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伊鲁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研究进展

    作者:臧鑫炎;李彩芳;王金梅;康文艺

    从真菌资源分布和化合物基本骨架,波谱特征,药理活性及生源途径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报道的52个原伊鲁烷型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川厚朴及其炮制品中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作者:夏新中;肖静;夏庭君

    目的 分析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55种和49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1%以上的分别为36种和39种.结论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在质量分数上有所变化,炮制后部分成分的含量有所降低或增加,同时新增加或消失了部分成分.

  • 丝穗金粟兰化学成分分离

    作者:马兴霞;罗刚;尹小英

    目的 研究丝穗金粟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对丝穗金粟兰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丝穗金粟兰全草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长尾粗木叶内酯A,党参内酯,类没要素A,异秦皮啶和β-谷甾醇.结论 化合物长尾粗木叶内酯A,类没要素A和β-谷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土木香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许卉;杨小玲;刘生生;韩飞;刘珂

    目的 研究中药土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等方法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土木香中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并鉴定了其结构.结论 化合物Ⅰ~ⅩⅢ均属倍半萜内酯,依次为脱氢木香内酯、木香烯内酯、11β,13-二氢木香烯内酯、reynosin、11β,13-dihydroreynosin、珊塔玛内酯、11β,13-二氢珊塔玛内酯、11β,13-二氢木兰内酯、11β,13-二氢-β-环广木香内酯、11β,13-二氢-α-环广木香内酯、1β-hydroxycolartin、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其中,化合物Ⅳ~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 倍半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辉;岳欣湄;吴敏

    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其他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的现象.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已经成为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MDR由多种途径诱导,其形成机制相当复杂,主要有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含量、活性增加,DNA拓扑异构酶(TOPO) I、Ⅱ含量、活性下降,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膜能量依赖性内运系统障碍等.由于现今的化学和生物的耐药逆转剂对机体的毒性很大,许多学者的目光转向于天然药物中,从中药中提取其有效成分毒性小、疗效好,而倍半萜类化合物正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 美尔瑞(R)

    作者:刘戈;张超

    [通用名]益脉康片.[主要成分]本品为灯盏细辛浸膏.主要含黄酮、吡喃酮、焦呋康酸、倍半萜和咖啡脂等10多种化合物,黄酮是其主要成分.[性状]本品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制剂]糖衣片:每片片芯重0.3 g(含总黄酮40 mg).

  • 防感香佩包成分分析及其防治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钱丹;韦力;郑梓培;黄向红

    目的:提取分离防感香佩包中挥发油成分,明确佳提取条件,分析挥发性成分组成,探索防感香佩包临床疗效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37包防感香佩包进行提取分离,收集挥发油,分别对浸泡时间(1、2、3、4 h)、提取时间(1、2、3、4、5 h)、料液比(5、10、20、30倍)及提取次数(1、2、3次)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考察.确定高出油率的提取分离条件,通过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收集防感香佩包挥发油成分的佳提取条件为:5倍体积水浸泡1h,提取3次,3h/次.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细辛醚类(43%)和倍半萜类(50%).结论:防感香佩包挥发油成分获得性良好,主要成分明确,其防治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作用机理可能与细辛醚类及倍半萜有关.

  • 人工打洞沉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向盼;曾艳波;梅文莉;董文化;李薇;周丽曼;戴好富

    目的:研究人工打洞沉香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ODS、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对人工打洞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分别采用Ellman法和PNPG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体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DPPH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人工打洞沉香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6β,7α,8β-四羟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8α-氯-5α,6β,7β-三羟基-5,6,7,8-四氢-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6-羟基-2-[2-(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基]色酮(3)、6,7-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4)、2-(2-苯乙基)色酮(5)、epi-guaidiol A(6)、2-oxo-12-hydroxy-hinesol(7)、cyclodebneyol(8).结论: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7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3具有一定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2、3和7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及己根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芳有;张东明;李创军;张雪莲;罗永明

    目的:研究及己根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及己根中分离鉴定了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β,8β-dihydroxy-eudesman-4(15),7(11)-dien-8α,12-olide(Ⅰ)、curcolonol(Ⅱ)、4β,8β-dihydroxy-5α (H)-eudesm-7(11)-en-8,12-olide(Ⅲ)、1β,8β-dihydroxy-eudesman-3,7(11)-dien-8α,12-olide(Ⅳ)、multi-stalactone E(Ⅴ)、zedoarofuran(Ⅵ)、8β,9α-dihydroxylindan-4(5),7(11)-dien-8α,12-olide(Ⅶ)、serralactone A(Ⅷ)、8-epi-ivangustin(Ⅸ)、金粟兰内酯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Ⅶ、Ⅸ、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河南齿叶橐吾根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爽;杨茹;曾献磊;王彩芳

    目的:研究河南齿叶橐吾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结合溶剂结晶法分离纯化河南齿叶橐吾根的化学成分,通过NMR及MS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RP-HPLC法分析各化合物在该植物根部乙醇提取物中的存在情况.结果:从河南齿叶橐吾根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4个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分别为:3-羰基-8α-羟基-10αH-艾里莫芬烷-1,7-二烯-8,12β-内酯(1)、3-羰基-艾里莫芬烷-1,7-二烯-8,12β-内酯(2)、3-羰基-8α-乙氧基-10αH-艾里莫芬烷-1,7-二烯-8,12-内酯(3)及呋喃橐吾酮(4).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除化合物3外的其余化合物在该植物根部含量较大,化合物3从新制备的乙醇提取液中几乎检测不到,推测可能是在提取过程中由其他化合物转化而来.

