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与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关系初探

    作者:伍红英;金建生;刘静;李弋南

    目的 探讨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在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22例、显性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IL-1β、ICAM含量的变化.结果 三组糖尿病患者IL-1β、ICA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ICAM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CAM水平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β、ICAM与UAER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β与ICAM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CAM、IL-1β水平升高与UAER关系密切,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早期监测对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作者:陈仁;顾荣华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1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研究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外周血IGF-1、IL-1 β水平.结果 研究组分娩前空腹静脉血和分娩时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2.82±21.64) μg/L比(296.69±27.18)μg/L和(52.25±7.14) μg/L比(94.89±8.07) μg/L],IL-1 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05)μg/L比(0.26±0.07) μg/L和(0.41±0.03) μg/L比(0.16±0.0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病前期比较,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分娩前空腹静脉血和分娩时新生儿脐血IGF-1水平亦随之降低,IL-1β水平亦随之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外周血IGF-1和IL-1β水平无相关性(r=0.158,P>0.05).结论 IGF-1和IL-1 β均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及时监测孕妇血清IGF-1和IL-1 β对于预测孕妇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NLRP3炎症小体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清华;罗绮媚;钟少鑫;窦献蕊

    腹膜透析已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腹膜纤维化所致的超滤衰竭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其激活可引起强效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成熟和释放,在急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及多种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与腹膜透析过程中的急慢性腹膜炎、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阐明NLRP3炎症小体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调控机制,可为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NLRP3炎性小体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翔;刘红梅

    炎症是清除体内危险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性小体通过促炎细胞因子的裂解并使其成熟来调节炎症.NLRP3炎性小体能活化胱天蛋白酶(caspase)1,并引起白细胞介素(IL) 13、IL-18和IL-33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机体抵抗病原体免疫应答.各种内源或外源的刺激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NLRP3炎性小体来活化caspase-1.该文介绍了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激活途径及其对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研究进展.

  • NALP3炎性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盼盼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又称NLRP3,NALP3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是活化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分子平台,进而调控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近年来,NALP3炎性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就NASH中NALP3-caspase-1-IL-1β炎性通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中枢白细胞介素1β与慢性应激所致神经损伤

    作者:李思友;黄庆军

    中枢白细胞介素1β在慢性应激所致的神经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神经前体细胞、一氧化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糖皮质激素等的活动途径,阐述中枢白细胞介素1β在慢性应激所致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

  • P2X7受体在肾脏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秀英;张源明;戴晨;王梦如;郭小亚;董建

    P2X7受体作为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主要由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大脑、骨骼肌、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P2X7受体在炎症的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激活后可导致白细胞介素1β、18等炎性因子的释放,这些炎性因子促使组织变性、损伤及细胞的死亡.P2X7受体在正常肾脏中也有表达,但出现肾脏疾病时其表达会显著升高,影响肾脏的多种功能,从而导致肾纤维化、产生蛋白尿,并影响肌酐清除率等,故P2X7受体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 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水平及血清IL-1β的影响

    作者:李凤;翟晨辉;侯志梅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4例新诊断T2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GI)组和诺和锐30(AS30)组,各42例.G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并口服格列美脲治疗3个月;AS30组予以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IL-1β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GI组FPG、2 h PBG、HBA1c低于AS 30组[(6.72±1.01)mmol/L比(8.14±1.30)mmol/L、(7.21±1.10)mmol/L比(8.70±1.33)mmol/L、(7.05±0.82)%比(8.02±1.15)%](P<0.01);治疗后,GI组BMI、TG、TC低于AS30组[(22.75±2.59)kg/m2比(21.35±2.62)kg/m2、(4.58±1.06)mmol/L比(4.29±1.21)mmol/L、(2.17±1.01)mmol/L比(2.22±0.93)mmol/L](P<0.01);治疗后,GI组IL-1β低于AS 30组[(4.42±2.32)ng/L比(8.62±3.67)ng/L](P<0.01).结论 格列美脲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糖,改善脂代谢,降低血清IL-1β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抑制NALP3炎性体的活性.

