肾脏组织.病理:镜下见幼稚的结缔组织包绕大量被覆单层立方上皮的管状和囊状结构,并混有不等的平滑肌组织(图 5,6).病理诊断:右肾多房囊性发育不良(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MCDK).

    关键词:
  • 剖宫产瘢痕处黏膜下腺肌瘤1例

    作者:赵小二;张继;王松;崔萍

    患者 女,39 岁.因月经紊乱4 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宫颈口见 3 cm大小圆形赘生物,色红,蒂深.剖宫产术后 9 年.影像检查:阴道B超示宫腔下段高回声包块.盆腔 CT 示宫颈管内见一类圆形实性肿块,境界清楚(图 1 ).盆腔 MRI示子宫前壁局部变薄(剖宫产瘢痕)处黏膜下见一带蒂"舌状"肿块突向宫腔内,边界清晰,相对子宫肌层 T2 WI呈稍低信号,余序列呈等信号,其内伴少许斑片状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病灶上端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相应结合带增厚(图 2~5).

    关键词:
  • 骨斑点症合并骨巨细胞瘤1例

    作者:章晨蕾;谭永明;何来昌

    患者 女,26 岁.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偶伴有腹痛.查体:患者发育良好,神志清楚,颅神经(-),四肢肌力 5 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征(-).碱性磷酸酶 142 U/L(正常值 35~100 U/L),尿酸447μmol/L(正常值 155~357μmol/L).

    关键词:
  • 脾脏错构瘤1例

    作者:陈锦华;田为中;卜新华;王宁

    患者 男,60 岁.体检B超发现脾脏占位.影像学检查:MRI 检查发现脾脏中上极 30 mm×25 mm大小类圆形异常信号灶,T1 WI同相位表现为低信号(图 1 ),反相位病灶信号高于周围脾组织(图 2),T2 抑脂像表现为明显低信号(相对于周围正常脾组织),内部可见偏心性点状高信号灶(图 3),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灶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脾组织(图 4),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与周围脾组织相似,内部偏心性点状坏死区不强化(图 5).

    关键词:
  • 3D-TOF MRA联合3D-FIESTA对三叉神经血管受压及脑池段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作者:弥龙;宋云龙;陈红;李小华;刘旭东;施玉森

    目的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联合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技术对三叉神经血管受压的诊断价值及对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定量评估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TN)且MRI诊断三叉神经有血管受压的患者30例,扫描序列包括3D-TOF MRA序列、3D-FIESTA序列、轴位T1 WI序列、轴位T2 WI序列.所得图像导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三叉神经与血管的空间关系,测量每个病例患侧与健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三叉神经脑桥角、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桥小脑角池面积,并对4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3D-TOF MRA序列三叉神经为等信号,脑脊液表现为低信号,血流快的动脉为高信号;3 D-FIESTA序列三叉神经表现为束状低信号,血管表现为迂曲低信号,背景脑脊液表现为高信号.②本组30例三叉神经受压患者中,右侧血管受压13例,左侧17例.③患侧与健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无统计学差异,患侧与健侧三叉神经脑桥角、三叉神经脑池段面积、桥小脑角池面积有统计学差异,患侧小于健测.结论 3D-TOF MRA及3D-FIESTA技术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的走行、有无增粗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对原发性TN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 ASL对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显示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建国;符大勇;马先军;陈隐漪

    目的 探讨MRI动脉自旋标记(ASL)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后软脑膜侧支代偿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单侧MCA M1段闭塞患者3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21例,均行MR常规序列、ASL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通过观察分析脑血流量(CBF)伪彩图,依据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动脉内移行伪影(ATA),将患者分为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于入院当日及15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通过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区部位及范围.结果 侧支代偿组患者入院当日与15日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WI提示侧支代偿组梗死核心区范围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脑膜动脉侧支循环是单侧MCA闭塞的主要代偿途径,通过ASL显示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对于了解患者缺血现状、预后以及发生梗死后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 不同DRD2 TaqIA基因型海洛因成瘾者大脑中心度差异的r s-f MR I研究

