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2毒素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生成的毒性作用

    作者:杨建英;张勇法

    目的 探讨T-2毒素对原代培养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睾酮生成的毒性作用.方法 建立昆明种系小鼠睾丸Leydig细胞原代培养模型.T-2毒素染毒剂量组分为O(control)、10 ng/ml hCG、10 ng/ml hCG+10~(-9)mol/L T-2 toxin、10 ng/ml hCG+10~(-8)mol/L T-2 toxin、10 ng/ml hCG+10~(-7)mol/L T-2 toxin,培养24 h后检测睾酮含量.结果 随着T-2毒素染毒剂量的升高,Leydig细胞睾酮合成量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睾酮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T-2毒索可以直接影响原代培养的小鼠Leydig细胞睾酮合成功能.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氧化应激及抑制CYP17a1干扰睾酮合成

    作者:于淼;张林媛;乔佩环;常兵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导致睾丸氧化损伤与睾酮合成途径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健康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及DBP低、中、高剂量组(80、200和500 mg/kg),每组6只,经灌胃染毒每日1次、连续染毒4周.染毒结束后称量动物体重及睾丸和附睾的重量,用生化方法检测睾丸匀浆中丙二醛(M DA)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活性变化,类固醇合成酶3β-HSD1、17β-HSD3的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中睾酮、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丸内的睾酮(T)、雄烯二酮(ASD)的水平,用real time-qPCR方法检测StAR、P450scc、3β-HSD1、17β-HSD3、CYP17a1 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体重、睾丸重量明显减少(P<0.05);循环血LH、FSH增高(P<0.05),循环血及睾丸内睾酮、睾丸内ASD均降低(P<0.05);MDA和ROS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CAT、GPx-1的活性及3β-HSD1的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StAR、P450scc、3β-HSD1、CYP17a1 mRNA降低,17β-HSD3 mRNA升高(P<0.05).中剂量组循环血LH、FSH增高(P<0.05),睾丸内T和ASD降低(P<0.05);ROS升高(P<0.05),GPx-1的活性降低(P<0.05);3β-HSD1酶活性减少(P<0.05);StAR、P450scc、CYP17a1 mRNA降低(P<0.05).低剂量组所有指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DBP暴露干扰了大鼠睾丸氧化/抗氧化平衡,降低了GPx-1活性,抑制CYP17a1基因的表达,降低睾丸ASD水平,终抑制间质细胞内睾酮合成.CYP17a1降低是DBP干扰睾酮合成的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 17β-雌二醇通过HPGA和ERα干扰睾酮合成调控精子发生

    作者:丁思进;乔佩环;张林媛;常兵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大鼠的生殖内分泌毒性,探讨其调控精子发生的机制.方法 E2经口灌胃染毒Wistar大鼠8周,剂量为1.00、0.50、0.10和0.01mg·kg-1·d-1,对照组为玉米油.观察一般状况,检测精子参数,利用放免方法检测血清激素T、E2、LH和FSH的水平,原子吸收法检测金属Zn和Ca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睾丸中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 scc)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和雄激素受体(AR)的蛋白水平.结果 染毒8周后睾丸重量及系数显著减轻(P<0.01);血清T在各剂量组出现剂量相关的下降,E2出现剂量相关的增加,各剂量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H和FSH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中Zn的水平降低,在0.50和1.00mg/kg剂量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附睾尾精子计数明显减少,精子存活度下降.RT-PCR结果表明睾丸内StAR、P450scc mRNA水平下降.ER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A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春期E2暴露可影响睾丸发育,包括睾酮合成和精子发生,其机制可能是循环雌激素的增加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间接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还可能通过ERα途径直接抑制了睾酮合成酶.金属Zn可能参与了生殖毒性作用.