  • 胞外腺苷三磷酸在刀豆蛋白A诱导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童杨雯;张青

    目的 探讨胞外腺苷三磷酸(eATP)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96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只.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入20 mg/kg ConA,而对照组小鼠则注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完成后,分别在第2、6、12、18、24、48小时收集两组小鼠的肝脏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于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中嘌呤受体P2(P2X7)蛋白和血清中eAT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技术、赖氏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进行检测.结果 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模型成功构建.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小鼠的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较为清晰,肝细胞索明显,肝细胞大小、结构正常;实验组小鼠的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2X7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第2、6、12、18、24、48小时ALT[(346±67) U/L,(927±105) U/L,(2 414±198) U/L,(1 785±153) U/L,(1 864±148) U/L,(438±84) U/L]、eATP[(15.342±3.564) nmol/L,(46.135±7.531) nmol/L,(141.285±17.024) nmol/L,(705.263±98.635) nmol/L,(88.324±6.103) nmol/L,(26.142±2.379) nmol/L]、IL-1β[(62±8) ng/L,(79±9) ng/L,(94±10) ng/L,(84±10) ng/L,(76±9) ng/L,(48±7) ng/L]均高于对照组[(45±9) U/L,(42±8) U/L,(45±8) U/L,(44±9) U/L,(43±10) U/L,(41±8) U/L;(0.746±0.036) nmol/L,(0.823±0.025) nmol/L,(0.692±0.043) nmol/L,(0.753±0.027) nmol/L,(0.814±0.043) nmol/L,(0.649±0.038) nmol/L;(30±4) ng/L,(31±4) ng/L,(30±4) ng/L,(33±5) ng/L,(37±5) ng/L,(35±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后,eATP在损伤的肝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通过P2X7受体途径,促进IL-1β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参与肝损伤的进程.

  • 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TNF-α、IL-1β、PGE2的影响

    作者:段大波;张树鹰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性关节炎( OA)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前列腺素 E2( 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每组30例。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患者行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每次2 mL,每周1次,连续5次;塞来昔布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片25 mg,每日1次,共治疗5周。联合治疗组患者联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90 d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四组研究对象体内 TNF-α、IL-1β和PGE-2水平的变化,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及优良率、远期有效率和优良率优于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近期有效率为100.0%(30/30)比80.0%(24/30)比76.6%(23/30);优良率90.0%(27/30)比43.0%(13/30)比36.6%(11/30);远期有效率100.0%(30/30)比76.7%(23/30),76.7%(23/30);优良率为73.3%(23/30)比40.0%(12/30)比36.6%(11/30)](P<0.05),但透明质酸钠组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患者 TNF-α、IL-1β及 PGE-2[(20.7±3.8) ng/L、(26.4±6.0) ng/L、(25.0±6.3) ng/L),(57.4±7.8) ng/L、(69.3±9.0) ng/L、(74.9±10.4) ng/L,(178.3±28.2)μg/L、(259.1±30.2)μg/L、(273.0±30.9)μg/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仍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TNF-α(16.3±4.3) ng/L、IL-1β(48.0±8.3) ng/L、PGE2(134.8±18.0)μg/L)](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TNF-α、IL-1β及 PGE2水平低于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 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塞来昔布组、透明质酸钠组[10.0%(3/30)比6.7%(2/30),6.7%(2/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能显著降低OA患者体内TNF-α、IL-1β及PGE-2水平,且疗效优于单独用药,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F1、TRF2及NLRP3炎性体的变化

    作者:田岚

    目的 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1(TRF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2(TRF2)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体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期(30例)、慢性期(30例)、间歇期(30例)痛风性关节炎90患者,另选择3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TRF1、TRF2、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含量,采集血清并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TRF1、TRF2、LFA1的mRNA含量以及IL-1β含量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TRF1、TRF2、LFA1的mRNA含量以及血清中IL-1β含量高于慢性期和间歇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TRF1、TRF2、LFA1的mRNA含量以及血清中IL-1β含量高于间歇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β含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的含量呈正相关(r=0.882、0.718、0.784,P<0.05);外周血中LFA-1含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F1、TRF2的含量呈正相关(r=0.748、0.842,P<0.05).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F1、TRF2及NLRP3炎性体的表达增多,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来参与病情的发展.