    作者:胡风;王磊;李永斌;时宏;王玮;王亚蓉

    目的 研究不同多巴胺D2受体(DRD2)TaqIA基因型海洛因成瘾患者脑区中心度(DC)差异特征及意义.方法 37例海洛因成瘾者根据DRD2 TaqIA基因型分为A+基因亚型组(23例男性),A-基因亚型组(14例男性),同时匹配33例正常对照,采用3.0T MR对被试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数据经DPABI软件分析,获得海洛因成瘾组和正常对照组大脑DC差异图以及TaqIA不同基因型(A+、A-)之间的脑区DC差异图,对不同TaqIA基因型患者差异性脑区与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的复吸频率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对比,海洛因成瘾者活动性减低的脑区为右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双侧丘脑、左侧岛叶和左侧颞中回(P<0.001,小体素>21,AlphaSim校正);相对TaqIA-亚型,TaqIA+型在双侧后扣带回表现显著的活性增强(P<0.001,小体素>21,AlphaSim校正),并且这种脑区活性的增强与随访的复吸率呈正相关(L:r=0.409、P=0.022;R:r=0.541、P=0.002).结论 后扣带回可能是不同DRD2 TaqIA基因型海洛因成瘾者存在差异的关键脑区,TaqIA+亚型后扣带回脑区活动的增强可能是其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复吸率高的重要原因.

  • 基于多模态MRI鉴别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

    作者:张华文;汤永刚;周欣;李朋;周琳;陈富强

    目的 探讨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多模态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脑脓肿、胶质瘤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例50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多模态MRI,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灌注加权成像(PWI)以及磁共振波谱(MRS).观察病灶囊壁形态、SWI极低信号、DWI扩散受限信号及MRS谱线特点,测量病灶实性囊壁、囊内坏死区、周围水肿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胆碱/肌酸(Cho/Cr)值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值,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SWI肿瘤病变环壁旁出现点条状极低信号,以胶质瘤为著(17/18);DWI脑脓肿表现为坏死区扩散明显受限(12/12),而胶质瘤水肿区ADC值较其他病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WI胶质瘤环壁、周围水肿区rCBV值较其他病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脑脓肿坏死区出现特异性的氨基酸(AAS)波(10/12),胶质瘤水肿区Cho/Cr值升高、NAA/Cr值降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多模态MRI技术可综合评价颅内环形强化病变,其中DWI和MRS能有效区分脑脓肿和脑肿瘤;胶质瘤水肿区多模态MRI参数有显著特点,有助于与转移瘤进行鉴别.

  • 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及脑损害的影像表现

    作者:薛兴帅;孙勇

    目的 探讨CT及MRI检查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及脑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口服量分3组:少量组<10 mL;中量组10~20 mL;大量组>20 mL.结果 胸部未见明显改变1例,肺磨玻璃影17例,肺部条片、斑片影11例,肺渗出实变14例,胸腔积液13例,心包积液4例,肺纤维化12例,纵隔气肿5例,腹腔、胆道大量积气1例,颅脑改变1例.结论 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的程度随口服剂量及病情进展而提高,肺纤维化发生率增加.CT检查能有效检出百草枯中毒患者致肺纤维化.头颅CT及MRI检查能有效检出百草枯中毒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CT淋巴管造影对胸导管末端成形术治疗乳糜胸短期疗效的术前评估

    作者:张奇瑾;沈文彬;颜煖;张春燕;陈孝柏;温廷国;张建梅;赵桐;王仁贵

    目的 探讨CT淋巴管造影(CTL)对胸导管末端成形术治疗乳糜胸短期疗效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CTL表现,其中134例行胸导管末端成形术.由2名放射科医生分析:(1)乳糜胸的侧别、量、分布类型、表现形式.(2)胸导管的数目、主干管腔改变、梗阻部位、梗阻类型.(3)胸水量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评估胸导管末端成形术治疗不同原因乳糜胸的疗效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胸导管末端成形术治疗不同原因乳糜胸的疗效无差异(P=0.946);胸导管的梗阻部位和乳糜胸的表现形式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ROC曲线预测概率的准确性为0.668.结论 CTL能够为胸导管末端成形术治疗乳糜胸提供影像学依据,并对手术疗效进行术前评估.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临床特点及胸部H RCT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邢媛媛;赵凯峰;赵佳佳;王胜林;张庆

    目的 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进展期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点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胸部HRCT影像学特征.结果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n=4)、淋巴细胞降低(n=3)、血小板降低(n=2)、C反应蛋白升高(n=3)、乳酸脱氢酶升高(n=3)、D-二聚体升高(n=4)和氧分压降低(n=4),其中同时出现发热、D-二聚体升高、氧分压降低有4例患者.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发生且以下肺为著(n=3)、磨玻璃密度(n=4)、实变(n=4)、空气支气管征(n=4)、铺路石征(n=3)、淋巴结增大(n=3)和胸腔积液(n=3),同时见到磨玻璃密度、实变及空气支气管征有3例.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进展期的临床特征及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为诊断和治疗进展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起到指导意义.

