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南海圆盘肉芝软珊瑚萜类成分研究

    作者:梁林富;郭佳伟;范腾;姚励功;郭跃伟

    目的 研究采自中国南海的圆盘肉芝软珊瑚的萜类成分.方法 采用1H-NMR导向分离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圆盘肉芝软珊瑚的丙酮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士松烯A(1)、(E,E,E)-7,8-epoxy-l-isopropyl-4,8,12-trimethylcyclotetradeca-1,3,11-triene(2)、sarcophytonolide A(3)、deacetylemblide(4)、4Z,12Z,14E-sarcophytolide(5)、sarcrassin D(6)、emblide(7)、(4Z,8S,9R,12E,14E)-9-hydroxy-1-isopropyl-8,12-dimethyloxabicyclo [9.3.2]-hexadeca-4,12,14-trien-18-one (8)、β-榄香烯(9);其中化合物1~8为二萜类,化合物9为倍半萜类.结论 化合物4是1个新的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其13C-NMR数据.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人蛋白酪氨酸酶(PTPlB)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15.4 μmol/L).

  • 苍耳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胡冬燕;杨顺义;袁呈山;韩广田;沈慧敏

    目的 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MCI凝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苍耳中分离得到了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苍耳农(1)、苍耳亭(2)、3 -cycloheptene-1-acetic acid (3)、xanthinosin (4)、inusoniolide (5)、5-azuleneacetic acid (6)、2-hydroxy xanthinosin (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苍耳农,化合物3、6、7为首次从苍耳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的量较丰富(0.1%),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 抗疲劳中药刺五加中1个新倍半萜

    作者:于亮;张军武;石新燕;刘昭;孙涛;梁文娟

    目的 研究中药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抗疲劳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CHP-20P、ODS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ABTS法研究其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 从刺五加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7α(H)-桉烷-4α,5β,11,12-四醇-3-酮(1),该化合物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清除浓度为(43.1±1.2)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eudesmane型倍半萜,命名为刺五加醇A;也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此类化合物.

  • 宽叶缬草中1个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作者:王金鑫;韩竹箴;李慧梁;张卫东

    目的 研究缬草属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cinalis var.latio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对宽叶缬草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宽叶缬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valeriridoidP(1),马榄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dihydroxymaaliane (2)、madolinF(3),双环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madolinA(4)、volvalerenal B(5)、kissoone A(6).结论 化合物1为罕见的含有2个氧桥的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化合物6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 古城玫瑰树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陈阿虹;柳庆龙;马延蕾;蒋芝华;刘艳萍;付艳辉;徐伟

    目的 研究玫瑰树属植物古城玫瑰树Ochrosia elliptica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古城玫瑰树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l5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dyotisol A(1)、(-)-(7R,7'R,7"S,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 (2)、8-羟基松脂素(3)、lyoniresinol (4)、蛇菰脂醛素(S)、刺芒柄花素(6)、vestisol (7)、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8)、(3R)-violanone (9)、6-羟基-2-(2-苯乙基)色酮(10)、6-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1)、对羟基苯乙酮(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黑麦草内酯(14)和4,5-dihydroblumenolA(15).其中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9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0和11为色原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2为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3~15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根硬毛藻中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

    作者:史大永;韩丽君;孙杰;杨永春;范晓;石建功

    目的 研究绿藻基根硬毛藻Chaetomorpha basiretorsa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结构特殊的化合物供活性筛选.方法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IR和NMR等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从基根硬毛藻中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3个降碳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1,2-二甲基-双环[3.1.0]环己烷-2-基)-5-甲基-苯酚(Ⅰ)、4-溴-2-(1,2-二甲基-双环[3.1.0]环己烷-2-基)-5-甲基-苯酚(Ⅱ)、海兔阿普里素(Ⅲ)、6α-羟基-紫罗-4,7-二烯-3,9-二酮(Ⅳ)、3β-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烯酮(Ⅴ)、(3R,6R,7E)-3α-羟基-紫罗-4,7-二烯-9-酮(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其中Ⅳ、Ⅴ为首次从绿藻中分离得到,Ⅵ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

  • 大八角枝叶中1个新的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化合物

    作者:方振峰;张丽;刘欣;张涛

    目的 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快速制备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1D-NMR、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命名为大八角酮(1).化合物1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分别为42.3、48.5、51.1和39.9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 尖裂黄瓜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徐国熙

    目的 对尖裂黄瓜菜Paraixerisserotin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甲醇-石油醚-乙醚(1:1:1)提取,用氯仿进行萃取,对氯仿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NMR、HMBC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2个桉烷型倍半萜、3个黄酮、3个有机酸,分别为zedoalactoneA(1)、zedoalactone C(2)、冬青叶豚草酸(3)、(7R,10s)-selina-4,11(13)-dien-3-on-12-oic acid(4)、木犀草素(5)、黄芹素(6)、苜蓿素(7)、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3,4-二羟基苯甲醛(10)、β-谷甾醇(11)、木栓酮(12)、木栓醇(13)、loliolideI(14)、二十烷酸甘油酯(15).结论 化合物1~7及1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濒危药用植物茅苍术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作者:蒋玲;谷巍;巢建国;桑晓华;韩赟;刘青芝;席彩彩