  • 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Nogo-A基因、IL-1β及IL-6的表达意义

    作者:袁雪松;朱国;卞晓星;魏文峰;候小山;包卿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脑脊液及血清Nogo-A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及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BI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将其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21)及重度组(n=23),分别于入院第1、4、7、10天采集其脑脊液及静脉血,比较各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Nogo-A mRNA、Nogo-A蛋白、IL-1β及IL-6表达的差异.结果 随着伤情的加重及时间的增加,TBI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Nogo-A mRNA表达水平、Nogo-A蛋白浓度、IL-1β、IL-6均呈现上升趋势,伤后第4天达到峰值,并于受伤7d后逐步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脊液和血清中上述因子水平与患者的预后质量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TBI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脑脊液、血清Nogo-A基因、IL-1β、IL-6表达均显著增加,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脑脊液内Nogo-A、IL-1β、IL-6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变化更为一致.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培轩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40例新生儿作为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我院健康分娩的新生儿40例。对比两组出生24 h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研究组出生24 h与治疗后出院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结果两组出生24 h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结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出生24 h与治疗后出院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结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可较好的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疾病严重程度,对判断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白细胞介素1β促进GH3细胞中人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机制

    作者:龚凤英;邓洁英;史轶蘩;张殿喜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垂体GH3细胞中人生长激素(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建立含hGH基因启动子(-484~30 bp)和荧光素酶融合基因的稳定转染GH3细胞株,然后加入IL-1β或IL-1β与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GH的含量以及GH3细胞内荧光素酶的变化,反映IL-1β对GH分泌、合成、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IL-1β(10~104U/ml)均能刺激大鼠垂体GH3细胞中GH的分泌和合成,102~104 U/ml的IL-1β还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高达对照组的161%;在胞内信号转导抑制剂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40μmol/L)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5 μmol/L)均能完全阻断IL-1β促进GH3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的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10 μmol/L)能部分抑制IL-1β的促进作用;Pit-1蛋白过表达和表达被抑制对IL-1β的促进作用没有影响;在含不同长度hGH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质粒中,IL-1β促进GH3细胞中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关键序列在-196~-132 bp之间.结论IL-1β能增强垂体GH3细胞中hGH基因的启动子的活性,此作用可能需要激活细胞内依赖MAPK、p38MAPK和PI3-K等激酶的信号转导途径完成,并与hGH基因上游-196~-132 bp启动子序列密切相关,但与Pit-1蛋白无关.

  • IgA肾病患者合并慢性重度和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曹娅丽;乔敏;徐志宏;邹古明;马俐莉;李文歌;徐宝华

    目的 探讨IgA肾病合并慢性重度和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住院预行肾穿刺病理活检的患者共436例,对其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和牙周检查.依据肾病理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IgA肾病(165例)和非IgA肾病(271例),IgA肾病进一步根据改良Haas分级系统分级.牙周炎分为无牙周炎(51例)、慢性牙周炎(325例)和侵袭性牙周炎(60例),慢性牙周炎又进一步分为轻、中、重度(分别为59、142、124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 1β与IL-6水平.本研究通过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436例患者发生牙周炎的比率为88.3% (385/436),IgA肾病患者合并重度和侵袭性牙周炎的比率明显高于行肾穿刺活检的肾病患者(P<0.05),不同程度慢性牙周炎与IgA肾病病理分级间呈正相关关系(r =0.48,P<O.001).IgA肾病合并慢性重度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其他类型的IgA肾病患者相比,病理较重,发作性肉眼血尿增多,24h尿蛋白定量、血三酰甘油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而肌酐清除率明显较低,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丧失明显升高,龈沟液中IL-1β与IL-6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均P <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合并慢性重度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的比率明显升高,慢性牙周炎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合并慢性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的IgA肾病患者病情更重.