  • 基于DR定量指标评估膝骨性关节炎影像诊断的价值

    作者:周清清;杨献峰;青钊;王欣;张鑫;张冰

    目的 统计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数字化X线摄影术(DR)平片定量指标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KOA和正常对照组膝关节X线平片各100例,Mimics软件测量膝关节内、外侧小关节间隙宽度(MmJSW,LmJSW),内、外侧关节间隙面积(MJSA,LJSA),内侧胫骨平台骨赘面积(OPA)及胫股角(TFA)6个指标.评价Mimics软件测量定量指标的可重复性,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内相关系数(ICC)显示DR定量指标可重复性好(ICC>0.97);MmJSW、MJSA、OPA、TFA在2组间有差异(P值均<0.05);KOA患者易膝内翻(χ2=7.988,P=0.005);MmJSW、OPA诊断效能高于TFA、MJSA,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4、0.812、0.726、0.715;联合诊断优于单独诊断.结论 MmJSW、MJSA、OPA、TFA是KOA诊断的重要影像定量指标.MmJSW<2.80 mm、MJSA<88.04 mm2、TFA>178.72°、OPA>4.0 mm2诊断KOA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个指标联合诊断优于单独诊断.

  •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慢性损伤的MRI表现

    作者:闫宇涛;李军;郝清风;于联芳;王晓辉;张晶芳;王跃彬;游波涛;梁运鹏;李光景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慢性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行高场MRI检查.总结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外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损伤后的形态、长度、宽度及信号特点.结果 20例患者5例合并胫骨外侧平台边缘骨质增生,20例合并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8例合并关节腔及髌上囊内积液,6例合并股骨远端外髁骨髓水肿,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慢性撕裂,5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慢性撕裂,3例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慢性撕裂.MRI信号特点:后外侧结构损伤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组成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韧带及肌腱完全或部分肿胀,部分肌腱或韧带完全断裂,周围合并出血,出现不均混杂信号.外侧副韧带平均长度(68.74±4.56)mm、平均宽度(8.37±2.75)mm;腘肌腱平均长度(59.82±5.41)mm、平均宽度(12.58±1.43)mm;腘腓韧带平均长度(13.87±1.39)mm、平均宽度(6.23±1.02)mm.结论 韧带及肌腱肿胀、后期部分或完全断裂、韧带及肌腱信号增高等是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慢性损伤的特征性表现.

  •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的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陈其春;程晓光;管松;郑穗生

    目的 探讨CT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评级的可重复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69个髋)髋关节OA患者的X线及CT资料,CT采用冠状面重建图像进行观察.由2位医师独立按照K/L及CT评级标准,对患侧髋关节骨赘及关节间隙情况等进行观察,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4级,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K/L评级与CT评级一致性Kappa值为0.725、0.742.2名医师利用CT评级组内及组间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4、0.833.2名医师CT评级与K/L评级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影像资料上测量小关节间隙值之间一致性良好(ICC>0.75).结论 髋关节OA的CT分级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髋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CT能够替代X线作为髋关节OA影像学评级方法之一.

  • 多发性硬化认知功能损害与重塑的fMRI研究进展

    作者:黄木华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时空多发白质脱髓鞘病灶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约40%~70%的MS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且这种损害可一定程度诱发功能重塑.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为理解MS结构破坏导致的脑功能损害和重塑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重点阐述MS存在的主要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可能的功能重塑方式,为进一步阐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帮助,以期为该疾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可能预后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 术前CT和MRI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研究进展

    作者:冯冰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 HCC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包括肝局部切除和肝移植,但复发率较高[1-2].血管侵犯是影响 HCC 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和大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是指大体病理或影像上肿瘤侵犯可见的大血管,而MVI是指显微镜下在内皮细胞衬附的血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多在术后确诊.随着CT和MRI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展,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功能影像的出现,影像检查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准确,使得术前影像评估 HCC MVI成为可能.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术前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地预测 MVI[3].本文将对目前 CT和MRI术前预测 HCC MV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MR扩散功能成像在肝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