  • 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控蛋白(StAR)与睾酮的生物合成

    作者:王启荣;杨则宜

    大量的研究已对"运动性低血睾酮"状态下内分泌机能的紊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认为运动训练可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个环节的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是下丘脑-垂体对睾丸分泌睾酮的调节变化,终要通过睾丸组织内睾酮生化合成时反应底物的转运以及酶促反应等几个关键步骤来实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睾酮合成的底物--胆固醇通过载体蛋白StAR(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控蛋白,简写为StAR)转运至线粒体内膜和P450SCC(cytochrome P450 Side chain cleavage,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的过程成为当今生殖生理和内分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1,2],下面我们就此做一综述.

  • 促性腺激素与兴奋剂滥用

    作者:杨帆;刘艾林;杜冠华;U-H Stenman;K Hotakainen;H Alfthan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素(LH)是两种促性腺激素,它们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促进男性睾丸生成睾酮,促进女性卵巢合成雌二醇.因此hCG和LH可以用来增强运动员肌肉力量.但与睾酮和合成类固醇类兴奋剂相比其价格昂贵,效果却不够明显,所以促性腺激素通常只用于服用睾酮或合成类固醇类兴奋剂后辅助性刺激性腺睾酮分泌.hCG比LH半衰期更长,更适合被男性运动员用来增加睾酮合成,或者在服用睾酮和合成类固醇类兴奋剂后调节性腺睾酮分泌.目前尚未确认hCG对于女运动员具有增强肌肉力量的作用.因此,对于hCG的检测仅限于男性运动员.

  • 己烯雌酚诱导的氧化应激对青春期大鼠睾丸类固醇合成的影响

    作者:李军延;乔佩环;张林媛;刘帅;于淼;常兵

    目的: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可以导致睾丸氧化损伤,而氧化损伤则可能是导致类固醇合成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探讨DES导致睾丸氧化损伤与睾酮合成途径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健康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玉米油)和DES染毒组(0.1、1.0、10.0μg/kg ),每组6只,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染毒8周。染毒结束后称量动物体重及雄性生殖器官和附属生殖器官(睾丸、附睾、前列腺)的重量,用生化方法检测睾丸匀浆中丙二醛( MDA)和活性氧自由基( ROS)的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变化以及类固醇合成酶3β羟类固醇脱氢酶1(3β-HSD1)、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17β-HSD3)的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中睾酮、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用RT-PCR检测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类固醇脱氢酶1(3β-HSD1)、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17β-HSD3) 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10.0μg/kg组睾丸、前列腺重量以及脏器系数明显减少,MDA和ROS的氧化程度明显升高,SOD、CAT、GPx的活性降低,3β-HSD1、17β-HSD3的活性分别降低;血清睾酮降低,1.0μg/kg组LH降低,整个染毒区间呈现剂量效应关系;10.0μg/kg组StAR、P450scc、3β-HSD1、17β-HSD3 mRNA表达减少,1.0μg/kg组StAR、3β-HSD1依然减少。结论 DES暴露干扰了大鼠睾丸氧化/抗氧化平衡,同时导致包括睾酮水平降低在内的雄性生殖危害。 DES导致GPx、CAT酶活力降低,抑制睾丸类固醇合成途径中P450scc,3β-HSD1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3β-HSD1活性降低导致睾酮减少。推测该途径可能是DES干扰类固醇合成的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 大豆异黄酮对雄性香猪生殖调控的影响

    作者:袁晓雪;李丽立;范觉鑫;肖朝武;印遇龙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雄性香猪生殖调控的影响.方法 50头雄性仔香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喂试验日粮),低、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和阳性对照组.大豆异黄酮(纯度为80%) 125,250,500mg/kg和己烯雌酚0.5 mg/kg均匀混于饲料中给予,60 d称重后前腔静脉采血,放免法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和雌二醇的浓度;采血后处死,取下丘脑、脑垂体、睾丸组织,睾丸和附睾称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睾丸组织中与睾酮合成相关的酶P450scc、3β -HSD和相关蛋白StAR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250 mg/kg大豆异黄酮组的睾丸指数比正常对照组提高44.76%,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睾酮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提高51.94%,差异显著(P<0.05);睾酮合成调节蛋白StAR mRNA的表达量高达1.4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00mg/kg大豆异黄酮组的睾丸指数比正常对照组降低39.92%,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睾酮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降低53.69%,差异显著(P<0.05);StAR mRNA的表达量为0.49%,与250mg/kg大豆异黄酮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豆异黄酮能影响雄性生殖激素分泌、睾丸和附睾组织的生长发育、睾酮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以及大脑中生殖激素基因的表达,并与剂量有关.