  • 神经调节蛋白1β在白细胞介素1β所致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作者:周佳;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周向东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β(NRG-1β)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用IL-1β刺激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BE16细胞构建黏液高分泌模型,逆转录PCR法检测NRG-1β mRNA和黏蛋白(MUC)5AC mRNA,ELISA法检测NRG-1β和MUC5AC蛋白水平.用NRG-1β刺激后,ELISA法检测MUC5AC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1 ~4.预先分别给予ErbB1~4抗体及p38触分裂原活化蛋白(MAPK)特异性抑制剂、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ERK)1/2特异性抑制剂、丝裂原压力活性蛋白激酶(MSK)1特异性抑制剂、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单克隆抗体,再经NRG-1β刺激后,ELISA法检测MUC5 AC蛋白表达.结果 IL-1β显著增加NRG-1β、MUC5AC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且在蛋白水平呈现浓度正相关性.单独给予NRG-1β(1、10、100、200 nmol/L)刺激HBE16细胞,MUC5 AC蛋白表达(0.328±0.055、0.364±0.086、0.650±0.134、0.586±0.068)较对照组(0.227 ±0.019)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磷酸化ErbB2、3呈阳性表达,而磷酸化ErbB1、4呈近似阴性表达.预先给予ErbB2、3抗体、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ERK1/2特异性抑制剂和MSK1抑制剂、CREB抗体再给予NRG-1β刺激者MUC5AC蛋白表达(0.221±0.033、0.238±0.044、0.386±0.021、0.352 ±0.022、0.294±0.017、0.252±0.019)较单独给予NRG-1β(0.650±0.134)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1β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可能通过NRG- 1β/ErbB2、3异二聚体信号通路,并激活后续的MAPK/MSK1/CREB信号路径实现.

  • Neuregulin-1β1对星形胶质细胞营养和氧气剥夺后分化抗原簇蛋白44,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作者:王智超;李冰;孙燕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于营养和氧气剥夺(OGD)的应激反应和Neuregulin-1β1(NRG-1β1)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通过新生SD大鼠的大脑皮质细胞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实验组分为对照组、营养和氧气剥夺组以及10、20 ng/ml NRG-1β1保护组.(2)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和分化抗原簇蛋白44(CD44),了解它们在不同组别实验前后的变化.(3)通过ELISA测定星形胶质细胞OGD前后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探究不同组别炎性因子的分泌量.(4)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0和20 ng/ml的NRG-1β1对于OGD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维持的保护作用不明显.(2)GFAP和S100β在星形胶质细胞OGD前后始终存在,表达与分布均无变化,而CD44始终不显色.(3)与OGD组[TNF-α:(14.3 ±0.4)ng/L;IL-1β:(24.8 ±0.1)ng/L]比较,OGD+ 20 ng/ml NRG-1β1组星形胶质细胞TNF-α[(13.0 ±0.5)ng/L]和IL-1β[(23.9 ±0.3)ng/L]的表达量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1)星形胶质细胞在单纯营养剥夺及OGD时都可出现应激反应,历经体积膨胀的代偿阶段和体积缩小的失代偿阶段,但NRG-1β1对OGD细胞形态的保护作用不显著.(2)20 ng/ml NRG-1β1可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d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提示NRG-1β1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缺血损伤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