    作者:樊璐璐;谢双双;李清

    在我国,肝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持续增长,其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在我国癌症中排名第5[1].由于其发病隐匿,临床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因此需要准确地将良、恶性肿瘤加以鉴别,尤其是尽可能准确地筛查早期 H CC.目前临床常用的肝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ultrasound,US)、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超 声 造 影 (contrast-enchanced ultrasound, CEUS)、增强 CT、增强 MRI 等.然而,US 的操作依赖性较强,CT、增强CT及DSA检查有辐射,且DSA、CEUS、增强CT和增强MRI需注射对比剂,并对扫描时间有特别要求[2-4].在精准无创医学的背景下,各种MR功能成像因无辐射、无创且能从微观层面对病变进行评估而得到推广研究.

    关键词:
  • 3 D-SPACE序列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龙全;许梅海;申炜;韦洁勤;潘洋洋;卢平明

    目的 探讨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3D-SPACE序列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TSE)序列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50例行MRCP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3D-SPACE序列和3D-TSE序列成像.对2种序列的采集时间和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种扫描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3D-SPACE序列采集时间为(155.22±32.37)s,3D-TSE序列采集时间为(265.78±70.29)s,2种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P=0.000).3D-SPACE序列4分图像42例,占84%(42/50);3分图像6例,占12%(6/50);2分图像2例,占4%(2/50).3D-TSE序列4分图像22例,占44%(22/50);3分图像15例,占30%(15/50);2分图像9例,占18%(9/50);1分图像4例,占8%(4/50).2种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2,P=0.000).结论 相比3D-TSE序列,3D-SPACE序列成像质量更好,采集时间减少41.60%,提高工作效率.

  • 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眼眶部几何失真伪影的改良效果分析

    作者:房加高;邹月芬;许晓泉;鲁珊珊;周小兵;汪家旺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序列在改善眼眶部几何失真伪影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2例MR眼眶扫描的影像资料,包括T2 WI,常规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EPI-DWI)序列和RESOLVE-DWI序列.评估2组序列几何失真伪影的大小,观察视神经根的显示情况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T2 WI序列,EPI-DWI序列和RESOLVE-DWI序列前后径的几何失真分别为4.11±2.9,1.58±1.03,横径的几何失真分别为1.62±1.12,1.03±0.88,RESOLVE-DWI序列在前后方向和横向的几何失真比EPI-DWI序列减小.EPI-DWI中16条视神经根无法清晰显示,而RESOLVE-DWI序列视神经根可全部清晰显示.测得EPI-DWI序列ADC值为(1.15±0.21)×10-3 mm2/s,RESOLVE-DWI序列ADC值为(1.09±0.21)×10-3 mm2/s,差别无意义(P=0.097>0.05).结论 RESOLVE-DWI序列减小了眼眶部前后方向和横向上的几何失真,对视神经根的显示更加清晰且ADC值的测量值不受影响,可以替代EPI-DWI序列.

  • 能谱CT虚拟平扫对评价肺结节及肿块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燕;邵海磊;聂芳;陈晓辉;居胜红;徐秋贞

    目的 通过对比胸部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TNC),探讨能谱CT VNC在肺结节或肿块的诊断中取代TNC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6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均采用能谱CT行TNC及能谱动静脉增强扫描,采用抑碘图得到动脉期VNC及静脉期VNC图像.比较TNC与VNC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病灶CT值、有效剂量(ED)及病灶显示情况.结果 双期VNC图像主观评分均在3分以上,均可满足诊断要求;双期VNC图像噪声高于TNC(P<0.05);双期VNC图像CNR及SNR均低于TNC(P<0.05);双期VNC图像中病灶CT值与TN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NC图像对病灶的特征性表现,除了少数细小钙化灶(<2 mm)显示欠佳外,其他如毛刺征、兔耳征、空洞、卫星灶及钙化灶(>2 mm),显示情况同TNC;省去TNC而得到的平扫与双期增强图像相当于减少了30%的ED值.结论 在肺结节及肿块病变中,VNC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提供较为准确的CT值,同时可以明显减少ED值,具有替代TNC的潜能.