    目的 克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倍半萜类成分生物合成关键酶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PS)基因全长并分析其表达规律.方法 以茅苍术总RNA为模板,运用同源克隆法和RACE技术克隆茅苍术FPPS基因(AWPPS)的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qRT-PCR和GC-MS分析不同生长阶段FPPS在茅苍术根茎中的表达及倍半萜类成分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获得AlFPPS基因全长cDNA为1 320 bp (GenBank accession no.KX443242),含一个长1 0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2个氨基酸,包含5个保守功能域,其中2个富含天冬氨酸(DXXDD).qRT-PCR及GC-MS结果显示不同时期茅苍术AIFPPS基因表达量与倍半萜类成分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首次克隆获得AIFPPS基因的全长cDNA,初步证明AIFPPS基因是茅苍术倍半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调控位点,为茅苍术倍半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阐明与生物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野鸦椿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梁文贤;倪林;邹小兴;黄维;邹双全

    野鸦椿属植物共有3种,中国有2种,分别为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和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目前,野鸦椿属植物中己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及其他类,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抑菌等药理活性.对野鸦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 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阳湖荣;袁洁;戴传超

    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为白术的药用部位,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健脾、美容等功效.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药用成分,其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白术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其质量却参差不齐.对白术次级代谢产物挥发油中倍半萜的生物合成和转化途径进行综述,并从遗传和生态角度总结了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研究白术倍半萜的合成和转化途径提供参考,为提高白术挥发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帮助.

  • 活血丹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前军;杨小生;朱海燕;郝小江

    唇形科活血丹属的多种植物为传统药用植物,民间主要用于治疗热淋、湿淋、肝炎、咳嗽、疮痈肿痛、跌打损伤等病症.查阅该属植物的相关文献,对活血丹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行综述.该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黄酮、甾体、生物碱和有机酸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抗溃疡、利胆、利尿和溶解结石等生物活性.

  • 川木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毛景欣;王国伟;易墁;黄元射;陈敏

    川木香Vladimiriae Radix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藏药,含有倍半萜、木脂素、挥发油等类型的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川木香中的倍半萜类成分在治疗消化道疾病、肝胆疼痛及抗炎、解痉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川木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川木香和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的依据.

  • HPLC法测定肿节风注射液中反丁烯二酸和异嗪皮啶的含量

    作者:王钢力;姚令文;林瑞超

    肿节风为常用中药,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株[1].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止痛及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倍半萜、黄酮及香豆素类化合物[2].

  • 雷公藤叶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李克;王曙东;陈爽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安徽等地.主要含有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及苷类、糖类、醇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 肿节风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王钢力;郑笑为;陈道峰;林瑞超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株[1],具有抗菌、消炎、止痛及肿瘤抑制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黄酮及香豆素类化合物[2].

  • 东亚绢藓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文;娄红祥;李光耀;吴厚铭

    目的研究东亚绢藓Entodon okamura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TLC对东亚绢藓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DEPT、IR、MS等波谱学方法对其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大黄酚(chrysopham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二十九烷-10-醇(nonacosamn-10-ol,Ⅲ)、dryocrassol(Ⅳ)、邻苯二甲酸异丁酯(phthalic acid isodibutyl ester,V)、正十六烷醇(n-hexadecanol,Ⅵ)、莪术醇(curcumol,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和β-胡萝卜苷(β-daucsosterol,Ⅸ).结论上述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除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苷外,其他化合物均为第一次从藓纲植物中分离得到.

  • 兔儿伞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军;王富强;丁娜;赵明;王金兰;张树军

    目的 研究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兔儿伞全草甲醇提取物正己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2-甲基-2-丁烯酰氧基)-8-甲氧基-6,15-环氧-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1)、β-芹子烯(2)、(-)-ent-6α-甲氧基桉叶-4(15)-烯-1β-醇(3)、5α,7αH-桉叶-3-烯-15-醛-1-酮(4)、大根香叶-1β-醇(5)、10α-羟基日本刺参萜-4-酮(6)、10β-羟基-6β,8β-二甲氧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7)、8β,10β-羟基-6β-甲氧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8)、4(15)-烯-桉叶-1β,6α-二醇(9).并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3、5、6、8、9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毒活性进行体外筛选.结论 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倍半萜化合物,命名为兔儿伞内酯A,化合物2~5、7为首次从兔儿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8、9均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柳蒿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作者:王金兰;马耀玲;王美娇;易智聪;李军;赵明;张树军

    目的 研究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采用MTT法分别测定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从柳蒿中分离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methoxy-tanapartholide(1)、dehydroleucodin (2)、4β-羟基愈创木-2,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3)、4α-羟基愈创木-2,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4)、2β-羟基愈创木-3,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5)、artanomalide (6)、5-epi-seco-tanapartholide A(7)、seco-tanapartholide B(8)、iso-seco-tanapartholide (9)、3-epi-iso-seco-tanapartholide (10).结论 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它们对HeLa细胞增殖均显示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l、4、7的活性强,作用48、72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均小于7.8 μg/mL.

  • 黄花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王鸿博;肖皖;华会明;李宁;陈靖

    黄花蒿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除蒸截疟的功效.近年来采用现代中药研究方法,如HPLC、GC-MS、LC-MS等从黄花蒿中分离出多种有效成分.黄花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类,其中倍半萜类和甲氧基黄酮类成分较为丰富,且甲氧基黄酮类对黄花蒿的抗疟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206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