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髁状突颈部复合性骨折坚强内固定后髁状突表面应力分布分析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寻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内固定后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于髁颈部采用单小型钛板和两个小型钛板两种方式固定后髁状突表面主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无论是何种方式固定,髁状突表面应力分布均发生了异常改变.左右两侧髁状突应力分布不对称,左侧应力值增大,右侧变化较为复杂,工况1右侧髁状突表面的应力在大小和性质上均发生了改变.工况2在应力值大小上与正常有明显差异,但性质未改变.结论:对于单侧髁颈部骨折伴有对侧颏旁区骨折,无论在髁状突颈部采用单板或双板固定,关节髁状突表面的应力均发生了改变,这种应力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术后发生TMD的生物力学病因.
-
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46侧)下颌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术中分离咬肌,暴露下颌支,将咬肌及腮腺向上翻起,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髁状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结果 术后通过咬合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可为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良好的视野,方便复位固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下颌后联合下颌下切口 髁状突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方法对32例(47侧)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75%,无张口受限、关节症状及面神经损伤,影像学检查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成角畸形及骨质吸收,再移位仅见于单板固定的病例.结论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内固定时尽可能行双板固定,以达到三维稳固.
-
微型夹板在髁状突高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夹板在髁状突高位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收集了40例单侧髁状突骨折患者,其骨折断端均在0.5~1.0 cm范围,术中先找到高位经骨折的断端,再将骨折的髁状突解剖复位,后采用微型夹板固定,一年后观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咬合关系,关节活动度均正常,X片示骨折愈合良好,并达到解剖复位.结论髁状突高位骨折采用微型夹板固定术好功能恢复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30例
髁状突骨折是颌骨常见骨折之一,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易引起(牙合)功能紊乱、关节弹响、疼痛、面部畸形,甚至关节强直等并发症.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30例,现报告如下.
-
经颌下入路下颌升支垂直矢状截骨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护理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其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易引起功能紊乱、关节弹响、疼痛、面部畸形,甚至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
32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讨论各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32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术后追踪3~12个月,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25例治愈,7例好转.经术后3、6、12个月定期复诊检查32例经治疗者面部形态正常,咬颌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平均≥3.5cm,开口型正常,无颌干扰,无关节区疼痛、弹响.结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是治疗各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并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钛螺钉内固定术在幼儿髁状突纵行骨折中的应用
在幼儿髁状突骨折中,以纵行骨折居多,这类骨折往往移位明显,咬合关系较差,传统疗法多采用颌间牵引固定、颅颌牵引固定保守治疗,但疗效欠佳.我科自2000年起开始采用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幼儿髁状突纵行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30例临床疗效
髁状突骨折是常见的下颌骨骨折.常见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坠跌、击打等,不同的致伤力、致伤方向、致伤性质对髁状突骨折的严重程度、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方向、部位等影响较大,导致髁状突骨折差异较大,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仍有较大争议.我们采用手术治疗30例髁状突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索髁状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杭州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2002~2006年41例接受髁状突骨折治疗的病例,该41例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髁状突摘除、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电话随访、问卷调查、门诊复查等手段获取所需信息.(1)查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年龄、性别、髁状突骨折类型、治疗方法、术后住院日等情况.(2)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患者术后张口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髁状突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总体疗效令人满意,但均有一定的后遗症.结论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临床上应在恢复功能和外形,减少后遗症的前提下根据病情选择简单的方法.
-
拉力螺钉在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在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中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技巧,并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该手术指征的下颌骨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21例(27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24侧应用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3侧行髁状突骨碎片取出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4个月,21例患者均无面瘫、涎漏、螺钉松动发生,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满意;3例患者因一侧行骨碎片取出术只做了单侧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7侧术后关节头有影像学错位畸形及骨质轻度吸收,但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拉力螺钉可用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在恢复下颌升支高度及关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
049.髁状突骨折开放性和闭合性治疗的比较
-
下颌骨髁状突骨析76例临床分析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痛,咬合关系紊乱,下颌运动障碍,如处理不当,后期常引起颞颌关节紊乱,关节强直,下颌发育障碍[1][2].本文对我科1998年-2002年间收治的76例髁状突骨折的致伤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治疗方式的选择.
-
髁状突游离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目的报告髁状突游离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5例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游离复位,用克氏针、钢丝、微型夹板和骨皮质螺钉固定,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 .结果术后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72%,全部患者无开口受限和关节症状, 7例有开口偏斜、轻微错牙合畸形等并发症,1例面神经颞支损伤;影像学评价优良率56%,11例有髁状突移位、骨质吸收和畸形改变.结论髁状突游离复位可较好地重建颞下颌关节结构,有效地恢复颌牙合功能,损伤较轻,改进骨折固定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内容
-
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1月~2005年9月,我科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探索更能提高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38例46侧髁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一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79%,无张口受限,关节疼痛及弹响,无面瘫症状.影像学评价优良率为65%,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骨质吸收和成角畸形.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于髁颈部采用单小型钛板和两个小型钛板两种方式固定后,下颌骨位移等值线图、yon Mises应力等值线图和固定板大yon Mises值.结果:单板固定位移值在右侧关节骨折段减小,在中间和左侧骨折段增大;应力传导轨迹在左侧外斜线和右侧乙状切迹中断;固定板大yon Mises应力为574.179Mpa.双板固定位移值右侧关节骨折段较单板固定大,中间和左侧骨折段较小;应力轨迹未中断;后缘固定板大von Mises应力为263.324Mpa,前缘为199.122Mpa.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对于单侧髁颈部骨折伴有对侧颏旁区骨折,在髁颈部骨折区采用两块小型钛板固定优于单块小型钛板固定.
-
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后应力遮挡效应分析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髁突颈复合型骨折采用不同材料内固定后不同时期骨折局部应力分布状况及应力遮挡作用,试图为新型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采用小型钛板和可吸收板固定后,不同时期骨折局部的yon Mises应力值分布,并且计算比较各时期的应力遮挡率.结果:骨折固定初期,两种材料在各部位的应力遮挡率都在95%以上.骨折愈合后,骨缝各分区的应力遮挡率大小依次为:钛板固定后期>可吸收板固定1年>可吸收板固定3年.结论:下颌骨骨折采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时,在各骨折愈合时期均存在应力遮挡效应;可吸收板在固定早期具备与钛板相近的应力遮挡效应,后期较钛板小;就骨折局部的应力遮挡效应而言,可吸收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全牙列牙合垫结合弹性吊颌帽治疗替牙期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目的:探讨全牙列牙合垫式保持器及吊颌帽弹性牵引在替牙期儿童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19例替牙期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合并上颌前牙外伤性松动的患者,用全牙列牙合垫式保持器结合吊颌帽弹性牵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松动牙固定良好,咬合关系正常,无张口受限。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结论:全牙列牙合垫式保持器结合吊颌帽弹性牵引是一种治疗替牙期儿童下颌骨髁状突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
成人髁状突颈部骨折52例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髁状突颈部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2例(6 7侧)成人髁状突颈部骨折的病例,根据手术和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分手术治疗组(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和保守治疗组(手法复位+牙弓夹板固定+颌间弹性牵引),根据治疗后咬合关系、面型、大开口度和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36个月随访,手术治疗后平均大开口度38mm,95%咬合关系良好,无明显的面型改变.保守治疗后平均大开口度为33mm,83.3%咬合关系良好,口腔卫生相对较差.通过t检验,P<0.05,两组治疗效果在大开口度、面型、平均牵引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成人髁状突颈部骨折,在无严格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