  • BLADE技术在自由呼吸导航CMR T2WI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京京;陈铟铟;恽虹;杨姗;曾蒙苏;金航

    目的 探讨刀锋技术(BLADE技术)在自由呼吸导航心脏磁共振(CMR)T2 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患者分别进行自由呼吸导航CMR BLADE-T2 WI及常规TSE-T2 WI扫描,记录扫描时间,测量图像信噪比(SNR)、心肌血池对比噪声比(CNR)及心脏边缘锐利度,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的整体质量、心脏结构显示进行4分度评分,评分结果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2种方法的扫描时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BLADE/TSE,(101.07±13.41)s/(95.04±13.29)s,P>0.05];BLADE-T2WI序列的SNR与CNR(121.23±44.34/107.38±43.17)与TSE-T2 WI的SNR与CNR(116.83±40.22/99.23±39.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DE-T2 WI序列的心脏边缘锐利度值高于传统的TSE-T2 WI,分别为0.43±0.11,0.31±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DE-T2 WI序列的整体图像质量及心脏结构显示评分均高于TSE-T2 WI序列(P<0.05).结论 BLADE技术有助于提高自由呼吸导航CMR T2 WI序列的图像质量,可应用于屏气效果差及自由呼吸导航常规TSE-T2 WI图像欠佳的患者.

  • Mono-plus在肺动脉低对比剂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姣;刘杰;李莉明;王素雅;王攀鸽;高剑波

    目的 探讨双能CT新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算法(mono-plus)改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40例怀疑肺栓塞(PE)并接受双能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双源CT新单能量软件分别获得40 keV、50 keV、60 keV、70 keV 4组新单能量图像,并与常规120 kVp混能图像对比,分析并比较不同能量级新单能量图像间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动静脉CT差值以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1)2位观察者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67~0.910).40 keV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其他4组(P均<0.05).(2)40 keV与50 keV、50 keV与60 keV间的CNR值、SNR值在各肺动脉段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与60 keV间SNR值在主肺动脉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段及亚段肺动脉间40 keV高于60 keV(P<0.001);余各组间的CNR和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40 keV>60 keV>70 keV;段及亚段动静脉CT差值在4个能量级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40 keV>50 keV>60 keV>70 keV.(3)与常规120 kVp混能图像相比,40 keV新单能量图像的SNR、CNR及动静脉CT差值均较高(P<0.05).结论 与常规混能成像相比,新单能量图像重建算法mono-plus在40 keV时可以提高双能CTPA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

  • 肾静脉上下腔静脉滤器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研究

    作者:马强;王慰敏;田红燕;张军波;孟燕;秦皓;刘亚民

    目的 评价肾静脉以上放置可回收滤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至2016年在本院就诊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56例,均于肾静脉上下腔静脉置入可回收滤器,给予抗凝及/或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有无肺栓塞,并通过静脉超声评估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52例成功取出,平均取出时间(45±12)d,所有患者下腔静脉通畅,未发现滤器断裂,移位及下腔静脉破裂,术后随访12~38个月未发现肺栓塞及血栓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肾静脉以上放置可回收滤器在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中是安全有效的.

  • MRI间接征象在孕晚期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飞;孔俊沣;王怀武;钟雯;张权军;李国权

    目的 探讨MRI间接征象在孕晚期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37例,无胎盘植入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均于剖宫术前行MRI检查,临床资料齐全.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胎盘内增多增粗血管影、子宫下部膨大、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下方子宫肌壁变薄等间接征象在胎盘植入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 WI序列胎盘内斑条状低信号、胎盘局限性向外膨突等间接征象,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sher确切概率法证实后2种间接征象在不同类型胎盘植入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 WI序列胎盘内斑条状低信号、胎盘局限性向外膨突等间接征象在孕晚期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具有价值,可作为有无胎盘植入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在胎盘植入的分型诊断中无明显意义.

  • 双能CT Rho/Z定量分析体内上尿路钙结石亚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茸;黄刚;徐香玖;李元;李海洋;王海军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CT电子密度(Rho)及原子序数(Z)定量分析体内上尿路钙结石亚型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55例钙结石,结石离体前均行双源CT双能量模式扫描,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4组:组1[一水草酸钙(COM),12枚],组2[COM+二水草酸钙(COD),9枚],组3[COM+碳酸磷灰石(CaP),8枚],组4[COM+COD+CaP,26枚],后将组2、组3、组4融合为新的1组,为混合钙结石组.通过获得的Rho/Z,对不同类型的钙结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4组比较时Z有统计学差异,而Rho则无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时,组4与其他3组的Z有统计学差异.②COM的Z低于混合钙结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O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8,截取值为12.38.结论 双源双能CT成像技术获得的Z有助于区别不同类型的钙结石,在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 MRI在不同胎盘植入深度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鹏慧;江魁明;郭庆禄;曾益辉