  • 延龄草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作者:张忠立;左月明;王彦彦;蔡妙婷;李于益

    目的:研究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延龄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延龄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11-二甲基-3-亚甲基-10,11-二羟基-1,6-十二碳二烯二醇(1)、2,6,10-三甲基-2,10-二羟基-6-十二碳烯二醇(2)、3,7,11-三甲基-3,9,11-三羟基-1,6-十二碳二烯三醇(3)、对羟甲基-苯甲醇(4)、Δ5,13-20βF,22αF,25αF螺甾烯-3β,21α-二醇(5)、2-甲基-3,4-二羟基-己二酸(6)、α-L-吡喃鼠李糖(7)、epitrillenogenin-24-O-acetate-1-O-[2,3,4,-tri-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8)、epitrillenogenin-24-O-acetate-1-O-[2,4,-di-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9)、epitrillenogenin-1-O-[2,3,4,-tri-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10)、epitrillenogenin-1-O-[2,4,-di-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11)、epitrillenogenin-1-O-[4-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12).结论: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 1、1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吊扬尘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雯;唐生安;段宏泉

    目的:对吊扬尘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吊扬尘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Buddlindeterpene B(1)、Buddledin B(2)、Buddledin C(3)、deacetyldihydrobuddledin A(4)、dihydrobuddledin C(5)、Suberosol B(6)、Gadain(7)、Hinokinin(8).结论: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凤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文蜀;王志骞;周亚伟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lir.)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1个倍半萜苷:pterosin C 3-O-β-D-glucoside(1)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2)、木犀草素(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苷(5)、芹菜素-4'-O-α-L-广鼠李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2)、(3)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红乳菇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麻兵继;阮元;刘吉开

    目的:研究红乳菇(Lactarius rufus)的子实体中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红乳菇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硬脂酸(1)、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2)、sotolon(3)、lactarorufin A(4)、rufuslactone(5)和D-阿洛糖醇(6).结论:化合物5是红乳菇子实体的主要倍半萜成分,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价值.

  • 五批国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梅文莉;曾艳波;刘俊;戴好富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了五批国产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了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五批沉香样品所提挥发油均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组成.首次报道从国产沉香挥发油中发现了苍术醇、圆柚酮、缬草烯酸、velleral、愈创醇、γ-古芸烯、γ-蛇床烯、绿花白干层醇、异香橙烯环氧化物、朱栾倍半萜和α-木香醇等倍半萜成分,以及2,4-二叔丁基苯酚、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苯基丙酸、1-苄氧基-8-萘酚、茴香基丙酮等芳香族成分.比较了五批国产沉香样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建议将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作为评价沉香质量的一个依据.

  • 荷花玉兰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兴荣;魏春红

    从滇产荷花玉兰叶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结合与标准品对照,确定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丁香树脂醇、倍半萜类化合物闭鞘姜酯和Parthenolide以及甾族化合物β-谷甾醇.

  • 粘毛鼠尾草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勇;李冲;宋雷;师彦平

    藏药粘毛鼠尾草资源丰富,在藏民族地区广泛应用,具有清肝、明目、止痛之功效.粘毛鼠尾草主要含倍半萜和三萜类成分,还含有黄酮类成分,但生物活性研究较少.该文综述近年粘毛鼠尾草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研究发展进行探讨展望.

  • 弱柳珊瑚Leptogorgia rigida中次生代谢产物分离及鉴定研究(Ⅰ)

    作者:谢路凤;邓芸;韦霞;肖细姬;于鑫;毛星鑫;张翠仙

    目的 对南海弱柳珊瑚Leptogorgia rigida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从南海弱柳珊瑚Leptogorgia rigida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弱柳珊瑚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柳珊瑚酸(1)、2β-羟基柳珊瑚酸(2)、4-hydroxy-2,3-dimethyl-2-nonen-4-olide(3)、9,10-二羟基-十八烷酸-十二烷基酯(4)、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氨醇(5)、Δ4,5(E),Δ8,9(E)-正十六碳酰胺-鞘氨醇(6)、胸腺嘧啶(7)和对羟基苯甲酸(8).结论8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弱柳珊瑚属中得到.

  • 苦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Δ

    作者:林素静;刘西京

    目的:综述苦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苦苣”“化学成分”“研究进展”“Sonchus”“Chemical composi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66-2014年清华同方、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后对苦苣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相关文献300余条,其中有效文献45条。苦苣属植物共含有1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倍半萜、黄酮类成分及其苷类为主,还有三萜、植物甾醇等少量成分,主要涉及到约14种植物。目前,在全球50多种苦苣属植物中仅对少数几种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中对化学成分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倍半萜内酯及其苷类,研究范围较为局限,有待深入开展。

  • 地胆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左爱学;饶高雄

    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产于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及我国的南方诸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肾炎水肿、疖肿等。地胆草含有倍半萜、三萜、黄酮等成分,近年来从中发现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因具有强大抗肿瘤活性而备受关注。为了更好的发掘、利用地胆草资源,该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6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