  • 酮康唑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露华;钟月葵

    酮康唑(Ketoconazole,KCZ)为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广泛用于浅部及深部真菌病的治疗并有较好疗效[1],198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评为A类广谱抗菌药.本文总结了酮康唑近年来药理学的相关研究文献,现就酮康唑的抗菌活性、对肝功能的影响、抑制睾酮合成等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 衰老的Leydig细胞中睾酮合成降低的机制

    作者:陈亮;高惠宝

    睾酮是男性体内主要的雄激素.老年男性体内睾酮水平下降使机体呈现肌肉松弛、骨质疏松和性欲减退等衰老现象,这与睾酮合成减少及其分泌节律改变密切相关.除了肾上腺皮质有少量分泌以外,睾酮主要由睾丸间质中的Leydig细胞生成.对于衰老Leydig细胞中睾酮合成减少的机制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影响Leydig2细胞雄激素合成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细胞外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是Leydig细胞合成睾酮的功能减退.

  • 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的调节

    作者:游海燕;高惠宝

    睾丸由间质和生精小管两部分组成.间质中的内含物主要包括Leydig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管和血管等;生精小管由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和不同发育期的生精细胞共同组成生精上皮,其外包有基膜和类肌细胞.哺乳动物体内的雄激素95%由睾丸Leydig细胞分泌,肾上腺皮质的网状带仅分泌少量雄激素.

  • 镉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

    作者:朱文祥;刘洪茂;穆柯瀚;姬艳丽;徐德祥

    目的 探讨镉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 镉处理组采用20 μmol/L CdCl2处理TM3细胞,分别在加入CdCl2 4 h和8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对照组TM3细胞给予等容积磷酸盐缓冲液(DPBS).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睾酮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睾酮合成关键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镉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0. 01).与对照组相比,镉显著下调TM3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控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与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 mRNA表达(P<0.01),镉处理组TM3细胞StAR、P450SCC、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P45017α)、3β-HSD与17β-HSD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镉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其原因可能与镉抑制间质细胞部分睾酮合成关键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氯化锰对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

    作者:常树丽;尚平平;陈小玉

    目的:探讨氯化锰(MnCl2)对SD大鼠体外培养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MnCl2染毒剂量组分为对照(0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25.0 μmol/L、 50.0 μmol/L、100.0 μmol/L,培养24 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同法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加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不加HCG条件下,上述剂量MnCl2对Leydig细胞合成睾酮的影响.结果:随着MnCl2染毒剂量的升高,Leydig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MnCl2剂量≥5.0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状态下(不加HCG)MnCl2剂量≥5.0 μmol/L时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CG刺激状态下MnCl2剂量≥10.0 μmol/L时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锰可以直接影响原代培养Leydig细胞睾酮的合成.

  • 睾丸间质细胞中睾酮合成酶及蛋白表达的调控因子

    作者:孙佳音;应锋;韩晓冬

    近年从分子机制研究睾酮的合成需要一系列酶(P450scc、P450c17、3β-HSD、17β-HSD)及蛋白(SR-B1、StAR、PBR)这些酶及蛋白的表达取得很大进展,研究显示转录因子(SF-1、Nur77、PPARγ、AhR、NFκB、ClUB、GATA-4)、花生四烯酸、磷酸酯酶、TGF-α、GRTH、SREBP等都可通过调控靶基因而影响相应的酶及蛋白的表达和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