    目的 探讨MRI在不同胎盘植入深度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胎盘植入深度在MRI中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4例胎盘植入高风险患者MRI影像资料.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阅片,判断是否存在胎盘植入以及植入深度,同时分析不同胎盘植入深度的MRI影像特征,并与术中临床诊断和/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84例胎盘植入高风险患者中共有137例经术中临床和/或病理诊断为胎盘植入,其中粘连性胎盘植入89例,植入性胎盘植入44例,穿透性胎盘植入4例.MRI准确诊断89例粘连性胎盘植入中的54例(敏感性60.7%,特异性97.0%),44例植入性胎盘植入中的42例(敏感性95.5%,特异性99.4%)以及4例穿透性胎盘植入中的3例(敏感性75%,特异性100%).粘连性胎盘植入部分病例在SSFSE序列图像中仅表现为局部胎盘与子宫肌层界线模糊,邻近胎盘内可见少许低信号影,而部分并无明显异常发现.植入性胎盘植入具特征的影像表现为胎盘实质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影及增粗、迂曲的血管影,部分可见子宫膨出.穿透性胎盘植入包括局部子宫肌层缺失,胎盘内显著增粗、迂曲血管影,膀胱呈幕状改变或胎盘结节状突入膀胱.结论 MRI对植入性和穿透性胎盘植入有较高诊断价值,存在相对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对粘连性胎盘植入的诊断敏感性较低.

  • 宫颈癌综合治疗后并发症的MR I分析

    作者:陈炯;关键

    目的 分析宫颈癌综合治疗后并发症的MRI表现.方法 对28例宫颈癌综合治疗后并发症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侧或双侧输尿管梗阻14例;腰椎及骨盆骨髓黄髓化11例;放射性肠炎12例;放射性膀胱炎11例;膀胱直肠瘘1例;直肠阴道瘘1例;阴道残端瘘1例;阴道膀胱瘘1例;盆腔淋巴囊肿8例;直肠和/或膀胱周围间隙异常8例.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宫颈癌综合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部位、范围及部分并发症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独特价值.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 IVIM-DWI鉴别前列腺癌与增生结节的价值

    作者:张利祥;董江宁;方昕;王裴培;张中原

    目的 探讨3.0T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鉴别前列腺癌与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前列腺癌(n=28)和前列腺增生(n=20)患者.2组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和IVIM-DWI检查,IVIM-DWI采用11个b值(0、10、20、50、100、200、400、800、1200、2000、3000 s/mm2),在GE AW4.5工作站利用IVIM软件计算得出2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选取感兴趣区(ROI)时,置于病灶中心,取病灶的2/3面积,避开精囊腺、钙化和出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DC、D、f值诊断前列腺癌与增生结节的效能,获得曲线下面积(AUC)、诊断前列腺癌的阈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前列腺癌组的ADC、D值分别为(0.62±0.12)×10-3 mm2/s、(0.43±0.13)×10-3 mm2/s,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1.07±0.24)×10-3 mm2/s、(0.73±0.21)×10-3 mm2/s;前列腺癌组的f值(32.6±12.8)%,高于增生组的f值(23.6±10.1)%;且2组之间的ADC、D、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D?值为(16.5±9.4)×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D?值为(11.9±10.4)×10-3 mm2/s,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359).IVIM-DWI相关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阈值、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ADC值,0.746×10-3 mm2/s、0.962、94.1%和87%;D值,0.44×10-3 mm2/s、0.884、97.1%和67.5%;f值,29.5%、0.660、70.6%和54.2%.结论 IVIM-DWI相关参数ADC、D、f值有利于前列腺癌和增生结节的鉴别,其中ADC值诊断效能大.

  • 异物性不典型肝脓肿CT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陈训贵;桑强章;陈军

    肝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以细菌性肝脓肿为多见,异物性肝脓肿罕见[1].CT是肝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可靠检查方法之一,根据脓肿形成程度不同,典型肝脓肿具有典型的CT表现特征,诊断不难;不典型肝脓肿由于脓肿未完全形成, CT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例异物性不典型肝脓肿的 CT 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导致误诊的原因.