  • P2 Y12受体对骨癌痛大鼠及其脊髓炎症因子表达的调节

    作者:王寒琪;许世杰;姚明;刘明娟;徐龙生;倪华栋;连庆泉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2Y12受体抑制剂MRS2395对骨癌痛大鼠痛阈及其脊髓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P2 Y12受体与炎症因子在骨癌痛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 S组)、MRS2395组( M组)、胫骨癌痛组( A组)、胫骨癌痛MRS2395组( MA组)。 S组、M组左胫骨上端骨髓腔各注入Hank′s液10μl,A组、MA组左胫骨上端骨髓腔各注入Walker256癌细胞悬液10μl。骨癌痛造模同时均进行L3-4间隙鞘内置管,模型制备成功后第9~12天, S 组、A 组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15μl/d, M 组、MA 组鞘内注射 MRS2395(400 pmol/μl)15μl/d。术后第9~12天鞘内注药前、后每10分钟测试1次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值,术后第12天鞘内注药测定机械痛阈值后,取L4-L6左侧脊髓背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脊髓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第9天,S组、M组、A组、MA组给药后20 min机械痛阈值分别为(34.2±5.8)g、(34.4±5.7)g、(21.0±2.0)g、(25.4±2.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79,P<0.01);与S组、M组比较,A组机械痛阈值下降;与A组比较,MA组机械痛阈值增高。建模后第12天,S组、M组、A组、MA组大鼠脊髓IL-1β含量分别为(74.0±18.6)pg/ml、(98.4±17.3) pg/ml、(253.5±66.4)pg/ml、(146.3±22.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21,P<0.01);与S组、M组比较,A组大鼠脊髓IL-1β含量明显升高;S组、M组、A组、MA组大鼠脊髓IL-6含量分别为(377.4±65.8)pg/ml、(331.6±67.9) pg/ml、(856.1±53.4) pg/ml、(596.1±34.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880,P<0.01);与S组、M组比较,A组大鼠脊髓IL-6含量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 MA组大鼠鞘内注射MRS2395后IL-1β和IL-6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鞘内注射MRS2395可缓解骨癌痛大鼠的痛觉过敏,抑制骨癌痛大鼠脊髓内炎症因子表达上调,P2Y12受体可能通过调节IL-1β、IL-6的表达参与骨癌痛的发生。

  • IL-1β诱导的miR-425表达上调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刘军;厉天瑜;张宁;杨晓群;王志明;马骏;顾喜喜;范越;蔡定芳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促进胃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采用芯片筛选IL-1β处理后人胃癌细胞系(AGS)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及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并验证miR-425的靶基因;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临床样本及细胞中miR-425的表达.结果 (1)IL-1β处理AGS细胞后,29个miRNAs表达上调,17个miRNAs表达下调.其中miR-425在IL-1β处理后表达上调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相比癌旁组织,miR-42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均值1.41与5.81,P<0.000 1);(2)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miRecords预测miR-425的潜在靶基因,经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证实PTEN是miR-425的直接靶标;(3)使用核因子(NF)-κB单克隆抗体对AGS细胞行染色质免疫沉淀,证实NF-κB蛋白与miR-425的启动子中形成了复合物.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结果显示:miR-425启动子上B结合位点是IL-1β诱导miR-425转录激活必需的;(4)IL-1β诱导的miR-425表达上调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IL-1β通过激活NF-κB诱导miR-425表达上调,负性调控PTEN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作用.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

    作者:朱琦玥;李雪;黑钢瑞;袁秀霞;吕路线;宋学勤

    目的 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 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索HMGB1在精神分裂症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和30名健康对照者.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用药前后血清IL-1β、IL-6、TNF-αHMGB1水平,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用药前后的精神症状.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MGB1[(80±13) μg/L]、IL-1β[(51 ±6) ng/L]、IL-6[(44±18) ng/L]、TNF-α水平[(59±10) 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54±13)μg/L,(25 ±19、17 ±8、41±16) ng/L](均P<0.05);经利培酮治疗后,患者血清中上述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IL-1β、IL-6、TNF-α水平、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7、0.426、0.454、0.558,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HMGB1可能在精神分裂症免疫机制中发挥促炎作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HMGB1水平的下降可能为精神症状改善的一个监测指标.

634 条记录 7/32 页 « 12...4567891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