    关键词:
  • 基于肝脏泡球蚴囊泡影像特征分型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宇;赵建卿;蒋奕;王健;叶帅;刘文亚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肝泡球蚴是包虫病中的罕见类型,且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故诊断要依靠辅助检查即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1-5].有研究表明[6-7],HAE的囊泡是一个与病变代谢程度相关的指标,泡球蚴繁殖方法有内殖和外殖芽生 2 种,母囊泡的囊壁 1 处或多处增生,形成单个或多个子囊泡,按同样繁殖方式又产生下一代孙囊泡,按照逐级芽生的机理,可形成无数个多代囊泡,大小不等的囊泡连续的渗出引起肝脏和邻近脏器的免疫反应,囊液持续漏出可与肝实质接触,引发局部肝脏组织的病变,或者引发免疫应答反应.人体感染泡型包虫之后,机体内免疫相关因子的数目、分布或表达可能与肝泡型棘球蚴囊泡的特点有关.

    关键词:
  • 中枢神经系统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黄丽轩;秦宇红;曾自三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实体器官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在持续免疫缺陷状态下发生的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到恶性淋巴瘤的一系列淋巴增殖性疾病[1].PTLD常累及淋巴结、胃肠道、肺和肝脏等部位,而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者很少见[2],相关影像学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分析4 例CNS-PTLD患者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疾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关键词:
  • 地中海贫血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CT诊断

    作者:邵思辉;革敏;杨蕾

    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EMH)是继发于某些血液病的良性病变,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原发病多见于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髓外造血可以在颅内、纵隔、心脏、肺、胸腺、肝、脾、淋巴结、椎管、乳腺、甲状腺、骨骼等部位出现,以肝、脾及纵隔多见,骶尾椎前、肩胛骨旁及胸骨旁 EMH 少有报道.笔者回顾分析 9 例地中海贫血并 EMH 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关键词:
  • 肋骨曲面重建方法探究

    作者:郭琰

    对于胸部外伤患者,CT 常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肋骨骨折,尤其是隐匿性骨折,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1-5].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 representation,VR)等多种后处理方式,卢暄等[6]认为CPR可作为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CPR作图有 2 种方法,软件法和手绘法.本文旨在使用 AW系列工作站,对传统手绘CPR作图进行改进,在优化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作图时间.众所周知,肋骨 CT 扫描需要严格的屏气训练,精准的扫描参数和扫描范围,适合的重建算法.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
  • CT增强扫描诊断扁桃体炎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王少健;陈娇;张治邦;丁忠祥;方松华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扁桃体炎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增强CT资料,将扁桃体炎性病变分为单纯扁桃体炎、扁桃体内脓肿(ITA)、扁桃体周围炎(PTC)、扁桃体周围脓肿(PTA),并计算脓肿范围及其与颈内动脉的关系.结果 20例患者中,1例诊断为单纯扁桃体炎,可见扁桃体线性、条纹状增强;4例诊断为ITA,可见扁桃体实质内低密度灶伴环形强化;2例诊断为PTC,可见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弥漫性肿胀;13例诊断为PTA,可见扁桃体前上间隙低密度灶伴环形强化.PTA后壁至同侧颈内动脉的距离3~21 mm,平均10.6 mm.结论 CT增强扫描及MP R可清楚显示扁桃体炎性病变的特征,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可减少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损伤颈内动脉的潜在风险.

  • MR SNAP序列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康;贾琳;王云玲;马景旭;龚晓瑾;王红

    目的 探讨MR同步非对比剂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SNAP)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IP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33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进行SNAP序列检查,采用Philip聚源3.0T MR扫描仪,检查序列包括SNAP、三维时间飞跃(3D-TOF)、T1 WI、T2 WI,对IPH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切片标本对照.结果 CEA手术共取出33处斑块,与病理结果对照,SNAP序列诊断IP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与85%,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812,在与病理切片匹配的67组图像中分别测量IPH面积,SNAP序列对IPH面积定量诊断与病理结果中-高度相关(r=0.658,P<0.05).结论SNAP序列对定性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IPH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非肿块型乳腺癌MR征象与病理的相关性

    作者:赵建秀;盛复庚;周娟;张洪涛;田宁;司文

    目的 总结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I强化特点及分布方式,并分析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通过对病灶的MR形态分布、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点、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综合分析,将其病理分型与强化分布方式进行对照,探讨二者相关性.结果 非肿块型乳腺癌呈多区域性分布42例(42%)、段样分布31例(31%)、区域分布22例(22%);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56%)及成簇环状强化(42%)为主;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呈Ⅲ型(84例,84%)、Ⅱ型(13例,13%)为主,ADC值范围为(0.57~1.4)×10-3 mm2/s;病理类型中浸润性癌呈多区域性分布39例(52%)、导管内癌呈段样分布19例(76%),统计学分析P<0.05,不同病理类型与强化的形态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形态学分布及血流动力学征象有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其形态学分布与病理分型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影像学参考.

  • 儿童镰状细胞病颅脑CT表现特点分析

    作者:程美英;赵鑫;陆林;赵俊锋

    目的 探讨儿童镰状细胞病(SCD)的颅脑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SCD儿童28例的颅脑CT表现特点.结果 28例SCD患儿中,颅板增厚、板障稀疏24例,脑萎缩16例,急性脑梗死8例,慢性脑梗死8例,混合期脑梗死6例,急性颅内出血2例,颅内感染3例,脑穿通囊肿5例.结论 儿童SCD的颅脑CT表现多样,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诊断水平.

  • 空气灌肠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旭峰;王涛;陈燕妮;孙立优;康鹏讲;张增俊;张宪生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仪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婴幼儿肠套叠诊治水平.方法 对使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仪诊治的婴幼儿肠套叠患者1206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次整复成功1085例(89.97%);复套者行2次以上整复成功78例(6.47%);未成功43例(3.57%);无1例发生穿孔;无1例产生并发症.结论 使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仪诊断治疗婴幼儿肠套叠,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安全,严格控制空气灌肠压力,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治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理干预法在儿童头颅MR I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边传振;姜辉;张新荣;杨明;张楠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心理干预法对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患儿在头颅MRI检查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MRI头颅平扫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检查过程需有1名家长陪同.A组患儿只告知其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B组患儿给予3张MRI检查时工作现场的图片并告知其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播放MRI检查时的噪声录音;C组患儿的沟通方法与B组患儿相同,但检查时嘱陪同家长扶住患儿的足部.结果 A组患儿检查成功19例,B组患儿检查成功30例,C组患儿检查成功37例;B组检查成功率比A组提高了27.5%(P<0.05),C组检查成功率比A组提高了45%(P<0.05),C组检查成功率比B组提高了17.5%(P<0.05).结论 C组的心理干预法优于A、B 2组,能显著提高MRI检查成功率.

  • 3.0 TMR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MR 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岚;邢威;吴云虎;张刚;杨军乐

    目的 探讨3.0T MR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TRANCE)MRA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下肢ASO患者接受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检查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名医师对NCE-MRA图像质量和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以DSA为标准,计算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评价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及NCE-MRA与DSA 2种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2名医师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膝下动脉NCE-MRA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8、0.73和0.65(P均<0.05).N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5.15%,高估率为3.73%,低估率为1.12%.NCE-MRA与DSA诊断主髂动脉、股腘动脉、膝下动脉狭窄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8、0.82、0.68(P<0.05).NCE-MRA诊断主髂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其次为股腘动脉,均高于膝下动脉.结论 3.0T MR的TRANCE技术行下肢动脉NCE-MRA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作为ASO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或不能使用对比剂时一种可靠的替代检查方法.

  • 黑血血栓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梁健科;贺雪平;何卓南;荘高明;叶裕丰;黄益;陈汉威

    目的 评估1.5 T MR三维黑血血栓成像(BTI)新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4例经超声确诊为DVT的患者进行BTI技术和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评阅BTI和CE-MRV图像,以CE-MRV为标准,计算BTI诊断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结果 以取得一致诊断的CE-MRV为标准,BT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分别是94.4%、98.6%、1.3%、5.6%、97.5%,2位医生诊断的一致性较高(κ=0.94,P<0.001).结论 BTI是一种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并且与CE-MRV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14459名放射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Meta分析

    作者:刘帆

    随着放射相关专业学科的开展,医学放射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应用,放射从业人员数量亦呈现增加趋势,由之而来所产生的电离辐射损害影响及如何加强防护成为了研究重点.放射源、放射剂量、暴露时间以及个体易感性因素均可影响电离辐射的危害程度[1].现有研究[2-3]已证实放射对身体各系统均可造成损伤效应,可导致机体发生基因突变和体细胞突变,更为严重后果发展为癌症.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